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见面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李其睿正拿着一张大周地形图,与李稷讨论着沿途的关隘布局,苏瑶则坐在一旁,整理着从北燕带来的衣物,偶尔插言提醒两人注意休息。

  她的指尖划过衣角,心里却忍不住泛起波澜:离开大周这么多年,不知道父母和哥哥是否还安好。

  车轮碾过官道的碎石,发出规律的 “咯吱” 声,不知不觉间,远处的地平线上渐渐浮现出连绵的营帐轮廓。李稷掀开车帘,眼中闪过一丝熟悉:“快到了,前面就是我们在大周边境的驻扎营地。”

  没过多久,马车就抵达了营地门口。守营的士兵看到李稷,立刻恭敬地行礼:“参见王爷!” 李稷摆了摆手,带着苏瑶和李其睿走进营地,沿途的士兵们纷纷驻足行礼,眼神里满是敬畏与期盼 —— 他们知道,王爷回来了,大周的希望,或许也回来了。

  刚走到主营帐附近,苏瑶突然看到三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帐外,为首的老人须发微白,却依旧精神矍铄,正是她的父亲苏明镜;旁边的妇人眼角带着细纹,眼神里满是牵挂,是她的母亲;还有一个身着铠甲的中年男子,身形挺拔,正是她的哥哥苏谨。

  “爹!娘!哥哥!” 苏瑶再也忍不住,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快步冲了过去,一把抱住母亲。

  苏母也早已泪流满面,紧紧抱着女儿,声音哽咽:“瑶儿!我的瑶儿!你终于回来了!这些年,你在外面受苦了!”

  苏明镜看着女儿,眼眶也红了,拍了拍她的肩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们都以为…… 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苏谨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妹妹的后背,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妹妹,以后有哥哥在,不会再让你受委屈了。”

  一家人相拥而泣,周围的士兵们都默默站在一旁,不忍打扰。

  李其睿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也满是感动,他走上前,对着苏明镜和苏母躬身行礼,声音恭敬:“外公,外婆,外孙李其睿,给你们请安了。这些年,没能在你们身边尽孝,还请外公外婆恕罪。”

  苏明镜看着眼前的少年,眼中满是欣慰,连忙扶起他:“好孩子,快起来!你能平安长大,还这么懂事,我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怪你。”

  苏母也擦了擦眼泪,拉着李其睿的手,仔细打量着他:“这就是其睿吧?都长这么大了,跟你爹小时候一模一样,真是个好孩子。”

  苏谨也笑着说:“外甥,以后有什么事,尽管跟舅舅说,舅舅帮你撑腰!”

  李稷走上前,笑着说:“好了,大家别站在这里了,有什么话,进帐里再说。沈老将军还在帐里等着我们商议要事呢。”

  众人这才擦干眼泪,跟着李稷走进主营帐。帐内,身着铠甲、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迎了上来,对着李稷躬身行礼:“老臣参见王爷!王爷能平安归来,真是大周之幸!”

  李稷连忙扶起他,刚要开口介绍身后的苏瑶一家,沈老将军的目光已扫过苏明镜和苏母,随即定格在苏瑶身上。他先是一愣,随即脚步微顿,眼神里满是震惊,试探着开口:“这位…… 这位是?”

  苏瑶看着沈老将军熟悉的面容,她微微颔首,语气温和:“沈老将军,别来无恙?”

  “您…… 您是皇贵妃娘娘!” 沈老将军猛地睁大双眼,快步上前,再次躬身行礼,这一次却比面对李稷时更显恭敬,“老臣沈某,参见皇贵妃!当年皇贵妃离宫后,没想到今日能在此地重逢,真是…… 真是恍如隔世啊!”

  “老将军快请起,” 苏瑶上前扶起他,“如今早已不是宫中岁月,我也只是寻常百姓,不必再行此大礼。”

  沈老将军起身时,目光又转向苏明镜和苏母:“苏大人、苏夫人!一晃几年过去,二位也添了些白发,可这气度,还是当年的模样!”

  苏明镜笑着拍了拍沈老将军的胳膊:“老将军还记得这些我们,真是有心了。当年瑶儿在宫中,多亏您女儿多次帮助,我们一家都记着这份恩情。如今您驻守边境,抵御外敌,守护大周百姓,才是真正的国之柱石。”

  苏母也跟着点头,语气里满是感慨:“是啊,这么多年过去,将军还是尽忠为国,还是这么正直,真是难得。”

  李其睿站在一旁,看着几人熟络的模样,心里也满是温暖。他上前一步,对着沈老将军躬身行礼:“晚辈李其睿,见过沈老将军。常听母亲提起您的义举,今日得见,晚辈十分敬佩。”

  沈老将军看着李其睿,又看了看苏瑶,眼中满是欣慰:“这就是其睿皇子吧?瞧这模样,既有先帝的沉稳,又有皇贵娘娘妃的气度,真是人中龙凤!老臣就盼着皇贵妃能平安顺遂,如今看到您一家团聚,公子也这般出色,老臣心里真是高兴。”

  李稷站在一旁,笑着插话:“沈老将军,今日请您来,除了叙旧,更重要的是商议大周如今的局势 ,杨太后已开始行动,我们得尽快拿出对策。”

  提到正事,沈老将军立刻收敛了感慨,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走到案前,展开大周地图,手指重重点在京城的位置:“王爷说得是,现在确实不是叙旧的时候。老臣收到消息,杨太后已暗中联络靖江王李灿,想扶持他登基,那李灿懦弱无能,杨太后是想把他当傀儡,好牢牢把控朝政。”

  他顿了顿,又指向江南、中部等地:“荆在拥兵五万万,已封锁了漕运;梁王想办法拉拢了朝中文官,正以‘先帝遗命’为由要求重议储君;昭王更甚,直接在襄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实则想趁机夺位。最棘手的是高阳王,他手握京畿八万精兵,却按兵不动,显然是想坐山观虎斗,等其他王爷两败俱伤后,再坐收渔翁之利。”

  喜欢西宫恨
  http://www.abcsee.cc/27358/9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