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深夜出宫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五华山,乾清宫,西暖阁。

  “咳咳”

  大殿左侧队列,老家伙龚彝,已经不说话了,他被朱皇帝以理服人。

  紧随其后,兵部尚书邹简臣,轻咳了两声,却是缓缓站出来,开口请示:

  “启奏陛下”

  “按照兵部的整编要求”

  “还有朝廷的规矩,以往的整编标准”

  “江浙义军的两个营,朝廷这边,该调配多少精兵将校北上?”

  “还有一点”

  “这两个营的主将,又该如何安排”

  “实在不行的话,副将也该安排一个,方便以后的战场战术配合”

  说罢,这个老狐狸,还看了一眼卢若腾,点了点头,拱了拱手,示意一下。

  其中的意味,就是告诉卢老头,这都是朝廷的规矩,并不是为难江浙义军。

  没错的,这都是朝廷的规矩,新增编的军队,除了给粮饷兵械,也要进行常规改编。

  主要的核心,就是派出朱皇帝的心腹,天子亲军,抽调老资格兵将,充任整编军队的基层将校。

  最重要的一点,上面的朱皇帝,专横霸道,要指定一营主将,这个很关键的啊。

  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指定副将,至少也能牵制一二,减少反复折腾的风险。

  “这个啊”

  龙座上的朱皇帝,听到这个问题后,也是拧紧了眉头,陷入了沉声当中。

  是的,邹简臣提醒的好,朱皇帝确实忘记了这一点,毕竟是张苍水嘛,大名鼎鼎的民族大英雄。

  “这样吧”

  “这一次,就算了”

  “朕相信旧港侯,也相信卢尚书”

  “他们在江浙,抗清十几年,确实是不容易,朝廷亏欠他们太多了”

  “主将和副将,都不要再派了”

  “不过,基层的将校,还是不能缺少的”

  “就200人吧,全部从六大营抽调,最好是永昌起兵的那一批人”

  “少是少了点,尽量选拔抽调吧,他们那一批人,战术应该很熟悉了”

  “毕竟旧港侯那边,这个时候,也是缺兵的,咱们能支持,就尽量多支持”

  “至于剩余的兵丁”

  “卢尚书,就看你们自己的,自己上岸去找人吧”

  “朕相信,这一点,难不住你们的”

  说罢,精明的朱皇帝,看了看卢若腾,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还是一脸纠结的样子。

  是的,抽调兵将,越抽越多,朱皇帝六大步兵营,也禁不住如此折腾。

  好在一点,朱皇帝起兵的时候,就设立了新兵营。

  如今,只要是朱皇帝亲军,大明的正规编制营,只要有空缺了,战损了,新兵营都会第一时间补充。

  所以说,朱皇帝即使是,有心抽调更多的兵将,北上支援张苍水,也是无能为力的。

  反正,只要有足够的基层将校,粮饷充足,扩编就比较容易了。

  毕竟,江浙义军的老巢,就在岸上,随便搞一搞,就能招到足够的兵丁。

  “咚咚咚”

  新任工部尚书卢老头,双眼又发红了,浑身激动,磕头如捣蒜,口中高呼:

  “皇恩浩荡”

  “陛下宽仁,仁心宅厚”

  “老臣,旧港侯,知足了”

  “江浙义军,必定是感恩戴德,效死效命”

  这一次,他算是真的佩服了,开了眼界,心服口服,五体投地啊。

  第一次进入大西南朝廷,就遇到这种名场面,看到了强势霸道的朱皇帝。

  为了给江南人争取利益,不惜跟西南派系的老杆子,针锋相对,吵的脸红耳赤,甚至是拿出大砍刀。

  同样,六部的任免,军队的改编,粮饷问题,将校任命,专横的朱皇帝,也都是一路绿灯啊。

  所以说,第一次参加廷议的卢老头,心满意足了,不敢再有其他的奢求。

  至于两个营,四五千的兵丁缺口,那都是小意思了,只要有粮饷兵械甲胄,大江南不缺人的。

  “对了”

  “卢尚书”

  “廷议结束后,你也要办一件事”

  “写一封回信吧,给舟山的旧港侯,交给锦衣卫带回去”

  “信件的内容,你看着写,不能什么都不说,也不能写的太详细,尤其是东征大事”

  “告诉旧港侯,还有那些文官大将,让他们安心整编,足粮足饷,恢复元气,等待时机”

  是的,眼前的老头子卢若腾,资历深厚,做了工部尚书。

  最大的好处,就是居中联络,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也能更好的安抚江南派系。

  这一点,跟五军的袁宗第,联络忠贞营,安抚忠贞营,是一个道理。

  说实在的,这个工部尚书,朱皇帝身边,有的是人可以任免。

  工部左侍郎王文简,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选,忠心耿耿,踏实肯干。

  所以说,这个卢老头,既然入朝了,做了朝廷重臣。

  就该做出表率来,好好替朱皇帝,安抚江浙义军,不要有抵触情绪,尤其是改编问题,编制问题。

  “哎”

  眼看着,兵部和户部的几个大佬,又要站出来提问题了。

  朱皇帝也是头昏脑涨了,摇了摇头,深叹一口气,抬手制止他们几个,开始有点不耐烦了:

  “好了”

  “天色太晚”

  “今晚不说了”

  “散了,散了,都散了”

  “你们都是朝廷的重臣,白发也都白完了”

  “好好回去歇息吧,有什么事,明天再上奏章,交给侍从室吧”

  是的,这帮老狐狸,一个个眼神清澈,满脸的兴奋啊。

  没错的,他们都是谋臣老杆子,看到了张苍水的奏章,眼睛就冒光了,激动难耐。

  这不,一肚子的疑问,满脑子的想法,都想找朱皇帝商议,拍板。

  但是,朱皇帝怎么会让他们如愿呢,他是大明皇帝,不能事事躬亲啊,否则就得累死。

  迫不得已,耗尽脑汁的朱皇帝,只好赶人了,吃不消他们的工作热情。

  “咳咳”

  过了一会儿,十一个重臣,终于离开了,近侍小李子,轻咳两声。

  缓缓的走到身边,看着瘫坐在龙座上的朱皇帝,正闭目养神中,还是忍不住的心酸,小声提醒道:

  “皇爷”

  “夜深天凉,该歇息了”

  “今晚,打算去那个寝宫?奴婢这就去安排”

  没错的,眼前的朱皇帝,李安最是了解的。

  从岷王府的时候,他就跟着朱雍槺,一直干到现在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内宫第一人啊。

  但是,看到如此操劳的朱皇帝,经常廷议到深夜,他也是心疼肉疼啊。

  明朝三百年,出现过一大堆阉党,权势滔天,甚至是吊打文臣,脚踏军队武将。

  但是,自始至终,这帮太监的权力,都是来自皇帝身上,一言九鼎,要他们死就得死。

  九千岁魏忠贤,就是典型案例,崇祯一上台,动动嘴,一句话,魏忠贤就嗝屁自杀了。

  “唉、、”

  半响后,龙座上的朱皇帝,继续假寐,眼皮都不抬一下,养精蓄锐,轻叹一口气,随意的说道:

  “算了”

  “这么晚,就不去打扰她们了”

  “出宫吧,去城北,不要兴师动众了”

  没错的,这个时辰,肯定过了晚上12点,算是临晨了。

  那些个贵妃,昭容,婕妤,肯定都睡着了,朱皇帝也不想去打扰她们,干脆出宫吧。

  反正,深更半夜的,突然出宫,神不知鬼不觉的,也有侍卫和锦衣卫安排。

  “啊”

  听到这话的小李子,浑身一个激灵,左右看了看,尤其是潘应龙的方向。

  满脸的紧张,低着头,小声劝谏道:

  “皇爷”

  “不好吧,这大晚上的”

  “北城那边,有点远啊”

  “又人多眼杂,不大好安排啊”

  是啊,这个点,即便是半夜,出宫留宿,也不行啊。

  城北,不就是贡院嘛,懿安皇后的宫殿,没看到嘛,潘应龙就在旁边啊。

  那个老家伙,可是先帝的近侍太监,也是司礼监啊。

  一旦消息传出去,朱皇帝深夜留宿贡院,那就完蛋了,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哼”

  正在假寐中的朱皇帝,冷哼一声,瞥了一眼,胆小怕事的李安,不屑的说道:

  “想什么呢”

  “是卢美人,她从广州过来了”

  “你让丁仁安排一下,他知道地方”

  说罢,朱皇帝就继续眯着眼,趁着有时间,好好放松脑子。

  没错的,皇帝出宫,锦衣卫,东厂和亲卫营,都要好好安排的。

  吃一堑,长一智,至少前面的探路,一个都不能少啊。

  是的,身手非常不错的朱皇帝,也不敢任性,睡女人都是小事,得时刻防备人身安全啊。

  没办法啊,东征在即,朱皇帝也在做另一个准备,把广州府的尚卢氏,召到了昆明首府。

  这不,刚好今晚,没地方去,也不想去别的地方,就直接过去吧,好好放松一下。

  反正,这些事情,锦衣卫肯定都安排好了,毕竟,卢氏卢美人的身边,就安排了锦衣卫呢。

  “皇爷”

  “请用参茶,奴婢刚刚泡好的”

  看着远去的小李子,年纪不小的潘应龙,很是有眼力劲,立马端上了一大杯老参茶。

  “嗯”

  “不错”

  “潘公公用心了”

  正在假寐的朱皇帝,也不客气,睁开眼睛,接过来就狠狠灌了几大口,身心舒坦了不少。

  喝完以后,还不忘夸赞了几句,这个潘应龙,确实是不错,比小李子会办事,眼神老辣啊。

  是的,为了对付那帮老狐狸,朱皇帝是劳心劳力,耗尽脑汁啊。

  同样,等一会,为了安抚尚可喜的美妾,朱皇帝也要好好补一补,不能让良田荒芜了。
  http://www.abcsee.cc/13306/9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