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平民之家的子弟若是想要参加科举,那对于平民之家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首先拜师所用之束修,学费,再之后所用的笔墨纸砚,就算再节省,那也是一笔能够拖垮整个家庭的开支,稍有不慎,便会耗光家庭钱粮。

  万一再不走运碰上难得一遇的天灾,那全家更是容易因此成为大户人家的佃户,自此翻身机会渺茫。

  所以这些平民之家的子弟求学之路艰辛,其中能出的卓越者甚少,这些平民之家的子弟,大多到了举人这个层次便进无可进。

  能够殿试入朝堂者,万里挑一。

  可这些来自世家大族的子弟呢?

  他们从小便是在蜜罐中长大,家中权势让他们不用因为些许碎银而去帮助家中生产从而中断学习。

  亦不用为了所读典籍,所用笔墨纸砚而忧愁,他们所虑不过是在思索为何自己所用笔墨不是世间第一流。

  至于求学拜师之事更是轻而易举之事,他们家中长辈,身边师长,哪位不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依照这些世家大族所想,朝中科举殿试收录者,应当是世家大族子弟远胜于平民子弟,可事实真就如此吗?

  仁治皇帝念及此处,他的脸上忽的闪过一丝斗志。

  若是朝中的情况真如那世家大族所想的方向发展,那自己还真就说不定要认命了。

  毕竟此事若真成了,那朝中上下官员一心,一起抵制自己的命令,那到时候自己这九五之尊也不过是一任人摆布的傀儡而已。

  届时政令不出紫禁城,自己的皇命还不如一张废纸,那这皇帝便也当得没什么意思了。

  可朝中的现状当真如此吗?

  首先,文宗皇帝为启明智,打算用百姓之家的考生制衡,将那鸿运书店开遍大周。

  让大周各地的百姓都能够用更微薄的钱财买到笔墨纸砚,能够用低于印刷成本的价格买到他人誊抄的典籍。

  同时又能让大周穷困潦倒的读书人用誊抄典籍,书籍的方式赚取薪酬,让他们不至于因为读书而饥寒交迫。

  本朝有了文宗皇帝铺路,加之此后又先后出现数位圣君励精图治,使得百姓有机会休养生息。

  加上代宗皇帝在位时大力推广番薯等易于种植又产量众多的农作物,使得大周百姓人口数量激增,远胜前朝。

  如此原因综合,使得平民之家子弟得入殿试者虽为万里挑一,却也与这些世家大族所取之士在伯仲之间,甚至还时常出现平民之家取士者远胜于世家大族子弟的情况。

  毕竟人的惰性是不可计量的,这些世家大族子弟凭着家中权势,早已不用去奋力拼搏以求温饱,他们只需按部就班便一世荣华富贵。

  正因如此,这些世家子弟之中能有几人敢于踏出温柔乡选择埋头苦读?

  目光短浅之辈在取得举人功名后,便迫不及待的寻找家中关系,从而补缺一地县丞,主簿,在一地苦熬数载,随后便顺势升任一方县尊,全然断绝了自己进入中枢的机会。

  各世家的核心决策层虽知家中子弟此举不智,但也不会出面阻止。

  断人前程,皆是便是施恩不成反结仇。

  况且他们也担心自己的后辈子弟不争气,那样的话,自己今日之为,便会是他日之束缚。

  心念至此,仁治皇帝的心中顿时舒坦了不少。

  既然文宗,代宗他们几位先祖能够通过自己的布局慢慢削弱这些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影响力,暗中蚕食这些世家大族。

  先贤所为之事,朕如何不可为?

  朕的谋划何尝不能将寻常百姓之家与世家大族的差距慢慢缩小?

  当然,大周历代皇帝所求也并非是人人如龙,他们皇族本就是王土之上最大的“奴隶主”,他们自然也不希望看到这些百姓之家坐大,从而影响自己的统治。

  可若不扶持平民百姓,真等到世家大族子弟把持朝中机要中枢,那他大周皇族的倒台之日也就不远了。

  故而,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为了大周的江山社稷,皇族的最好选择自然是扶持平民之家的学子。

  而扶持平民之家的学子最方便快捷的途径自然就是文道科举了。

  毕竟武科一途,那更是非平民所及之举,打熬肉身,锻体健身,若无药材滋补,食材进补,只会亏空自身。

  就算当真天赋异禀,体魄能够跟得上训练,可武举中的箭术,骑术哪样不是要日积月累的练习?

  而且除了练习,这训练所耗费的金银,岂是一般家庭能够供给的?

  弓箭的磨损,马匹的口粮,哪样不是一笔能够拖垮一个家庭的巨款?

  除了打熬躯体,练习武艺这等外场考试之外。

  本朝武举还有最关键的一个考验,那便是内场考试。

  一考对《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兵书的理解。

  二则是根据现如今大周各地不同的军事局势提出对策。

  寻常百姓之家,能够通过勤勉练习继而通过外场考试便已是万分不易,哪还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兵法,策论。

  所以武科的平民子远少于各世家大族子弟,但还好本朝新老勋贵尚可一用。

  他们的家族子弟对于大周的忠心可远胜那些文人。

  不过既然谈到这平民家的麒麟儿,那自然离不开自己的那位小师弟叶轩墨了。

  念及至此,仁治皇帝的目光不由得转向南方。

  只是自己这位小师弟也不知现如今过得如何啊?

  不知他那边情况如何?

  “海大伴,叶卿最近可有书信入京?”

  一直关注着仁治皇帝一举一动的海公公在瞧见仁治皇帝目光所至之处时,他便已猜到仁治皇帝想要说些什么,便立即回应道。

  “陛下,近些时日,叶文魁无书信入京。”

  “不过算着日子,宣旨的队伍应当快到宁波了。”

  喜欢连中六元,满朝文武皆为吾徒
  http://www.abcsee.cc/30895/9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