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查狱正错案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张伟因为作伪证,被当庭杖责二十大板,打得他皮开肉绽、惨叫连连。打完之后,布之道一脸严肃地教训他道:
“以后作证必须如实陈述,绝不能再敢有丝毫的欺瞒,否则必定严惩不贷!”
张伟连连点头,嘴里不停地说着“是是是”,然后捂着屁股,一瘸一拐地狼狈退下。
与此同时,账房先生也因为篡改文书而受到了惩罚,被罚俸半年。
而负责记录的文书吏则被斥责为粗心失职,责令他重新整理所有的狱案卷宗,以确保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布之道转头对临时接管县衙事务的县丞说道:
“这个案子虽然不大,但却暴露出了我们刑狱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
你需要立刻去核查全县所有尚未审结的案件,重点查看供词与物证是否相互吻合,证人的证词是否存在矛盾之处。
如果发现有类似的问题,一定要一并上报给我。”
县丞闻听此言,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躬身施礼,口中说道:“卑职遵命,这就去办,定然不会再有任何的疏漏之处。”
时间来到午时,布之道率领着使者团队抵达襄城县。
众人稍作休整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处理公务。
在查看一桩斗殴致死案时,布之道锐利的目光落在了案发现场的凶器上,只见那凶器上仅有被告的指纹,这让他心生疑虑。
“死者身中三刀,为何凶器上只有被告指纹?当时在场的证人为何未录口供?”布之道面色凝重地问道。
面对布之道的质问,县令吴能有些支支吾吾,解释道:
“证人当时受到惊吓,未能提供有效证词。”
布之道眉头一皱,显然对这个解释并不满意,他当机立断下令道:
“立刻传召所有在场人等,今日务必将他们的证词全部录完。若有人胆敢包庇隐瞒,一经查实,一并追责。”
命令一下,县衙内顿时忙碌起来,衙役们迅速行动,去传召相关人员。
未时,审讯仍在继续。在郾城县狱,一名被判流放的逃税犯正跪在地上,哭诉着自己的冤屈:
“小人并非故意逃税,实在是去年遭遇了严重的水灾,家中颗粒无收,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布之道仔细地翻阅着户籍册和灾情记录,逐页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经过一番认真的比对和核实,他终于在其中找到了“郾城去年夏涝,免赋三成”的记载。
确认无误后,布之道毫不犹豫地在相关处做了批注:
“查核该犯纳税记录,若确属灾户,按律改判杖责释放。”他的字迹刚劲有力,显示出他对这个决定的坚定态度。
一旁的文书吏迅速记下了布之道的指令,并特别注明“三日内呈复核结果”,以确保这个重要的任务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傍晚时分,第一批审讯文书如预期般传回了驿馆。
李治坐在案前,神情专注地逐页翻看这些文书。
当他看到布之道标注的“存疑案件七起”时,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将大理寺卿召至跟前。
大理寺卿匆匆赶来,向李治行礼后,接过卷宗开始翻阅。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面色凝重地奏道:
“陛下,其中有三起案件可能涉及刑讯逼供,臣认为需要立刻带人前往核查。”
李治听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他深知刑狱之事关系到朝廷纲纪的根基,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于是,他严肃地对大理寺卿说道:“刑狱之事关乎公正与正义,一丝一毫都不能放过。
若查实有官吏枉法,即刻革职查办,绝不容情。”
大理寺卿领命后,深知此次任务意义重大且时间紧迫,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决定亲自率领团队深入调查这三起存疑案件,以维护司法的公正和严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城市渐渐被黑暗笼罩,但大理寺卿所在的驿馆却灯火通明。
他坐在案前,聚精会神地翻阅着各种卷宗和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努力拼凑出案件的真相。
与此同时,在皇宫内,李治也在忙碌着。他审阅着各县狱政月报,仔细查看每一个数据和案例。
当他看到许州下辖三县存在“轻罪重判”的现象时,眉头紧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愤怒。
李治毫不犹豫地提起笔,在月报上批示道:
“凡盗窃不足五匹绢、斗殴未伤人者,不得判流放以上刑罚。
各州需将此条贴于狱门,让犯人知晓律法底线。”他的字迹刚劲有力,透露出他对司法公正的执着和决心。
就在李治专注于工作时,内侍轻轻走了进来,为他添上一杯热茶。
内侍看着案上已经堆积如山的十余本卷宗,心中不禁感叹皇帝的辛劳。他轻声说道:
“陛下,您已经忙碌了一整天,是否需要歇息片刻呢?”
李治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自言自语道:
“再看两本吧,这些案子可都是关乎着百姓们的身家性命啊,绝对不能有丝毫的耽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三更时分。
就在这时,大理寺卿派人传来了复核快报。李治连忙打开快报,仔细阅读起来。
原来,在这七起存疑的案件中,有四起确实属于审理过程中的疏漏,现在已经改判了;
另外两起则涉及到狱卒索贿的问题,相关的人员也都已经被收押起来了;
还有一起则是诬告,原告也已经被追究责任了。
李治看完之后,在文末批注道:“执法者就应该像一面明镜一样,不可以有半点私心。
传谕各州,每个月都必须将狱案的审理情况报送刑部,朕要亲自进行抽查。”
窗外的月光越来越浓,李治将批示好的文书整理成册,然后对侍臣说道:
“明天把这些卷宗送到吏部去,让他们把刑狱是否清明也纳入到地方官员的考绩当中。”
侍臣躬身应诺,表示一定会按照皇帝的旨意去办。就在侍臣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李治突然又开口说道:
“治世不仅仅是要让仓库里堆满粮食,更重要的是要让刑狱清明,这样百姓们才能安心地过日子啊。”
http://www.abcsee.cc/17074/6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