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流年似水
推荐阅读:
开局女扮男装,说好的都是兄弟呢
官路枭雄
许你卸甲归田,你把我女儿泡了?
闪婚,老婆竟是高冷总裁
重生87,半年爆赚200亿美金
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乡野风流小医王
又是一年三月三
这个书生有点凶
快穿之大佬来了,渣渣要倒霉了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学生的意义就是学习,努力去学,拼命去学。”这句朴实的话,深深印在李毅飞心底,成了他燕园四年最真实的写照。李毅飞比同龄人更早、更清醒地意识到,大学是人生中难得的、可以系统汲取知识的阶段。
一旦步入社会,被工作生活琐事裹挟,再想沉下心学习,难度会大得多。
时间飞逝,仿佛昨天才踏入燕园,转眼间,2011年的日历已经翻开。站在毕业的门槛回望,这四年对李毅飞而言,是一场不断挑战自我、挖掘潜能的淬炼。
那次与校党委书记、校长的长谈,让他格外珍视在校的每一刻。李毅飞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
主修经济学,李毅飞力求深入理解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更难得的是他旺盛的求知欲和强大的规划能力——他同步选修了医学和法学双学位。
凭借扎实功底和清晰思路,他课程成绩优异,本科和硕士论文答辩也顺利通过,获评审老师认可。
如今,他迎来了学术生涯中极具挑战性的一刻:博士论文答辩。更令人瞩目的是,他要在同一天,接受经济学、医学、法学三个截然不同领域的博士学位答辩!
四年前,他以江省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燕大,短短四年竟完成了旁人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学业历程。这绝非仅靠天赋,背后是实打实的“拼命”。
那厚厚的博士论文,是他过去两年专注学习的结晶。驱动他的,是现实的考量和长远的规划。
他不满足于仅仅获取学位,只要认为知识未来可能有用,无论多难,他都会深入钻研。
其中,他对重要政策文献的钻研尤为深入,视其为未来发展的思想基础。
燕京大学的顶尖平台,结合他个人的天赋和韧性,作用显著。
李毅飞深知,未来若要在相关领域有所建树,扎实的文字功底是基础。因此,他在公文写作、评论文章撰写上下了很大功夫。
通过大量阅读、模仿、反复练笔和投稿实践,他的文字逐渐形成观点犀利、逻辑严谨、文风稳健的特点,在特定学术和政策研究圈子里积累了良好声誉。
在个人投资方面,李毅飞也展现出超越年龄的眼光。2009年,当比特币还鲜为人知时,他便开始关注并积累。
经过早期交易和一段时间的“挖矿”,他积累了可观的数量。考虑到未来规划和个人情况,他果断停止了所有相关活动。那些矿机并未被废弃,而是被他拆解改造,搭建成一个小型实验室,作为“个人技术探索”的载体。
这样既合理利用了资源,也巧妙规避了可能的非议。
在股票投资上,他早已摒弃早年的“疯狂”策略,转向稳健。他精心选择了一批基本面扎实、分红稳定、前景良好的蓝筹股进行长期配置。
这种“佛系”的投资方式,让他的股票账户积累了可观财富。饮水思源,他慷慨地向母校捐赠了一笔巨款。
这两年,他的恩师路教授和经济学院的伊院长,为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像伯乐一样,不遗余力地为他引荐。
在他们的带领下,李毅飞得以结识财经界的重要企业家和行业领袖,初步构建了高端人脉网络。
尤其难得的是,凭借导师的引荐和自身逐渐显露的见解,他得以接触到国家财政部相关司局的负责人和专家,进行交流学习,为他未来的道路铺垫了基石。
同样,在宗老师和陈院长的帮助下,他也接触了法学系统内的一些关键人物。
李毅飞头脑清醒,深知这个体系庞大复杂,现阶段的目标是建立基本的联系和沟通渠道,为未来可能的交集打下基础。
李毅飞始终惦念着老家安阴的父母。他多次想接二老到京城生活,但父母习惯了家乡的闲适和邻里关系,婉拒了。
他理解父母的选择,不强求,却为家人的长远生活做了周密安排。他在江省省会和日后可能常去的魔都,分别购置了位置优越的房产,既有郊区别墅也有都市大平层。
同时,为了妹妹将来能在市区接受良好教育,他征得父母同意后,在安阴市区购置了两套学区房。
参加中央机关选调生考试,是李毅飞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他向一直关心他的伊院长郑重汇报了这个选择。
伊院长眼中满是欣慰和期许,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考,拿出真本事。学校的推荐,院里和学校一定全力支持!”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既是动力,也让他倍感责任。
安顿好一切,李毅飞全力投入选调生考试的最后冲刺复习。他那“过目不忘”的天赋,在经年累月的高强度系统学习下,被磨砺得更为强大。
思维更敏捷,理解更深入,逻辑更清晰,融会贯通的能力显著提升,他全身心投入,最后的拼搏从未松懈。
毕业季来临。李毅飞迎来了他学术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天——经济学、医学、法学,三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在同一天依次进行!
答辩现场气氛庄重。来自三个领域的顶尖学者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审视着眼前这位年轻人。四年前的高考状元,如今要跨越三座学术高峰。
经济学答辩中,他解析宏观经济模型条理分明,微观数据分析精准,对全球经济与中国发展的见解独到深刻,显露出经世济民的潜力。
医学答辩时,他尽显严谨的科学家素养,理论联系实际,逻辑清晰,论据扎实;跨学科背景让他在健康经济、医疗政策等议题上视角格外开阔。
法学答辩里,他的法理功底和对中国法治道路的理解充分展现,论述既有理论高度,又贴合实际。
每一次答辩结束,经过委员会评议,结果都是高度评价和一致通过。当最后一门法学的结果宣布,会场响起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三份厚重学术成果的认可,更是对他在四年间以惊人毅力同时攀登三座知识高峰的致敬。
“天才”的赞誉他当之无愧,但了解他的人深知,这光环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和耗尽的笔芯。
博士帽上的流苏被庄重拨到左边,象征着他完成了一段非凡的学业征程。
然而,对李毅飞来说,这不是终点,而是新征途的起点。中央选调生考试,那扇通往为国效力舞台的大门已经敞开。
他收拾好陪伴四年的书籍笔记,也整理着燕园赋予的最宝贵财富:深厚学识、积累的人脉,以及心中日益清晰的家国责任感。
李毅飞深知,燕园给予的不仅是知识光环,更是“为生民立命”的使命召唤。前路或许漫长,但他已带着四年淬炼的意志和满身所学,目光坚定地迈向那片等待他耕耘的广阔天地。
http://www.abcsee.cc/23768/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