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风掠过山岗
推荐阅读:
迷雾求生:我能看到提示
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
柯学捡尸人
四合院:李家逆子,屡立奇功
全民领主:我的爆率百分百
全民领主:我有一颗黑龙之心
奥特:新生代社死计划
LOL:T1打上单,带李哥四冠
虚拟现实:这个NPC不是太正经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秋日的沂蒙山像被一位慷慨的画师泼洒了浓墨重彩,枫叶红得炽烈,银杏黄得灿烂,松柏则保持着沉稳的苍翠。山风掠过,层林如波涛般起伏,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山脚下,一座新落成的抗战纪念馆巍然矗立。建筑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风格,青灰色的外墙庄严肃穆,屋顶的飞檐如雄鹰展翅。纪念馆前广场上已经聚集了数百人,有身穿制服的政府工作人员,有胸前佩戴勋章的老兵,还有附近学校的师生代表。他们安静地站立着,目光都聚焦在广场中央那尊被红色绸布覆盖的雕像上。
省里来的领导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在山谷间回荡:"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沂蒙山抗战纪念馆开馆仪式,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我站在人群的第二排,左手紧握着拐杖,右手不自觉地抚摸着空荡荡的左袖管。七十八岁的老骨头已经不太听使唤了,但我知道今天必须来。当领导说到"下面请抗战老兵代表赵铁柱同志发言"时,我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像是要冲出胸腔。
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向主席台的这短短十几米,我感觉走了大半辈子。台上省领导伸手要扶我,我轻轻摇头拒绝了。站在话筒前,我看着台下那些年轻的面孔,忽然觉得喉咙发紧。
"我..."刚开口,声音就哽住了。我转向广场中央的雕像,工作人员恰在此时拉下了覆盖的绸布。阳光穿透云层,正好洒在那尊青铜雕像上——那是一个身着戎装的将军,眉宇如刀,目光坚毅地望向远方,仿佛仍在注视着这片他曾经誓死保卫的土地。雕像底座刻着简单的几个字:"抗日名将于学忠"。
一瞬间,四十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我的手指颤抖着摸向雕像的基座,冰凉的触感却让我感到一种奇异的温暖。总司令,您看看...我再也控制不住,泪水顺着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滚落。
"总司令...您看看,现在的沂蒙山,鬼子再也打不进来了..."我的声音哽咽得几乎听不清,但台下所有人都静默着,连孩子们都停止了窃窃私语。
风掠过山岗,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我的话。我知道,那是无数长眠于此的战友们在低语。
仪式结束后,人群开始有序进入纪念馆参观。我坐在雕像旁的长椅上休息,膝盖疼得厉害——那是1943年冬天留下的旧伤。忽然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围了过来,其中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怯生生地问:"爷爷,您真的认识于将军吗?"
我眯起眼睛,秋日的阳光变得模糊起来,眼前浮现出1941年那个风雪肆虐的冬天...
*"跟上!都跟上!别掉队!"*
风雪中,于总司令的声音像一把锋利的刀,劈开呼啸的北风。我那时才十九岁,担任他的贴身警卫。那是日军对沂蒙山区发动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我们五十一军一部被敌人围追堵截,被迫向深山转移。
队伍在峡谷中艰难行进,积雪没过了小腿。士兵们的绑腿结满冰碴,枪栓冻得拉不开。我亲眼看见一个战友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再也没能起来。总司令走在队伍最前面,用身体为后面的士兵破开积雪。他那时已经四十多岁,却比我们这些小年轻还有力气。
我记得特别清楚,走到一处背风的山坳时,总司令突然停下脚步。他转身走到队伍中间,解下自己的棉大衣,裹在一个冻得嘴唇发紫的小兵身上。那小兵看起来不超过十六岁,是新补充的兵员。
"总司令,您自己..."我想阻止他。
"少废话!老子在东北练出来的骨头,冻不死!"他呵斥道,眼睛里却闪着温和的光。那小兵后来活下来了,现在应该也八十多岁了,不知道还在不在人世。
那天晚上,我们在一处山洞休整。总司令把最后半壶烧酒分给了伤员,自己只抿了一小口暖身子。我给他端去一碗稀得像水的粥,他硬是分了一半给我。"铁柱,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打鬼子。"我记得他是这么说的。
"爷爷?爷爷您怎么了?"孩子们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我这才发现自己又流泪了。那个羊角辫小姑娘掏出手帕,踮起脚想给我擦眼泪。
"没事,孩子,爷爷只是想起了老朋友。"我接过手帕,擦了擦脸,"于将军啊,是个好人,真正的英雄。"
"能给我们讲讲他的故事吗?"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
我刚要开口,一阵悦耳的声音传来:"小朋友们,让我来给你们讲解于将军的事迹吧。"
抬头看见一个穿着藏青色制服的年轻姑娘走了过来,她胸前别着"讲解员周雨晴"的工作牌。周雨晴冲我抱歉地笑了笑:"赵爷爷,您需要休息,这些孩子交给我吧。"
我点点头,看着周雨晴带着孩子们走向纪念馆入口。这姑娘让我想起总司令的女儿——1942年我在野战医院见过她一次,那时她正在当护士,也就周雨晴这么大年纪。后来听说她在一次日军空袭中牺牲了,总司令得知消息后,把自己关在指挥部里一整夜,第二天照常指挥战斗,谁也没见他掉一滴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拄着拐杖慢慢走进纪念馆。大厅正中央是巨大的沂蒙山抗战浮雕,两侧分列着各个战役的介绍展板。转过一个拐角,我看到了熟悉的场景复原——那是1941年11月的大青山突围战,微缩模型展示了我们如何在日军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模型旁边是一个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一件破烂不堪的军大衣,标签上写着"于学忠将军生前所用"。
我的手指贴在玻璃上,仿佛能触摸到那段记忆。就是在那次突围中,总司令亲自带着敢死队冲在最前面,这件大衣被子弹打穿了三个洞,他却奇迹般地只受了轻伤。
纪念馆二楼是文物陈列区。我上楼时,看见周雨晴正在一个独立的展柜前整理什么。见我过来,她兴奋地招手:"赵爷爷,快来看!我们刚整理出于将军的一批未公开手稿!"
展柜里平铺着几页泛黄的纸张,字迹潦草却有力。周雨晴戴上白手套,小心地翻开一页给我看:"您看,这是于将军1944年写的日记。"
我凑近看去,老花眼勉强辨认出那些褪色的字迹:
"民国三十三年五月七日,晴。
今日又送走十七个伤员,药品殆尽。李振唐建议向'北边'(指八路军)求援,我未允。非为门户之见,实恐连累彼等遭日军报复。
暮色中闻老乡唱《松花江上》,儿郎们皆掩面..."
我的手指不自觉地颤抖起来。李振唐,那是我们团的参谋主任,1945年牺牲在枣庄战役中。总司令从不轻易在部下面前表露情感,这些日记里的文字,是他最真实的内心独白。
"这些手稿是怎么找到的?"我问。
周雨晴的眼睛闪着光:"是在省档案馆的角落里发现的,夹在一堆旧文件里。我们馆长说这批文物价值连城,已经申请列为一级保护文物了。"她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赵爷爷,其实还有几页内容...比较敏感,暂时不能公开展出。"
我理解地点点头。抗战胜利后,总司令因为种种原因被边缘化,他的名字和事迹长期被淡化。如今能在纪念馆里为他立像,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
天色渐晚,参观的人群陆续离开。我因为腿脚不便,走得慢些。出来时,看到守夜的老张头正拿着手电筒检查门窗。老张头也是退伍军人,比我小十来岁,在越战中失去了一条腿。
"老赵,今晚我值班,你要不留下陪我喝两盅?"老张头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我闻到了二锅头的味道。
我笑着摇头:"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了,改天吧。"
老张头送我到大门口,忽然压低声音:"对了,我刚才在雕像基座后面发现了一道细缝,像是人为的,明天得告诉馆里检查一下。"
我心头一动:"带我看看。"
借着老张头的手电光,我们绕到雕像背面。在基座与地面相接处,确实有一道不足一指宽的缝隙。老张头用钥匙轻轻拨弄,缝隙竟然扩大了一些。
"里面有东西!"老张头惊呼。他单膝跪地,小心翼翼地探手进去,摸出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
我们俩面面相觑。老张头的手微微发抖,慢慢打开了铁盒。里面是一把折断的刺刀、半块染血的怀表,还有一张已经发黄变脆的纸条。老张头小心地展开纸条,手电光照出了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
"若他年有人见此物,望知:
吾等死战,非为青史留名,
但求子孙不必再握此刀。——五十一军老兵王勇"
我的眼睛又湿润了。王勇,我想起来了,那是三连的一个班长,1944年在掩护主力撤退时牺牲的。他最后是抱着炸药包冲向了日军坦克。
老张头缓缓起身,对着铁盒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我也艰难地站直身体,举手敬礼。月光下,两个残疾老兵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
同一时刻,海峡对岸,台湾台中市的一处幽静庭院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藤椅上翻看一本旧相册。电视机里播放着大陆的新闻,音量调得很低。
"...今日,沂蒙山抗战纪念馆正式开馆,抗日名将于学忠将军雕像揭幕..."
老者猛地抬头,颤抖的手抓起遥控器调大音量。屏幕上出现了那尊青铜雕像的特写镜头。老者捂住眼睛,肩膀剧烈抖动起来。
相册摊开的那页上,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两个年轻军官并肩而立,背后写着"孝侯兄惠存,汉卿民国二十五年"。照片上的于学忠不过三十出头,目光如炬;旁边的张学良则面带忧郁的微笑。
"司令..."老者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他们终于...终于记得你了..."
窗外,海峡的风呜咽如泣,吹动庭院里的老榕树沙沙作响。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纪念馆的铜铃上时,我和周雨晴已经站在门口迎接第一批参观者。昨夜发现的铁盒被紧急送往文物部门处理,馆长决定将它作为重要展品在中央展区陈列。
"赵爷爷,您看!"周雨晴指着远处。一群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正走向纪念馆,最前面的几个孩子手里还捧着野花。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在雕像前蹲下,轻轻放下那束金黄的野菊花,仰头问她妈妈:"妈妈,将军能看见现在的和平吗?"
山风骤起,吹动纪念馆顶端的铜铃,叮咚作响,仿佛在回答女孩的问题。我抹去眼角的泪水,看见周雨晴也红了眼眶。
"小周啊,"我轻声说,"历史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去的。"
她点点头,挺直腰板迎向那些孩子们:"同学们,欢迎来到沂蒙山抗战纪念馆,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解于学忠将军和抗日将士们的故事..."
风继续吹着,带着秋日的清爽和阳光的温暖。在这片曾经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和平终于生根发芽。而那些为了这一天而流血牺牲的人们,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
喜欢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http://www.abcsee.cc/14081/3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