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幸好遇见神 >第649章 慕容绍宗惜陨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49章 慕容绍宗惜陨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548年3月8日清晨,东魏大军攻打颖川城的号角吹响。

  慕容绍宗、刘丰、高岳、斛律金各指挥一万人马,同时攻打东西南北四座城门。

  但是,期待中势如破竹杀进城里的局面却没有出现。

  西魏军在四座城门展开了强有力抵御,顶住了东魏军进攻。

  甚至,西、南两座城门里都有西魏军反杀出城。

  ……

  第一回合交手,东魏军没占到任何便宜,共折损7000人。

  王思政这位玉壁城缔造者,在颖川城给了东魏几位大将亲身教训。

  东魏几位统帅晚上碰头,一致认为原定的“一击而中”策略难以凑效。

  高岳便调整思路,制定了“围攻 拖垮对方”的战略。

  于是,东魏军在颖川城四面扎营包围,垒土进攻。

  随后的时间里,高岳四人将各自几十年学到的攻城战法,全部演练了一遍。

  王思政指挥城内军民,见招拆招,一一化解东魏军的攻势。

  东魏军花样百出的进攻,都没取得理想效果。

  高岳命令东魏军士们在颖川城外垒造的两座大土堆,反被王思政率军出城夺取,成为西魏军的御敌工事。

  双方的苦战,一直持续到549年3月。

  这时,南方侯景于3月20日攻陷了建康台城。

  王思政当时一意孤行,先斩后奏,坚持将大行台治所迁到颖川城时,遭到了众人反对。

  王思政写信向宇文泰解释,后者没有回复。

  为了取得宇文泰谅解和支持,王思政以白纸黑字向朝廷保证:东魏军水路攻击,本行台可守一年。敌军陆路来攻,可守三年。这期间无需朝廷增兵。

  王思政以8000精兵,率领20多万颖川百姓,抗住了东魏20万大军进攻,时间已过了一年。

  这的确创造了战争奇迹。

  宇文泰为什么真的没有派援军呢?

  原因有4:

  1:西魏经过邙山战败,损兵折将,兵力严重不够。

  宇文泰眼下正忙于调整国策,想法扩军。

  他实在顾不上颖川。

  2:因为侯景,南梁与东魏交上了火。

  宇文泰不想打破他们之间的平衡,而是希望他们不分输赢,接着打。

  所以,宇文泰按兵不动,哪怕牺牲王思政。

  3:西魏本来就地广人稀,对东魏河南土地不是特别渴望。

  主要是,要管理那么多地方,需要大量官员,西魏朝廷人手严重不够。

  4:王思政所代表的前皇帝元修势力,毕竟已经边缘化。

  虽然玉壁之战后,宇文泰决定对他们一视同仁。

  但王思政擅自进驻颖川城,确实违背宇文泰意图。

  因为王思政的行台治所太过深入东魏领土,现在遭到围攻,西魏派军队救援颖川城,很可能得不偿失。

  救援颖川8000人,牺牲的人也许比救回来的人还多。

  ——在宇文泰看来,王思政,其实是西魏,肯定守不住颖川。

  王思政若顶住了东魏军进攻,那是最好。

  若王思政顶不住,他率部下后撤,哪怕逃回长安只他一人,宇文泰也不会责怪他。

  如果王思政死在东魏军攻击之下,这个局面不是宇文泰希望的,但也不是宇文泰的责任。

  王思政必须为自己的擅作主张负责。

  ……

  高岳大军围困颖川城一年多,却久攻不下,自然免不了被大丞相、大将军高澄以军书指责、在背后破口大骂。

  大都督刘丰这时为高岳献上一计:在北边的洧水上筑大坝,然后引洧水灌颖川城。

  前面提到,中原地理是“三山三水三平地”。

  由北往南,三山是嵩山、箕山、伏牛山,三水是洧水、颖水、汝水。

  中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颖水与北面的洧水,相距不远,有上百米的落差。

  两水之间本来就有自然形成的河道,只不过断断续续。

  只要在洧水上筑坝抬高水位,然后挖通部分南北向河道,到时人为决堤,水淹颖川城,难度不算大。

  高岳听了刘丰的计谋,立即下令实施。

  ……

  549年4月初,洧水灌入颖川城,颖川城内外的广阔地域,顿时成了一片泽国。

  王思政所率西魏军和城内百姓只能悬锅造饭。

  高岳调来高大楼船,撑到颖川城边,居高临下向城里射箭。

  可即便如此,西魏军仍然同仇敌忾,顽强死守。

  东魏军还是拿不下颖川城。

  ……

  远在长安的宇文泰听说了颖川城惨状,也受到朝堂内外舆论压力,他决定派军增援王思政。

  刚被封柱国大将军的赵贵,接受了这一使命,率一万人马经荆襄入南阳,救援颖川。

  可是,当赵贵军队抵达穰州(邓州)时,却傻了眼。

  因为,由于东魏军引水南灌,南阳盆地成了湖沼,既不能行军,也无法行船。

  ……

  王思政收到军报,得知宇文泰派赵贵驰援,便例行公事写了一封感谢信回去。

  但在他心里,对赵贵的一万援军,没有任何感觉。

  太少了,不顶用。

  王思政自然也懂得,西魏军兵力不够,不可能派出更多援军。

  说得严重些,宇文泰派出的援军若少于5万,改变不了战局走向。

  而他派出的援军若超过5万,则就导致关中、陇右防务空虚,西魏有亡国的风险。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王思政心里雪亮,一边坚定御敌,一边等着城破那天到来。

  哪知道,王思政还没等到援军,也没等到城破时,却等来了东魏军送来的一份惊悚厚礼:慕容绍宗、刘丰双双意外陨落!

  具体经过很滑稽:4月19日这天,风和日丽,慕容绍宗和刘丰二人视察阵地,制定对颖川城最后一击的作战方案。

  忽然乌云席卷,刮起了猛烈的东北风。

  慕容绍宗和刘丰登上一艘舰船避风。

  哪知风越刮越猛,绑缚舰船的缆绳被扯断。

  舰船从东魏军营向颖川城漂移过去。

  舰船上的军士们无论怎么努力,也扭转不了舰船靠近颖川城。

  颖川城墙上的西魏军士们也发现了这一情况。

  看到是一艘豪华大船,再看看船上东魏军人们的穿着,西魏军士们知道船上有大官。

  于是,城墙上的弓箭手纷纷张弓搭箭,开始发射。

  船上的军士们相继倒下。

  慕容绍宗和刘丰身披铠甲,没被箭射伤。

  但眼看舰船越来越靠近城墙,二人不得不选择跳水。

  慕容绍宗的职业偏重于军师身份、以思维见长,身体素质没那么强。

  他落水后直接沉入水底,再没冒头。

  铠甲太沉了。

  刘丰是一介武夫,皮糙肉厚,膂力惊人。

  他身披沉重铠甲,硬是划水靠近一座大土堆。

  那是刘丰亲自指挥东魏军士垒起来的攻城土堆。

  只是,西魏弓箭手没有放过他。刘丰死于乱箭之下。

  东魏大军的两位统帅,就这样无厘头陨落。

  刘丰,灵州(宁夏吴忠)人,灵州刺史曹泥的女婿。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曹泥遭宇文泰排挤,率部落、领地投靠东魏高欢。刘丰随行。

  慕容绍宗,鲜卑族,前燕皇族太原王慕容恪嫡系后人,尔朱荣表弟,后成为尔朱兆的长史。

  尔朱荣制造河阴之变前,慕容绍宗是唯一一个提出反对建议的部下。

  尔朱兆决定放高欢离开晋州时,慕容绍宗是公开表态坚决反对者。他因此被尔朱兆关了禁闭。

  高欢与尔朱兆翻脸,决定讨伐尔朱兆时,慕容绍宗力劝尔朱兆要团结尔朱世隆、尔朱天光,可惜尔朱兆不听。

  后来,他投靠高欢,却被高欢当作留给高澄对付侯景的暗器,被雪藏了13年。

  好不容易打败了侯景实现了自身价值,正要大展宏图时,q却这么憋屈死去。

  说慕容绍宗是北魏后期至东魏最悲催的人物,一点都不过分。
  http://www.abcsee.cc/21339/6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