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内阁商讨蝗灾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众所周知,贞观元年多灾多难。

  年初大寒,雪花飘飘落成灾,而后便是长达三个月的大旱。

  因为朝廷早有计划,早早修整了郑国渠,让关中平原上的粮食有了些水源滋养。

  但即便如此,粮食依旧欠收,到现在粮食已经收割完毕,最终整理后的结果是,今年的粮食只有往年的六成。

  这还是经过大范围抗旱救灾的结果。

  而如今的粮食产量可不比现代,以往便是凑合过日子,还要从南方调粮才能满足长安所需。

  今年只能是过一个紧日子,但没想到刚收割粮食不久,蝗灾就要来了。

  也算是幸运,没有在粮食生长期间泛起蝗灾,如今的土地里可没有什么粮食让蝗虫吃。

  但既已成灾,那就预示着依旧有害。

  虽然小麦已经收割,但田里还种植了其他一些作物,若是不管蝗虫肆虐,那么后果也难以估量。

  所以当政事堂收到县所提交上来的蝗虫报告,李世民第一时间就下达命令,要求剿蝗。

  对蝗虫的来袭非常之认真。

  但隔了几天,从锦衣卫传来消息,下面的县所对于朝廷的灭蝗令执行差强人意。

  惹得李世民大怒,“他们是不把朕的命令当回事?还是包藏什么祸心?”

  “什么破蝗神,还说这是天怒,这明摆说我李世民不得民心,不被上天眷顾?他们想干什么?他们是我大唐的官员,还是想成仙?”

  “噗嗤...”听诏的李长河忍不住发出只能自己听到的声音。

  再看其他阁员,也是脸色泛起不正常,似乎在憋笑。

  又听李世民继续道:“若是他们信蝗神,那就成全他们,让他们脱了这身官衣,赶紧去信奉他们口中的蝗神,正好给朝廷省点口粮。”

  “如今蝗虫还未成片城灾,只要防治有力,便可以将其剿灭于初始,若如他们这群草包所言,灭杀蝗虫就是惹怒蝗神,不做处理,小问题也会拖成大问题。”

  “真不知他们脑袋里装了什么?是浆糊吗!”

  ......

  看得出来今日的李世民确实被气着了,直接输出了半个小时,政事堂内也是无人敢反驳,就连一向大嘴的魏征也是微眯双眼。

  “好了,朕便说这些,诸位阁老,有什么好办法来处理这个事情?”

  “还有,朕不是说笑,蝗虫最开始最好防治,越拖越严重,最好消灭其于萌芽。”

  “圣上圣明!”政事堂内同声道。

  首宰房玄龄起身,“圣人,此事除了底部官员因素外,主要是当地百姓。”

  “他们知晓蝗灾之害,但他们更认为蝗虫不可侵犯,认为是上天降灾祸,一旦人为干预,会导致降下更严重灾祸,所以多是他们以宗族为团体,抵抗当地官员的灭蝗运动。”

  “没错!”魏征接话。

  “百姓多愚昧,虽知晓蝗虫之灾,但更害怕上天会降下更严重的灾祸,这是他们扛不起的。”

  “如今,夏粮已收入库,百姓觉得至少他们还能存活,若是主动灭蝗,招致更严重灾害,得不偿失。”

  长孙无忌也道:“是及,百姓看不到蝗灾影响的更远处,他们只会认为朝廷胡乱施政,一旦我们强行去派人,会引发他们的强力对抗,若是不注意会...”

  长孙无忌的话很明显,一旦不注意就是民变,事情就大条了。

  “臣以为,既然夏粮已入库,还不如...”宇文士及悠悠道。

  李世民面露不喜,“下策之言。”

  “朕要的是解决办法,而不是不解决。”

  ......

  一阵安静,诸阁臣暗暗思索起来。

  两分钟后,李长河站起身,“臣身为听诏郎,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

  “两手抓,以身作则加宣讲。”

  众人目光汇聚而去。

  李长河将办法讲述而出。

  办法很简单,如今科学已经有了一定影响,那就利用科学展来宣传防治蝗灾的好处,还有就是让六院学生去各地宣讲。

  以李长河如今的名声,至少在乡绅层面有一定影响力,但凡有些学识的都知晓李长河如今在文坛的地位。

  再让其他一些大德背书,宣讲内容就是灭蝗的好处,会让阻挠的压力大大减少。

  而以身作则更简单。

  这就要利用到李世民了。

  历史上李世民就曾在面对蝗灾时说过这么一句话: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

  意思就是:谷物是老百姓活命的根本,你们把庄稼吃了,让老百姓怎么活?朕现在要吃了你们。如果你们真的有蝗神庇护,朕宁愿你们吃了朕的肠胃,也不让你们祸害百姓的庄稼。

  李长河的意思也是这样,让李世民去作表率,亲自去督促县级官员。

  且有了李世民的表率,那么百姓会看到朝廷的决心和圣人对他们的关爱。

  这个时代,皇帝有如此对待百姓,百姓看得见有人站在他们背后,他们心就安了。

  那么大事可成。
  http://www.abcsee.cc/26533/3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