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天子春耕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臣服的声音在阴冷潮湿的牢狱中低低响起,清晰地撞击在石壁上,荡开沉闷的回响。王匡的脸上,那抹了然的笑意终于舒展开来,化作一个笃定而威严的笑容。
大步上前,亲自为于夫罗解开沉重的镣铐。
铁链滑落,砸在石地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你会明白,今日的选择,将是你挛鞮氏命运中,最为重要的转折。”
“谢……谢主公!”
束缚解除,于夫罗身形微晃,长期的囚禁使他身体虚弱不堪。
王匡并未急于离开怀县,而是特意停留了三日,延请医官为其调养,待其气力恢复了几分,才踏上了归途。
路途之上,王匡践行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信条。
他将心中酝酿已久的战略,向北收复上郡、朔方、五原三郡的计划,简明扼要地告知了于夫罗。
于夫罗静静听着,那粗犷的面容下,内心却如惊涛骇浪。
冷汗不知不觉间已浸透了他的里衣。
他猛然意识到,即便没有自己的归顺,以王匡展现出的手段和并州的军力,恐怕亦有相当的把握夺回三郡!
自己的投效,不过是让这个过程更加顺利,减少汉军的损耗罢了。
然而,想到匈奴眼下的实力,于夫罗还是忍不住出言提醒,声音带着凝重:“主公,须卜骨都侯今非昔比。他治下部落过百,依附的牧民不下百万,能挽弓控弦的精壮战士,据我所知,已逾二十万之众!此战……主公还需慎之又慎!”
王匡闻言,非但没有忧虑,反而朗声一笑:“大汉疆域万里,子民千万,披甲执锐之士何止百万?实力远超匈奴,为何那须卜骨都侯还敢反叛自立,屡犯边塞?”
顿了顿,目光如利剑般穿透北方的烟云:“皆因帝室衰微,权柄旁落,诸侯拥兵自重,各自为战,形同一盘散沙!朝廷之力,无法凝聚于一拳之上。”
王匡看着于夫罗,眼神锐利,“反观匈奴内部,正如你所言,看似强盛,实则部落林立,千百首领各有其利,各有其心。须卜骨都侯的号令,又能真正贯彻几分?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逐个击破其羽翼,分化瓦解其联盟。再由你挛鞮氏的正统单于,登高一呼,号召那些心向旧主或不满须卜的族人归顺。届时,你挛鞮氏重振旗鼓,与须卜骨都侯分庭抗礼,大事可期!”
于夫罗听完这番抽丝剥茧的分析,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那是对即将到来的血战的沉重。
抵达并州,王匡立即将于夫罗引见给驻守此地的两位心腹大将,张辽与赵云。
当于夫罗的目光与赵云相遇时,空气瞬间凝滞了几分,尴尬悄然弥漫。
当年河东,正是这位白马银枪的年轻将军,于万军之中将他生擒活捉,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赵云何等敏锐,一眼便看出于夫罗的窘迫。
他并未流露丝毫倨傲,反而率先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姿态从容不迫:“赵云见过单于!昔日各为其主,战场相搏,实乃不得已。今单于深明大义,归顺明主,云心中敬佩!”
赵云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明了过往,又抬高了对方。
于夫罗紧绷的心弦顿时一松,顺着台阶而下,脸上也挤出一丝笑容:“赵将军过谦了!将军神勇,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于夫罗平生仅见,心服口服!”
两人客气寒暄几句,先前那点尴尬便在这融洽的气氛中悄然化解。
王匡见此,微微一笑,又将身旁的张绣介绍给赵云:“子龙,这位便是你神交已久的大师兄,北地枪王,张绣张佑维。”
赵云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立刻肃然,郑重地向张绣行了一个同门之礼:“师弟赵云赵子龙,拜见大师兄!久闻师兄枪法冠绝西凉,神往已久!”
张绣也早已听闻师父童渊在河北收了个天资卓绝的小师弟,一手百鸟朝凤枪使得出神入化。
此刻亲眼见到这位英姿勃发的师弟,心中亦是欢喜,连忙还礼:“子龙师弟不必多礼!你我师出同门,今日终得一见,幸甚!幸甚!”
两位当世顶尖的枪术大家,同门师兄弟,在这并州军府首次相会。
两人皆是武痴,骨子里都涌动着切磋较量的渴望。
然而,大战的阴云已笼罩在北方边境,军情如火,重任在肩。
此刻,任何比武的心思都被强行按捺下去。
加之两人当年学艺,一个在西凉随童渊习艺,一个在河北得授真传,从未真正谋面,此番初识,虽有同门之谊,却也带着一丝生疏的客套。
王匡深知收复三郡非一朝一夕之功,根基在于实力。
他当即拨调两千名新近招募骑兵,归于夫罗统率,命他以此为骨干,收拢那些流散各地的旧部族人,积蓄力量。
临别之际,王匡策马来到于夫罗面前,意味深长地凝视着他:“这不仅是你的机会,更是挛鞮氏的机会!”
他的话语平静,却重若千钧。
于夫罗心头剧震,他岂能不明白王匡的弦外之音?
这既是通向复权之路的起点,也是挛鞮氏最后的机会。
或许他仍可寻机叛逃,远遁漠北深处。
然而,背靠大汉王朝底蕴的王匡,拥有着近乎无穷的战争潜力和资源。
挛鞮氏,一个分裂衰落的部族,如何能与一个即使暂时衰落却根基深厚的庞大帝国长久抗衡?
遥想当年白登之围后,汉军骑兵伤亡惨重,然而不过数十年,卫青霍去病便能率铁骑横扫漠北,封狼居胥!
这,就是大汉帝国深不可测的底蕴与韧性最有力的证明!
这机会,是王匡给的,也是挛鞮氏唯一能抓住的生机。
安排好并州一应军政要务,尤其是北境防务与于夫罗的整合事宜后,王匡不敢久留,带着张绣、典韦二将,快马加鞭,直奔河东郡安邑城而去。
天子亲耕大典在即,他此行还要向天子进献两件特殊的礼物。
一件是已在河内推广、成效卓着的曲辕犁模型,此物象征着农桑之本的革新。
另一件,则是天工院耗费心力研制出的结晶,色泽雪白、质地细腻如沙的上品精盐!
此物一旦推广,滚滚财富不尽,王匡不用为钱而发愁。
然而,精盐的来历却有些棘手。
王匡早有计较,索性将这份“功劳”推给麾下行商广泛的四海商会,对外只宣称是商会重金从西域奇商处偶然购得,数量极为稀少珍贵,此番进献,仅有区区二斗。
物以稀为贵,恰到好处。
兴平元年,春三月。
安邑城东郊,专为天子亲耕而辟出的“籍田”早已平整妥当。
昨夜一场淅沥的春雨,将新翻的泥土浸润得乌黑发亮,踩上去软糯湿滑,靴子能陷下半只深。
天子身着庄重的玄端礼服,头戴象征至尊的章甫冠冕,肃立于临时搭建的观耕高台之上。
这身繁复的礼服于略显单薄的少年身躯而言,显得有些沉重。
天子稚嫩的面庞上却带着超越年龄的沉静,脊背挺得笔直如松。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田垄尽头,那里是黑压压肃立的人群。
位列前排的三公九卿、宗室列侯、两千石高官,皆着朝服,神情肃穆。
后排则是被挑选出来、手持耒耜准备助耕的农夫,朴实的脸上带着紧张与虔诚。
晨露沾湿了每个人的鬓角衣襟,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被雨水激发出的、特有的清新腥气与草木萌发的生机。
好似汉室江山。
http://www.abcsee.cc/23591/3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