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洪荒:截教女仙 >第934章 哪吒心结,心境有缺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934章 哪吒心结,心境有缺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第934章:哪吒心结,心境有缺且说余元受封南极长生大帝,执掌三界生灵寿夭,梳理万物生机。

  一时间,天道垂青,气运加身,煌煌帝威弥漫三十三重天,较之以往执掌财部时更添几分深不可测的威严与厚重。

  消息传开,洪荒震动,万仙来贺。

  而最为欣喜者,莫过于其亲传弟子——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哪吒自幼拜在余元门下,得其传授道法,重塑根基,更屡次在危难之际蒙师救护,

  师徒之情远胜寻常,哪吒内心深处,早已将这位恩师视若慈父。

  如今师尊登临四御尊位,哪吒心中之欢悦,简直比自己得了什么了不起的造化还要胜过十倍,

  当即呼朋唤友,恨不得立刻敲锣打鼓,为师尊大庆三日。

  然而,与哪吒的纯粹喜悦不同,端坐于长生帝宫深处的余元,面上却并无多少得登高位的欣然,

  反是看着眼前欢欣雀跃的弟子,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色。

  余元挥退左右侍立的仙官童子,将哪吒唤至近前。

  殿内明珠辉映,流转的仙光映照着哪吒那张依旧带着少年锐气的俊朗面孔,英姿勃发,神采飞扬。

  可余元的目光,却穿透了这表象,

  精准地捕捉到那眉宇之间,一缕萦绕千年、挥之不去的郁结之气。

  余元不由得在心中轻叹一声:

  “哪吒,你随为师修行至今,功德已厚,法力已深,根基更是稳固。依常理而言,早该凝聚顶上三花,胸中五气朝元,证得那逍遥自在的大罗道果。为何这临门一脚,却困守太乙金仙巅峰多年,迟迟难以跨越?你可知其中关窍?”

  哪吒闻言,脸上灿烂的笑容微微一滞,仿佛被触及了什么不愿面对的隐秘。

  其迅即掩饰过去,故作轻松地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洒脱:

  “师父您也说了,证道大罗讲究的是机缘嘛!许是弟子火候未到,积累还不够深厚,机缘未至罢了。急不得,急不得的。”

  “非是积累不够,乃是你的心境有缺。”

  “你口中不言,甚至自欺欺人,然则心中对你父之怨,始终未曾真正放下。此念,便是你修行路上最大的执念,亦是阻碍你窥见大罗玄奥的魔障!”

  哪吒闻言,猛地抬起头,张口欲辩,想说些什么狠绝的话,

  但在师父那洞悉万象的目光注视下,所有到了嘴边的言语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最终只是倔强地扭过头去,避开师父的视线,闷声重复着那句说了千百遍话:

  “他既……先无情,便休怪弟子无义!陈塘关前,父子兵戎相见时,我与他……早已恩断义绝!形同陌路!”

  “果真……恩断义绝了么?”

  余元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怜惜与了然,

  “哪吒,为师看着你长大,岂能不知你的秉性?你生性至纯,重情重义,看似桀骜不驯,实则最是渴望那份血脉相连的温情。然而,当年种种……”

  当年哪吒转世投胎到陈塘关李家,本是一场造化。

  不想李靖肉眼凡胎,不识灵珠本源,先是怒劈肉球,损你先天底蕴;

  后又因金吒、木吒之事,冲动之下竟对哪吒狠下杀手,更误伤了哪吒母亲殷氏……

  余元提及旧事,虽语气平淡,哪吒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翻涌起千年前的画面——

  那冰冷的剑锋,母亲凄厉的哭喊,父子相残的悲痛,年幼无依的惶惑……

  纵然后来师祖金灵圣母慈悲,以无上神通为其补齐底蕴,赐下丹药救活母亲,

  可那父子之间裂开的鸿沟,早已如一根根深扎在心头的毒刺,

  看似被时光掩埋,实则稍一触碰,便痛彻心扉。

  “……桩桩件件,皆成心魔。”

  余元的声音将哪吒从回忆中拉回,

  “你表面洒脱,不过是将这无尽委屈与怨愤强行压抑。对父伦亲情的本能渴望,与现实中所受伤害的激烈冲突,在你道心之中形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此结一日不解,你的心境便一日不得圆满,如何能承载那浩渺无尽的大罗道果?此非积累不足,实乃心关难过。”

  哪吒沉默地听着,紧握的双拳指节因用力而阵阵发白,显露出内心极不平静的挣扎。

  其无法反驳师父的每一句话,因为那正是哪吒深埋心底、不愿也不敢直面的事实。

  余元看着爱徒这般痛苦隐忍的模样,知其心结已深,非凭三言两语所能化解。

  不再多言,只是意味深长地道:

  “罢了。心魔既生,便是劫数。然劫中有机,此番或许正是你父子二人化解这段宿怨的契机。一切……且看你二人之造化了。”

  却说唐僧师徒离了比丘国,继续西行。

  这日行至一处地界,但见前方一座大城,

  黑气缭绕,愁云惨淡,隐隐传来哭嚎争吵之声,与寻常繁华城池大不相同。

  孙悟空火眼金睛望去,只见城中怨气冲天,竟无半分祥和之气,不由得暗自警惕。

  师徒四人进得城来,更觉怪异。

  这城中哭嚎争吵之人,多是父子,个个怒目相视,言语粗鄙,甚至拳脚相向。

  行不过百步,便见三起父子争执。

  一老者当街斥子不孝,其子反唇相讥,言父无德;

  另一处,一壮汉揪着少年殴打,骂其忤逆,少年则哭喊父亲不慈;

  更有甚者,一对父子竟持刀互砍,状若疯魔,

  周围路人却恍若未见,只顾自家争吵。

  三藏看得心惊肉跳,连念佛号:

  “阿弥陀佛,此地为何毫无人伦礼法?父子之情,竟至于斯?”

  猪八戒嘟囔道:

  “定是此地风水不好,专出刁民。”

  沙僧亦皱眉:

  “师父,此地诡异,不宜久留。”

  然而天色渐晚,师徒只得先行寻地方借宿。

  几经周折,找到一处偏僻茅屋,一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居于此,

  见是外来的和尚,犹豫片刻,还是让师徒四人进了门。

  屋内简陋,老婆婆面容枯槁,眼神悲苦,

  只有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孙儿躲在身后,怯生生地望着来人。

  三藏见其孤苦,心生怜悯,问道:

  “老施主,贫僧见这城中父子多有不睦,甚至刀兵相见,不知是何缘故?”

  老婆婆闻言,泪水潸然而下,

  长叹一声,道出了一段尘封百年的悲壮往事。
  http://www.abcsee.cc/22797/9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