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英雄吁天录 >第一百八十九章 袁门与丐帮.龙虎斗钱塘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一百八十九章 袁门与丐帮.龙虎斗钱塘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杭州自秦而始称作钱塘,初时已初具规模,后经历朝历代的修建完善,已是中土大城,五代十国钱缪曾建吴越国,国都便是而今的杭州,已是当初霸主,且当时的和尚贯休曾赋诗赞许,其诗云: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气冷,凤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不羡当年万户侯!

  唐时白居易在杭州履职是为刺史,在履职其间疏浚西湖,修筑湖堤、修复六井等于民有利的水利工程,深受民众爱戴。他也欣然受之,曾写诗赞许杭州钱塘异于他地的美景,其诗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荫阴里白沙堤!北诗道尽江南早春旎旖旎风光,最是惹人爱怜!

  大船停靠运河码头——袁承天与四大堂主结衣而行,上了陆路。他们一路从北国寒冷而至南国早春的旎旖风光,一路风霜所苦,都是在所不不辞,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心思——恨不得插翅双飞到了杭州——因为这可是袁门的秘密总舵,若为朝廷所毁,便会殃及池鱼,城中百姓不免受苦,只因坐镇杭州的巴颜将军性情乖张,受皇上所封——是为杭州将军——节制各处军营事务,所以权力甚大,地方各级官员全都要听命于他,不得有违!他之所以受朝廷器重,皆因其出身八旗,而且对皇上和朝廷都忠肝义胆,所以委派其坐镇杭州——要知道杭州地处东南,且有出海口,是为清国东南方向的重镇,于国家干系重大,所以只用对朝廷忠心无二的臣下。巴颜也知道杭州城中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可说是龙蛇混杂,各方江湖势力角逐之场所,所以他便暗下养了一批死士,专以刺探江湖的消息,一有风吹草动便要禀报,以便应策,只因他干系重大,他不得不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这也是无法可想之事!

  袁承天他们一行五人弃舟登岸,但觉身轻气爽,景物如昨,仿佛和先前并无二致。市井酒肆依旧热闹非凡,但见其间有杂耍的,更有拍着胸脯碎大石,吆喝着卖大力丸的草莽汉子!他们赤着肩臂,不畏早春的寒冷,在街市人流中卖艺,其实也只为了捱生计!

  日头正午,他们觉得肚中饥饿,便寻思找了一家酒楼,先行胡乱吃饭,然后再去袁门总舵也不迟。他们径自上了这临湖的酒楼,凭窗远看西湖湖水如黛,更兼远山妩媚多姿,空灵轻梦,让人神游物外,一时忘却了这世上纷扰,不再为谁去辛苦为谁伤!

  店小二见他们气宇非凡,隐隐透着潜龙之气,知道不是寻常之人,便极是左右照顾。袁承天见酒楼客人尽多,便让他去看顾别的客人。店小二见袁承天说话轻柔,雍容气度之中又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心想:原来世上还有这样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异于尘表的人物。

  他们胡乱吃了饭,会钞下了这望湖楼,心想还是去总舵为是,也无心思闲庭信步。一众来到钱塘门外,转过几条街,不觉已出杭州城,抬头已是群山叠翠,山坡之上尽有竹林,还有去冬的白花犹未凋谢,今春又明媚地开放,透出淡淡地幽香。山路渐行渐变,而且崎岖不平起来,回看山下人家白屋皂瓦,鸡犬相鸣,似乎再无城中喧嚣,可说是怡然自得。

  再行里许,便见山坳之中有一村落,寥寥数十户人家,门前树后都是无名的花,在点缀着大地。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头脑之中不由幻化出世外桃源的景象!如果世人可以避世桃源,再无秦人之苦,那岂非便是天下人的乐土?只是在这纷扰的世上,每日都发生着杀戮事件,而寻常之人只有旁观,再无人出手,眼睁睁地看着每日不公的事情发生而无能为力的痛楚,无法改变的一切,也许不在呐喊中争取,便在沉默中死亡,天下之人无一幸免!

  他们来到一座大屋之前,轻叩门环,只听木门吱呀打开,探出一人——只见他面色黎黑,见了众人先是一怔,然后便道:“原来是四位堂主和少主到了。”他便相迎进屋。

  袁承天心中纳罕那信鸽的纸笺之上明明写着杭州总舵有难,可是看目下情形并无异样?可是又觉得那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风吹竹林飒飒作响,仿佛远处有离人的歌又有人家吹箫的声音,迷茫着响着,似远又近,让人不可捉摸,让人心中起了涟漪,止不住想这温柔乡里,如果无欲无求这一生该多苦?只是是人都无法完全置身事外!万丈红尘里,多少痴情人?

  鹿振衣这时说道:“少主,属下怎么觉得这里有什么地方不对?”袁承天道:“是太平静了?”丁宽也说道:“我记得先前这杭州将军巴颜对入城的百姓搜查甚严,可是目下咱们却见稀松平常,似乎不怎么在乎!这不是他的一贯作风?而且我见城中的花子也少了,怎么都觉得不对,因为现在丐帮已完全归属朝廷节制,而且杭州又是丐帮的主要分舵之一,可以说影响东南这几省;但是街市之上的丐帮弟子却不多见,他们都去了哪里?实在让人捉摸不透?”朱啸山不无揶揄道:“难不成他们这些花子都加入了八旗子弟,为朝廷效力,想为皇帝开疆拓土!”

  袁承天笑道:“朱兄弟真是说笑了!便是丐帮有那份心思,只怕人家还看不上眼。朝廷之所以收用丐帮,无非是想让这天下第一大帮制衡甚而打压咱们袁门,其实对他们丐帮也无多大好感,无非是利用而已!”好久未说话的温如玉也插口道:“少主,属下记得先前有袁枚老帮主时,丐帮何等的声名,受江湖同道赞赏——因为他们不做宵小之辈,不为虎作伥!——可是一旦袁老帮主去后,这丐帮便日趋式微,不负当年的英雄气概!反而显得狗苟蝇营为人所不齿,想不到一个千年以降,循循不绝一个江湖中声名显赫的大帮派竟沦为朝廷的附庸,不知袁枚老帮主泉下有知是悔是恨,抑或是怒其不幸,恨其不争?”

  袁承天道:“世上尽有唯力是图的小人,他们往往为了一己之私,而且完全毫不保留出卖自己的良知和做人的道德底线!”

  这时那先前为他们开门的人又捧了茶来,轻轻放在桌上便欲告退。袁承天忽然喊住他,询问总舵的那几位袁门元老去哪了?怎么这么长时间不见。这人见少主相询,便打了个哈哈,说道:“少主有所不知,前几日官军上山说是搜查朝廷的忤逆乱党。舵中的几位元老便各自离去,说是避免不必要麻烦,要保存袁门实力。小的是为下人,不便多问,于是舵中的众弟兄好手便都分散而去……”袁承天听了心中更加疑惑,心想:难道那飞鸽传书是假的,别人假冒而写?可是不对啊?因为袁门信鸽天下也只有袁门,别派绝无!怎么可能出了纰漏?这不合乎常理,因为这总舵之中几位元老平常绝少踏入江湖事务——他们只在总舵,总领全方;然则至于一切袁门行动还要请命于袁承天——因为他毕竟是为袁门少主——虽然年未弱冠,然而身份却不容更改,所以袁门上下都尊为其主,不但因为他忠义千秋,肝胆昆仑,更加因为他是袁督师后人——其代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的信念,天下英雄除他而何?

  袁承天听他这样说话也觉得合情合理,也不过的追问,便要喝茶。忽然屋梁有物坠下——是一只虫蚁落在茶水之上——只是一瞬间已是四肢干枯,再也不动了——这显然是茶水中有毒。那人见状转身欲走。袁承天身形起立间,已跃身而起落在他身后,手臂一长已拿住了他的肩臂,喝道:“好奸贼,想要毒药害人!”这人肩臂被拿,也不愿坐以待毙,忽地双手回旋打出,想要击开袁承天的双手,劲风甚大,武功竟是不弱。这下着实出乎袁承天意料之外,因为明显可以感到掌风刚烈,透着杀气——这决不平常之人所能拥有!

  袁承天被他这出其不意的一招迫退。只见这人哈哈一笑,径自取下自己脸上的人皮面具,当着众人桀桀笑道:“实话相告,你们袁门那几位元老悉数被巴颜将军收入囚笼,此刻只怕正在那水牢之中呢!”袁承天大喝道:“你不是袁门中人却又是谁?是英雄报上名来!”这人摇头道:“说也无妨!”他看了袁承天他们,然后又施施然来到外面的大屋前面的广场,说道:“区区高行健!”袁承天和四大堂主闻言内心不由都是震动一下——因为这高行健可是丐帮分舵中的五袋长老,执掌丐帮褫夺丐帮弟子的职务,可说已是非同小可,几乎可以和舵主唐寄龙并驾齐驱,所以其在丐帮中的威名不减,不想他竟冒充袁门中人,以期谋害袁承天他们,不想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还是露了马脚,不然今日袁承天他们非但一败涂地,更加让天下反清复明的事业当真要付之东流水了!想到此处非但袁承天心中更加愤怒,便是四大堂主也是愤恨不已,心想丐帮之中竟有如此龌龊小人,真是让整个丐帮蒙羞!可叹丐帮自袁枚老前辈去后,后来者都是碌碌无为之辈,非但无能其行为更加可耻,不由得让人扼腕长叹,千年以降的江湖中大帮派竟然沦为朝廷附庸?

  朱啸山是朱明后裔,向来对宵小之辈,尤其卖祖求荣之辈更加恨之入骨,因为当年便是这些轻言大义者,临危必变节!当初甲申年,李自成大军逼近BJ。崇祯急调关外吴三桂入关勤王,以御敌于国门之外!吴三桂却迟迟不欲出兵,且又向这位崇祯皇帝朱由检提出一百万两银子的军饷,而当时大明朝的国库只有区区四十万两白银,可说是相去甚远!其实实在情形也不尽然,据后来工部员外郎赵士锦的《甲申纪事》一书所说,崇祯皇帝内库中实有白银三千余万两,黄金一百五十五两之多,然尔这位皇帝过于节俭而且吝啬,以至为了区区百万银子而失却天下,可说是刚愎自用,一事无成,最后不得不以死以谢天下,成全了君王死社稷,可惜臣下不能为君王分担忧患,反而临危变节,倒戈相向,与其当初大义凛然,誓报君王的话形成极大的反差,可说世上尽有许多欺世盗名之辈!

  他今日见这丐帮的五袋长老高行健得意洋洋,昂不为礼的样子便心中气恼,掣刀直指,斥道:“高行健你身为五袋长老,却私下行此卑鄙手段,不怕将来传到江湖为人耻笑,说你丐帮弟子怎的也变做了无耻之徒!”高行健并不生惧,反而笑道:“那大可不必!因为这消息以后决不会传到江湖上!”朱啸山道:“却是为何?”高行健蔑视地看了看他们,然而说道:“因为死人永远不会说出这秘密!”袁承天道:“你自信可以杀得我们!”高行健格格笑了起来。

  他的笑声让人身不由起了栗子。待他笑声停了下来,又道:“我知道你们不相信我说的话,可是你们看——”只见他手指处已不知何时涌出了许多丐帮弟子,其间不免好手。他们全都手执竹棒,啪啪啪地拍地,以示声威!好像随时都可以发难!袁承天见这阵仗,知道今日再难善罢甘休,只有出手!

  丁宽、鹿振衣与温如玉已各自手握兵器,以应不时之需。正在这剑拔弩张之时,忽然有人自山岰大踏步而来,大声说道:“且住,听我一言!”只见一人飞奔而来,丐帮众弟子见状纷纷躬身为礼,口称舵主千秋!——原来是他们的舵主唐寄龙!虽然丐帮中人都是出身寒微,然而帮规规定长序有尊,不得僭越本份,所以舵主驾临自然要躬身为礼!

  袁承天见是他们舵主唐寄龙——虽然先前并不相识,然而听丐帮弟子称谓便知是其舵无异。他上前一步执手为礼道:“唐舵主……”忽然旁边射来一支冷箭,冲着袁承天头脑而至。这下倒是让众人惊诧不己,待得众人回头看时却见一名寻常丐帮弟子正挽弓欲再射。唐寄龙见状冲冲大怒,一个箭步上前,劈手夺过弓箭,折断重重摔在地上,喝道:“谁教你这样做的,没得辱没我丐帮的英雄名头?”

  袁承天听他说话,不觉哑然失笑,心想如果你们的帮主秦于卫有羞耻之心,断然不会依附于朝廷,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其实天下背信弃义之徒尽多,也不只单单他丐帮……

  那名丐帮弟子目光看向五袋长老高行健——其意不言而喻!唐寄龙此时也不能过多苛求于弟子,那样反而显得自己惧他袁门少主身份,自降身份!他又假意喝斥于这名弟子退下,然后来到袁承天眼前拱手为礼,说道:“袁少侠见笑了,都是我丐帮弟子不肖。”袁承天也不以为忤,坦然道:“江湖中时有宵小之辈亦属寻常,在下怎会在意!”

  唐寄龙见他也不为追究,也便翻过此篇。朱啸山在四位堂主当中性格最为耿直,见不得宵小之徒作崇,可是又碍于少主当前,又不能先宾夺主去说话,只有肚子里暗暗生闷气。袁承天直做不见,因为大敌当先,于这些些许之事暂不理会。便是丁宽、鹿振衣和温如玉也不明白少主为什么对他们那样客气,而不是直截发难,让他们知难而退,莫生非分之想。其实他们那里知道他们的少主是要谋乱而后定的手段,有时不屈于兵才是上策!因为杀人流血总是有违天道,总是不得己而为之!

  唐寄龙见这位袁门少主少年有成,似乎胸有天地之慨,心想先前江湖传言说这袁承天少年英俊,而且睿智天成,异于尘表,又且是袁督师后人,秉承天地之正气,想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国之念;当时便想这也只不过是夸大其实罢了,世上焉有些种有为少年?因为他所见得少年无非浑浑噩噩,毫无作为;所以对别人对袁承天的嘉许多是不认可,总是认为言过其实。可是今日一见才觉得果不其然,倒是自己小瞧别人了。

  他本不想与袁承天为敌,可是自己又不得不为之,因为这杭州将军巴颜不答应,要知道祸起之根苗全在于袁门的一名弟子为了朝廷的悬赏而出首有司衙门,以至于惊动了这杭州将军巴颜——他本就对袁门有成见,今次有了请功领赏的机会焉能失之交臂,所以便巴巴地委派丐帮去围剿这袁门总舵,他的意思再也明白不过,让他们江湖帮派自相残杀,他则以求谋利,不伤一兵一卒,又可以将这袁门总舵给消除,永绝朝廷后患,岂不是大功一件?他想到得意处不由得暗暗笑出声,为自己的计谋感到得意。

  唐寄龙只有遵命而从,虽然内心是不情愿,奈何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有勉为其难。那一役丐帮弟子着实死伤不了,还好终于不辱使命,将袁门秘密总舵的几位元老悉数拿下,投入有司衙门的监牢,以为朝廷发落。这都是过往之事,当时的厮杀惨状尤在耳边响起,仿佛那血腥的场面又呈现在人的眼前,不忍直视,只因他们一个个都是有鲜活生命的,而在一刹那却魂归离恨天,可不是世间的悲惨,让人见者落泪,闻者伤心!

  袁承天见这唐寄龙看面相是个英雄,可惜甘身为贼,实在让人婉惜。唐寄龙心想还是以劝为主,要他们投诚朝廷,不再做那反抗朝廷仵逆之事才是,可是究竟行不行,自己还要试一试,否则便是不甘心。

  唐寄龙将自己所想的这一番话说出来,只见袁承天不为所动,过了好一会他却说出一首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唐寄龙自然知道这是当年袁督师于京城菜市口临刑前所作之诗,表达了自己于国为民的心,只可惜错付了人,空让后人扼腕长叹,英雄落寞,豪杰悲凉,这岂不就是代代相传的结果!只是无人从中吸取教训,所以悲剧代代重演不变!

  唐寄龙见袁承天心意已绝,今日自己丐帮是代表朝廷诛杀仵逆乱党,似乎名正言顺,可是不知为何他心中总有些不安,莫名其妙的悸动,是恐惧,是悲伤抑或是不忍,一时纷至沓来,说也说不清楚,困绕在内心让人痛楚不已!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丐帮弟子见这袁承天一心要与朝廷对抗,都是不以为然,心想你妄想以一人对抗一国焉能成功?也不想想天下江湖大帮派都为朝廷效力,偏偏你自以为清高,还要学那袁督师一般的忠义乾坤,似乎终是不成,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世间的事情总是在改变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潜以默化,纵然你有逆天改命的手段,只怕在强大势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可惜其大好身手,偏偏不知进退,不识时务,否则便可以出王拜侯,只怕也是等闲之事!

  其实这些丐帮弟子哪里明白袁承天之所以初心不改,因为他觉得人虽卑微却不能卑贱,虽渺小却不能无知,虽不是顶天立地却不能没有自己的信念,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乃是人有意志有理想,不会为了自己的一时喜好而去枉杀无辜,而禽兽从来都是为了果腹而杀人,它们没有善恶之念,有的只有强弱之分!

  唐寄龙见自己言词不能打动他,那么只有兵刃相向,再无后退可言。袁承天此时虽然身无轩辕神剑,但是只要碧血丹心又有何俱。呼哨声起,丐帮人众便手持竹棒向袁门四位堂主发起攻击,一时间杀气骤起。唐寄龙身为丐帮的首脑,自然要身先士卒,所以将手中的竹棒舞得风发,招招向袁承天周身的穴道点去,只要一招得手那么袁承天便是动弹不得。

  袁承天知道今日决不能善罢干休,自己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以后这丐帮只怕更加目中无人,所以他手中青钢剑便不再容让,施展《参差剑法》以为应敌之变,并未真正施展那《国殇剑法》,因为在他

  眼中对付这唐寄龙似乎用不着——他也只不过是丐帮分舵的舵主,自己应付他似乎绰绰有余,用不着施展取人性命的厉害剑法。可是一经交手,情形却是完全不一样,原来这唐寄龙也非泛泛之辈,否则他也决不可能任这杭州分舵的舵主一职。

  唐寄龙先前只闻听这袁承天是为袁门少主,心想他年纪轻轻能有多大的能为,想来也只不过是倚仗着先祖袁督师的声名,否则只怕难以胜任这袁门少主之位!心下不免有小觑之意,可是而今一经交手便觉得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实的本领。

  袁承天虽手中只是寻常的青钢剑,但是他的内力贯于手臂,又传达手腕,以腕运气贯于剑身便是不弱,内功贯于剑身便自发出铮铮声响,竟而迫得这唐寄龙的竹棒不能近身。唐寄龙心想若自己不能拾掇下这袁承天,自己的颜面何存,岂不有负帮主重托?他念及此处便将掌中的竹棒使得更加凌厉,处处都是透着杀人的气势,仿佛要缠斗到底。

  那边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也是和众丐帮人众战在一起,一时胜负难分,虽然四大堂主武功绰然,可是丐帮却胜在人多,所以他们以多攻少,虽然个人的武功有限,可是众人叠加在一起便不可小觑,所以一时难解难分,处于胶着的状态。

  唐寄龙见自己丐帮虽然人多,但是一时未必可以战胜对方,心中不免着急,心想他们袁门总舵几位元老虽被朝廷所拿,但是时间久了未始不会有袁门弟子闻讯而来——因为杭州城不止只有袁门总舵,还有几处分舵,他们得息未始不会前来助拳,所以当务之急是速战速决,不宜久战,否则只怕对自己丐帮不利!

  他眼见自己丐帮虽然势众,可是人家袁承天和四位堂主却是不弱,而且越挫越勇——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寒微之人,所以便知道世间再无容易之事,只有砥砺前行!

  鹿振衣、丁宽、朱啸山和温如玉眼见袁门总舵被这丐帮毁灭,而且还助朝廷拿走了袁门中的几位元老,可说是背信弃义之辈,让人气愤填膺不能禁止,心想你们丐帮本应行侠仗义,可是现在却倒行逆施,打杀异己,全然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虽然我袁门一力独支,可是心中火种不灭,便是剩到最后一个袁门弟子也要践行那复我家国!众人耳边此时仿佛又响起了袁督师的临刑之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承天瞥见他们越战越勇,心想:我袁门大好儿郎,岂是那贪生怕死之辈。正要学那于谦于大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从来的浩然之气都存于天地之间,没有抿灭!

  唐寄龙又哪里知道他们袁门的信念,在他看来袁门之与朝廷,无异于蜻蜓撼树,不自量力!可是袁承天明知不可为可为之,只是他性格使然,便如当年的袁督师一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身死寂灭,可是世间依旧有他不死的魂灵,依旧可以感醒后来世间多少的人!这便是英雄虽死,英灵不灭,千古皆然!

  他虽然也不愿与袁门为敌,奈何自己身在丐帮又不得不听从丐帮秦于卫的命令,只有违心行事;想要退出又是不成,因为丐帮自这位少年帮主秦于卫接任以来便雷雳风行将帮规革新,加重对帮中弟子责罚,无论如何原因谁人也不可擅离丐帮,否则便以叛逆大罪论处,处以极刑,是以丐帮自上而下都听命于这秦于卫一人,可说是大权独揽,旁人无意觊觎,否第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以至于丐帮上下人人自危,不知道那一天灾祸降临己身。帮中的执法长老和律法长老没有实权,只是虚名,先前的丐帮制度本是这两位长老是监督和制衡帮主,以防止帮主权力过甚,做出不利于丐帮的行为,否则百年以降的大帮岂不毁于旦夕之间!

  今日他见袁承天之气度为人和武功均胜出秦于卫甚多,更为紧要的是袁承天的领导才能更是其望尘莫及,而且声威甚隆;相较之下丐帮便显得日趋式微,因为他们依附朝廷,在江湖别派看来便是终身的憾事,其实丐帮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以明哲保身,既不依附朝廷也不对抗,这样中庸岂不是好,可是他偏偏要归顺朝廷,想要荣华富贵,便如当年的洪承畴非但效忠于满洲人,而且反过头来对自己同胞相害相杀比满洲人都惨忍,可说是忠孝仁义,礼义耻辱全无,可是便是这样人偏偏得了个善终,不知是苍天无眼还是正道全无,以至如此?

  他身为丐帮杭州分舵舵主只有听从帮主之令也可以说是他的职责所在,再无推托之辞。袁承天也不愿意多所停留,因为时间久了这杭州驻军便会赶来,要知道城中西湖之边的山麓便驻有武威营、宁远营、宣诏营和节义营,可说营中统领都是好手,如果他们赶来只怕他们五人困于此地,再难脱身,当务之急不是与丐帮争长短,乃是找个安全所在,从长计议方是上上之策!

  袁承天于是呼哨一声,以为警示四位堂主不可再行恋战,可是乎那四位堂主联袂杀到少主身边。于是乎五人鼎立,一起冲杀出去。纵使唐寄龙想阻拦已是不能,要知道他们五人联手其势已是非同小可,又岂是这些丐帮弟子可以拦下的了。于是于一片哀号声中众人冲了出去,犹如流星赶、月般,逝去无踪,只留下鬼哭狼号的受伤的丐帮弟子。

  唐寄龙虽有心却无力,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

  初春的杭州的夜仿佛与北国的初春并不相同;在北国依旧是初春的寒风凛冽,有时还会时不时飘下满天的雪花,仿佛又回冬天;可是南国的江南虽然春风料峭但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感受不到寒冷。西湖边上驻处几处军营,因为这杭州是为清国的东南出海口,是为紧要的所在,有时便有东瀛武士抑或浪人前来中土行不法之事,有的是挑战中土武人有的浪人便行打家劫舍的勾当;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便派重兵予以驻守,以为地方安宁。所以自山麓而至山顶多有营帐,绵绵十里有余,甚为气势威严!

  初春天空中的月牙尤其显得孤独,自己独悬于中天,可是它万古不变,悬在苍穹看世上兴衰荣辱,帝王将相得失!也许它目睹了这大地之上的悲凉,所以孤独寂寞,在那天空中起起落落,也习以为常!

  袁承天他们此时又已入了城中,因为在他看来最危险的地方有时偏偏又是最安全的地方!因为丐帮他们决然不会想到他们又回到杭州城——而且公然在这西湖之边。

  夜深沉,断桥之上,湖中之水映出人影,涟漪荡开又聚散,空气之中都有一种迷濛的感觉!有时仿佛虚空之中有伶人唱着亡国之音,不比商女犹唱后庭花!也许天下人的困难只有天下人才感同身受!远处雷锋塔耸入高空,还有那国清寺——钟声悠悠传来仿佛可以唤醒人的良知!

  袁承天在断桥之旁,仰看那悬着孤月,心事悲凉!不知为何他总是忧愁多于欢乐,也是是小时候被人践踏人格所造成的,因为世间的不公每日都发生,而他有时却无能为力,只有勉为其难去挣取!温如玉走来,轻声道:“少主,你在想着什么?”袁承天道:“我在想,天下事是不是都是天命使然,不可更改!我是不是太愚?我们袁门又该当如何?有时我很迷茫,有时不知所措……”

  朱啸山这时也走来,言道:“少主自古都是事在人为!我们袁门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是了,至于成功不成功那便交于天意吧!”

  丁宽和鹿振衣也觉得言之在理!因为天下事有可为,有可不为!为大义者,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因为大义在人间,虽有时世间也混沌,可是总会拔开阴云见日月!虽然他们人人内心都知道袁门事业未必可以成功,但是这也不是他们懈怠的理由!

  他们在钱王祠的大堂席地而坐,生起的篝火照亮他们的脸!每个人的脸上都坚毅不拔,因为人如果有了视死如归的念头可说世间再无不可为之事了。袁承天见这钱王的塑像威严尽出,心想他也可以说一时英雄,虽然后来为赵匡胤所灭国,然而功绩不可磨灭!不由得又想起那位词绝天下的南唐李后主来,心想他虽柔弱,终也刚强,在虎狼世界中总是难免罹难,可怜这位后主的遭遇让后人继后人扼腕长叹,可说生不逢世,生于帝王家,而又处于国家板荡之间,所以无形中便注定了他的命运!

  他不禁轻声吟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可惜这位南唐李后主最后死于毒药,而且也不能保全小周后,可说是凄凉万古!

  温如玉见少主眼角有泪,神情悲苦,知他是有感而发,借古伤今!因为只有亡国之痛的人才会有这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泪水流过袁承天瘦削俊逸的眼,落于尘埃之上,便幻化无形了。

  大堂中的灯花打了闪。朱啸山打破这沉闷压抑的气氛,问少主计将安出?袁承天此时心绪烦乱,可说千头万绪正不知从何说起,便说过了今夜才说!因为要救袁门元老也不是一时片刻之功,还要从长计议!
  http://www.abcsee.cc/18783/1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