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府学旁听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折腾了一天安顿好后,第二天一早,晨光初透。

  王明远拒绝了大哥的陪同,自己背好书箱,踏着青石板路走向府学,毕竟府学就离得不远。

  今日,他要去府学敲定旁听事宜。

  府学坐落在城东文脉汇聚之地。

  远远望去,一片庄严肃穆的青灰色建筑群巍然矗立。

  朱漆大门高逾丈许,铜钉森然,门楣悬着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长安府学”四个遒劲大字。

  门前两尊石狮踞守,目视前方,凛然不可侵犯。

  告知门口的门房他找李教谕,来自永乐镇,名叫王明远。

  等了一会后,便有个仆役模样的人出来,带着他往府学内部走去。

  踏入府学内部,王明远顿眼前一亮。

  一条宽阔的青石主道笔直延伸,两侧古柏参天,重重院落沿中轴线次第铺展,空气中弥漫着陈年书墨的沉静气息。

  仆役引着他穿过仪门,绕过藏书阁区域,走向西侧一片相对朴素的斋舍区。

  在一间挂着“明伦堂”牌匾的侧厅内,他见到了夫子信上的李明澜李教谕。

  李教谕年约四旬,身形清癯如竹,穿着一件半旧的靛蓝直裰,袖口洗得微微发白。

  他正伏案批阅课业,闻声抬头,一双眼睛锐利如鹰。

  “学生王明远,奉恩师赵文启之命,特来拜见李教谕。”

  王明远双手奉上赵夫子的亲笔信函,深揖及地。

  李秋同接过信,并未立刻拆看,目光在王明远身上停留片刻,才缓缓展开信纸。

  室内只余纸页翻动的轻响和窗外隐隐的松涛。

  良久,他放下信,指节在信笺上轻轻一叩:“文启兄多次来信,都将你比为璞玉浑金。不过模样倒还周正,”

  他顿了顿,眼中锐光更盛,“只不知这内里的学问,经不经得起府学的风刀霜剑?”

  考校如锋,初试锋芒。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何篇?朱子注‘器者各适其用’与孔子原意可有相悖之处?”

  李教谕的问题如冷箭,钉入根基,这正是考察他的基础典籍记忆与经义辨析能力。

  王明远略一凝神,拱手作答:

  “回教谕,‘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篇。朱子注‘器者各适其用’,原是解‘器’之特质——器物各有定用,不能相通;而孔子言‘君子不器’,意在明君子当超越器物之局限,德能周备而不专于一途。

  二者实不相悖:朱子明‘器’之‘定用’,正反衬君子当求‘通德’,恰与孔子原意相呼应。”

  李教谕眼中微亮,追问:“若以此题作文,破题当如何承‘道器之辩’?”

  王明远略一沉吟:“圣人不器,惟道贯乎器也。

  器若舟车,各适其用;道如江河,万流归宗。

  君子体道而用器,犹匠执绳墨运斧斤,虽借器成事,终以明道为归,故能不滞于器而德用无穷......”

  李教谕颔首,继续问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此语出《论语》何处?制艺破题当如何承‘本’字?”此番直指科举实务。秀才考试首重八股破题能力,需精准诠释经典文句。

  “出自《学而》篇,”王明远略一沉吟,“若作此题,破题可曰:‘圣贤示人返朴,盖本者道所由生也。’承题则申:本在孝悌,孝悌乃仁之本,仁为德之本……”

  几番考校后,室内一片寂静。

  李秋同端起茶盏,轻轻撇去浮沫,呷了一口。

  他面上依旧古井无波,但眼底深处那抹审视的寒冰,已悄然融化为一丝认可。

  “文启兄确未看错人。”

  他放下茶盏,声音依旧平淡,却少了几分锋锐,

  “府学每日辰时三刻开讲,你每日便可来旁听。规矩只有两条:

  一,只听不言,非教谕垂询,不得擅自发问议论;

  二,课业文章,须与正式生员一体完成,不得敷衍。

  触犯其一,立革除旁听资格。可能做到?”

  “学生谨记!”王明远心头巨石落地,再次深深一揖。

  随后,李秋同亲自将他引至东侧一座宽敞的讲堂。

  室内青砖墁地,数十张榆木书案整齐排列。不少学子正襟危坐,研习课业。

  讲堂上,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慈和的老者正整理书卷。

  李秋同走上前低语几句,交谈过后,那老者抬眼望来,目光温润如暖玉。

  “李教谕已经和我说了你的情况,”

  老者声音舒缓,自有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老夫柳意,忝为本班教谕。你既来旁听,便坐于后排空位。府学规矩,想必明澜兄已与你说明?”

  见王明远点头,柳教谕微微一笑,“甚好。学问之道,贵在恒心,望你好自为之。”

  王明远在最后一排角落坐下,身旁一位面容清秀的同窗低声道:

  “柳教谕学问精深,尤擅策论,待人也极宽和。”

  话音未落,柳意已立于讲堂中央,轻击案上镇尺。

  “今日续讲《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章。”

  柳教谕开宗明义,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上回言‘苦其心志’,今日细解‘劳其筋骨’四字真义。”

  他并未逐句训诂,而是信手拈来史例:

  “昔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筋骨之劳乎?非仅囹圄之苦也!

  乃其身处困厄,仍以草梗为蓍,推演天道,是筋骨之劳承载心志之苦!

  再看范文正公划粥断齑于醴泉寺,寒夜抄书,指裂不辍,此非仅皮肉之劳,实以筋骨之砥磨,铸其‘先忧后乐’之器局......”

  王明远听得心旌摇曳。

  赵夫子之前讲解此章,多侧重精神砥砺,而柳教谕却将“筋骨之劳”具象为历史人物在极端困境中的具体实践,点明其与心志锤炼的辩证关联。

  更令王明远震撼的是柳教谕剖析“空乏其身”一句:

  “此‘空乏’,非仅饥馑困穷之谓也!”

  柳教谕目光扫过全场,

  “读书人最怕‘心’被填满——被成见填满,被浮名填满,被陈腐章句填满!

  心若盈溢,新知何入?大任何承?故圣人要‘空乏其身’,清空那些淤塞灵台的泥沙,方有虚空以纳天地正气,澄澈以映万物之理!”

  阳光透过高窗,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柳教谕的声音如清泉流淌,让王明远感受颇深。

  很快,讲授结束,柳教谕布置的今日的策论题目:“论漕运与边备”。

  这已远超之前他所做的常规课业,更是让他感叹府学教授内容的精深。

  也让自己之前获得县试案首的那点倨傲之心慢慢淡了下去,府学果然是府学!

  他攥紧了拳头,掌心微汗——这趟长安,看来是来对了!
  http://www.abcsee.cc/25609/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