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传国玉玺兴启唐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她深深吸气,脑海又飘过昨夜那人说的话:“玉玺在握,方存体面。”想至此,她挺直了腰背,指尖下意识地抚过早已褪色的皇后冠服。
而后目光看向一旁侍卫手中的托盘上的红木盒子。
而后缓缓靠近,打开盒子,拿起盒子内的传国玉玺,这坚硬的棱角,这冰冷的触感。
是炀帝江都宫变血雨腥风里唯一的遗物。
是她在窦建德营中、在突厥牙帐辗转飘零岁月中最后的凭依。
也是此刻她与孙儿杨政道在这故国长安唯一的护身符。
“阿婆……”杨政道怯怯的声音响起。
萧后垂眸,迎上孙儿惊惶如幼鹿的清澈眼眸,心头一软。
她抬手,用微凉的指尖轻轻拂去孩子额角沾染的尘灰,声音沉稳下来:“政道,莫怕。记住,你是大隋的根苗。待会儿,只管跟着阿婆。”
入明德门,踏上用水泥铺就的平坦大道,走向那长安的心脏皇城。
明德门凛冽的朔风瞬间扬起她略显陈旧的皇后冠服,她高高举起那方承载着万世荣耀的传国玉玺。
朗声道:
“天眷龙裔,兴以启唐,天命有归,神器重光!传国玉玺归唐!”
萧后的声音穿透寒风,清晰地回荡在朱雀长街上。
此言一出,围观的百姓的眼神顿时惊诧,一个个一脸的不可置信,所有目光被吸引,死死看向那方玉玺,随后百姓的喧哗声浪层层涌来。
她深吸一口凛冽的空气,挺直脊梁,那份久违的、属于皇后的威仪在寒风之中悄然苏醒,而后一步一步向着大唐中枢皇城而去,身后孙子杨政道同行。
每走百米,她便会将这句:“天眷龙裔,兴以启唐,天命有归,神器重光!传国玉玺归唐。”大声喊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街道逐渐安静,只剩下风声在耳畔呜咽。
突然,一个苍老的身影踉跄而出现在天街岸边最前方。
这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看着萧后举着传国玉玺一路行进,浑浊的老泪不觉而下,他曾是一名经历过江都兵变的老兵,更认识萧后手中的传国玉玺。
而后他颤巍巍地朝着玉玺的方向跪拜下去,蜿蜒而下:“传国玉玺归唐,天佑大唐啊!”
这声带着哭腔的呼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涛。
人群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牵引,一片片、一排排,如风吹麦浪般纷纷跪伏于地。
玉玺所蕴含的“天命所归”的象征,在这一刻无声地具象化了。
萧后的面容依旧异常平静,只有她自己知道,如今的她也不过是如履薄冰,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换取她和政道性命的筹码。
她稳稳地举着它,如同举着一段沉重的过往和一个渺茫的未来。
一路前行,直到来到了朱雀门前。
身着明光铠的卫国军将士站成两排护卫着皇城前的国旗台。
此刻,大唐中央文武官员皆在国旗台下。
无一人说话,肃杀之气凛冽如霜。
杨政道小小的身子剧烈地颤抖起来,萧后紧抿着唇为孙儿努力挡住那凛冽的寒风。
目光坚定地看向国旗台上的李世民。
而这一刻,天空突然放晴,一抹阳光恰好倾泻下来,落在国旗台上李世民身上。
李世民不言,但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瞬间锁定了萧后手中的那方玉玺,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抑制的、炽热的华光。
稳了稳心神,萧后径直来到国旗台下,看着李世民那年轻高大的身影,萧后苍老的脸颊闪过一丝落寞。
李世民直接伸出右手,意思很明确。
萧后缓缓举起手中的传国玉玺,而后交到了李世民手中。
当玉玺离开手的刹那,萧后只感觉那纠缠了她半生,象征着无上权力,带给她无尽颠沛流离和无边心理压力的冰冷之物,终于消失了。
李世民郑重接过。
托着传国玉玺,他此刻内心一片澄澈,他感受到了玉玺通体的温润,也感受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带给自己的兴奋感。
而后在众人见证的目光下,托着传国玉玺的手稳稳地举过肩头。
这个动作并不夸张,却充满了掌控乾坤的力量感。
此刻,国旗台下的所有的军士、官员,以及远处隐约可见的百姓,都能清晰地看到那方代表着天命流转的至宝。
“天眷龙裔,兴以启唐,天命有归,神器重光。”
“今日归唐!”
李世民的声音洪亮如金钟,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回荡在朱雀门前。
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重重敲在每个人的心头。
而后本令人窒息的肃杀瞬间被一种沸腾的、难以言喻的激动所取代。
卫国军士兵们紧握长戟,而后胸膛的起伏明显,齐声呐喊:“天眷龙裔,兴以启唐,天命有归,神器重光。”
接着,声音从朱雀门一路往南向天街。
“天眷龙裔,兴以启唐,天命有归,神器重光。”
而后没多久,天街两岸,压抑不住的欢呼声浪,如同闷雷滚过天际。
http://www.abcsee.cc/26533/5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