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这句不用记
推荐阅读: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玉钤锁天录
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李元霸特性,从收甄宓为妹妹开始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
重生大明1635
三国之匡扶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接下来的几日,朱由检在李桂、李适父子的陪同下,整日在汉城四处视察起来。至于整军备战的事务,他一股脑儿全丢给了孙传庭。
朱由检给出的理由是,自己得先熟悉熟悉这片自己的地盘。
值得一提的是,朱由检所到之处,不仅围满了朝鲜百姓与学子,还有诸多官员也赶来一睹这位天朝上国亲王的尊荣。
更让朱由检头疼的是,每到一处,学子和官员们都纷纷恳请他讲几句。
这可把朱由检难住了,他赶忙跑回李桂府邸,找来孙传庭询问对策。
毕竟孙传庭投军之前是进士出身,还当过地方县令,在这方面经验丰富。
看着朱由检焦急的神情,孙传庭微微一笑,说道:“殿下,其实这些朝鲜官员、学子和百姓也没见过什么世面,随便讲几句就行,不必太过深奥,不然他们难以理解。
您讲得越简单明了,他们反倒觉得高深莫测。”
朱由检点了点头,随后叹了口气,说道:“白谷,你是不知道,这些官员、学子和百姓,简直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居然问本王在大明一天吃几顿饭,每顿吃几个菜。”
孙传庭听后,也是哈哈大笑。
随后,朱由检在皇明卫的护卫下,再次在汉城四处视察。
沿途百姓热泪盈眶,高呼“大明万岁”,官员们也眼眶泛红。
若非皇明卫竭力阻拦,恐怕他们都要冲到朱由检跟前了。
朝鲜向来处处效仿大明,儒学极为兴盛,朱由检便被邀请到学社为朝鲜学子讲学。
李桂之子李适更是手持纸笔,眼眶泛红,哽咽着说道:“朝鲜乃小邦,久沐大明恩情,还请殿下为学生们指点一二。”
朱由检闻言,沉思片刻,决定施展老朱家的祖传“忽悠大法”。
于是,他端坐在高堂之上,开口说道:“本王就给你们讲解一下《论语》。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一众朝鲜官员和学子纷纷阐述自己的见解,与大明的传统解注相差不大。
朱由检故作高深地摇了摇头,慢悠悠地说道:“非也非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实力不如我的人,在道上遇到我,只能被我打废。”
话音刚落,朝鲜官员和学子们惊得目瞪口呆。
片刻之后,众人赶忙拿起纸笔记录下来。
紧接着,有学子赶忙举手问道:“敢问殿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何解?”
朱由检闻言,沉思片刻后开口道:“这意思是,你学会了我的武功,却不学我的思想,就会陷入迷茫。
反之,你学了我的思想,却不学我的武功,就会挨打。”
随着朱由检话音落下,台下的官员和学子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纷纷提笔记录。
随后,朱由检又耐心为众人解释“君子不器”,称真正的君子不屑于使用武器杀死对方,凭借机智与力量将人制服才是仁慈。
“子不语怪力乱神”则是孔老夫子不说话,便使用怪力将人打得神志不清。
听着朱由检这一番解释,有学子满脸迷茫,小声问道:“殿下,为何您的解释与我们从大明所学的不一样呢?”
朱由检闻言,继续忽悠道:“你们学的那是盗版的。
你们想想,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若没有高强的武艺在身,又怎敢在乱世中四处闯荡?
对于讲道理的人,孔夫子自然以礼相待,这便是你们所知的《论语》解读。
对于那些蛮横无理之人,便是本王这样的解注。”
一众朝鲜官员和学子闻言,恍然大悟,又拿起笔准备记录。
朱由检轻咳一声,开口说道:“这一句就不用记了。”
随后,朱由检离开学社,去视察百姓的日常生活。
百姓们听闻大明亲王前来,顿时从四面八方涌来,连皇明卫都阻拦不住。
百姓们围到朱由检身旁,抱着他又哭又感激大明的恩情。朱由检虽听不太懂他们说什么,但见百姓如此激动,也感动得眼眶泛红。
随后,李适与百姓交谈后,红着眼眶来到朱由检面前,哽咽着说道:“殿下,百姓们想请您给他们讲几句。”
朱由检沉思片刻,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说道:“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生病要吃药,没事别胡闹。”
百姓们虽听不懂朱由检在说什么,但见这位大明亲王一脸关怀,顿时高举双手,哭得稀里哗啦,更有甚者当场哭晕过去,皇明卫士兵不得不抬走了几十人。
这可把朱由检惊到了。
对于朱由检在汉城内四处闲逛的消息,朝鲜国王李棕和一众文武大臣都选择保持沉默。
他们实在摸不透这位大明亲王究竟意欲何为。
但如今建奴在朝鲜境内肆虐,他们只能指望大明,只盼这位大明亲王别做得太过分。
两日之后,一队大明士兵快马加鞭,径直冲入汉城,目标明确地来到李桂府邸。
经询问得知,朱由检又去给百姓“指点生活”了,孙传庭也在军营之中。
为首将领满脸无奈,只能耐心等待。
直到傍晚时分,朱由检在皇明卫的护卫下返回李桂府邸。
看着门外站着的一队大明士兵,朱由检有些疑惑。
为首将领赶忙上前,恭敬行礼道:“臣东江镇参将李九成,见过信王殿下。”
朱由检微微一愣,问道:“你是毛文龙的部下?”
李九成赶忙笑着点头:“回殿下,正是。
臣奉毛总兵之命,前来给殿下送些礼品。”
说罢,大手一挥,只见几名士兵抬着几口箱子走来,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人参、鹿茸、皮草、珍珠等物。
朱由检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李将军辛苦了,还请转告毛总兵,他的心意本王收到了。”
李九成闻言,赶忙再次行礼道:“这都是臣等的一点心意,只要殿下不嫌弃就好。”
就在这时,孙传庭也从军营返回。
最后,朱由检和孙传庭邀请李九成进府详谈。
李九成带来了最新军情:努尔哈赤征讨科尔沁无果,已经率军返回老巢赫图阿拉,黄台吉和杜度也准备从朝鲜撤军。
朱由检听完,眉头微皱,说道:“这群狗东西,跑得倒挺快。
不过,如今黄台吉和杜度还在朝鲜境内,咱们连夜行军,应该能追上。”
孙传庭闻言点了点头。李九成赶忙开口说道:“殿下,毛总兵已安排水师官兵,准备在鸭绿江伏击建奴。
此次建奴入侵朝鲜,为的就是粮草和军需物资,绝不能让他们带回去。”
朱由检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区区建奴,竟将朝鲜搅得天翻地覆。
本王此次带领大军援助朝鲜,说什么也要跟建奴打一仗,不然朝廷那边不好交代。”
孙传庭一听,这位信王殿下又冲动了,赶忙开口劝阻:“殿下,您来的时候,陛下和侯爷可是交代过,只需象征性打一场,千万不能全军出击,与建奴死磕。”
朱由检闻言笑着说道:“白谷,你说的这些本王都知道,只是想试试这些建奴究竟有几斤几两,并非要跟他们拼命。”
听到这话,孙传庭这才松了口气。
同时,李九成心中暗自惊叹,这位信王殿下,不愧号称西楚霸王转世,当世无敌,言语之中丝毫不将建奴放在眼里。
要知道,就算他们东江镇在毛文龙的带领下,平时也最多与建奴打打游击、抄抄后路,极少正面硬碰硬。
就在这时,朱由检站起身来,对李九成说道:“李将军,麻烦速速通知毛总兵,让他做好准备,明日大军将开拔,赶赴平安道与咸镜道驱逐建奴。”
李九成闻言,赶忙起身领命,随后告辞离开。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检便派人将朝鲜国王李棕和朝鲜文武大臣全部请到军营之中,当着他们的面开始调兵遣将。
只见朱由检身着锁子黄金甲,腰胯宝剑,外罩四团龙袍,搭配文武袖。
孙传庭同样身穿鱼鳞甲,外罩飞鱼服,配文武袖,二人不怒自威。
点将台下,大明士兵旗帜如林,旌旗猎猎,红色的鸳鸯战袄在阳光下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
只见朱由检迈步走到前方,随后举起手臂高呼:“大明威武,明军必胜!”
台下士兵闻言,纷纷跟着高喝:“大明威武,明军必胜!”
声音如晴天霹雳,又如惊涛骇浪,将李棕与一众朝鲜文武大臣吓得面无血色。
随后,朱由检下令大军开拔,只见数万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挺进。
就在这时,李棕颤颤巍巍地来到朱由检身旁,躬身行礼道:“大明天兵如此威武,此次定能一举将建奴驱逐。
小王在此感谢大明天朝上国和殿下的恩情,朝鲜臣民将永世难忘。”
朱由检摆了摆手,淡淡说道:“让你们朝鲜士兵及时运送粮草军需物资,不然,大明军法可不认人。”
说罢,大手一挥,离开点将台,与孙传庭二人翻身上马,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望着大军离去的背影,李棕双腿一软,顿时瘫坐下来。
身后的文武大臣赶忙上前,只听李棕结结巴巴地说道:“左参政、右参政,给大明大军准备的粮草军需物资,一定要按时供给,千万不能出问题,不然咱们都担待不起。”
二人闻言,赶忙说道:“殿下放心,臣等明白。”
http://www.abcsee.cc/16787/5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