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吴三风的劝说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大明中华元年,三月初六,凌晨时分。

  大江南,苏州满城,拙政园,将军府,偌大的会客厅。

  “格老子的”

  坐在主位右侧的吴三风,听完那么多祖氏和汉八旗后,也忍不住的来一句,川蜀方言国骂。

  “他娘的”

  “这就对上了”

  “去年,在广州城的时候”

  “你们的平南王,现在的因道侯,天助兵的老杀胚”

  “如此杀伐果决,直接干掉爱星阿,四五千鞑子,举城投诚陛下”

  “他才是聪明人呐”

  “眼看着,风色不对,满清鞑子,国运开始衰弱了”

  “转过头,当机立断,就挥刀砍鞑子,砍头剁首,纳投名状”

  “送钱送粮,又是送女儿入宫,做了陛下的后宫妃嫔”

  “现在,他自己做了侯爷,就是朝廷的外戚”

  “嫡次子尚之孝,也做了陛下的亲军大将,前途无量啊”

  “格老子的”

  “这狗日的天助兽兵,老杀胚头子,才是真正的最大赢家啊”

  是的,唯有军阀头子,才是真正了解军阀武夫的。

  吴氏,尚氏,都是满清的异姓藩王,自然是非常关注,异常了解的。

  现在,听完祖永烈的话后,吴三风就能对号入座了,总算知道,为啥尚可喜如此果决了。

  当初,在广州的时候。

  尚可喜躲在城内,并没有真正被围死,珠江河一直都是开放的。

  即便是最后,水师被击败,南门被堵死,城内还有两三万兵马,不至于走投无路的。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尚可喜,估计也是不看好满清的国运,才痛下杀手,投诚大明王朝。

  半晌后,骂完了尚可喜,骂的差不多了。

  老辣的吴三风,才抬起头,看着一脸懵逼的祖永烈,开口敲打:

  “所以说啊”

  “永烈啊”

  “武将,杀将,领兵打仗,冲锋陷阵,杀敌立功报国,那都是本职本分”

  “但是啊”

  “也是要懂眼色,知道风向,了解天下大势”

  “这个世道啊,永远都是这样,选择优于努力”

  “只有选好了路,才能顺风顺水,前程似锦,家族兴旺发达”

  说完后,老狐狸吴三风,又是重重的点了点头,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

  他才没那么无聊呢,之所以说起尚可喜。

  那是给祖永烈,提个醒啊,别再装聋作哑了,到了该表态的时候。

  是的,说了半个晚上,茶水都喝饱了,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

  眼前的祖永烈,要是还冥顽不灵,不给个答复,那吴三风就不玩了。

  “呃、、”

  面对吴三风的突然逼问,大侄子祖永烈,又开始左右踌躇了,支支吾吾的,一个屁都打不出来。

  他才没那么傻呢,宁海将军,手握精兵5千,做的好好的一把手。

  可不会因为吴三风的几句鸟语,就被忽悠瘸了,纳头便拜。

  “咳咳”

  同一时间,站在后面,趁机了很久的李成益,突然轻咳两声。

  没错的,他是幕僚嘛,当然要给主将解围,筹谋划策,争取好处啊。

  “老吴啊”

  “你这就不厚道了啊”

  “祖将军,要是起兵了”

  “刚才就说了,京城里的祖氏,该怎么办啊”

  “城里的汉军旗,也是个大问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还有啊,祖将军现在是宁海将军,手握重兵5千”

  “何苦来着,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大明将军,就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啊”

  “再有一点”

  “祖将军,祖老将军,屡受皇恩,忠心耿耿,忠贞不二”

  “朝廷也没有亏待祖将军,袭爵位三等子,又升到了一等子”

  “这都是恩典啊”

  “老吴啊,不能因为你的几句话”

  “就让祖将军,背上骂名,舍弃身家,背弃家族,做一个不忠不孝的臣子啊”

  哔哩吧啦的一大堆,早有定计的李成益,说完这些,脸不红,心不跳,淡定从容的很。

  是的,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利益好处,都是个屁话。

  天下的大势,很多人都能看出来,但并不代表着,他们就得叛清投明。

  你们大明朱皇帝,你这个吴都督,要想招降祖将军,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好处来。

  别空口白牙,张口闭口,道理一大堆,那都是行不通的。

  宁海将军,一等子,苏州城的主将,以前的汉军正黄旗都统,这些都是实打实的。

  “嘿嘿”

  对于李成益的质问和想法,吴三风心知肚明,嘿嘿直笑。

  有想法就好,能提出条件,那就更好了。

  那就证明,眼前的祖永烈,确实是想搞事,想换阵营了。

  那就一个个谈呗,谈着谈着,也就成功说服了。

  “永烈啊”

  “据老夫所知啊”

  “你们父子,跟京城那边的祖氏宗族,关系是比较疏远的”

  “几年前”

  “你老子,伙同张存仁,还有一些义子将校,弹劾了几次,老夫的老舅”

  “这些,锦衣卫,都是知道的”

  没错的,既然谈到这个话题,进入了最后的筹码阶段,那就不好意思了。

  吴三风来之前,就详细了解祖永烈,还有他们父子的过往。

  眼前的祖永烈,口口声声,一口一个老祖宗,为祖氏考虑,那都是假的。

  事实上,他们父子,跟祖氏的关系,并没有那么铁,否则也不会得到满清的重用。

  “啊”

  祖永烈惊闻惊悚,脸色微变,赶紧站起来,大声解释道:

  “老世叔”

  “你这就冤枉小侄了”

  “那都是陈年往事”

  “当年的大凌河,你也是知道的”

  “家父身为义子之首,也是被他们裹挟,迫不得已而为之啊”

  没办法,这东西,涉及到名声,忠孝仁义,必须得解释一下。

  心中却是大骂,该死的锦衣卫,这种消息都知道,活见鬼了。

  看来啊,他们这帮大明鹰犬,潜伏的很深啊,说不定,京城也有他们的探子。

  否则的话,怎么可能知道那么详细,四年前的东西,都翻出来了。

  他妈的,大明锦衣卫,当真是名不虚传,越想越恐怖,心里越是没有底啊。

  “停”

  看到发急的祖永烈,还要继续解释下去。

  老辣的吴三风,立马抬起手,制止了他的嘴巴子。

  没错的,吴三风是来劝降的,并不是来吵架的,更不是来翻旧账的。

  “永烈啊”

  “不用解释的”

  “老夫也是过来人”

  “更何况,当年的大凌河之战”

  “说句心里话,确实是老舅对不起你们”

  “尤其是你老子,被押在鞑子大营,成为了质子人质”

  “老舅降清以后,又反复无常,擅自跑回了锦州,不顾你们的死活”

  是的,当年的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太无耻了。

  耗了好几个月,最后才答应降清,投降以后,又借口做锦州城的内应,一去不复还。

  于是乎,祖可法、张存仁和韩栋,等一大堆大将义子,就成了鞑子的人质,差点被砍头。

  自此,反复无常的祖大寿,也得了一个外号,叫倒戈将军,骑墙派高手。

  当然了,吴三风把这个事情捅出来。

  并不是为了翻旧账,也不是为祖大寿鸣不平,或是追究四年前的弹劾事件。

  真正的想法,是告诉祖永烈,不要再拿祖氏来做筹码了,他们父子不配的。

  “永烈啊”

  “听老夫一句劝”

  “正是因为,京城的祖氏,过的不怎么样”

  “你们父子,要是看在当年祖氏的恩情,提携的份上”

  “那就更应该投明,而不是死守,满清的这条破船上了”

  “这一点,你要向老夫学习啊”

  “应熊在西安,继续做他的额驸,广陵公”

  “应麒在昆明,也做他的皇亲国戚,陛下的亲信大将”

  “将来啊,无论是鞑子赢了,还是大明光复华夏了,咱们都不亏的”

  “这就好比,当年的三国,南阳的诸葛氏”

  “三兄弟,分投三国,一分为三,这才是最佳的手段,保全家族的底蕴”

  “更何况”

  “你爹是义子,你就是义孙子,牵扯不上京城的嫡系祖氏”

  “想当年啊”

  “你家老祖宗,老夫的亲舅舅,才是真正的明白人啊”

  “大凌河一战,他带着一部分子侄将校,投降的满清,算是呐了投名状”

  “自己又跑回了锦州城,回到了自己的地盘上,保全了忠义,又能保住自己的宗族”

  “当年的辽东,大明朝廷,要是赢了,老舅也就能救回,扣在沈阳的子侄亲信”

  “大明要是败了,满清赢了,祖氏有了投名状,鞑子也不会追究,再屠戮祖氏宗族”

  “否则的话,你们的好日子,早就没了啊、、”

  稀里哗啦的一大堆,活了一辈子的吴三风,出口成章,才是真正的老狐狸,活的明明白白。

  这是用辽东吴氏,祖大寿,三国诸葛氏,活生生的例子,教育眼前的祖永烈。

  多方投注,那就是乱世里,最佳的保命,保全家族的方法。

  毕竟,所有的乱世,不到天下一统的最后一天,都有可能翻盘的。

  笑到最后的势力,往往为了新生朝廷的利益,肯定要砍一批敌方的文武。

  是的,天底下,蛋糕就这么大,敌方势力要是不砍的话,新生的朝廷,如何获取更多的利益啊。
  http://www.abcsee.cc/13306/10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