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笑容消失的司马昭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正始九年春,魏镇南大将军王基上书庙堂,请求于江夏郡云梦泽北修建一座战略水城,以作为江夏水军的训练基地,并建议迁江夏郡治于此。

  此建议很快得到批准。

  “上”有云梦泽北滨之意,“昶”即通畅之意,故而新城取名:上昶城。

  新城规划占地东西二里,南北二里,设五座水门,城虽不大,但作为一座前哨军城足够了。

  初春的荆州,风和日丽,上昶新城的建设,如火如荼。

  江夏太守徐楷此番被任命为新城建设的主要负责人。

  作为一名吴国降将,他并未受到官场排挤,虽说王基多半是看重他水兵训练的能力,但他还是对王都督心存感激。

  至少在魏国,上级对他的器重,要比此前的诸葛融要好太多了。

  城南夯土墙已然拔地而起,但作为城池的防御的核心,不容有半点偷工减料,徐楷带着几个懂行的工匠来回验收了好几遍,才同意让民夫们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就在徐楷打算去再去城西看看时,有骑士拍马赶来。

  “徐府君,荆州刺史来江夏视察,仪仗已到安陆。”

  徐楷恍然。

  一州刺史发展至今已然是军政一把抓的庞然大物,但其最基本的职能依然还在——即监察地方官员。

  正常情况,刺史来巡视是不打招呼的,否则那便完全成了逢场作戏。

  不过徐楷问心无愧,对此并没有什么担忧。

  他跟几个官吏交代了一些事,让他们继续以严格的标准监督工事,随后骑上马,带着少许部曲们向河边而去。

  上了船,一路向北。

  安陆县距上昶城不远,只有六十余里,大约两个时辰后,徐楷便回到了县城。

  府堂内,司马昭拿着兵册翻看,眉宇之间阴晴不定。

  忽闻堂外传来脚步声,司马昭抬头看去,是徐楷回来了。

  啪!

  合上兵册,司马昭面带微笑地起身,“本使不请自来,还望徐太守不要见外。”

  司马昭天生带有亲和力,除了真正亲近之人,他对谁都不摆什么官架子。

  这种处事态度倒是让胡烈很长时间摸不着头脑。

  徐楷受宠若惊,赶忙拱手:“司马使君言重了。”紧接着立刻吩咐左右,“来人,去备些酒菜。”

  “不必了。”司马昭道,“你我先聊些公事,备些小食即可。”

  “好。”徐楷对着府吏吩咐了几句,随后抬头邀请司马昭上座,自己则坐于台下首席。

  司马昭又拿起那本兵册看了一眼,询问道:“徐太守,你回来前本使已让郡都尉带我巡营....不过这兵册上的军士数目,似乎对不上,这是何故?”

  徐楷颔首。

  要知道吴国的兵制跟魏国有很大不同,虽然魏国的将领也有私兵,但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编制一般不超过一个曲(四百人)。

  但吴国就宽泛多了,他麾下部曲是当年父亲留下的,刨去战死、遣散的一批,跟随他一同归附的也有一个营两千人的编制。

  并且为了制衡,他本人的私兵不占郡兵名额,再加上此地距吴国边境很近,他这个太守实际能调动的兵力甚至多达五千之众。

  也难怪司马昭会“微服私访”,毕竟在荆州范围内,他徐楷已是一方不容小视的“诸侯”。

  “使君,是这样的。”

  徐楷如实道:“朝廷给上昶城的工期定得很严,江夏又是两国边境,民户较少,故而下官将一部分部曲派往上昶,协助筑城。”

  说完,他又补充道:“如果使君有空,可与下官前去上昶核对兵册。”

  “嗯...”司马昭点点头,看对方信誓旦旦的样子,他姑且信了对方的说辞。

  “民力不足....”司马昭捋着短须,说道:

  “我家与襄州的王都督是世交,本使又与襄州刺史乐使君共事过几年,向襄州借个数千民夫,应当不难。”

  徐楷露出喜颜,拱手拜谢。

  司马昭则是捋着短须,一副给了对方恩赐的感觉。

  其实此行他并非是真的怀疑徐楷藏匿兵源,最多是来敲打敲打,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

  “朝廷对上昶城建设颇为关注,待城建成后,江夏治所也会迁移上昶。”

  “不过重视此城的不只是我大魏,想必吴国更是警惕异常。”

  徐楷点点头,道:“近来斥候频频得报,汉水上时常看到见到吴军的战船。”

  “嗯..”司马昭道,“本使正是为此事而来,王都督有令,我江夏水军未成,暂无战力,如若遇到吴军,不要贸然交战,退守安陆,即刻上报。”

  “下官遵命。”

  徐楷上任以来,对江夏的过往进行了一些了解。

  早年在文聘执掌江夏时,这里有一支出身荆州水师的强军,但在文聘病逝,老兵们悉数退伍、故去后,之后几任太守便难有作为了。

  上一任太守是王濬,他在任上倒是督造了一批战船,训练了一批水军,但去年调任江陵后,为了迅速成军,把班底都带走了。

  所以目前来说,他麾下的江夏兵还需要更多的训练,毕竟自己的部曲死一个就少一个,不到万不得已时,他不会压上自己的底牌。

  ...........

  司马昭在江夏又待了几日,毕竟他答应过徐楷,要帮他从北面的襄州征调一批民夫。

  这不仅仅是为了帮他徐楷,上昶城的建设也关乎着他自己的政绩。

  这日,徐楷在司马昭的陪同下,乘船来到了上昶城。

  到了工地,一群民夫们排着队被官兵审查着过所。

  “叫什么名字?”一甲士询问道。

  “梅富贵。”

  “过所拿来....噢,宜城人。走吧,下一个。”

  “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叫牛大。”

  甲士一边接过对方递上来的过所,一边打量着他,见那人带着个面巾遮挡住了口鼻,就留个眼睛在外,不禁疑惑道:

  “这天气又不冷,你捂这么严实作甚?”

  那叫做牛大的民夫回道:“小人面部有疤,怕人嘲笑。”

  “那有什么!”甲士大声道,“我大魏开国之初有位夏侯将军,盲了一只眼,不照样威名满天下?男儿脸上不挂点彩,都学着女人抹粉,那才完嘞!”

  他说完,忽然觉得自己跟一民夫说这些干啥,想了想也不为难对方了,看了看过所,随口问道:“从随县来?”

  “是。”

  “走吧。”

  唉,这世道,徭役征个没完没了,什么时候才能没有战争,百姓安居啊。

  时间到了午后,司马昭被徐楷带着巡视了一圈,觉得没什么纰漏,正要打道回府。

  就在这时,跑来一身着官袍的小吏。

  他气喘吁吁地赶到二人身边,手里还拿着一张纸。

  “徐府君,啊呼~~这是,这是廷尉下达的一张通缉令。”

  徐楷抬头看了司马昭一眼,接过那张通缉令,转手便递给对方。

  “使君,您先看。”

  司马昭觉得徐楷很有眼色,微笑着接过它。

  随即,笑容消失了。
  http://www.abcsee.cc/25543/4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