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冲突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义阳战线自罗山战线开打之后,模范师便开始了南下调兵的工作。

  从商都、郑城一路往下抽,先是调几个营,再是几个团,

  到后期整个豫东模范师的实控区就只剩下第二旅下属第四团在撑着防线。

  他们既要提防黄泛区以东的日军袭击,又要盯着北岸十四师团的一举一动。

  在战役开打初期,商都城头冒着黑烟,几场空袭炸平了几乎四分之一的城市,

  模范师抽调不出兵力,便动员了以学生为主的青年军与壮丁连日抢修救人。

  连包国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抽调一个营回援,

  硬是从废墟中抬出几百条命。

  这时,第一战区那边的人坐不住了。

  他们得到情报,看到豫东几乎空虚,怕日军主力突然北折切断中原腹地,

  便悄悄向长官部询问是否需要接手豫东防务。

  他们也想重新拿回豫东的控制权,毕竟那可是铁路枢纽,

  一旦保住了武城,豫东可是能凭借着平汉线发达的。

  但是新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理皇对包国维颇为欣赏,

  闻讯后不仅没有趁火打劫,反而是主动给包国维发电,询问是否需要派兵协防。

  那时,螺山防线刚刚沦陷,包国维一方面亟需兵力阻击日军,

  另一方面也在防备胡棕楠跑路,兵力实在捉襟见肘,

  收到卫理皇的电文之后,他思索了良久,

  最终答应了一战区的协防,但是提出了两个要求。

  一、只允许两个师的协防部队进入豫东协防,并且不能进城,只能驻扎于城外;

  二、协防部队须遵守军纪,不得骚扰百姓。

  卫理皇没拂他面子,应允下来,但战区下面的各方势力却并不甘心。

  尤其是驻扎于洛阳的第三十一集团军长官汤恩波。

  汤恩波的三十一集团军本来是要被抽调到南方参加武城会战的,

  但是在统帅部开作战会议的时候,有人力荐了包国维部作为北部机动力量,

  包国维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汤恩波部的生态位。

  最高层也担心日军趁着武城会战在晋、豫两省发起突袭,便让一战区保存实力。

  集团军长官汤恩波得知后协防的事情后,拍案而起,自荐愿派自己麾下精锐协防豫东。

  他知道,商都、郑城一带虽被日军轰炸过,但依旧是中原运输体系的枢纽所在,

  掌住这里,便等于是靠住了平汉线这条发财的路子。

  卫理皇思索再三,终究没拦住,答应了汤恩波的提议。

  很快,两个师的协防部队便从洛阳出发,

  一支是汤恩波下属的嫡系部队,另一支则是川军部队,系二战区调拨。

  结果汤系部队一进入豫东,便直接北偏西插,

  占了郑城东北部大片丰腴地带,驻扎在粮仓和公路线附近,

  说是盯防黄河对岸日军,但实际上只是窝着不动。

  川军那边没背景也没火气,看着汤家军将好处占了个遍,

  也只能皱着眉头去了商都城以南,驻扎在被日军炸过多次的黄泛区边缘。

  ……

  豫东这片土地,打过仗,流过血,也埋过不少人。

  可自从模范师坐镇以来,一刀一锄地硬是把它从战乱里刨了出来。

  包国维主张“军为民而战,兵不扰民”,因此在模范师掌控豫东的这一阵子里,

  虽然征战虽频,田畴却渐次复苏,

  百姓得了喘息,手里的锄头又敢下地了。

  尤其是郑城。

  靠着模范师修的工坊与学校、农业队与水利队,郑城一带成了整个豫东最为丰腴的所在。

  田地平整,村舍新建,流水人家,一到傍晚,

  还能听见姑娘们合唱军歌的声响,像那年战争还没来的时候。

  可是这些,让汤家军一来就搅浑了。

  他们号称协防,驻进郑城西郊没几日,就开始向地方催要“劳军”。

  起初是粮——白面、大米、咸鱼干……

  再来是酒——不但要烧锅子,还要年份货,最好是从商都那边运来的。

  最后竟然要人——

  “我们将士远征千里,不比模范师那些兵儿子,天天吃好住好,还有姑娘给唱戏。我们是真正为国卖命的。”

  “我们也不是乱来,地方挑几个识文断字、懂礼数的女学生,过来给官兵们做做文化演讲、办办报纸,唱两首曲子而已。”

  话说得冠冕堂皇,可地方谁不明白这背后的意思?

  一封封劳军申请落到模范师地方政务处手上,尤其那几张字条上,

  清清楚楚写着“最好挑几位女师范学生,长相端正,年纪在二十以内”这样的字眼——

  政务处主任看罢,当即气得摔了茶杯:“这不是借军纪压青楼?!”

  同盟军内部军妓文化盛行,

  嫡系部队有钱,军官每到一处驻地便在外单住,再包几房小妾,日子好不快活,

  士兵则是流连青楼,或是几人同包一女,名曰共妻。

  条件差一点的部队则是直接去乡下抓壮丁的同时,抓民女进军营充作军妓。

  即便是日后名震缅甸的同盟新一军,也是以学习现代化通讯技术和做文化工作为名,

  在国内骗招了一百多名女学生、女青年出国为其部队充作军妓,还面向阿美莉卡的盟友们。

  而眼下若非模范师的威名尚在,怕是汤家军那几位军官已经亲自出马,到校门口“挑人”了。

  为防汤家军在郑城为祸,模范师第四团临时抽调了部分老兵和从青年军中甄选出来的学生组成了临时宪兵队,

  专责监视其汤家军驻地。

  这批人不多,但身上都有伤疤,要么是从豫东血战里滚出来的老兵,

  要么是刚从新兵连毕业、还带着一身血气的新丁。

  宪兵队分散驻扎于郑城几个重点区域,汤家军所在的东郊、南门与渡口,均被列为重点警戒区。

  5月30日,汤家军出动了一个连一早便扎进了下鲁村口。

  几名军官坐在村祠前,在勤务兵的伺候下怡然自得的抽烟,

  几个军官在村子里到处喊着,“军令在此,凡男丁之家,粮五斗、鸡两只、青布一匹,限今日午前送齐!”

  村民们愤愤不平,但自从汤部进驻郑城东郊后,这已不是第一次劳军了。

  模范师派在这一带的地方宪兵已多次劝阻、通报,

  但对方咬死是战区命令,地方须遵守,私征之事便成了配合供给。

  直到这一日中午,模范师第四团的一个排驻防至此,带队的是老兵吕正林。

  他一听村中状况,二话不说便带人入村劝止,并强令汤军撤回驻地。

  话未说完,一名汤军少校便拔枪喝道,“你模范师算个什么东西?区调归你管?”

  汤恩波在豫省掌军近两年,豫西地界几乎是他一手说了算,

  手下部队也是个顶个的桀骜跋扈,尽管模范师威名显赫,

  但是显然汤军并不感冒。

  吕正林却是将对着他的枪口拨开,冷冷盯他道,

  “你有命令,我也有命令,你只要再动百姓一粒粮,我按扰民违纪处置。”

  汤军军官眼睛一眯,鼻中冷哼,“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敢处置我?

  别以为你背后是模范师就可以目无上官,

  哼,你们那点人马,在义阳早死得七七八八了,还敢——”

  “靠嫩娘的皮!”,吕正林登时就怒骂而出,

  场面一时僵住,那军官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排长就敢辱骂自己,当即气的脸色通红。

  就在此时,互相对峙的两军中,模范师中一士兵趁机冲上去朝那军官头部砸了一棍,

  顿时混战爆发,虽模范师一排人数少,但个个都是精壮老兵,

  十多分钟内就将对方打得落荒而逃,还留下数人带伤被俘。

  但没过多久,被打跑的汤军回营地叫来了大批人马抵达此地,

  声称模范师打了自己人,要来讨个说法。

  他们带了三辆卡车兵,荷枪实弹,将吕正林所在的一个村子团团围住,严令交人。

  幸好吕正林知晓汤军不会善罢甘休,派人回了郑城报信,

  而此时双方在雨中对峙,场面几近失控。

  模范师哨所只有三十余人,终究寡不敌众,被汤军强行压制,

  众人被打得奄奄一息,吕正林更是被打伤押走。

  喜欢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
  http://www.abcsee.cc/23411/3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