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北齐建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高澄被杀后,其弟高洋立即站出来,以京畿大都督身份主持大局。

  首都邺城是各种势力混杂博弈的地方:高氏家族、元氏皇族、鲜卑贵族、汉人世家、其它北地豪族……

  高洋胸中早有大志。他为了让兄长高澄对自己放松警惕,不仅刻意藏拙,甚至不惜扮傻、自毁形象。

  但他一直暗中拉拢权臣、将领。

  因为高澄太过自负、专横,许多大臣、将领在他手下吃过亏。

  即便没被高澄训斥、修理的,也深感压抑。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愿意接受高洋递来的橄榄枝。

  正因如此,高洋很快就将邺城局面稳定下来。

  高洋与高澄都是娄昭君所生。

  高澄是嫡长子,继承父亲江山是天经地义。

  发现二儿子长大后对江山社稷很有想法,娄昭君心中非常担忧。她曾多次提醒、规劝高洋不要动那心思。

  现在,高洋终于得偿所愿,取大哥而代之。

  自从尔朱荣专权后,北魏朝廷进入到皇帝~大丞相的双中心政权模式:皇帝在首都管理经济文化,大丞相兼大将军在晋阳控制军队。

  高洋现在控制了邺城,还不能算完全掌控了东魏国家,他必须得到盘踞晋阳的军队大佬们认可才行。

  高澄生前做的事,“反贪”为他拉的仇恨最多。

  高澄的反贪对象,主要是鲜卑贵族、元氏皇族。

  为了办案狠辣、彻底,高澄为挑选的反贪大业得力干将是两位汉人:博陵崔氏的崔暹、崔季舒,他们二人是同族侄叔关系。

  高洋出发去晋阳前,下令免去崔暹、崔季舒在朝廷职务,各打200大板,发配边远地区任低级官员。

  高洋此举是表明自己向晋阳勋贵示好的态度。

  果然,高洋一到晋阳,在表兄段韶的邀请、筹划下,晋阳勋贵们举办盛大宴会,热情欢迎高洋。

  段韶之父段荣,与高欢是连襟关系,也是高欢弱小时的第二大支持者,也是高欢集团最早的元老。(第一大支持者是姐夫尉景。)

  可即便这样的关系,段荣也被高澄整得丢官赔钱、灰头土脸。

  更别提其他人。

  从正面看,高澄这样是对国家负责、工作认真。

  从反面看,这样做事,无异于四面树敌、自掘坟墓。

  高洋很快得到晋阳几大势力集团认可,与高澄丝毫不讲情面的性格、做法,有很大关系。

  高洋完全接管高澄的权力后,于550年正月11日,为高澄发丧。

  此时距离高澄被杀,已经过去小半年。

  正月18日,高洋晋爵齐郡王,升使持节、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

  3月11日,又晋爵齐王。

  550年5月,高洋在高德政、徐之才、宋景业等几位汉人大儒陪同下,到晋阳拜见母亲娄昭君,就簒魏之事征求她的意见。

  娄昭君表态,不同意高家篡夺元氏皇位。

  娄昭君委婉规劝:你父亲、兄长比你强得多,他们都没干这事,你最好别想。

  娄昭君自然知道,其实高澄已经走到最后几步了。

  但高澄接班、篡位,一路走下去,路线丝滑。有前例在先,比如曹魏(丕)之于汉室。

  而现在,高氏家族自身分成了高澄派、高洋派。

  高洋篡位,别说外人,自家内部就会后院起火。

  娄昭君很不愿见到自己人互相残杀那种局面。

  高洋得不到母亲支持,却并没气馁。

  他按计划向晋阳勋贵们征求意见。

  司马子如、斛律金、贺拔仁等老将们也表示反对。

  他们认为:如果高洋取代元善见,那西魏元宝炬立即就成了魏国正统。

  宇文泰绝不会放过这样的良机。他打出讨伐高洋叛逆的旗帜,势必占据道统制高点。

  甚至,南梁侯景也有了合理借口对高洋出兵。

  勋贵们没有明确表达的观点是:在元氏皇族的朝廷中,虽然你高家是老大,有话事权。但在法统上,咱们与你高氏都是皇帝的臣子,官阶有高低、身份却一样。

  但是,你高氏坐上了皇位,那咱们就成了你家的臣子,就成了君臣关系。

  如果是高欢要这样干,大家不一定反对。

  如果高澄这样干,大部分人勉强接受。

  但你高洋这么干,资历、功勋就差太远了。

  尽管碰了壁,高洋还是不放弃。

  他命令杨愔、高德政在邺城筹备禅位事宜,自己挨个对勋贵们做工作、谈条件。

  司马子如、潘乐等人见高洋态度坚决,也改变观点,支持他登基。

  5月初6,高洋被封相国,总百揆、加九锡。

  5月初8,皇帝元善见被迫禅位。

  5月初10,高洋在邺城南郊登基称帝,定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元善见改封中山王。一年后,被高洋毒杀。
  http://www.abcsee.cc/21339/6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