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迁衙定京,驱倭北进
推荐阅读: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玉钤锁天录
李元霸特性,从收甄宓为妹妹开始
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三国之匡扶天下
重生大明1635
五行三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镇国公亲笔修书,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博多港,命令东瀛道观察使王守仁,即刻率领东瀛道衙门及所属官吏、一众移民,全部迁至京都。消息传至博多,正为移民安置和后方治理忙得焦头烂额的王守仁,先是一愣,随即猛地从案头站起,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京都拿下了,大帅召我等入京理政!天佑大楚!天佑东瀛道!”
“快传令下去!”王守仁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东瀛道观察使衙门所有人员,六房书吏,各级佐贰官员,文牍档案,印信关防,一应物品,即刻整理装箱,三日内,务必准备完毕,随本官启程前往京都。”
“晓谕移民,凡愿随官府西迁京都及周边者,优先分配上好田宅。”
官吏们奔走相告,能去京都当差,那是何等荣耀,移民们更是议论纷纷,京都的繁华早已在传说中听得耳朵起茧,如今有机会去安家落户,岂能错过?
一时间,打包行李、装运物资、组织船队车马,忙得热火朝天。
数日后,一支庞大的船队从博多港启航,满载着东瀛道衙门的全部家当和数万满怀憧憬的移民,浩浩荡荡驶向京都方向。
陆路也有大量移民扶老携幼,沿着大军开辟的道路西行。
王守仁风尘仆仆地踏入京都,前往帅府,在亲兵引领下,他见到了镇国公。
“下官东瀛道观察使王守仁,参见老公爷,大军克复京都,功盖寰宇!”王守仁深深一揖,语气诚挚。
镇国公抬手相扶,朗声笑道:“王大人一路辛苦,京都初定,百废待兴,往后治理地方,安抚移民之重任,可就全仰仗王大人了,你我文武相济,方不负陛下重托。”
“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不负老公爷信任,不负陛下隆恩!”
王守仁连忙表态,随即面露一丝难色“只是,老公爷,下官这东瀛道衙门,囊括六房,吏员众多,文牍如山,时常处理民政事物。”
“如今迁至京都,若寻不到一处足够宽敞、位置适中、且能彰显我大楚天威官仪的治所,恐……恐于行政效率、官衙威仪有碍啊。”
王守仁说的很委婉,意思却很明白:我这新成立的省级衙门,得有个像样的、配得上身份的地盘。
镇国公闻言,捋须沉吟。
京都虽大,官署就是那些扶桑朝廷建筑,格局未必合用,更显不出新朝气象。
侍立一旁的方南微微一笑,上前一步,对着王守仁拱手道:“王大人所虑极是,末将倒有一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方将军有何高见?但说无妨!”王守仁眼睛一亮。
方南目光投向皇宫方向“京都之内,论位置之尊、格局之宏、气象之大,无出皇宫之右者。”
“然此宫乃扶桑伪朝之象征,更是其统治之核心标志,留着它,时刻提醒着那些心怀叵测之人,这里曾经有一个天皇。”
方南顿了顿,看着王守仁和镇国公继续道:“何不将其彻底拆除,在原址之上,用我大楚的规制,重新建造一座象征着大楚王化、代表东瀛道最高权力的观察使衙门。”
“一则可彻底抹去扶桑伪朝的印记,彰显我大楚永镇东瀛之标志。”
“二则原址重建,位置绝佳,格局开阔,足以容纳整个东瀛道衙门,绰绰有余。”
“三则拆下的砖石木料,皆可废物利用,节省靡费。此乃一举三得,王大人以为如何?”
拆皇宫!建衙门!
王守仁被方南大胆至极的提议震得心神激荡。
在那象征着扶桑朝廷权力的废墟之上,建立一座大楚的宏伟官衙,这不仅是建筑的替换,更是政权更迭、文明替代的象征。
“妙!妙极!方将军此策,真乃画龙点睛之笔!”
王守仁激动得击掌赞叹,胡子都翘了起来,“破伪朝之巢穴,立我大楚之新衙,位置绝佳,意义非凡,下官完全赞同,只是……”
王守仁看向镇国公“此事体大,涉及前朝宫禁,恐需朝廷明旨……”
镇国公大手一挥“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王大人,你我二人联名,起草奏章,详述拆除扶桑皇宫、于原址建造东瀛道观察使衙门之必要性。”
“八百里加急呈送陛下御览,本帅料定,陛下雄才大略,必会准奏,在圣旨下达前,你可先行组织匠作,勘测皇宫地形,规划新衙图纸,筹备物料。”
“一旦旨意下达,即刻开工,要建就建一座配得上我大楚天威、让万民仰望的东瀛道中枢!”
“下官遵命,谢老公爷,谢方将军!”王守仁心花怒放,连声称谢。
东瀛道衙门的官员和数万移民陆续抵达京都,交接工作展开。
军队将控制的城市、府库、田亩清册、户籍等移交给王守仁的衙门。
京都及周边地区,开始从军管状态向民政管理过渡。
移民们在吏员的组织下,开始接收城内的空置房屋和城郊的田地。
镇国公的大军,在完成交接和部署后,不再丝毫停留。
帅旗再次前指,直指藤原库之助逃亡的东北方向。
三路大军按照驱虎吞狼的宏伟战略,开始征伐。
中路,镇国公大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左路,安平伯周勇攻势迅猛,不断攻克沿途城池,将扶桑守军和居民向北驱赶。
右路,武威将军陈震穿插分割,切断藤原一众的后路,将大量躲藏在山林、乡村的扶桑人驱赶出来,汇入那北迁的洪流。
沿途所过,楚军以强大的武力恫吓,辅以“只有向北、向小滨方向才有生路”的流言,在侧翼网开一面,只保留强大的追击压力。
一座座城池的守军和居民,在楚军兵锋和流言的双重压力下,拖家带口,带着有限的资源,加入了那规模越来越庞大、目的地只的迁徙人潮。
藤原库之助在仙台惊魂未定,就接连收到楚军三路逼近、驱民如潮的消息。
“好狠毒的驱虎吞狼之计!”
藤原库之助脸色惨白,颓然跌坐在御座上,“楚寇是要把朕……把朕和所有扶桑人,都逼到海边,逼着我们去……去攻打高丽,他们是要用我扶桑人的血,去为他们开疆拓土!”
藤原库之助看穿了方南的计策,却发现根本无力破解。
留在仙台,只有被楚军瓮中捉鳖,分散逃亡,只会被各个击破,唯一有希望的路,就是按照楚军指引的方向,去小滨。
然后……渡海,去南高丽,用扶桑人的尸骨,为楚军铺就一条通往高丽半岛的血路!
“天亡我也……”
藤原库之助绝望地闭上眼睛,猛地睁开眼“传旨,放弃仙台,全军……不,所有还能动的人,立刻向若狭小滨城转移,带上所有能带走的粮食和财物。”
仙台城内刚刚安顿下来的贵族、追随者,连同原本的居民,再次汇入庞大的迁徙洪流。
所有人向着西南方的海岸,向着那若狭小滨城,仓惶涌去。
http://www.abcsee.cc/23619/2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