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决不投降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富兰克林·皮尔斯刚刚说完,国务卿威廉·马西便说道。“开战以来,我们已经有十四个州相继沦陷,损失的兵力超过十万人,我们是不可能赢的。”
财政部长詹姆斯·格思里也跟着说道。
“现在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封锁了我们的港口,费城也已经被英军包围,陷落是迟早的问题。
失去了北方的工厂,难道我们要靠南方的那些铁匠来为军队打造装备吗?”
詹姆斯·格思里又扫视向了南方各州的代表。
“现在你们的粮食、棉花、咖啡都只能烂在码头上的仓库里。国家的经济即将断绝,我们再打下去输掉的便不止是这场战争,而是美利坚和他的精神。”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
“没错!如果我们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尊严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那么我们会给世界留下什么?
不过是无尽的伤痛而已!”
...
富兰克林·皮尔斯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我明白了。但请各位不要将此视为投降,应该视其为一次必要的止损。这是智慧,而非懦弱!”
这让林肯、戴维斯等主战派感到一头雾水,毕竟就在几天之前这群人还信誓旦旦地要和英国人死战到底,四处求援。
现在怎么突然就要开门投降了?
托马斯·杰克逊之前还在费城发回信鸽,声称“一切安好,定让英国人无功而返”。
托马斯·卓纳森·杰克逊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石墙杰克逊,此前他率领着美军的另一支主力前往增援费城。
威廉·罗登在之前哈里斯堡之战之后并不甘心,他立刻发动了另一场战役,他迫切想要攻克一座大城市来挽回自己的名声。
而且这场仗不光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作为美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美国制造业的心脏,费城一旦被攻克美国将会损失7%的工业产能。
7%听起来似乎也不是很多,但现实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占比。
而且费城是此时美国的主要火炮生产基地,一旦失去它,重炮的产量至少减产40%。
再算上之前陷落的匹兹堡,美国的军工制造能力将会遭到雪崩式打击。
威廉·罗登为了赢得漂亮自然是要提前通知自己的到来,最好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己方士气。
费城虽然不是首都,但当时在整个美国却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在政治上更是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
所以只要放出消息美国人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援费城,而威廉·罗登正好可以伏击这支援军,借用这种杀鸡儆猴的方式来逼费城投降,就像之前在纽约郊外那次一样。
事实上之前的哈里斯堡之战给威廉·罗登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他可不想再犯同样的错误。
然而有些时候人要是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
一场大雨导致道路泥泞难以通行,而石墙杰克逊的军队行进速度又远超情报的预估,结果美军都已经进了城,英军还没到达伏击位置。
有了上次的教训之后,威廉·罗登便打消了强攻的念头,转而选择围困,双方再次进入了相持阶段。
本来富兰克林·皮尔斯还要对托马斯·卓纳森·杰克逊进行嘉奖,为什么突然之间就要止损投降了呢?
原因很简单,英国人使用了金元攻势。
约翰·F·克拉姆普顿男爵对美国这群政客还是很熟悉的,不过有些事情他确实不太好亲自出面。
罗斯柴尔德银行和巴林银行便担下了这个责任,不过行贿也是要有讲究的,所以他们还需要一个美国方面的牵线人,那就是索罗斯议员。
索罗斯早就知道美国的那些高层的抵抗之心并不坚决,看看英国的占领区就知道此时美国方面有大把的人愿意投降英国,不过是有些人找不到门路而已。
索罗斯也明白这其中的好处,如果他能在此时立下大功,那么未来他就是北美金融界的扛把子。
至于风险,索罗斯觉得没有。因为没有谁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哪怕是战争结束了那些政客也不会清算他,毕竟那样做的风险远高于收益。
英国方面也算是精于此道,所以一上来就提出了可以保证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具体一点就是免于作为战犯被起诉,保证他们不会在战后遭到清算。
同时这也是一个威胁,如果他们不照做的话,那很可能会被当成战犯,并最终送上军事法庭。
此外还会保障他们的人身自由,以及成为英国国民的身份,甚至可以保留官职。
英国政府会将他们塑造成和平的缔造者,并让他们组成临时政府继续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
这对于那些权力怪兽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毕竟只要不剥夺他们的权力,他们就可以接受。
而且给他们一个体面的退场,对于英国重新控制北美的长治久安也有好处。
那些选择投降的美国高官如果成为了卖国贼,那无疑会增长美国人的反抗情绪。
历史上哪怕再瞧不起那些骨头软的走狗,能写出《贰臣传》的人也不多。
美化降臣才是更加经济实用的做法,这样才更符合英国的文明叙事。那些人并不是降臣,而是先知,而是悲情的爱国者。
利益输送也是必不可少的,英国政府承诺可以给那些高官的家族以特殊许可独家经营某些地区的某些产业,并且可以得到与政府独家合作的机会。
除此之外英国方面也愿意通过第三方银行提供巨额资金或者无息无期贷款,这是最古老的方式,也往往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一种方式。
多管齐下自然有不少人愿意出来为英国人卖命,毕竟此时的美国政府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如果不是英国人拿不出足够的钱来,整个政府直接叛变也不是没有可能。
“你们怎么能这样!我不同意!我们投降了英国人,那还是美国吗?你们的美利坚精神在哪?
忘了我们的先辈是如何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的自由吗?”
杰弗逊·汉密尔顿·戴维斯愤怒地说道,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同志突然就变成了这样,但他为了心中的美国不可能会接受这种结果。
戴维斯作为战争部长,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没错!我们应该血战到底!”
“不能让英国佬把我们当成懦夫!”
正在群情激奋之际,国务卿威廉·马西再次站出来怒斥道。
“胡闹!你们想流尽美国人的最后一滴血吗?民生凋敝,经济崩溃就是你们想看到的?
不要只想着你们自己!要多想想美国人民!
接受和平协议有什么不好?野蛮、好战只会让你们离文明世界越来越远!”
一旁的财政部长詹姆斯·格思里也帮腔道。
“没错!我们又不是一群野兽。战争有什么好的?”
富兰克林·皮尔斯见状也想说话,但却被杰弗逊·戴维斯一眼瞪了回去。这一眼的意思很明确,美国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到底是谁的错,你心里没点数吗?
很明显以戴维斯为首的主战派处于劣势,虽说此时争吵得激烈,但大多数人依然处于观望的状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争取的必要。
“啊!!!”
这一声突如其来的大吼让整个房间安静了下来,众人循声望去发现疤面煞星·林肯正站在一张桌子上。
“我提议先废除奴隶制!反正英国也是不允许奴隶制存在的,与其等英国人来废除,不如我们主动放弃,这样还能显得我们更加文明!”
有人只是付之一笑,认为林肯这个家伙是废奴主义入脑了。有些人觉得林肯太过于谄媚,居然现在就想着讨好英国人,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但这些话在那些南方的政客耳中却是非常刺耳,他们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活。
现在被英国佬侵占的地方都属于北方的势力范围,所以他们显得有些无动于衷。
但要说废奴,那他们可就不困了。
“美利坚万岁!我们绝不投降!”
“战斗到底!”
“为了自由!”
...
没人知道林肯是出于何种目的,但富兰克林·皮尔斯只知道,这句话瞬间点燃了那些南方政客的斗志。
再加上有很多北方议员也很不甘心,主战派的力量又重新压倒了主和派。
连带着门口约翰·F·克拉姆普顿男爵也遭了殃,每个主战派经过会客厅的时候都会对着他大吼一下。
不过约翰·F·克拉姆普顿男爵也明白不该太过贪心,现在应该改变策略,只要将现在占领的五大湖地区落袋为安就是一场大胜。
于是乎他连忙拿出了第二份和平倡议书交给了白宫的总统属官,这一次没有要求美国投降,双方将以费城——哈里斯堡一线为界重新划分疆域。
然而这一次轮到美国北方的残党反对了,毕竟按照英国人的分法,那美国北方基本就算不复存在了。
最终美国南北双方共同得出的结论是战斗到底、绝不和谈,要么英国人滚出美国,要么美利坚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这样的选择在其他国家看起来都觉得非常奇怪,毕竟美国的工业产能太弱,他们总不能靠大刀长矛去和英国人拼命吧。
至于美国人声称他们已经动员了四十万大军,在其他国家看来就是吹牛皮,哪有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拉出这么多军队。
但这对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美国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尤其是此时美国遍地都是身无分文的爱尔兰人,只要把美国南方卖不出去的粮食分给他们一些,他们很愿意去和英国人拼个你死我活。
事实上这些爱尔兰人也确实比美国人的意志更加坚定,尤其是在防御战中的韧性是美国人完全无法相比的。
虽说美国民风淳朴、枪战谋杀只是等闲,然而他们平时的经历最多只能算是帮派火并,而战争的规模和烈度完全不是黑帮火并能相提并论的。
另一方面美国人的信心也来自于他们的新金主——野猫银行,更来自神秘的武器商人,他们居然可以通过墨西哥的渠道来给美军运送武器。
美国的政客们简单算了一笔账,美国的军队至少是英国人的三四倍,而且只要想还能征召更多人。
打赢战争不过是迟早的问题。
至于代价?
美国政府欠野猫银行的钱,关我们这些政客什么事?
再说野猫银行也是美国的本土银行,大家为谁效力不一样?
可万一背后有外国势力在操控怎么办?
这对美国的政客们来说完全不是问题,那岂不是证明自己又多了一条退路吗?
回到法国。
拿破仑三世明白自己的外交大臣只是一味地分析局势,这证明他也没有主意,毕竟现在这个世界的发展太难判断了。
可让野心勃勃的拿破仑三世一次又一次坐失良机比杀了他还难受,他又想起来自己的伯父,拿破仑绝不会让机会在自己的眼前溜走。
不过拿破仑三世很清楚自己并不是自己的伯父,此时的法国也不是曾经的法国。
四面楚歌的法兰西第二帝国需要休养生息,任何轻举妄动都会让法兰西民族陷入危险之中。
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居民放弃了法语,甚至放弃了他们的方言,而是转而学习适用范围更广的奥地利语,更不承认自己是法国人。
还有法国曾经统治过的那些区域也一样,现在比利时公国也已经将奥地利语作为官方语言,越来越多民众开始在教堂和学校中学习奥地利语。
瑞士山区也一样,曾经的那些法语区也在逐渐被奥地利语所侵占,毕竟此时法国的影响力要远逊于奥地利。
尤其是在这些地区,他们想要做生意,想要晋升,想要学习知识都会优先选择奥地利语。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语言的普及速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而且奥地利帝国由于人口构成十分复杂,所以他们的教育工作者从一开始就在研究如何能让初学者更容易接受。
再加上很多奥地利人自己对奥地利语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只要简单学习过一些奥地利语就能进行最简单的交流。
由于门槛够低,所以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而越多人使用,它就越容易被人接受。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可按照法国专家的估计如果照这样下去,不出三十年,法语在这些地区就会沦为可悲的方言,再也无法享受其过去的崇高地位。
http://www.abcsee.cc/25563/18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