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鹬蚌相争渔人利
推荐阅读: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玉钤锁天录
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李元霸特性,从收甄宓为妹妹开始
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
三国之匡扶天下
重生大明1635
五行三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五台山的石阶古道本就狭窄,这日更是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一众善男信女踮着脚尖,伸着脖颈,目光投向山道中央。
玄甲侍卫破开人潮,挤在道侧的人潮窃窃私语。
“你从哪儿来?”
“我就住山脚,听说当朝大将军今日启建无遮法会,天没亮就赶过来,也想沾些福气。”
两人正躬身低语,其中一人忙用肘轻碰身旁同伴,悄悄抬头张望。
只见一人身着朱颜蛇纹锦袍,策马行于道中。
年轻且意气风发,左右簇拥文武百官。
侍从沿路封路高声呵斥:“退后!勿要张望!”
两人连忙低下头去。
“那就是大将军?生得可真俊朗……这样的人物,怎会亲自来五台山办无遮大会?”
“你还不知道?说是娄太妃凤体欠安,大将军至孝,特来祈福!”
此时忽闻开路的侍从厉声呵斥:“前方何人?还不速速让道!”
两人循声侧目,只见一名白袍男子翩然行于道中,眉目清朗鬓须清扬,犹如谪仙,身姿挺拔如松,对身后呵斥恍若未闻,依旧从容前行。
侍从策马上前驱赶,那人步履如飞,始终追赶不上。
“那是何人?莫非是仙家?”
“大概是附近有修为的道长……”
正低声议论间,回首却见大将军一行人马已至面前,忙又垂首避让。
住持递过香束,高澄双手恭敬接过,俯身点燃,朝释迦牟尼像深深叩拜。
将香稳稳奉入炉中,转身向众僧合十回礼。
最后行步在蒲团之上,安然坐下,听众僧辩经法音。
佛与道的修行宗旨,皆是引人向善、讲究修心养德。
可任何教理流传于世,若被过度推崇,百姓沉迷,就容易沦为世人敛财聚势的工具,背离本来宗旨,更对统治形成深度威胁。
萧衍崇佛,举国若狂,伏于表明的繁华如今终被侯景捅破。
想到侯景仅仅以八千兵马,便能直入建康,祸乱一国。
高澄抬眼望着佛主造像,只怕萧衍再也无心举办无遮大会了吧。
耳畔僧人的辩经声虽仍萦绕,他无心继续听下去。
起身离坐之际,无意间侧首,发现今日遥看到那神秘白衣人,正端坐在身后不远处的蒲团之上。
“舍乐,去请那位先生过来一叙。”
积雪压得大孚灵鹫寺的古松枝桠低垂,偶有微风掠过,便簌簌坠下一点碎玉。
远山隐于朦胧雾霭之后,云气吞吐,如天地初开。
高澄卧坐在蒲团之上,沉浸于此刻高山禅寺中的一丝空灵。
案上围炉炭火微红,水汽升腾,烹煮着一盏清茶几枚山果。
舍乐引那人近前,只见对方面色沉静,面对自己也无半分畏怯。
高澄心底赏爱其气度,虚手相邀:“先生请入座!”
那人微一揖礼,从容落座。
高澄问道:“今日遥见先生步履清逸,恍若出尘,不知先生何方人士,又修何道?”
那人答道:“在下沧州人士,姓王,名剧。少时便喜清静,说来惭愧,只是不堪家事琐务,便隐入五台山。
并无所修道术!不过听闻大将军设无遮大会,广施僧俗,特来礼敬三宝而已。”
高澄颔首:
“从曹魏之初,世间便有隐逸之风。
或为躲避纷乱战火、远离尘世喧嚣;或只因天性高洁,不愿同流,独守清节。
先生倒是坦率,竟直言‘不堪家事’......”
顿了一顿,再问:“那先生可曾思念亲人?”
时光荏苒,秦姝离开自己已经一年,她又会不会想自己呢?
王剧闻言莞尔:“人生如寄,聚散随缘。思之念之,终归尘土!”
“呵。”
高澄亦展眉一笑,看来这王剧该是识道之人:“可俗世中人终究难超脱七情之扰,先生何以能臻此逍遥之境?”
王剧轻轻摇头:
“七情六欲,本是天地赋予人的灵性,就同江河有流、日月有光。
若遏制,倒如筑堤拦洪,终有溃决之日。
真正的逍遥,非单止避世绝情,当如舟行水上,借水之势而不为水所没。”
“借水之势而不为水所困?太过轻巧了!”
高澄微微问了一句,眸中熹微,执起茶勺舀起一泓茶汤倾倒入盏,感叹:“水势无常,人心亦无常啊!这舟,当真能永远不沉么?”
“大将军可见过渔人撒网?”
高澄微微颔首。
王剧继续道:
“网入水时张沉,离水时却能敛收而起!人亦当如此,投入时全然沉浸,抽身时不滞于物!
执着与超脱本是一体两面。就像这茶汤,过热则苦,过凉则涩。
真正的逍遥,不求绝于七情,当是别离苦痛中,犹能看见云破月来。”
“受教了。”高澄执盏相敬:“这便是相忘于江湖?”
王剧颔首:“至孝不拘于晨昏定省,至情亦不囿于朝夕相伴!纵隔天涯,所仰望的犹是同片苍穹,如此,夫复何求?”
“不想在这灵鹫寺中,竟能聆听王先生畅谈逍遥之境!”
“世间真理本存,哪有佛道之分!”
两人相视而笑!
高澄一从五台山返回。
陈元康就将侯景索求家人的上书呈递给他,并叙述侯景在梁的最新动向。
“侯景用兵颇为机变,先避萧纶锋芒,再佯攻合肥,实则转取谯城。
有内应相助,不费一兵一卒。
未作休整,随即南下进攻厉阳,结果厉阳太守又投降,不久便渡江占采石。
如此顺利,看来皆是因萧正德在梁朝廷作为内应。
如今侯景已围建康两月有余,台城虽有羊侃这等大将坚守,只怕也难持久。
不过厉阳太守庄铁又突然叛离侯景,更放出“侯景已诛”的谣言。所以王显贵才举寿阳向大将军投降!
另外梁封山侯萧正表来书,愿以北徐州降!”
高澄缓缓睁眼,嘴角抿笑:“快马徐州,命高归彦遣兵前去接应!”
萧渊明一旁听着,眉头紧蹙。
高澄冷笑一声:“侯景八月起兵,十月围都城!”
“两个月,就从寿阳打到了建康,而我们呢?夺一颍川尚且艰难......到现在,还在筑大坝!”
陈元康道:“大将军,侯景用兵险疾如电,专攻不备。
他的目的在于速取建康,这样的速战之法固然能够快速控制梁国国都,但终究根基不稳、人心未附。
纵使得逞于一时,终难持久,江南形胜,非凭凶锋可制;天下人心,岂靠诈力能收?”
高澄稍微平静一些:“也是,就看侯景到底有没有本事破建康。”
萧渊明手指捏着裤腿发紧。
“贞阳侯,现在用兵还不是时机!您也别着急!”
高澄淡淡说道:“至少也要待我收复颍川,腾出兵力后,再助您成就大业!如今你我只需为渔翁,看那鹬蚌相争!”
萧渊明连忙拱手:“一切听凭大将军决断。”
“不过贞阳侯倒是可以多与你相熟的旧友兄弟去信,若此时愿主动来投,我必尽力护其周全。”
高澄说得是这般轻松。
这算不算出卖国家,可日后若真能为帝呢?萧渊明沉沉应了一句:“是,大将军!”
http://www.abcsee.cc/14757/4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