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农忙假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清明节至,雨水淅淅沥沥的落了下来。

  蒙小华给家里的下人们放了一天假,让他们各自回家祭奠先人。

  第二天,蒙家上下近百口人齐齐出动。

  老人和孩子们将红薯地里的红薯藤割下来,再按照蒙小华的要求,将红薯藤剪成长短在一尺左右的一截。

  精壮的汉子用竹筐将红薯藤挑去地里。

  到了地里,众人一哄而上,各自拿走一部分红薯藤,分散扦插红薯藤。

  红薯藤的扦插特别简单,只要认准了方向,将红薯藤的一头埋进土里。

  当然,为了确保成活率和产量,扦插的时候,一定要将三个以上的结埋在土里。

  蒙家一动起来,小石村的人有样学样,也齐齐发动了起来。

  比起蒙家,村民们要扦插的红薯就要少得多了。

  一方面,村民的地都种了小麦,如今能栽红薯的地有限。

  另一方面,村民们用的红薯种有限,一次能扦插的红薯藤叶要少得多。

  所以,当村民们已经将自己的红薯藤栽完,蒙家的人还在山上辛苦的栽红薯藤。

  于是,在冯婶儿和赵婶儿的鼓动下,一群村民主动来给蒙小华帮忙。

  一下子多了几十个帮忙的人,蒙家栽红薯藤的进度快了许多,终于在天放晴前将近百亩的荒地都种上了红薯藤。

  蒙小华也没有亏待来帮忙的人,给每个来帮忙的人家里回赠了五斤大米。

  等到地里都栽上了红薯,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水也停住了。

  看着在初夏的日光里,叶子有些蔫巴的红薯藤,心里却充满了无尽的期待。

  在她的计划中,红薯的种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一次,蒙家种了近百亩地的红薯。

  小石村其余的村民加起来,也种了近三百亩的红薯。

  村长家是村民里种得最多的,差不多种了十亩地的红薯。

  其余人家也根据自家的情况种了一些,最少的也种了三亩地。

  村民们虽然不太清楚红薯的具体产量如何,但是蒙小华说了红薯是高产作物,他们就愿意去相信。

  只要红薯最终能够有土豆一样的产量,甚至只要有土豆一半的产量,对于小石村的人来说就足够了。

  如果按照土豆一亩地三千多斤的产量,三亩地就能收获近万斤的粮食。

  即便只有一半的产量也有五千斤。

  五千斤能吃的粮食,足够让一家老小一年不用饿肚子了!

  有了土豆的前车之鉴,也有人担心能不能守住收获的红薯。

  但是转头想想,去年官府收走土豆的饿时候,也给了三文钱一斤的本钱。

  若是按照这样算下来,三亩地的红薯至少也能卖出十五两银子!

  十五两银子,这要种多少地的稻子和小麦才能卖到这么多钱。

  所以,小石村的人都想得很清楚,宁愿豁出几亩地的收成,也要跟着蒙小华赌这一次。

  就连一直和蒙小华不对盘的钱桂芬,也死皮赖脸想方设法找了红薯藤,种了三四亩地的红薯。

  她只是看蒙小华不顺眼,但是却不傻。

  摆明了能赚钱的事情,她钱桂芬怎么会错过。

  而且,因为自己的聪明,还省下了买红薯种的钱。

  ……

  忙完了红薯地,村民们马上又投入了更加忙碌的农活里。

  去年,因为朝廷征发徭役的原因,整个西南之地的小麦种植都受到了影响。

  小石村也不例外。

  在服徭役前,村里人争分夺秒的提前播种了一部分冬小麦。

  后来,真正播种的时节到来的时候,又补种了一部分。

  播种时间的不同,也导致了小麦成熟的时间不一样,而且影响到了小麦的收成。

  其余村子的情况和小石村也大差不差。

  地里的小麦也分成了两部分。

  先种小麦有了雨水的浇灌,原本就趋近成熟的小麦很快变得颗粒饱满,渐渐泛起了黄色。

  一阵微风吹过麦田,重重的麦浪看得人十分舒心。

  而后来补种的小麦,这个时候才开始扬花,被雨水一浇,注定会减产。

  农人们无奈,也只得开始准备收割成熟的小麦。

  事已至此,除了尽力将麦子收回来,他们也做不了什么。

  再过一段时间,官府就要征收夏税了,到时候拿不出粮食交税,倒霉的还是自己。

  为了确保村民们有足够的时间收割小麦,蒙小华大手一挥,直接给工坊里做工的村民们放了三天农忙假。

  听到给自己放假,冯婶儿、赵婶儿带着人找到了正在堂屋里算账的蒙小华。

  见众人一起来找自己,蒙小华放下账本,笑着问道:"赵婶儿、冯婶儿,你们来有什么事吗?"

  赵婶儿作为代表,站出来道:

  "华儿,你不用给我们放假的,我们早晚都可以下地,根本不会影响在工坊里做事。"

  冯婶儿也在一旁帮腔道"对啊,华儿,你就别给我们放假了,我们保证每天准时来工坊报到,保证不影响工坊里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余人中有人说道:"我家那点小麦,让孩子他爹带着孩子们就收完了,哪里需要我回去帮忙,要不就别放假了。"

  蒙小华笑吟吟的听完众人的话,心知肚明她们在担心什么,笑着开口道:"诸位婶子、嫂子,你们听我说,我给你们放假,也是考虑到收麦子这件事的重要性。"

  "你们想,咱们收的麦子,都是要拿去交税的,要是不亲自盯着,你们能放心吗?"

  "再则,我给你们放三天时间的假,就是希望你们在这三天里把家里的麦子收完,你们放心,这三天你们的工钱我照发,一文都不会少了你们的。"

  一个妇人闻言惊讶出声:"什么,这三天还发工钱?"

  蒙小华淡定的点头道:"对,这三天我给你们发工钱。"

  妇人听到这话,欢喜的道:"唉呀,太好了,我当家的就是因为舍不得我在工坊的工钱,才不想让我回去收麦子,这下工钱照发,他肯定不会说什么了。"

  冯婶儿闻言却皱起了眉头,担忧的道:"华儿,你这样做岂不是吃亏了?我们怎么能占你的便宜?"

  蒙小华笑着道:"冯婶儿,你们不用觉得占了我的便宜,给大家放几天假回去专心的把粮食收完,回来安安心心的做工,总比做工的时候心不在焉要强得多。"

  "大家要是觉得占了我的便宜,就等回来做工的时候认真一点,把咱们工坊的东西做得更好,这样卖出去的多了,我也能赚更多的钱,你们说是不是啊?"

  众妇人闻言,纷纷点头称赞道:"哎,还是华儿想得远,要收麦子了,咱们确实在做事的时候分心了,就担心家里的人弄不好。"

  "华儿,你放心,既然你为我们着想,我们一定会报答你的,等我们回来,一定好好做事,保证让你多赚钱。"

  "哈哈,华儿这么聪明,就该她赚大钱,我们也能跟着华儿挣点钱补贴家用。"

  "呵呵,秋云你就装,这里谁不知道谁啊?你家家用一个月要五百文啊?你以为你是谁啊,你男人现在都没你能挣钱吧。"

  在妇人们的感激和相互调侃中,农忙假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放假还有钱拿,这样的事傻子才会拒绝。

  反倒是蒙家的下人们,没有得到假期。

  主要是蒙家种的小麦本就不多,众人一起动手,一天不到就收割完毕。

  于是,蒙家的自己人又回到了工坊,继续干活!

  毕竟,现在神龙坡出产的各种东西广受欢迎,好多订单都等着发货,工坊里忙都忙 不过来,哪里有时间休息。

  喜欢回到古代:种田养牛粮满仓
  http://www.abcsee.cc/21423/4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