第206章 苏玉珍夏蒙生大婚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军区的厨师与村里的巧妇们共同设计菜单,既要保留乡村宴席的朴实丰盛,又要符合军区宴请的标准。

  苏玉珍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既要照顾豆腐坊的生意,又要试婚纱、定流程。

  夏蒙生则成了两家的联络员,在城乡之间来回奔波。

  腊月二十八这天,两家人聚在苏家堂屋,进行婚礼前的最后一次商议。

  夏卫国指着清单说。

  “宾客方面,军区这边大概二十桌,都是些老战友和蒙生单位的同事。“

  苏建国点点头。

  “我们这边亲戚朋友多,至少三十桌。再加上乡亲们...恐怕得准备六十桌。“

  “六十桌?“

  夏夫人微微吃惊。

  “这么多人,接待得过来吗?“

  王秀兰笑着说。

  “亲家母放心,咱们农村办酒席,几十桌是常事。邻里乡亲都会来帮忙,热热闹闹的才好。“

  夏卫国哈哈大笑。

  “好!就喜欢这种热闹劲儿!军区那些宴会,一个个端着架子,没意思!“

  腊月二十九的清晨。

  一大早。

  “玉珍,快起来!“

  王秀兰敲着女儿的房门。

  “夏家派的车八点就到了,赶紧起来收拾收拾。“

  苏玉珍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窗外还是一片漆黑。

  她揉了揉眼睛,突然意识到今天是她试穿婚纱的日子,顿时清醒过来。

  “妈,我起来了!“

  她一边应着,一边从床头拿起那枚夏家给的龙凤玉佩,轻轻摩挲着温润的玉面。

  这枚玉佩现在成了她最珍贵的物件,连睡觉都不愿取下。

  院子里传来苏建国的声音,还有苏明强和苏明富低声交谈的动静。

  自从婚礼日期确定后,全家人都像上了发条似的忙碌起来。

  苏玉珍穿好衣服推开门,寒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却带着一种喜庆的味道。

  “姐,给你。“

  苏明富递过来一个热气腾腾的烤红薯。

  “趁热吃,一会儿该忙了。“

  苏玉珍接过红薯,暖意从手心蔓延到心里。

  “玉珍,过来。“

  苏建国放下斧头,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布包。

  “这是爹给你准备的。“

  苏玉珍好奇地打开,里面是一对金耳环,做工精致,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爹!这得花多少钱啊!“

  她惊讶地抬头。

  苏建国笑道。

  “咱家现在条件好了,我闺女出嫁,怎么能寒酸?”

  他的眼睛有些湿润。

  “你嫁的是司令家的公子,爹不能让你被看轻了。“

  王秀兰从厨房出来,看到这一幕,擦了擦眼角。

  “行了行了,大清早的别煽情。玉珍,快来吃饭,一会儿人该来了。“

  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方桌前,热腾腾的粥和刚出锅的馒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就在这时,大门忽然打开。

  苏玉芬风尘仆仆地跨进院子,身后跟着两个半大男孩。

  正是大毛二毛。

  “大姐?“

  苏玉珍惊喜地起身。

  “你们怎么突然回来了?“

  苏玉芬把两个儿子往前推了推。

  “快叫人!“

  “小姨!“

  大毛规规矩矩地鞠躬,二毛却已经扑上来抱住苏玉珍的腿。

  “小姨要当新娘子啦!“

  王秀兰闻声出来,看到女儿和外孙,眼泪一下子涌出来。

  “死丫头,总算知道回来了!“

  “妈,咱家那两家店年底盘账,我熬了三个通宵才赶完。“

  苏玉芬揉了揉太阳穴,眼下带着明显的青黑。

  “玉珍的婚礼,我这个当大姐的怎么能缺席?“

  早在苏建国全力搞蔬菜基地的时候,四九城的两家店,就已经全全交给了苏玉芬管理。

  苏玉芬也是争气,两家店的规模越做越大。

  她本人更是直接住在了店里。

  也正是因为苏玉芬一直干的不错,才让苏建国有时间把蔬菜大棚弄起来。

  随着苏玉芬的回归,苏家也算是全员到齐了。

  这一天过得飞快。

  傍晚时分,苏家小院已经张灯结彩,大红喜字贴满了门窗。

  村里十几个巧妇在院子里忙前忙后,准备明天的宴席食材。

  “玉珍,来试试嫁衣。“

  王秀兰在里屋喊道。

  苏玉珍走进房间,看到床上铺着一件大红色的旗袍,上面绣着精美的凤凰图案。

  这是夏夫人特意从四九城最好的裁缝店定制的。

  “真漂亮...“

  她轻声感叹,手指轻抚过丝滑的面料。

  “快穿上让妈看看。“

  王秀兰眼中闪着泪光。

  当苏玉珍换上嫁衣站在镜前时,她自己都惊呆了。

  镜中的女子明眸皓齿,红色的嫁衣衬得肌肤如雪,乌黑的长发披散在肩头,整个人散发着青春的光彩。

  “我闺女真俊...“

  王秀兰抹着眼泪。

  “明天蒙生见了,准保看直了眼。“

  正当母女俩沉浸在喜悦中时,院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玉珍透过窗户看到一辆军用吉普车停在了门口,夏蒙生从车上跳了下来,一身笔挺的军装,英气逼人。

  “他怎么来了?“

  苏玉珍惊讶地问,按照习俗,新郎新娘婚前一日是不该见面的。

  王秀兰也皱起眉头。

  “这孩子,怎么不守规矩...“

  夏蒙生大步走进院子,看到满院忙碌的乡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站住了脚。

  苏建国迎上去,两人低声交谈了几句,夏蒙生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交给苏建国。

  “玉珍。“

  王秀兰转身对女儿说。

  “蒙生是来送明天婚礼要用的胸花的,他怕别人送来不够稳妥。你爹已经让他回去了,说婚前见面不吉利。“

  苏玉珍点点头,心里却暖暖的。

  夏蒙生总是这样细心周到,连这样的小事都要亲自过问。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乡亲们陆续离开,苏家小院终于安静下来。

  苏玉珍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明天过后,她就要离开这个生活了二十年的家,开始全新的人生。

  想到这里,她既期待又不舍。

  “玉珍,睡了吗?“

  苏玉芬轻轻推开门,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袱。

  “姐,我睡不着。“

  苏玉珍坐起身。

  苏玉芬坐在床边,打开包袱,里面是一套精致的银质梳妆用具。

  “这是姐给你的添妆...“

  “姐!“

  苏玉珍感动地抱住姐姐。

  “你和大毛二毛能回来,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姐妹俩相拥而泣,回忆起儿时的点点滴滴。

  从一起在田间玩耍,到共同经营豆腐坊的艰辛,再到如今...

  时间过得真快啊。

  “玉珍。“

  苏玉芬擦干眼泪,认真地说。

  “记住,无论嫁到什么人家,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咱们苏家的女儿,靠的是勤劳和骨气。“

  苏玉珍重重地点头,姐姐的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路。

  大婚当日,天还没亮,苏玉珍就被王秀兰叫醒了。

  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村里的巧妇们早早赶来,开始准备宴席。

  空气中弥漫着炖肉的香气和欢声笑语。

  “玉珍,快来沐浴更衣。“

  王秀兰拉着女儿来到特意准备的浴桶前,里面是加了香草的热水,这是村里的老习俗,新娘出嫁前要用香汤沐浴,寓意洗去晦气,迎接新生活。

  沐浴过后,村里最有福气的李婶来为苏玉珍梳头。

  老人家用檀木梳子轻轻梳理着她乌黑的长发,嘴里念叨着吉祥话。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堂...“

  苏玉珍看着镜中的自己,在李婶的巧手下,她的长发被盘成精致的发髻,点缀着夏家送来的珍珠发饰,既端庄又典雅。

  “新娘子真俊啊!“

  围观的村妇们纷纷赞叹。

  王秀兰拿出那套红色嫁衣,小心翼翼地帮女儿穿上。

  当苏玉珍穿戴整齐站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眼前的女子美得如同画中走出的仙女,红色的嫁衣衬得她肤若凝脂,明眸皓齿间流转着幸福的光彩。

  “妈...“

  苏玉珍看着母亲含泪的眼睛,声音哽咽。

  “别哭,妆要花了。“

  王秀兰强忍泪水,为女儿戴上那对金耳环。

  “这是爹娘的心意,希望你一辈子平安喜乐。“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喜庆的唢呐声和鞭炮声,迎亲的队伍来了!

  “快,快把门关上!“

  村里的年轻人们兴奋地叫嚷着,按照习俗,他们要“拦门“,考验新郎的诚意。

  苏玉珍坐在里屋的床上,心跳如鼓。

  她能听到外面热闹的喧哗声,夏蒙生清亮的嗓音在向“拦门“的乡亲们求情。

  按照习俗,新郎必须通过重重考验才能见到新娘。

  “对诗!对不上来不让进!“

  这是村里老学究的声音。

  夏蒙生爽快地答应了。

  苏玉珍竖起耳朵,听到他清晰地对出了老学究出的每一联诗,赢得一片喝彩。

  “唱歌!唱得不好听不让进!“

  这是村里年轻人的刁难。

  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夏蒙生竟然唱了一首地道的乡村小调,嗓音清亮动人,连最挑剔的老人都点头称赞。

  “喝酒!喝不下这碗酒不让进!“

  这是村里壮汉的挑战。

  苏玉珍听到碗盏相碰的声音,然后是夏蒙生一饮而尽的豪迈宣言。

  “为了玉珍,十碗我也喝!“

  院外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苏玉珍既紧张又期待。

  终于,在通过了所有考验后,房门被推开了,一身戎装的夏蒙生站在门口,胸前别着大红花,英俊的脸庞因兴奋而泛红。

  当他看到盛装的苏玉珍时,整个人都呆住了,眼中满是惊艳和爱意。

  “玉珍...“

  他轻声呼唤,声音微微发颤。

  按照习俗,夏蒙生要向岳父母行礼敬茶。

  他恭恭敬敬地跪在苏建国和王秀兰面前,双手奉上香茶。

  “爸,妈,请喝茶。我一定会好好对待玉珍,让她幸福。“

  苏建国接过茶,眼中含泪。

  “蒙生,我把女儿交给你了。希望你们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王秀兰也喝了茶,叮嘱道。

  “玉珍性子倔,你多包容。“

  “爸,妈,你们放心。“

  夏蒙生郑重承诺。

  “我会用一生守护玉珍。“

  吉时已到,新娘该上轿了。

  按照夏家的安排,迎亲的车队由十辆军用吉普组成,打头的车上装饰着大红花和彩带,既保留了传统婚俗的喜庆,又体现了军区的特色。

  苏玉珍在伴娘的搀扶下走出房门,夏蒙生在她面前蹲下身子。

  “来,我背你上车。“

  这是村里的习俗,新娘出嫁时脚不沾地,寓意不带走娘家的财气。

  苏玉珍红着脸趴上夏蒙生宽厚的背脊,感受到他稳健的步伐和有力的心跳。

  院外围满了看热闹的乡亲,当新人出现时,鞭炮齐鸣,欢呼声此起彼伏。

  苏建国和王秀兰跟在后面,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车队缓缓驶向婚礼主会场。

  苏家屯蔬菜基地的智能温室。

  这里已经被装饰得焕然一新:入口处是用鲜花扎成的拱门,温室内悬挂着红灯笼和彩带,整齐摆放的六十张圆桌铺着大红桌布,每张桌上都摆放着精美的喜糖和鲜花。

  最引人注目的是温室中央临时搭建的舞台,背景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两侧挂着对联。

  “军民共建幸福家,鱼水情深百年好“。

  这是夏司令亲自拟定的,寓意着军地联姻的特殊意义。

  宾客们早已入座,除了苏家屯的乡亲们,还有夏司令带来的军区宾客,他们穿着整齐的军装,与乡村宾客的节日盛装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当新人入场时,全场起立鼓掌。

  苏玉珍挽着夏蒙生的手臂,缓缓走过红毯。

  她看到坐在前排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看到村里看着她长大的长辈们慈爱的目光,也看到军区宾客们友善的笑容。

  婚礼由村里的老支书和军区的一位政委共同主持,融合了乡村习俗和军队礼仪。当夏司令上台致辞时,全场肃静。

  “今天是我儿子夏蒙生和苏玉珍同志的大喜之日。“

  夏司令洪亮的声音在温室中回荡。

  “作为父亲,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玉珍这个姑娘,勤劳朴实,心地善良,正是我们军人家庭需要的贤内助。“

  他转向苏建国和王秀兰。

  “亲家,感谢你们培养出这么好的女儿。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苏建国激动地点头,王秀兰则抹着眼泪。

  婚礼的高潮是新人交换信物和誓言的环节。

  夏蒙生单膝跪地,为苏玉珍戴上戒指。

  “玉珍,我夏蒙生今日在众人面前发誓,今生今世只爱你一人,无论顺境逆境,健康疾病,都会守护在你身边,不离不弃。“

  苏玉珍感动得热泪盈眶,她为夏蒙生戴上戒指。

  “蒙生,我苏玉珍愿意成为你的妻子,与你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当主持人宣布。

  “新郎可以亲吻新娘了“

  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夏蒙生轻轻掀开苏玉珍的头纱,在她唇上落下一个深情的吻。

  婚宴正式开始,六十桌宴席同时上菜。

  军区的厨师与村里的巧妇们合作,烹制出既有乡村风味又符合宴请标准的佳肴。

  宾客们推杯换盏,祝福声不断。

  新人一桌桌敬酒,接受祝福。

  当来到苏家亲戚这一桌时,苏玉珍看到父母眼中的不舍和欣慰,再也忍不住泪水。

  “爸,妈,我会常回来看你们的...“

  “傻丫头,大喜的日子哭什么。“

  苏建国红着眼睛说。

  “夏家离咱家又不远,想家了随时回来。“

  王秀兰则拉着女儿的手叮嘱。

  “到了婆家要勤快懂事,孝敬公婆...“

  夏蒙生赶紧保证。

  “爸妈放心,我会照顾好玉珍,周末我们经常回来。“

  宴席持续到下午三点,宾客们才陆续离场。

  新人站在门口送客,接受着一波又一波的祝福。

  最后离开的是夏司令夫妇和苏建国夫妇,两家长辈站在一起,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亲家,我们先带孩子们回去了。“

  夏司令握着苏建国的手说。

  “明天回门宴再见。“

  按照习俗,新娘婚后第三日要回娘家“回门“,但考虑到两家距离不远,夏司令特意安排在第二天举行回门宴,让新人能早点回娘家看看。

  夕阳西下,婚车缓缓驶离苏家屯。

  苏玉珍透过车窗,看着站在村口目送她的家人和乡亲们,心中百感交集。

  夏蒙生紧紧握着她的手,轻声说。

  “别难过,明天我们就回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婚礼的喜庆气氛在苏家屯持续了整整三天。

  村里人茶余饭后都在谈论这场别开生面的婚礼。

  军区的庄重与乡村的热闹完美融合,既遵循了传统习俗,又展现了新时代的风貌。

  婚礼后的三个月。

  苏家屯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天,苏家屯蔬菜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夏卫国司令带领的军方科研团队和农科院的专家们。

  清晨,苏建国早早地站在基地门口,身后是苏明强、苏建军等基地骨干。

  他们穿着整齐的工作服,神情既紧张又期待。

  “爸,夏司令这次来,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

  苏明强低声问道。

  苏建国点点头。

  “听蒙生说,是要推动什么'军民共建2.0'计划,具体内容夏司令会亲自宣布。“

  正说着,远处传来汽车引擎的轰鸣声。

  几辆军用吉普车和一辆中巴车缓缓驶来,停在了基地门口。

  夏卫国第一个下车,他身着军装,精神矍铄,步伐稳健。

  “老苏!“

  夏卫国大步走来,热情地握住苏建国的手。

  “好久不见了!“

  “夏司令好!“

  苏建国连忙回应。

  “您亲自带队,我们基地蓬荜生辉啊!“

  夏卫国爽朗地笑道。

  “今天可是有大好事要宣布!“

  他转身介绍身后的人。

  “这位是农科院的张院长,这位是军方科研所的刘所长,还有......“

  当介绍到最后一个身影时,苏明强的眼睛一亮——是周晓白!

  她穿着白大褂,扎着简单的马尾辫,脸上带着熟悉的微笑。

  “周研究员?“

  苏明强惊讶地脱口而出。

  周晓白冲他眨了眨眼。

  “苏技术员,好久不见。“

  夏卫国看了看两人,笑道。

  “看来你们认识?那正好!周晓白同志将担任基地的技术总监,负责军地科研合作的具体工作。“

  苏明强的心跳突然加速,他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再次与周晓白共事。

  自从上次她回农科院后,两人虽然保持着联系,但见面的机会很少。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所有人来到了基地新建的会议室。

  夏卫国站在最前方,神情严肃起来。

  “同志们,今天我要宣布一个重要决定,'军民共建2.0'计划正式启动!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将苏家屯蔬菜基地升级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基地!“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苏建国激动地握紧了拳头,他没想到自己的基地能有这样的发展机遇。

  夏卫国继续道。

  “升级后的基地将获得军方和农科院的全力支持,重点研发抗寒作物新品种,特别是抗寒水稻!这将极大提升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

  随后,夏卫国让人拿出了详细的规划图。

  新建的科研大楼、现代化的实验室、扩大十倍的种植面积......

  苏家人都看呆了,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苏明强同志。“

  夏卫国突然点名。

  “你在抗寒蔬菜种植方面有丰富经验,将担任抗寒水稻项目的副组长,与周晓白同志共同负责研发工作。“

  苏明强猛地站起来,差点碰倒椅子。

  “是!我一定全力以赴!“

  会议结束后,夏卫国特意留下了苏家人。

  “老苏,这个项目意义重大。“

  夏卫国语重心长地说。

  “不仅关系到我军边防部队的粮食供应,更可能改变北方农业的格局。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苏建国郑重地点头。

  “夏司令放心,我们苏家屯人不怕吃苦,一定完成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基地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施工队进驻,科研设备陆续到位,军地双方的科研人员日夜不停地工作。

  苏明强和周晓白几乎形影不离,从早到晚泡在试验田和实验室里。

  他们一起研究水稻的抗寒基因,一起设计培育方案,一起记录每一个细微的数据变化。

  喜欢重生1983:我让白眼狼儿女跪地求饶
  http://www.abcsee.cc/13060/2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