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讲武施恩诏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新郑城外的校场上已经是旌旗飘扬,人山人海。校场中央,一座高耸的点将台矗立着,台上站着一位身披明光铠的男子,他便是当今圣上李治。
李治站在点将台正中,身姿挺拔,气宇轩昂。
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排列整齐的将士们,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校场上顿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和喊杀声。
只见骑兵方阵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出,他们的速度极快,马蹄声震得地面都微微发颤。
每一匹马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奔腾跳跃,而骑在马上的士兵们则挥舞着长枪,气势如虹。
与此同时,步兵方阵也开始演示着各种阵法的变换。他们手持盾牌,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盾牌如墙般开合有序,让人眼花缭乱。
李治站在点将台上,全神贯注地观看着演练,不时对身旁的将军们点头示意,偶尔还会抬手指出队列中的一些疏漏之处。将军们纷纷表示受教,迅速调整队伍。
讲武仪式一直持续到午时,阳光炽热,校场上的气氛却愈发热烈。
李治登上了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
他环顾四周,看着台下的将士们,高声说道: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今日的操练成果,朕都看在眼里。
但需谨记,武力是为了护国安民,而非恃强凌弱。”
李治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如洪钟一般响亮。
将士们齐声应诺,声音如同雷霆一般,直冲云霄。
紧接着,礼官登上高台,宣读嘉奖令。表现优异的队伍被赏赐了酒肉,以表彰他们的努力和勇气。
而那些在训练中受伤的老兵们,则得到了额外的抚恤金,以慰藉他们的伤痛。
整个校场沉浸在一片欢乐和激动的氛围中,将士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李治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感到无比欣慰。
仪式结束后,李治没有丝毫停留,马不停蹄地转往郑州州衙。
他刚一入座,便对站在一旁的刺史说道:“郑州近年来漕运任务繁重,百姓们为此付出了不少辛劳,所承受的负担也着实不轻啊。”
刺史闻言,赶忙点头称是,并表示一定会将皇上的关怀传达给郑州的百姓们。
李治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传朕旨意,赦免郑州今年所有刑狱在押的轻罪囚犯。
凡盗窃、逃税等非暴力犯罪,情节轻微者,即刻释放,不得拖延。”
刺史连忙将李治的旨意记录下来,生怕有一丝遗漏。
李治看着刺史忙碌的身影,略作思考后,又补充道:
“再免除全州百姓一年的租赋,无论是粮税还是绢帛,全部免除。让百姓们能松口气,好好休养一下。”
刺史听后,心中不禁一喜,这对于郑州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连忙应道:“陛下圣明,如此一来,百姓们必定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午后时分,李治稍作歇息后,让人将郑州各县的户籍册呈了上来。
他接过户籍册,逐页仔细翻看,当看到八十岁以上老人的登记记录时,他的目光停了下来。
李治对站在一旁的户部官说道:
“这些老人历经两朝,见证了天下的变迁,实属不易。
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应当予以优待。每户八十岁以上者,赐粟米二石、布帛一匹。这些赏赐,必须由县令亲自送上门,不得让胥吏克扣。”
户部官赶忙躬身应道:“陛下放心,臣这就拟文下发各县,三日内务必将此事落实到位。”
待仪式结束后,李治便转往郑州州衙。
他刚刚入座,便对刺史说道:
“郑州近年漕运辛劳,百姓负担不轻。
传朕旨意,赦免郑州今年所有刑狱在押的轻罪囚犯,凡盗窃、逃税等非暴力犯罪,情节轻微者即刻释放。”
刺史闻听此言,连忙记录下来。李治略作停顿,接着又补充道:“再免除全州百姓一年租赋,粮税、绢帛全免,让百姓们能稍稍喘口气。”
午后时分,李治让人将郑州各县的户籍册呈上来,然后逐页仔细翻看。
当翻看到八十岁以上老人的登记记录时,他不禁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对户部官说道:
“这些老人历经两朝,见证了天下的变迁,实乃国家之幸。当予以优待。每户八十岁以上者,赐粟米二石、布帛一匹,由县令亲自送上门,不得让胥吏克扣。”
户部官赶忙躬身回应道:“微臣遵命,立刻草拟文书下发至各县,务必在三日之内将此事落实到位。”
待处理完民生事务后,李治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转头对吏部主事说道:
“高祖皇帝当年创业之时,身边有许多佐史随侍左右,历经多年,想必如今这些人大多都已年迈了吧。
你们即刻下达公文至各州,凡是曾经侍奉过高祖皇帝、并且担任过佐史以上职位的人,不管他们现在是否还在职,都要将他们的姓名、籍贯以及曾经担任过的职务详细登记造册,然后上报至吏部。”
吏部主事听后,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之色,迟疑地问道:“陛下此举,莫非是想要对这些人加以任用吗?”
李治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解释道:
“倒也未必会全部任用,但决不能让这些老臣们感到心寒。先把人数摸清楚,后续再商议如何优抚他们的具体策略。”
日暮之际,郑州刺史禀报执行状况:
“赦免令已张布各县城门,今已释轻罪囚三十七人;租赋减免之文正加急缮写,明日即可发至各村;八十岁以上老者之赏赐清单已统计毕,计二百四十三户,粟米与布帛已自官仓调拨。”
李治颔首示满意:“善,务使百姓知朝廷之体恤。”
入夜,李治于驿馆内翻阅各县呈上之佐史名录,见其中三人曾于武德年间任高祖亲卫,其凝思少顷,援笔批曰:“此三人当速授散官衔,月赐米五斗,许其子孙荫补小吏。”
http://www.abcsee.cc/17074/6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