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汴梁故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郡王府的晚宴不太注重豪华的仪式,食材和味道却都是顶级的。

  杨元嗣也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有帝王心术的,但是他信奉唯有厨子和侍卫要用最信得过的人。

  郡王府的厨子是黄银石的本家,外号黄大仙儿,厨艺十分了得。

  北宋的时候已经出现了铁锅和炒菜,菜肴的制作方法已经跟现在相差不大。

  按照现在的分法,黄大仙儿应该是个鲁菜大厨,偏胶东口味。

  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应邀赴宴,杨景川和七巧算是恰逢其会。

  黄银石这老家伙却是不请自来,要为衙内相面。

  杨元嗣虽然对相面不太感兴趣,但是也觉得对婴儿相面未免早了些。

  黄银石却信誓旦旦,称自己这相面法天下无出其右,百试百灵。

  杨元嗣被他缠的心烦,答应让他看一眼儿子,应付了事。

  历史上的大文豪李清照从外貌来看并不太出众,只是个子很高,颧骨也有些高,只能算是中人之姿。

  不过她一双丹凤眼却水波流转,十分灵动。

  赵明诚则是标准的大宋文人模样,身材瘦弱,面色苍白,留着一撇八字胡。

  李清照不时的抬头看向杨元嗣,欲言又止。

  杨元嗣笑道:“听说赵夫人海量,如此小杯恐怕不能尽兴,换大盏来!”

  堂下的仆人迅速拿了一个青花瓷的大盏,将李青照面前的小酒杯换了。

  李清照丝毫也没有扭捏,将大盏斟满酒,起身道:

  “感谢大王赐酒,妾敬大王一杯!”

  杨元嗣也端起酒杯,李清照将满满一大盏酒一饮而尽。

  “我听说赵夫人才华横溢,今天还请给我儿子起个名字吧。”

  杨元嗣说出这话来,众人都吃了一惊。

  赵明诚急忙起身行礼道:“贱内才疏学浅,怎么敢给小郎君起名字?请大王三思。”

  李清照却洒脱一笑,一连又喝了三盏酒,沉吟道:“妾身觉得承宇就不错。”

  “杨承宇,承接宇内,好,这个名字好!”

  杨元嗣念了几遍,高兴道:“李才女果然了得,来人,将我收藏的渤海明珠拿个大的来!”

  仆人急忙去内堂拿出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一颗比鸽子蛋还大的珍珠,光彩夺目。

  李清照也只是淡淡看了一眼,回道:“妾身谢大王赏赐!”

  赵金儿看杨元嗣兴致很高,偷偷朝赵明诚使了个眼色。

  赵明诚有些犹豫的站起身说道:“感谢大王款待,只是下官在登州生活颇有不便,还请……”

  杨元嗣不待他说完,挥了挥手说道:

  “你去跟赵纬纶说一句,还回莱州作知州,只要尽心尽力,我不会亏待你。”

  赵明诚大喜过望,急忙跪下来谢恩。

  李清照笑道:“我久闻大王箭术天下第一,不知道今天能否见识一下?”

  她这话说的已经十分无理,赵明诚紧张的看向杨元嗣。

  杨元嗣现在身上的伤已经无碍,他笑道:“弓和箭都是杀器,在此舞弄甚是无趣,用不了多久我请你在莱州城下观瞧,那才有趣。”

  众人皆不解何意,只有杨景川若有所思。

  宴会结束后黄银石焦急的催促杨元嗣今晚一定要见杨承宇一面。

  小郎君此刻已经睡熟,娜仁正在内室坐月子,侍女小心翼翼的将承宇抱了出来。

  黄银石举着油灯仔细观察了一番,沉吟不语。

  杨元嗣笑道:“黄老二,你在搞什么鬼?”

  黄银石郑重道:

  “大王是人中龙凤,小郎君的面相却也十分奇怪,现在只能看出是个长命之相,其他却跟小人第一次见大王时候一样,不甚明朗。”

  杨元嗣淡淡道:“只要他健康长寿,其他倒是其次了。”

  黄银石点了点头,告辞去了。

  杨元嗣想起了郭淮山第一次给自己相面的时候,

  那时候郭淮山就说他有九五之相,难道这就是追杀自己的原因?

  杨元嗣本来不相信这些东西,不过自己就是穿越过来的,谁又敢说冥冥之中没有定数呢?

  登州郡王的满月宴成了一个欢庆无比的节日,杨元嗣决定这次要大办。

  郡王府在磐龙城外大摆宴席,只要是来道贺的百姓,都可以领取酒肉。

  杨元嗣这一年多基本都不在登州,这许多莱州登州的各级官员都赶着来面见,以图有利于后来升迁。

  杨元嗣正在前厅接受众星捧月的祝贺,张固安悄悄的拉了一下他的衣袖。

  原来是汴梁的探子渠道终于重新建了起来,鲁达也将消息传了出来。

  杨元嗣将鲁达留在太子身边,倒不是因为他有先见之明,能够提前预料到今天的情况。

  他本来的计划是如果事情按照历史上的发展趋势,登州要第一时间将赵桓掌握在手中。

  不过现在让郭淮山他们抢了先机,杨元嗣在权衡如何去面对汴梁这个新皇帝。

  按照鲁达发来的消息,现在赵桓完全就是个傀儡。

  赵桓登基之后,几乎是立即就任命了一批官员,仿佛是提前安排好了一般。

  大宋的整个上层官僚系统很快就开始重建,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恢复了正常。

  张邦昌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行宰相事。

  郭开则一步登天,被任命为殿前司都指挥使,太尉。

  赵桓对于鲁达的信任丝毫没有减弱,担任了班值的指挥使,重新组织金枪班和银枪班,担当天子的近卫。

  至于郭淮山,鲁达只见过他三五次,一个月之后又消失在汴梁城中。

  杨元嗣其实最关心的反而是郭淮山的去向,登州的探子在汴梁被破坏的太严重,暂时完全没有他的消息。

  这个人看来又是在谋划一件极大的阴谋,他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呢?

  杨元嗣将众人召集到一起商量对策,赵纬纶说道:

  “现在太子登基,全国都在观望,康王在南京已经聚集了超过十万军马,光喊口号,不见动作。”

  “我认为大王还是应该稳坐磐龙城,静观其变。”

  杨元嗣没有回答赵纬纶的话,转头问张固安道:

  “西军那边有什么反应?”

  张固安回道:

  “种师道和种师中都按兵不动,刘延庆和刘光世父子却已经赶到了南京。”
  http://www.abcsee.cc/15784/4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