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风过不留痕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江南水镇,烟雨朦胧,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但我此刻的心情,却与这美景格格不入。

  船靠岸,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踏上码头。

  江南的吴侬软语,夹杂着商贩的吆喝声,扑面而来。

  但我却无心欣赏这市井气息,因为一股淡淡的腐臭味,已经钻入了我的鼻腔。

  我循着气味,拨开人群,只见街角处堆着几张破旧的草席,草席下面,鼓鼓囊囊的,似乎裹着什么东西。

  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我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几个衣衫褴褛的孩童,正蹲在草席旁边,用黑色的炭条在地上写写画画。

  我凑近一看,他们竟然是在……记数?

  “十七、十八……”一个年纪稍大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念叨着,他的手指在地上划过,留下一个个歪歪扭扭的数字。

  这场景,像极了我在《井约》里看到的疫报格式!

  《井约》是渠童那家伙搞出来的,一套详细的疫情汇报制度,力求做到信息透明,数据准确。

  没想到,这套制度竟然已经普及到这种地步了。

  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既欣慰,又难过。

  欣慰的是,即使我离开了,他们也能有条不紊地应对疫情;难过的是,这小小的江南水镇,竟然也爆发了疫情,而且已经死了这么多人。

  我从怀里掏出半块干饼,递给那个记数的孩子,顺口问道:“谁教你们数死人的?”

  孩子抬起头,脏兮兮的小脸上,一双眼睛却格外明亮。

  但在这明亮之中,却隐藏着一丝疲惫和麻木。

  “学堂来的先生说,不记清,就不知道病走哪条路。”孩子的声音很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我的心里猛地一热。

  这群孩子,他们连悲伤都学会了理性对待。

  他们已经习惯了用数据和逻辑,来对抗恐惧和绝望。

  这才是真正的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希望啊!

  我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摸了摸孩子的头,然后起身,走向那堆草席。

  一股刺鼻的腐臭味,扑面而来,熏得我几乎要窒息。

  我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恶心,蹲下身,颤抖着伸出手,掀开了一角草席……

  里面,是一张张扭曲的面孔,一双双空洞的眼睛。

  他们都死于同一种疾病,一种我从未见过的疾病。

  我默默地盖上草席,站起身,走到一旁的水井边,用冰冷的井水洗了把脸。

  我必须做些什么,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死去。

  在水镇里七拐八绕,总算找到一家亮着灯的客栈,门匾上写着“药香居”三个字。

  推门进去,一股浓郁的药味扑面而来。

  柜台后面,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板娘,正低着头咳嗽不止。

  “客官,是住店吗?”老板娘抬起头,脸色蜡黄,眼圈发黑,显然也是染了病。

  “嗯,住店。”我点点头,走到柜台前,“一间上房。”

  “好嘞,客官您稍等。”老板娘说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咳得她弯下了腰,脸色更加难看。

  “老板娘,您没事吧?”我关心地问道。

  “没事,老毛病了。”老板娘摆摆手,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客官您先上去休息吧,晚饭想吃点什么?”

  “不用了,我还不饿。”我摇摇头,“老板娘,您也早点休息吧,别太累了。”

  “哎,好嘞。”老板娘答应着,又开始咳嗽起来。

  我拿着钥匙,走上楼梯,心里却更加不安。

  这老板娘明明病得不轻,却还坚持要守着客栈,真是太拼命了。

  夜里,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楼下,老板娘的咳嗽声,仍然断断续续地传来。

  我披上衣服,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想透透气。

  忽然,我听到后院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凝神细听,似乎是有人在烧纸。

  我好奇地走到后院,只见老板娘正蹲在一个小小的火盆前,一张张地烧着纸钱。

  火光映照着她的脸,显得格外憔悴。

  “求疯医娘显灵,救救我们……”老板娘一边烧着纸,一边念叨着,声音嘶哑而绝望。

  疯医娘?

  我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过来。

  这老板娘,是在祈求我显灵,保佑他们平安。

  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我没想到,我离开京城之后,竟然还有人记得我,甚至把我当成了神仙来膜拜。

  我走到墙边,借着微弱的火光,看到墙上贴着一张旧告示,歪歪斜斜地写着:“寻‘江大夫’踪迹,赏金百两”。

  这张告示,显然已经贴了很久了,纸张泛黄卷边,字迹也模糊不清。

  但“江大夫”三个字,却依然清晰可见。

  我的心里,一阵酸涩。我没想到,范景轩那家伙,竟然还在找我。

  不过,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江灵犀了。

  我已经决定,彻底隐于民间,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医者。

  我走到灶台边,默默地取下那张告示,撕成碎片,投入灶膛。

  我的心头涌上一股暖流。

  这群人,不仅学会了治病,更懂得了共治。

  他们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救援,而是开始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谢谢你们,”我真心诚意地说道,“这药很好。”

  少年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看着少年那充满希望的眼睛,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我没有看错,他们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接下来的几天,疫情逐渐稳定了下来。

  水镇的百姓们自发组织起了“净水轮值”,每家每户每天轮流到河边挑水,查验水质。

  他们用陶筛过滤河水中的杂质,用石灰消毒,每一个步骤都做得认真仔细。

  我偷偷地在旁边观察,发现他们的流程竟然比我当年设计的还要精细。

  他们还根据当地的情况,改进了一些细节,让整个流程更加实用有效。

  不得不说,这届人民,真棒!

  这天晚上,我没有住在客栈,而是随便找了个桥洞,凑合着睡了一晚。

  半夜里,那个送药汤的少年又来了,手里拿着一床破旧的棉被。

  “大夫,你睡这里会着凉的,”少年有些担忧地看着我,“这是我家里的被子,虽然旧了点,但还算暖和。”

  我接过棉被,心里感动得一塌糊涂。这孩子,真是太暖心了!

  “谢谢你,”我笑着说道,“不过我身体好得很,用不着盖被子。”

  “那…那好吧,”少年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被子放在了我旁边,“你要是觉得冷,就盖上。”

  说完,少年就转身离开了。

  我看着少年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这群人,真是太可爱了!

  第二天清晨,晨雾还未散去,我便悄悄地离开了水镇。

  我走到渡口的石阶上,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刻着“井”字的铜钱,压在一册翻开的《通录》上。

  这枚铜钱,是我当年在京城的时候,特意让人铸造的,上面刻着“井”字,代表着“饮水思源”的含义。

  我希望这枚铜钱,能够提醒他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永远不要忘记那些为了他们而付出努力的人。

  远处,我隐约看到了一个小满的身影。

  她肩挎药篓,脚步匆匆地走在驿道的尽头。

  她的目光扫过人群,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但我知道,她不会停留。因为她知道,我已经不必再找我了。

  而河面薄雾之中,一只灰蝶掠过水面,轻轻地落在那本书页间,翅膀微颤,如一次无声的告别。

  我微微一笑,转身,向着远方走去。

  沿江步行至渔村,随便借住在寡妇阿阮家。

  她儿子高烧谵语,嘴里不停的喊着……

  喜欢穿书后我在后宫医手遮天
  http://www.abcsee.cc/21398/5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