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筛选战俘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韩烟海推了推眼镜,手指在茶杯沿上打转。他心里盘算着整编后的利弊,八百人虽然少了,但能离开李守信,脱掉身上的伪军皮,还能得到正规军的装备,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更重要的是,他想起那些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的弟兄,要是能让他们堂堂正正做回中国人,比什么都强。
李明蒙一直没说话,只是攥着拳头。他想起叔叔李守信对日本人点头哈腰的样子,想起自己每次跟他争吵时的无力。
当陈振华说“给你们一个洗心革面的机会”时,他忽然觉得心里的火气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冲动——他想让草原上的人看看,李家子孙不完全都是汉奸。
“陈师长,”程先名站起身,声音带着颤抖,“我们要是不答应,那是天理难容,我们都答应,只要你和八路军能信我们?”
陈振华也站起来,目光扫过四人:“我信不信任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要信自己。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抗日的兵,不是伪军,这个身份,得靠你们自己挣回来。”
程先名看着陈振华的眼睛,那里没有怀疑,只有坦荡。他忽然想起牧民们常说的话:“草原的风最公平,吹过好人,也吹过坏人,就看你敢不敢迎着风走。”
他挺直腰板,朝陈振华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我程先名,愿带同志们跟着八路军打鬼子,不死不休!”
李金豆“啪”地一拍桌子:“算我一个!不把小鬼子赶出草原,我李金豆誓不为人!”
韩烟海推了推眼镜,也站了起来,李明蒙更是涨红了脸,攥着的拳头终于松开。
“请陈师长放心,我们也是如此,从此以后我们洗心革面,一心一意跟着八路军,与小鬼子不死不休,如有背叛,死无葬身之地!
陈振华看着眼前的四人,忽然觉得包头的冬天,好像没那么冷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无数硬仗要打,但只要人心齐了,再大的风雪,总能扛过去。窗外的月光洒进屋里,照亮了茶杯里荡漾的酥油茶,也照亮了每个人眼里的光。
当独立13团的营房在包头城东的空地上竖起第一根木杆,独立十三团的哨兵接管了城西的火药库时,陈振华站在包头的城墙上,望着城内渐趋规整的营房与街道,紧绷了数日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
他从怀里掏出一扎手札,那是这几天陈振华抽空画的包头兵工厂布局设计草图。此刻,包头城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清晰,他忽然觉得,那张草图上的线条,正在这片土地上一点点变成现实。
“师长,包头城内的骑兵都已经筛选完毕了,最终筛选出来4000余人,其他城的俘虏兵也都在筛选之中,届时我们再将这些筛选出来的骑兵,打散后分拨进行训练,最后再纳入到不同的骑兵团之中。“
“另外,我在包头城北的旧铁厂,发现那里有现成的炼钢炉,稍加修缮就能用。”杜易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陈振华转过身,看见杜易得手里拿着一卷图纸,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据那铁厂的老人说,这是以前修建铁路时建造的铁厂,1936年德王投靠日本人后,日本人就想控制这里,从而在这里生产钢铁。“
“以前生产出来不少的钢轨,可以说从张家口到包头的铁轨,大部分出自这里,只要材料跟得上,一个月就能造出第一桶铁水。”
“好。”陈振华接过图纸,指尖抚过“包头兵工厂”五个字,心里像落了块石头。过去一年,部队的弹药全靠缴获和运输,有时一场仗打下来,士兵们的枪里连十发子弹都凑不齐。
现在好了,有了黎城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大量的子弹和炮弹生产出来,再也不用担心子弹和炮弹的供应问题了。
他忽然想起35军的消息——早上收到情报,傅作翼的部队已经打到了固阳,正往五原推进。
换作以前,他或许会担心友军抢了先机,可现在站在包头的土地上,他忽然明白,抗日不是赛跑,是种地,你种你的田,我浇我的水,只要最后能丰收,谁先谁后不重要。
“乌兰托的俘虏兵筛选的怎么样了?”陈振华问道,
“他们昨天已经到了归绥城外的草原,目前在归绥扎营。乌兰托同志去看过了,他说那些牧民弟兄们都是草原上的好骑手,就是缺乏系统化的军事训练。”
陈振华点头,心里已有了盘算,他知道无论是乌兰托带来的那800人,还是德王投降的那些骑兵,都是从牧民里挑出的精英,他们熟悉草原的每一寸土地,就像鱼儿熟悉河水,只要给他们配上好马好枪,再加以调教,绝对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正思忖间,龚少军匆匆走上城墙上,“陈师长,固原和百灵庙俘虏的筛选统计结果也出来了。”
他递过一本厚厚的名册,“包头的6000人,加上武川的2000人、固原2400人、百灵庙2800人、乌兰察布2200人、归绥3000人、四王子府2000人、商都1800人、化德2200人,一共是人。”
陈振华接过名册,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名字,忽然觉得这数字沉甸甸的,人,相当于7个满编骑兵团,要是能把这些人变成抗日的力量,别说守住包头,就是打到察哈尔、打热河,也不是不可能。
可他也清楚,这些人里鱼龙混杂,有被迫当兵的牧民,有混饭吃的流民,甚至还有手上沾着百姓血的败类。怎么把沙子里的金子挑出来,是眼下最要紧的事。
“走,去看看他们。”陈振华合上名册,大步朝楼下走去。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忽然想起副总指挥说的话:“队伍不是打出来的,是练出来的;人心不是抢过来的,是暖过来的。”或许,这名俘虏,就是检验这句话的试金石。
俘虏营设在城外的旧马场,一圈简陋的木栅栏把包头城内的俘虏人员集中在里面。陈振华站在栅栏外,看见里面的人三三两两地聚着,有的在晒太阳,有的在低头抽旱烟。
还有的在跟哨兵搭话,眼神里带着讨好与不安。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在集市上见过的牲口市场,卖家总说“挑挑拣拣,才能买到好牲口”,现在看来,挑兵也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现在是包头城内的广大牧民都在这里,因为他们要对那些曾经给他们带来伤害的骑兵进行揭发,从而来去确保那些被筛选进入到骑兵旅的俘虏兵中,不出现大恶或者汉奸。
“龚少军,你带政治部的同志,还有乌兰托、王怀德他们,让所有的牧民一起负责甄别,将那些罪大恶极的全部挑出来,该审判审判,该处理处理,其余的都可以纳入到骑兵旅中。”
陈振华转过身,语气严肃,“再增加三条,第一,老弱病残的,给足路费,让他们回家;第二,不愿意当八路军的,不强求,同样给路费;第三,手上有血债的,或者跟日本人勾结很深的,一个都不能留,按军法处置。”
龚少军点头:“我明白,只是……怎么判断谁手上有血债?”陈振华指着栅栏里的人群:“问牧民,问百姓。咱们刚打下包头,周边的牧民都在城外等着呢,让他们来认,谁欺负过他们,谁保护过他们,一认一个准。”
甄别工作比想象中更复杂,第一天,就有牧民哭着来指认,说有个伪军队长抢过他的牛羊,还打死了他的儿子。
陈振华看着那个被指认的队长,见他脸色惨白,浑身发抖,心里没有丝毫怜悯。他对身边的战士说:“这样的人,留着就是祸害,拉下去,审清楚了按律办。”
乌兰托、龚少军、王怀德等人负责跟蒙古籍的俘虏谈话,他用蒙语问他们:“你们是愿意跟着八路军打鬼子,还是想回草原放羊?”
有的俘虏立刻说:“愿意打鬼子!早就受够日本人的气了!”有的却低着头说:“家里还有老娘,想回去看看。”
乌兰托、王怀德、龚少军、程先明、李金豆、韩烟海、李明蒙都一一记下,对想回家的人说:“回去可以,但记住,草原是咱们的根,要是日本人再来抢,别忘了拿起刀子跟他们干!”
王怀德带着政工干部给俘虏们上课,讲八路军的政策,讲抗日的道理。他发现,很多俘虏其实是被抓壮丁来的,家里还有妻儿老小。
有个年轻的俘虏哭着说:“我是被李守信派来的人绑来的,我娘还等着我回家呢。”王怀德把他的名字记下来,对他说:“放心,等甄别完了,就给你路费,让你回家。”
三天后,所有的甄别结果出来了,人被筛了出来——其中6000名是老弱病残,3200是不愿意当兵的,还有800是手上有血债的,那些有血债的已经被关押起来等待审判。
陈振华看着剩下的人,心里踏实了不少。这些人里,有多是牧民和农民,还有1600多是手工业者,都是能吃苦、能打仗的料子。
http://www.abcsee.cc/13399/10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