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最后的军事建议
推荐阅读:
迷雾求生:我能看到提示
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
柯学捡尸人
四合院:李家逆子,屡立奇功
全民领主:我的爆率百分百
全民领主:我有一颗黑龙之心
奥特:新生代社死计划
LOL:T1打上单,带李哥四冠
虚拟现实:这个NPC不是太正经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1953年初春的北京,柳絮飘飞时节。于学忠躺在东四胡同四合院的北厢房里,胸口盖着那件陪伴他二十多年的旧军毯。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总司令,药熬好了。\"老副官李振唐端着白瓷碗走进来,碗里褐色的药汁冒着热气。这位从山东战场就跟随着他的老部下,如今鬓角也已全白。
于学忠撑起身子,军毯滑落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他接过药碗时,李振唐注意到老人手腕上那道三寸长的伤疤——民国二十七年台儿庄战役留下的纪念。\"今天国防委员会送来两份文件...\"李振唐欲言又止。
\"拿来。\"于学忠放下药碗,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他接过文件时,手指微微发抖,却在展开地图的瞬间稳如磐石。这是份关于东南沿海防御工事的规划图,密密麻麻的红蓝箭头在舟山群岛附近交错。
书桌上的老式台灯将老人佝偻的身影投在墙上,恍惚间又变成了那个站在沂蒙山军事沙盘前叱咤风云的鲁苏战区总司令。他用铅笔在嵊泗列岛位置画了个圈:\"这里要增加岸防炮,射程必须覆盖全部航道...\"
忽然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他的话。李振唐急忙拍着他的背,看见手帕上沾了血丝。\"您该休息了,这些事交给年轻人...\"
\"等看完这份。\"于学忠推开手帕,从枕边摸出老花镜。镜腿用白胶布缠着,那是去年小孙女弄断的。他继续翻阅第二份文件,是关于辽东半岛民兵训练的汇报。当看到\"复州湾\"三个字时,手指突然僵住了。
窗外的槐树沙沙作响,恍惚间他听见了辽南海浪的声音。民国二十年的冬天,他带着残部从大连撤退时,最后望见的就是复州湾结冰的海面。二十二年过去,那里的礁石可还记得东北军的马蹄声?
午后,郑教授如约而至。这位军事史学者夹着牛皮纸档案袋,眼镜后的目光既热切又谨慎。\"于老,关于西安事变前后东北军的调动细节,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
于学忠靠在藤椅上,望着院子里那株半枯的海棠。十二年过去,那段往事依然像未愈的伤口。\"都写在回忆录里了。\"他摩挲着茶杯,景德镇青花瓷上是\"还我河山\"四个褪色的字。
\"但档案记载,您在事变前三天秘密调遣五十一军...\"郑教授翻开笔记本,\"这与官方说法有出入。\"
茶杯在托盘上轻轻一颤。于学忠想起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那场大雪,华清池的枪声穿透寒夜,张学良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历史就像这杯茶,\"他忽然说,\"趁热喝是苦的,放凉了又涩。只有不烫不冷的时候,才能品出真味。\"
郑教授愣了片刻,默默合上笔记本。他注意到墙上那幅泛黄的合影:年轻时的于学忠站在张学良右侧,大帅府的青天白日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相框右下角有道裂痕,像是被人摔过又仔细粘好的。
\"听说张将军在台湾皈依了基督教?\"郑教授换了个话题。
于学忠望向窗外。暮色中,几个戴红领巾的孩子正跑过胡同,清脆的笑声穿透了时光。\"汉卿他...从小就爱新奇玩意儿。\"话尾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书柜最底层锁着个铁皮匣子,里面是二十多封永远无法寄出的信,每封开头都是\"汉卿如晤\"。
傍晚时分,于允武带着新编的《现代防御作战教程》来访。这个三十岁的青年军官长得酷似父亲,连皱眉时的川字纹都一模一样。\"爹,苏联顾问强调机械化兵团突击,但我觉得山地战还是得靠...\"
\"你过来。\"于学忠突然招手,示意儿子蹲下。他枯瘦的手指划过教材上的一张照片:沂蒙山区民兵在悬崖边用绳索运送弹药。\"这才是根本!当年在山东,老乡们用门板抬伤员,妇女用发髻藏情报...\"一阵风突然吹开书页,哗啦啦翻到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于允武发现父亲眼中闪过异样的光彩。老人颤抖的手指点着地图上的运河支流:\"这里,我们一个连守了三天...河水都是红的...\"话音戛然而止,他剧烈咳嗽起来,却固执地推开儿子递来的药片。
\"您当年写的《游击战术纲要》,现在军校还在用。\"于允武翻开扉页,上面有铅笔批注:火力不足时,以地形补之;兵力不足时,以民心补之。
于学忠摇摇头:\"过时了。如今有火箭炮、喷气机...\"他的目光落在院角的磨盘上,想起民国二十八年那个雪夜,游击队用这土办法给重机枪消音。\"但记住,再好的武器也要人用。\"忽然压低声音,\"东海那边...最近怎么样?\"
于允武犹豫片刻,从公文包抽出份加密文件。老人只看了一眼就笑了:\"果然要建新舰队了。\"他指着黄海某处,\"这里水深,适合潜艇...\"话未说完,突然抓住儿子手腕,\"当年要是咱们东北海军还在...\"
夜风穿堂而过,吹灭了桌上的油灯。黑暗中,于允武听见父亲轻声哼起《松花江上》,走调得厉害,却让他鼻子发酸。
深夜,于学忠披衣起身,从樟木箱底层取出军用信笺。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汉卿兄:闻台湾近日台风过境,不知府上安否?昨夜梦见少时同游旅顺口,你指着铁甲舰说'将来咱们要有更好的'...今闻青岛船坞新下水的驱逐舰,已能...\"
写到这里,钢笔突然没水了。他使劲甩了甩,一滴墨汁溅在\"驱逐舰\"三个字上,像颗黑色的眼泪。信纸被揉成一团扔进纸篓——那里已有十几个相似的纸团。
转而抽出一张公文纸,郑重写下《关于加强海防建设的几点建议》。写到第三页时,咳出的血沫染红了页脚。他用吸墨纸轻轻按了按,继续写道:\"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如双臂合抱,当以快艇部队为纽带...\"
黎明时分,李振唐发现老人伏案而眠,手中还攥着钢笔。轻轻抽走文件时,发现背面有行小字:\"若当年奉系海军未散,倭寇何敢窥辽东?\"
三天后,国防委员会的回函到了。办公室主任亲自送来,红色公文袋上印着烫金国徽。\"于老的建议很有价值,已转海军司令部研究参考。\"
于学忠在收文簿上签字时,发现下一页登记着某份苏联援助舰艇清单。他笑了笑,把回函锁进抽屉——和1950年那份《关于东北边防的建言》放在一起,同样的\"留作参考\"四个字。
秋风吹落庭院里最后一片海棠叶。老人忽然说:\"振唐,扶我去院里走走。\"
踩着厚厚的落叶,他停在磨盘前。这个从山东带回的石磨,曾碾过军粮,也碾过草药。\"你知道我这一生,最得意的是什么?\"不等回答就自顾自道,\"不是台儿庄,不是沂蒙山...是民国三十四年在重庆,没签那份调兵令。\"
李振唐眼眶一热。他清楚记得那个闷热的夏日,多少将领在调往东北的军令上签字画押,只有老上司以\"旧疾复发\"为由拒绝了。
\"允文前日来信,\"于学忠突然转变话题,\"说在兰州见到当年五十一军的老兵,还在用我教的土法子测风速。\"他仰起头,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划过湛蓝的天空,银白的尾迹像把利剑。
回到书房,老人从镜框后取出张泛黄的照片:二十岁的海军见习官于学忠站在\"海圻\"号巡洋舰甲板上,身后是波涛万顷的黄海。他用袖口擦了擦玻璃,轻声哼起北洋水师的军歌。
窗外,一群鸽子掠过四合院上空,鸽哨声悠悠荡荡飘向远方。于学忠忽然挺直腰板,对着北方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阳光透过他颤抖的手指,在墙上投下巍峨的影子。
http://www.abcsee.cc/14081/3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