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战争红利下的巨大疮痍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奉天城的宽阔街道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商店橱窗里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剧院里上演着最新的歌剧,咖啡馆里坐满了衣着光鲜、高谈阔论着全球投资机会的精英。
在帝国的核心区域,战争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是肉眼可见的、几乎溢出的繁荣。
这里是炎黄子孙的乐土。
政府的战争红利大量倾斜于此:
税收优惠、高额补贴、优先就业、最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退役军人们佩戴着荣誉勋章,享受着特殊津贴,在社会上备受尊崇,他们的事迹被编入教材,他们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宣传画上,他们是帝国强盛的活体证明。
普通的炎国公民,即便未曾亲赴战场,也享受着作为“优等民族”的福利和特权,充满了一种天朝上国的自豪感,以及对首席张扬近乎盲目的崇拜。
然而,这幅盛世画卷的边缘,却是触目惊心的溃烂与疮痍。
帝国的光芒,无法照亮所有被其统治的角落,反而在许多地方投下了更加深重的黑暗。
在广袤而寒冷的西伯利亚,广袤的森林被成片砍伐,珍贵的矿藏被粗暴开采,源源不断地装上东去的列车,运往奉天的工厂。
当地的土着居民和残留的俄裔人口被驱赶到贫瘠的“保留地”,失去了世代生活的土地和渔场,只能在严寒和贫困中挣扎。
炎国的资源开发公司雇佣着武装保安,冷漠地执行着“开发指令”,任何抗议都会遭到无情镇压。
在中亚的沙漠和绿洲,古老的丝绸之路变成了帝国的军事公路和输油管道。
当地民族的文化和信仰被系统性地压制,语言被禁止在学校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强制推行的汉语和帝国价值观教育。
青壮年被征召为“建设兵团”,从事最艰苦、最危险的劳役,美其名曰“为帝国做贡献”。
在菲士兰群岛,马尼拉的废墟尚未清理完毕。
樱花国仆从军作为占领军,执行着严酷的军管,其残暴行径时有发生。
炎国的总督府高高在上,关心的只是战略位置和资源榨取。
菲士兰人从美士兰的殖民统治,跌入了另一个更加冷酷、效率更高的剥削体系,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尊严被彻底践踏。
在巴拿运河区,运河虽然恢复了通航,但其收益绝大部分流入了帝国国库和相关的垄断公司。
运河两岸成为了戒严区,当地居民被强行迁离,失去了生计,沦为依附于军事基地的仆役和小贩,生活在军事管制和种族歧视的双重压力之下。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张扬内心深处那冰冷而清晰的等级观念。
在他的战略蓝图里,只有炎国故地方是帝国的根基,是必须精心呵护的“神皋奥区”。
这里的炎黄子孙是帝国的主体和根本,他们的支持与富足是政权稳定的基石。
而除此之外的所有新纳领土和人民,在他眼中,不过是战利品、缓冲区、资源产地和战略棋子。
他们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为帝国核心区的繁荣与安全提供服务、资源和战略纵深。
他默许甚至鼓励这种内部的殖民政策。
在他的暗示和纵容下,移民西伯利亚和中亚的炎国农民和商人,可以轻易地“依法”侵占原住民最好的土地和资产。
在东南亚,炎国商贾凭借特权垄断贸易,挤压本地人生存空间。
帝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等级的差异,不同等级享有截然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于是,帝国呈现出一种极其割裂的图景:
核心区: 繁荣、自豪、充满希望,沐浴在胜利的红利之中。
边缘区/殖民地: 贫困、压抑、充满怨恨,承受着战争的全部代价。
这种巨大的不平等,如同帝国肌体上不断蔓延的腐烂疮疤。
它被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严密的舆论管控所掩盖,但却在无声地滋生着仇恨的细菌。
在奉天灯火辉煌的宴会厅里,没有人会提及西伯利亚冻饿而死的老人,不会关心中亚沙漠里枯竭的水井,不会在意马尼拉街头无助的孤儿,也不会看见巴拿马被铁丝网隔开的贫民窟。
然而,疮痍始终存在。
帝国的根基,建立在核心区的繁荣与边缘区的痛苦之上。
这种建立在压迫和剥削之上的繁荣,注定脆弱而危险。
仇恨的种子一旦埋下,只需一点火星,就能燃起燎原大火,足以焚毁这看似固若金汤的盛世殿堂。
张扬或许认为他能永远维持这种高压下的平衡,但他忽略了最基本的人性——没有人会永远甘于被奴役和掠夺。
帝国的巨大疮痍,正是其未来崩塌的最深裂缝。
http://www.abcsee.cc/26938/3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