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日常养生常识 >第18章 做好这10点,助您健康过秋天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8章 做好这10点,助您健康过秋天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清晨的公园里,薄雾还未完全散去,65岁的退休教师李阿姨已经对着手机视频,认真地练习着\"秋日养生操\"。她的动作舒缓而流畅,与秋日晨光相得益彰。不远处,她的老友张大爷正坐在长椅上,大口吃着油条配豆浆,面前的塑料袋里还装着两个肉包子。

  \"老张啊,秋天可不能这么吃,要防秋燥!\"李阿姨做完一套动作,走过来关切地劝说道。

  张大爷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哪有那么多讲究?我几十年都这么过来的,不也活得好好的!\"

  结果没过两周,张大爷就因为严重的秋燥咳嗽和便秘,不得不去了医院。诊室里,主治医生看着检查报告,无奈地摇着头:\"每年秋天,门诊里像张大爷这样的患者都要增加三成以上。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很多秋季常见病都能避免。\"

  ---

  01 懂得\"秋冻\"真谛:保暖有讲究

  别急着添厚衣

  \"春捂秋冻\"这句古训流传千年,但现代人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北京市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主任王教授解释道:\"'秋冻'的本质是让身体逐步适应气温变化,而不是让人挨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在于'适度'二字。\"

  科学实施\"秋冻\"的正确做法:

  · 分层穿衣:早晚添件薄外套,中午气温升高时可随时脱下。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材质,如纯棉、真丝等。

  · 重点防护:特别要保护好三个关键部位:

  腹部:脾胃所在,受凉易导致消化不良

  脚部:\"寒从脚起\",宜穿棉袜保暖

  背部:督脉所在,护背就是护阳气

  · 特殊人群:老年人、体弱者可在清晨出门时戴条薄围巾,保护颈项部位。这个部位有很多重要穴位,受凉易引发感冒。

  保暖要适度

  \"骤冷骤热最易感冒。\"王教授继续解释道,\"秋天穿衣要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方便随时调节。现在很多办公楼、商场室内外温差大,这样的穿衣方式更能适应环境变化。\"

  真实案例:42岁的赵先生自认身体强壮,坚持\"秋冻\"却反复感冒。后来发现,问题出在他早晚骑电动车时穿得太单薄。在医生建议下,他改成在办公室常备一件外套,路上穿防风风衣,这个秋天感冒再没犯过。

  专业建议:

  · 室内外温差超过8c时,要及时增减衣物

  · 老年人可在腰间佩戴腹围,既保暖又不影响活动

  · 选择高领或立领衣物,保护大椎穴

  ---

  02 润肺防燥是首要:水要这样喝

  学会\"喝\"秋天

  秋天最大的特点就是\"燥\"。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指出:\"秋季补水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只靠喝水,要懂得'吃水'、'用水'的智慧。\"

  科学补水良方:

  · 晨起第一杯:温水250ml,可加少许蜂蜜(糖尿病患者慎用)。这杯水要小口慢饮,既能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又能唤醒消化系统。

  · 上午黄金时段:9-11点之间要主动饮水,这是脾胃经当时,补水效果最佳。建议每隔1-2小时饮用150ml温水。

  · 下午滋养时段:煮一壶梨水或银耳汤,既能补水又能润燥。梨水要带皮煮,银耳要煮出胶质。

  · 晚间安神时段:睡前1小时喝杯温牛奶,既能补水又能助眠。注意不要临睡前喝,以免起夜影响睡眠。

  润肺食物要常备

  明星润肺食材详解:

  · 雪梨:生吃清热,熟吃润肺。其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和天然糖分,能有效缓解秋燥。

  · 银耳:被誉为\"平民燕窝\",富含银耳多糖,滋阴润燥效果显着。

  · 百合:清心安神,润肺止咳。特别适合秋燥引起的干咳和失眠。

  · 山药:补脾益肺,适合秋季平补。其中的黏液蛋白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

  实用食谱:银耳雪梨羹

  · 材料:银耳半朵(提前泡发)、雪梨一个(去皮切块)、枸杞10粒、冰糖适量

  · 做法:银耳撕成小朵,与雪梨同放入砂锅,加水适量,慢火炖煮1小时,最后加入枸杞再煮10分钟

  · 用法:每天一小碗,连续食用一周,秋燥症状明显改善

  ---

  03 睡眠调整要及时:早睡早起身体好

  跟着太阳作息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句流传千年的养生智慧,在现代科学中也能找到依据。

  科学解释:

  · 顺应自然节律:秋季昼短夜长,早睡符合自然规律。晚上9-11点(亥时)是三焦经当令,最宜入睡。

  · 利用优质空气:早晨5-7点(卯时)空气最清新,此时起床活动,能吸收更多负氧离子。

  · 遵循阴阳消长:晚上9点后阴气渐盛,宜静养;早晨阳气生发,宜活动。

  改善睡眠质量

  实用技巧详解:

  · 睡前准备:温水泡脚15分钟,水温保持在40c左右。这个温度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使人心跳加速。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几片生姜,驱寒效果更佳。

  · 环境营造:卧室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在50%-60%。这个湿度既能缓解秋燥,又不会滋生霉菌。可以在卧室放置一盆绿萝或吊兰,既能调节湿度又能净化空气。

  · 寝具选择:秋季最适合使用蚕丝被,既保暖又透气。枕头高度以8-12厘米为宜,保证颈椎自然弯曲。

  真实案例:32岁的程序员小刘长期受失眠困扰,秋季症状加重。在中医师指导下,他按照这个方法调整作息,配合睡前泡脚和穴位按摩,现在每天能保证7小时优质睡眠,工作效率显着提高。

  ---

  04 运动要温和:不出大汗为宜

  选择适合的运动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授指出:\"秋天运动,贵在坚持,不在强度。此时人体阳气开始收敛,运动过量反而伤身。\"

  推荐项目详解:

  · 散步:每天6000-8000步为宜。速度以微出汗、能正常交谈为准。建议在公园等空气好的地方进行。

  · 太极拳:特别适合秋季练习。其缓慢流畅的动作能调和阴阳,增强免疫力。建议早晚各练习20分钟。

  · 八段锦:八个简单动作,却能调动全身气血。其中\"两手托天理三焦\"等动作特别适合缓解秋燥。

  · 登山:周末适度登山,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登高望远,开阔心胸。建议选择坡度较缓的山路。

  运动时间有讲究

  最佳时间安排:

  · 早晨时段:太阳出来后最适合运动。此时空气中的污染物经过一夜沉降,空气质量较好,而且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

  · 下午时段:4-6点是人体机能最佳时期,肌肉温度和柔韧性都达到峰值,运动效果最好。

  · 避免时段:日出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深夜运动则会影响睡眠质量。

  温馨提示:运动时要随身带件外套,出汗后要立即擦干,避免在风口处停留。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但要小口慢饮。

  ---

  05 饮食重在\"收\":少辛多酸更养生

  秋季饮食原则

  中医认为秋天要\"收\",这个\"收\"字体现在饮食上,就是要帮助身体从夏季的散发状态转向秋季的收敛状态。

  记住养生口诀:

  \"少辛多酸,防燥护阴\"

  \"温食为主,勿过寒凉\"

  具体实施方法

  要多吃的食物:

  · 酸味食物:葡萄、山楂、柠檬等。酸味能收敛肺气,其中富含的维生素c还能增强免疫力。建议每天食用200克左右的新鲜酸味水果。

  · 润燥食物:芝麻、核桃、糯米等。这些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能有效滋润肌肤和黏膜。可以将黑芝麻、核桃磨成粉,每天取一勺冲服。

  · 白色食物:白萝卜、豆腐、牛奶等。中医认为白色入肺,这些食物对呼吸系统特别有益。白萝卜还能帮助消化,预防秋冬季积食。

  要少吃的食物:

  · 辛辣食物:辣椒、生姜、大蒜等。这些食物在夏季能帮助排汗,但在秋季会加重秋燥,损伤肺阴。如果确实需要调味,可以改用香菜、陈皮等温和香料。

  · 烧烤油炸:这类食物不仅伤阴助燥,还会加重肠胃负担。秋季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淡。

  · 生冷食物:秋季人体阳气开始收敛,过食生冷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功能。

  ---

  06 心情要\"安宁\":防悲秋有妙招

  认识\"悲秋\"情绪

  秋天草木凋零,自然界呈现肃杀之象,人容易产生伤感情绪,这在中医里称为\"悲秋\"。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这与日照时间减少影响血清素分泌有关。

  典型表现症状:

  · 情绪方面:无缘无故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甚至出现焦虑症状。

  · 睡眠方面: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或者早醒后难以再次入睡。

  · 食欲方面:要么暴饮暴食,特别是喜欢高糖高脂食物;要么完全没有胃口。

  科学化解方法

  有效对策详解:

  · 光照疗法:每天上午9-11点晒太阳20-30分钟。这个时段的阳光中紫外线强度适中,既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又能改善情绪。建议在户外散步时进行,效果更佳。

  · 培养爱好:书法、园艺、音乐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些活动能让人专注当下,忘记烦恼。特别是书法,要求心静气平,是很好的情绪调节方式。

  · 社交活动:每周至少安排2-3次与朋友的聚会。选择乐观开朗的朋友交往,积极情绪会相互影响。可以组织读书会、茶话会等轻松的活动。

  · 环境调节:穿着暖色系衣服,如米色、浅橙、淡粉等。在家中添置一些亮色的装饰品,如黄色的靠垫、橙色的桌布等。

  真实案例:68岁的退休干部老王,每年秋天都会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在心理咨询师建议下,他参加了社区书法班,每天练习书法2小时,周末还与书友们交流心得。现在,他不仅不再\"悲秋\",书法水平也大有长进,还在社区比赛中获得了奖项。

  ---

  07 洗澡有讲究:水温时间要控制

  秋季洗澡指南

  秋天天气干燥,皮肤油脂分泌减少,洗澡不当会破坏皮肤屏障,加重干燥、瘙痒等问题。

  科学洗澡要点:

  · 水温控制:38-40c最合适。这个温度既能清洁皮肤,又不会过度去除皮脂。可以用手肘测试水温,感觉温暖但不烫为宜。

  · 时间把握:15分钟内完成。过长的洗浴时间会使皮肤表层水分蒸发,加重干燥。建议先洗脸,再洗身体,最后洗头。

  · 清洁产品:选择弱酸性、不含皂基的沐浴露。重点清洗腋下、脚部等部位,其他部位可以简单冲洗。每周使用1-2次沐浴露即可。

  浴后护理很重要

  正确护理步骤:

  1. 拭干方式:用柔软的棉质毛巾轻轻拍干身体,切忌用力擦拭。要在身体还略带湿气时进行下一步护理。

  2. 及时保湿:浴后3分钟内涂抹身体乳,此时毛孔还处于张开状态,更利于吸收。要选择含有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产品。

  3. 重点呵护:小腿、手臂外侧等皮脂腺较少的部位要加倍护理。可以在这些部位多涂一层身体乳,并轻轻按摩至吸收。

  温馨提示:老年人洗澡时最好家里有人陪伴,浴室门不要反锁。可以在浴室放置防滑垫,准备一把沐浴椅,确保安全。

  ---

  08 防病要提前:重点预防三种病

  呼吸系统疾病

  秋季是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这与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有关。

  科学预防措施:

  · 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15分钟。建议在上午10点、下午2点等空气质量较好的时段进行。通风时要避免对着风口直吹。

  · 个人防护: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建议随身携带几个备用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

  · 口腔护理:每天早晚用温盐水漱口。盐水的浓度以0.9%为佳,即500ml温水中加入4.5克盐。这个方法能有效清洁咽喉部,预防感染。

  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温差大,血管容易收缩,导致血压波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期。

  特别注意要点:

  · 晨起准备:醒来后先在床上活动手脚,缓慢坐起,在床边坐1-2分钟再站立。晨起第一杯水要小口慢饮,帮助稀释血液。

  · 动作节奏:避免突然起身、猛然回头等动作。上厕所避免过度用力,建议使用坐便器,如厕时可以在脚下垫个小凳子。

  · 规律用药:按时服用降压、降脂药物,不要随意停药。每月至少测量血压2-3次,做好记录供医生参考。

  肠胃疾病

  秋季天气转凉,肠胃功能相对较弱,是腹泻、胃炎等疾病的高发期。

  科学防护方法:

  · 饮食卫生:食物要彻底煮熟,特别是海鲜、肉类等。剩余饭菜要及时冷藏,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 冰箱管理:每周清理一次冰箱,注意调节合适的温度:冷藏室4c以下,冷冻室-18c以下。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

  · 饮食习惯:少吃隔夜饭菜,特别是绿叶蔬菜。外卖食品要选择信誉好的商家,收到后要及时食用。

  ---

  09 泡脚养生:简单有效的保健法

  秋季泡脚好处多

  \"秋天泡脚,润肺润肠\"这句古话有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足部有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反射区,通过泡脚可以调理全身。

  具体益处详解:

  · 改善循环:温热刺激能扩张足部血管,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这对缓解秋季手脚冰凉特别有效。

  · 缓解疲劳:温水泡脚能放松肌肉,缓解一天的压力和疲劳。特别适合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人群。

  · 提升睡眠:晚上泡脚能使身体产生适度的疲劳感,帮助入睡。同时能安神定志,改善睡眠质量。

  · 增强免疫:通过刺激足部穴位,可以调动身体正气,提高抵抗力。这在季节交替时期尤为重要。

  正确泡脚方法

  详细步骤:

  1. 准备工作:选择能泡到小腿的深桶,水量要没过脚踝。最好使用木桶,保温效果较好。

  2. 温度控制:初始水温40c左右,以感觉舒适为准。中途水温下降时可添加热水,保持温度恒定。

  3. 时间把握:15-20分钟为宜,泡到后背或额头微微出汗即可。出汗后要用干毛巾及时擦干。

  4. 最佳时机:睡前1小时是最佳泡脚时间。泡完后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足部按摩,然后穿上干净的棉袜保暖。

  配方推荐:

  · 普通保健:单纯热水即可,适合日常养生。

  · 防感冒:加入几片生姜和少许食盐,适合体质偏寒、容易感冒的人群。

  · 助睡眠:加入一小把盐和几滴薰衣草精油,适合失眠、多梦的人群。

  ---

  10 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身体状况

  秋季体检重点

  秋季是进行年度体检的好时机,此时天气凉爽,人体各项指标相对稳定。

  必查项目详解:

  · 血压监测:每周固定时间测量一次。建议在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服药前测量。要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三个数据。

  · 肺功能检查:特别是长期吸烟者、接触粉尘工作者。包括肺活量、通气功能等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肺部疾病。

  · 骨密度检测:中老年人必查项目。秋季日照减少,影响钙质吸收,要及时了解骨骼健康状况。

  自我检查方法

  每日自检要点:

  · 舌象观察:早晨起床后观察舌苔。健康的表现是舌质淡红、苔薄白。如果舌苔厚腻或发黄,可能提示消化功能异常。

  · 二便监测:注意大小便的频率、颜色和性状。正常应每天排便1-2次,成形通畅。尿液应为淡黄色。

  · 体重监测:每周固定时间测量体重,波动不应超过1公斤。突然的体重变化往往是健康警报。

  需要警惕的异常信号:

  · 持续咳嗽:超过两周不见好转,特别是干咳无痰。

  · 体重异常:一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5%。

  · 持续乏力:充分休息后仍感疲劳,影响日常生活。

  ---

  特别提醒:这些\"养生误区\"要避开

  误区一:盲目\"贴秋膘\"

  \"贴秋膘\"是古人在物质匮乏时期形成的养生习惯。当时人们需要储存脂肪应对寒冬,但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盲目进补反而会增加代谢负担。

  正确做法: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肉、鸡肉、豆制品等。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坚果,但每天不超过一小把。

  误区二:一咳嗽就吃药

  秋燥引起的咳嗽是身体自我调节的表现,过早使用强力止咳药反而会抑制这种保护机制。

  正确做法:多喝温水,保持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如果咳嗽影响休息,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润喉糖或中药制剂。只有出现黄痰、发热等症状时才需要考虑使用抗生素。

  误区三:过度运动

  秋天运动要循序渐进,突然加大运动量会使身体过度疲劳,降低免疫力。

  正确做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中运动量,以运动后感觉精神焕发、微微出汗为宜。如果运动后感到特别疲劳,说明运动过量,需要适当调整。

  ---

  \"我以前总觉得养生很复杂,要记住那么多条条框框,\"坚持秋季养生三年的刘女士分享道,\"后来发现,养生就是养成好习惯。现在我每天早起喝温水,中午散步半小时,晚上泡脚十五分钟,整个秋天都不生病,连感冒都没有。\"

  秋天的养生,说到底就是顺应自然,适度调节。不需要昂贵的保健品,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这十个要点,就能安稳度过秋天,为冬季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记住,养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每一个小习惯的坚持,都在为您的健康银行存入宝贵的资本。

  傍晚时分,夕阳给公园里的银杏树镀上一层金边。李阿姨又在老地方遇见了张大爷,不过这次的情景完全不同——张大爷正认真地跟着手机视频练习养生操,动作虽然生涩,但格外认真。

  \"老张,现在知道秋季养生的重要了吧?\"李阿姨笑着打招呼。

  张大爷不好意思地擦擦汗:\"知道了知道了!上次从医院回来我就想通了,健康最重要。我现在每天都跟着视频做操,还学会了煮银耳汤呢!\"

  两位老人的笑声在秋风中飘荡,银杏叶在他们身边轻轻飘落,见证着健康生活的美好,也诉说着一个朴素的道理: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智慧养生才能安享金色晚年。
  http://www.abcsee.cc/15462/4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