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济公传奇 >第746章 宝志公伏虎降蟒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746章 宝志公伏虎降蟒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在建康城郊的栖霞山(今南京),该地区因常有猛虎出没伤人食人,百姓因此称此山为“虎窟山”。

  当地的县令为了平息虎患,于是发布公文:杀一只大虎者,能得五十纹银。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地几个胆子稍大的猎户一起进山,各设陷阱,随带弓箭刀枪。可没想到这山中的大猛虎那是活了七八十年,接近成妖的老虎。这个老虎身形有三个成年人那么大,可以说是庞然大物的了。前去捕杀的那些猎户,都没有能活得走出栖霞山。弄得附近百姓人心惶惶,大多数人纷纷搬迁,建康城中的百姓,平时不到日暮时分,都纷纷关门闭户,不敢出门。甚至有人害怕到大多时候蜗居在家中,鲜少出门。甚至有的人,在家中隐匿不出,直到食物用尽,最终饿死。

  栖霞山中除了这只寿命超乎寻常的“妖虎”,还有一只修炼五百年的黑蛇精,经常潜伏夜出,吃人吸血,作恶害民。

  志公法师知道建康有妖虎和蛇精作恶,于是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干粮前往栖霞山。这座荒废已久的山峰,植被茂密,参天大树随处可见,很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什么人迹了。

  志公和尚找到一个能容纳单人栖身的岩洞,仔细清理了这个天然居所,随即决定在此居住修行和降服妖虎和黑蛇精。

  大妖虎已经连续吃了几个人,自然饱腹不饿,所以在栖霞山中蛰伏休息。那黑蛇精则是在志公和尚旁边的另一个山洞里面休眠,居然不知道志公和尚就在她旁边住的石洞里面。

  妖有妖气,人有人气。那个黑蛇精正在休息,志公和尚刚来到栖霞山,其身未浓。等到两个多时辰过后,黑蛇精方才隐隐约约感觉到活人的气息,睁开眼睛苏醒过来。

  黑蛇精自言自语道:“这个气味,看来是有修为的高僧。要是吃了这个人的肉,可以增加多年道行。如此机会,岂有空劳之理!”

  于是大黑蛇从洞里一下子窜了出来,那怪蛇的身子大着哩!上拄天,下拄地;来时风,去时雾。

  志公和尚料到情况,从容地从山洞里走到外面,笑道:“善哉善哉,百年修为,已有定性,为何非要食人肉饮人血为活?何不食用奇花异草,受日月精华。”

  正讲处,只听得呼呼的风响,还有斯斯的大蛇吐着信子的声音。

  接着,一霎时风头过处,但见那半空当中隐隐可见的有两盏灯来,志公和尚说道:“好大的两个眼。”

  那半空出现的两盏灯光,就是大黑蛇的两个眼睛。

  大黑蛇有五百年修为,已经成精,可口吐人言,听到志公和尚说的这句话,忽失声笑道:“好耍子!好耍子!你也是个有行止的僧人!何苦来这里找死!是想让本座乖乖把你吃了吗?”

  志公和尚说道:“贫僧来受你来了。想要好死,就好好认罪伏诛,免得痛苦。”

  黑蛇精说道:“这里是老娘的地盘,你闯了进来,会死的是你。”

  说罢,大黑蛇张开血盆大口,朝志公和尚咬了过去。

  志公和尚纵身打个唿哨,跳到空中,执着铁的木鱼棒子,厉声高叫道:“慢来!慢来!有吾在此!”

  那怪蛇见了,挺住身躯,将巨大的尾巴朝志公和尚身上乱舞。

  志公和尚闪过一边,挥着铁木鱼棒子重重地打在了大黑蛇的身上。

  那个大黑蛇吃了一痛,扭动自己长条水井一般粗大的布满黑色鳞片的身躯。

  志公和尚笑道:“好个大蛇妖!不要走!看棒!”

  那怪蛇更不怕,乱舞蛇尾攻击志公和尚。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地斗了几个回合。

  志公和尚知这个黑蛇精野性难驯,滥害人命,自当怀着除恶务尽,防止再有受害者。

  黑蛇精看见自己用蛇身打斗,还是打不过志公和尚,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身穿黑衣的女子,提着两把大刀,和志公和尚打了起来。

  原来那女蛇怪舞枪遮架,却无半分能攻杀到,志公和尚手里的玄铁木鱼棒不离那怪的头上。

  黑蛇精被志公和尚用铁木鱼棒子一直敲打脑袋,生疼得厉害。黑蛇精一怒之下,一下子变出原形,一个大蛇张开血盆大口就把志公和尚吞了下去。

  志公和尚在巨大黑蛇的肚子里,猛然使用神通,一下子像炮药一样,从黑蛇的肚子里面爆炸飞出,黑蛇一下子被炸成两段。志公和尚站在被分尸的黑蛇面前,用木鱼棒子直接打烂了黑色蟒蛇的脑袋,念了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害人的黑蛇精终于气绝身亡了。

  栖霞山的祸害就只有那个妖虎了。

  志公和尚消灭了黑蛇妖,回到山洞打坐。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志公和尚吃了一些干粮,但见密林深处的灌木林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虎啸。接着一只斑斓大老虎蹿了出来,志公和尚眼疾手快,一边念佛号一边用铁棒一下子就敲在大老虎的脑门上,顿时脑浆迸裂。老虎死了,志公和尚把大黑蛇和大老虎扛下了山。建康的百姓看见了,一个个拍手称快。

  志公和尚伏虎降蛇的事情也被民间传到王宫,南齐萧氏一族,对志公法师更加心生尊重。皈依宝志和尚的在家居士和僧人也是增加了不少。

  志公和尚教化于世间,留有《志公禅师大乘赞十首》,僧俗皆得其化。

  其曰:

  一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

  若欲悟道真体,莫除声色言语。

  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

  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

  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

  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

  生死业常随身,黑暗狱中未晓。

  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

  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

  但能不起吾我,涅盘法食常饱。

  二

  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

  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

  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

  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

  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

  烦恼因心有故,无心烦恼何居。

  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

  翻思觉时与梦,颠倒二见不殊。

  改迷取觉求利,何异贩卖商徒。

  动静两亡常寂,自然契合真如。

  若言众生异佛,迢迢与佛常疏。

  佛与众生不二,自然究竟无余。

  三

  法性本来常寂,荡荡无有边畔。

  安心取舍之间,被他二境回换。

  敛容入定坐禅,摄境安心觉观。

  机关木人修道,何时得达彼岸。

  诸法本空无着,境似浮云会散。

  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热病得汗。

  无智人前莫说,打尔色身星散。

  四

  报尔众生直道,非有即是非无。

  非有非无不二,何须对有论虚。

  有无妄心立号,一破一个不居。

  两名由尔情作,无情即本真如。

  若欲存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

  徒费功夫无益,几许枉用工夫。

  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

  一切不憎不爱,遮个烦恼须除。

  除之则须除身,除身无佛无因。

  无佛无因可得,自然无法无人。

  五

  大道不由行得,说行权为凡愚。

  得理返观于行,始知枉用工夫。

  未悟圆通大理,要须言行相扶。

  不得执他知解,回光返本全无。

  有谁解会此说,教君向己推求。

  自见昔时罪过,除却五欲疮疣。

  解脱逍遥自在,随方贱卖风流。

  谁是发心买者,亦得似我无忧。

  六

  内见外见总恶,佛道魔道俱错。

  被此二大波旬,便即厌苦求乐。

  生死悟本体空,佛魔何处安着。

  只由妄情分别,前身后身孤薄。

  轮回六道不停,结业不能除却。

  所以流浪生死,皆由横生经略。

  身本虚无不实,返本是谁斟酌。

  有无我自能为,不劳妄心卜度。

  众生身同太虚,烦恼何处安着。

  但无一切希求,烦恼自然消落。

  七

  可笑众生蠢蠢,各执一般异见。

  但欲傍鏊求饼,不解返本观面。

  面是正邪之本,由人造作百变。

  所须任意纵横,不假偏耽爱恋。

  无着即是解脱,有求又遭罗羂。

  慈心一切平等,真即菩提自现。

  若怀彼我二心,对面不见佛面。

  八

  世间几许痴人,将道复欲求道。

  广寻诸义纷纭,自救己身不了。

  专寻他文乱说,自称至理妙好。

  徒劳一生虚过,永劫沉沦生老。

  浊爱缠心不舍,清净智心自恼。

  真如法界丛林,返作荆棘荒草。

  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

  所以失念狂走,强力装持相好。

  口内诵经诵论,心里寻常枯槁。

  一朝觉本心空,具足真如不少。

  九

  声闻心心断惑,能断之心是贼。

  贼贼递相除遣,何时了本语默。

  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

  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

  头陀阿练苦行,希望后身功德。

  希望即是隔圣,大道何由可得。

  譬如梦里度河,船师度过河北。

  忽觉床上安眠,失却度船轨则。

  船师及彼度人,两个本不相识。

  众生迷倒羁绊,往来三界疲极。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十

  悟解即是菩提,了本无有阶梯。

  堪叹凡夫伛偻,八十不能跋蹄。

  徒劳一生虚过,不觉日月迁移。

  向上看他师口,恰似失奶孩儿。

  道俗峥嵘聚集,终日听他死语。

  不观己身无常,心行贪如狼虎。

  堪磋二乘狭劣,要须摧伏六府。

  不食酒肉五辛,邪眼看他饮咀。

  更有邪行猖狂,修气不食盐醋。

  若悟上乘至真,不假分别男女。
  http://www.abcsee.cc/17022/7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