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大朝会之改税制(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咳咳”

  皇极殿,站在正中央的户部尚书龚彝,重重的咳嗽两声,清了清嗓门。

  表情肃穆,目光坚毅,一脸的郑重,大声说道:

  “启奏陛下”

  “诸位同僚,各位将军们”

  “羊毛出在羊身上”

  “天底下的赋税,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大家都懂的,天下的财赋,都是出在田主和农户身上”

  “更何况,满清占有更多的产粮区,他们的粮价低,折银也更低”

  “所以说,他们的田赋,折算在田亩上的话”

  “至少也是均亩2斗以上的田赋,绝不是邬御史所说的税制”

  “众所周知,我朝早就取消了辽响,练饷和剿饷,盐税也不重”

  “而满清鞑子,恰恰是相反”

  “三饷继续征收,还有湖广的洪饷,盐税都翻10倍了”

  这个老会计,哔哩吧啦的,说了一大堆,就是解释税制的问题。

  没办法,他可是户部尚书啊,搞不定税收问题,朱皇帝可是会杀人的。

  满满的求生欲,眼看着大明朝廷,日益强盛,龚彝也想干下去,名垂千古啊。

  经过他精心的计算,反复的考量,最后才得出两成的税制。

  这里面的两成,也就是营庄制的两成,亩产一石,纳税两斗的意思。

  等同于满清,从耕地上收取的田赋,地丁银,三饷的合计。

  “哦”

  龙座上的朱皇帝,手里捏着小本子,脸色终于缓和了不少,露出深以为然的样子。

  两世为人,他活了60年了,当然知道原有的4成,确实是苛政。

  所以说,本质上,朱皇帝也是认同减税,否则也是大西军的下场,众叛亲离。

  刚才,下面在争吵的时候,朱皇帝通过龚彝的小本子,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

  今年的财政收入,主力是云南、广西和上缅甸。

  其他的地方,少的可怜啊,湖广、广东、四川和贵州,都太少了,几十万两而已。

  特别是广东,万历年间的田亩数字,就有2500多万亩啊。

  湖广省,天下的粮仓,也有接近4000万亩的良田。

  还有上缅甸,也是上千万的数字,后面的清查,潜力非常大的。

  至于四川省,可耕种的良田,确实是不少,但荒芜的太多,人丁也是个大问题。

  “两斗,也就是两成咯”

  “营庄制,朝廷收两成,农户留五成,田主收三成”

  “呵呵”

  “邬御史,黔国公,张尚书,扶侍郎”

  “你们也是行家了,说说看,这个数字怎么样?”

  没错,这一下子,就轮到朱皇帝,对朝臣们敲打施压了。

  刚才,一大堆重臣,都吵着要减税,那就给个意见吧,两成怎么样?

  没错,深思熟虑后,朱皇帝也打算降税了,采用最新的253营庄制。

  朝廷减税两成,原有的四成,变成两成,直接减半。

  农户的收入,要增长一成,原有的四成,变成以后的五成。

  地主的收入,也会增长一成,原有的两成,变成以后的三成。

  当然了,将来,这个税制,还是要继续改革的,得找合适的机会。

  营庄制,确实是有点超前了,有点不合时宜,至少也要等天下安定以后。

  “咚咚咚”

  “陛下圣明”

  “吾皇万岁”

  “陛下仁德”

  “万民之福”

  “陛下,仁政啊”

  “陛下,仁慈啊”

  站在左侧的张佐宸,扶纲,程源,杨昌彦,邬昌期,还有右侧的沐天波等人,纷纷站出来。

  跪地磕头,又是蹦蹦响,磕头如捣蒜,山呼大明皇帝圣明,仁慈,仁德。

  这帮地主阶级代表,都是一群老狐狸,怎么会听不懂人话呢。

  没错,别看朱皇帝,是一副商量的口气。

  实际上,这已经是朱皇帝的底线了,再争论下去,就得挨刀子了。

  要知道,这样的税收一改,朝廷的营收,可能就得减半了啊。

  更何况,这确实是仁政了,农户留五成,等同于以前的地主收租。

  当然了,亏损的人,还是地主阶级,因为上缴了两成,只能留下三成。

  “龚尚书”

  “营庄制,二五三的税制”

  “你想过吗?朝廷的四成,变成了两成”

  “这一部分的亏空,如何弥补?”

  “刚才,朕就说过了,朝廷的军队,足粮足饷的”

  “朕的军队,可不能饿肚子啊,对吧”

  眼看着,下面的朝臣,已经没屁话了,朱皇帝的话头,再次转向龚彝,开始质问了。

  没错,他的心中,有一个大概,对今年的税收,有信心的。

  还有一点,朝廷还有存银和存粮,皇宫的内帑,也有不少存货。

  更何况,心思深沉的朱皇帝,还有别的地方,可以搞银子,正在实施中。

  但是,他肯定要给户部压力,否则就会偷懒,得过且过。

  “咚咚咚”

  老辣的龚彝,已经被逼到墙角了,容不得半点的犹豫,直接双膝一软,跪下去,磕头高呼:

  “回禀陛下”

  “月初的时候,户部上下,核算过财政”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朝廷的赋税,将超过2千万两”

  “老臣龚彝,在这里代表户部,也给陛下和朝廷,打个包票”

  “如果到了明年年底,朝廷收不上2千万两”

  “老臣立马辞官,告老回乡,永不踏足朝堂半步”

  没错,没得三两三,哪里敢干朱雍槺的户部尚书啊。

  刚才,他敢喊出两成的赋税,就是核算过的数字啊,并不是信口开河。

  就像朱皇帝手里的东西,那个小本子,就是龚彝的日常记录。

  朝廷有多少丁口,那个省有多少耕地,明年又有多少耕地,都有一个预测的数字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朱皇帝在搞土司,很快就要出兵了。

  不出意外的话,整个大西南,丁口至少增长200万以上,田亩就更多了,这就是底气啊。

  “呵呵”

  “说说看”

  “具体有哪些举措,哪些预期”

  “你们知道的,喊口号,是没用的”

  “大明要是缺赋税,军队是第一个不答应”

  “到时候,那就不是辞官的事情了,有些人的吃饭家伙,估计也要搬家了”

  杀伐果断的朱皇帝,嘴角上翘,呵呵一笑,盯着信誓旦旦龚彝,又开始语言威胁了。

  没错,如果真的到了那么一天,龚彝肯定不是辞官问题了。

  到时候,军队没了粮饷,朝廷发不出俸禄,朱皇帝肯定要动手的,借人头平息众怒。

  “咕噜、、”

  跪在地上的龚彝,脑子一个激灵,冷汗都吓出来了,瞬间清醒了不少,猛吞几口苦水。

  朱皇帝的潜台词,他是听出来了,更是相信朱皇帝做的出来。

  想一想磨盘山,潞江西岸,楚雄城外,贵阳城外,阿瓦城河畔,尸骨累累,京观景观啊。

  “咚咚咚”

  “回禀陛下”

  “首先,是朝廷的地盘,大了不少”

  “老臣和户部,估算过了,可纳税的耕地,至少一万万亩”

  “按照两成的田赋,就是有两千万两,如果是八成,也有1600万两”

  “其次是商税,广东是商税大省,税收不会少”

  “还有缅甸和云南,这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税收更多”

  “最后是海贸关税,广州府,旧港府,阿拉干,阿瓦城等等,都是关税的重地”

  没错,老辣的龚彝,心中早有定数了,否则的话,也不会跨下海口。

  其实,他还是很保守的,因为两千万两,肯定不够朱皇帝开销。

  现在是30万军队,如果东征拿下南直隶,50万军队都打不住的。

  到时候,一年的饷银,就差不多900万两,再加上日常米粮和消耗,至少1300万两。

  如果,再遇上几场大战,一下子就干到了2千万两。

  所以说,如果东征满清的话,朝廷的开销,起码是2500万,甚至是3千万的开支。

  “回禀陛下”

  “老臣,还有几个建议”

  “其一,是修路,拓宽拓直滇缅官道,按照几辆马车的规格”

  “只要修好路,滇西和缅甸的商道,必然更繁华,商税必然翻几倍,甚至是十几倍”

  “只要修好路,一旦中南半岛,发生了动乱,朝廷也能更快的发兵增援”

  “其二,边境关税点的迁移”

  “以前,朝廷的关卡,是设在永昌府、腾越州和顺宁府”

  “滇缅过往的商户,都是在这几个州府,领取税照,缴纳税金”

  “但是,朝廷拿下缅北和下缅甸后,很多州府,都能通往缅甸,走私的商贩,数不胜数”

  “老臣建议,缅甸的太公城,阿瓦城,蒲甘城,当督城和美德城,都设立关税点”

  “至于阿拉干的丹兑,实兑和吉大港,还有旧港府的关税,可交由本地的官府,收取海贸商税”

  没错,老辣的龚彝,可不是吃干饭的废物进士。

  朝廷的地盘大了,他们的户部,工作量也是大大增加。

  当然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绞尽脑汁,该如何增加朝廷的收入。

  大明朝廷的耕地,这玩意是死的,有一个定数,赋税增加不了多少。

  这个时候,户部就想到了商税,海贸商税和边境的关税。

  特别是缅甸和滇西的边境,这可是丝绸之路啊,地上都长着黄金。

  现在,朝廷控制了缅甸北,上缅甸和中缅甸,地盘大了几倍。

  更何况,缅甸北的位置,太好了啊,西面连接莫卧儿,也就是中亚。

  中缅甸的大金沙江,可以顺江而下,直接插入马六甲海峡,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啊。

  所以说,现在的滇缅商道,比以前更值钱了,必然繁华十倍。

  所以说,一毛不拔的户部,想到了修路,即使是再花钱,也得把路修好。
  http://www.abcsee.cc/13306/7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