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越级提拔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政治处主齐主任拿着一份文件急呼呼来到政委办公室。

  李兴福政委抬头看了一眼,“齐主任,什么事这么着急呀?”

  “政委,刚刚收到了军党委一份杨海涛的任职命令。”

  “杨海涛的?任什么职呀!”

  齐主任把命令放在了李政委面前。

  关于海涛同志任职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杨海涛同志始终以“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为根本遵循,先后参与“跨越-xx”跨区演训、“利剑-xx”战备拉动等重大任务,牵头完成3项训练方案优化,所带排曾获评“集体三等功”,个人荣立三等功一次,2次获评“优秀基层干部”,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官兵一致赞誉。

  特别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行的阅兵任务中,海涛同志主动请缨担任徒步方队排面基准兵,面对高强度训练、极端天气考验,始终以“毫米级标准”严苛要求自己与排面成员,创新推行“分段精训、两两互检、全排合练”训练法,带领排面连续15次通过方队考核验收,最终在分列式中实现“步幅一致、间距精准、姿态昂扬”的完美呈现,获评“阅兵先进个人”,其“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奋斗精神被集团军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为树立“凭实绩用干部、以贡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依据《军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规定,经集团军党委会议研究审议,决定:

  任命杨海涛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集团军合成旅装步二营代理营长,主持全营军事训练、日常管理、战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全面工作。

  望海涛同志任职后,锚定“锻造精锐作战单元”目标,把阅兵精神转化为抓建连队的具体行动,聚焦实战实训提升指挥效能,以严抓细管夯实正规化建设基础,带领全营官兵在遂行各项任务中勇挑重担、再创佳绩;各相关单位要主动对接工作衔接、全力支持履职尽责,确保指挥链路顺畅高效、各项部署落地生根。

  特此通知。

  李政委看完文件,皱着眉头说:“齐主任,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呀!”

  “政委,杨海涛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这说明上级领导已经改变了用人机制,为了推动我们的工作,也要效仿上级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杨海涛破格提拔为装步二营代理营长的任职通知一经下发,便在全团连队主官、副职干部及年轻排长群体中引发分层热议,各类反响既饱含认同赞许,更透着对标看齐的奋进劲头。

  “这样的提拔太提气了!”

  有着12年兵龄的一连指导员陈峰深有感触,“海涛在跨区演训时,他优化的训练方案让全连效率提升20%,阅兵场上更是带着排面啃下硬骨头,这样‘凭实绩说话’的用人导向,让我们这些老基层觉得干事有奔头、付出有回报。”

  几位连队主官也提到,打破“论资排辈”的常规,既彰显了集团军党委识才用才的魄力,更给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能者上、优者先”的活力。

  装步二连副连长赵伟说:“杨海涛之前和我共事过,他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带着‘钻劲’,训练时把各种数据摸得门儿清,当基准兵时把队列标准抠到极致,多么希望他在训练组织、官兵思想工作上多下功夫,把全营训练教育工作搞上去。”不少副职干部表示,将以海涛为参照,补短板、强弱项,在协同配合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全团年轻排长群体更是备受鼓舞,掀起了“向榜样看齐”的讨论热潮。

  装步三连排长王磊在排务会上分享感悟:“杨海涛靠的是在执行任务中的攻坚克难,这让我们明白,年轻干部不用怕‘资历浅’,只要肯吃苦、敢担当、善作为,组织就会给平台。”几位刚任职不久的排长自发组建了“训练研讨小组”,表示要借鉴海涛在阅兵中“分段精训、两两互检”的工作方法,在日常训练中锤炼过硬本领,争取在下次演训任务中交出亮眼答卷。

  针对热烈反响,团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先进典型、聚力岗位建功”专题讨论,引导各级干部把激励转化为行动。

  营教导员张宏强调:“海涛的提拔不是终点,而是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新起点,希望大家以先进为镜,在实战化训练、连队正规化建设中真抓实干,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营队战斗力提升凝聚强大合力。”

  目前,营队各级干部已纷纷制定个人提升计划,将学习热情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走马上任的那天,他站在操场上,看着眼前朝气蓬勃的战士们,仿佛看到了当初参加阅兵训练的自己和兄弟们。

  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既是敬那段淬火成钢的岁月,也是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阳光洒在训练场上,战士们的脚步声整齐划一,如同当年在长安街上的模样。

  那份属于国庆阅兵的荣光,早已化作永不磨灭的精神印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在保家卫国的征程上,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上任不足半年,海涛就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带领全营赴边境高原执行边防加固与巡逻任务。

  那里海拔四千五百米,氧气稀薄,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达三十摄氏度,对官兵的体能、意志都是极致考验。

  出发前夜,海涛站在营区的军旗下列队讲话,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庞。

  “同志们,这次任务,比阅兵训练更苦、更险,但阅兵教会我们的‘精准、坚守、协同’,就是我们的制胜法宝!在高原上,每一个战术动作都要精准到毫秒,每一次巡逻路线都要坚守到寸土不让,每一名战友都要协同到心有灵犀!”

  车队抵达高原驻训点时,不少战士出现了高原反应,头晕耳鸣、恶心呕吐。

  海涛没有急于展开训练,而是先带领大家适应环境,他把阅兵时“循序渐进、科学施训”的经验用上,从短距离徒步适应到高强度战术演练,逐步提升训练强度。

  他自己则带头扛着装备走在巡逻队伍最前面,即使嘴唇干裂、呼吸困难,脚步也从未停歇,就像当年在阅兵训练场上,扛着沙袋踢正步时一样坚定。

  一次夜间巡逻,突遇暴风雪,能见度不足五米,巡逻车陷入积雪无法前行。

  “所有人听令,结成战斗队形,徒步前进!”

  海涛的口令在风雪中格外清晰。

  他让战士们手挽手连成一线,踩着前面人的脚印稳步推进,就像当年暴雨中的方阵训练,任凭风雪肆虐,队伍的阵型始终整齐不乱。

  走在最前面的杨海涛,裤腿被积雪浸透,冻得僵硬,却始终保持着挺拔的姿态,他知道,自己就是队伍的“标杆”,就像当年在阅兵场上的领队位置一样,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队伍的士气。

  任务执行到第三个月,上级要求对一处重点地段的防御工事进行加固,要求在七天内完成标准化施工。

  海涛将阅兵时“毫米不差”的精度要求落到实处,带着技术骨干反复测算数据,每一块钢板的拼接、每一颗铆钉的固定,都按最高标准执行。

  有战士不解:“营长,高原上条件这么差,差不多就行了吧?”

  海涛指着远处飘扬的五星红旗,语气坚定:“国境线上没有‘差不多’,就像阅兵场上没有‘近似乎’,我们多一分精准,祖国的边防就多一分安全!”

  第七天清晨,当最后一块钢板固定到位,防御工事如期完工。上级检查时,用仪器测量各项数据,误差全部控制在毫米级,不禁赞叹。

  “这简直是高原上的‘阅兵标准’!”

  此时,王小虎、李刚、赵磊也闻讯赶来——他们通过部队调动,再次来到海涛麾下。

  三人站在海涛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队长,我们又跟你上战场了!”

  杨海涛拍了拍三人的肩膀,眼眶发热。

  风雪中,四人并肩望向国境线的方向,身后是整齐列队的全营官兵,远处的雪山与五星红旗交相辉映。就像当年在国庆阅兵场上一样,他们的身影挺拔如松,气势如虹。

  阅兵的荣光早已融入血脉,化作守护家国的坚定信念。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任务多么艰巨,这群经受过淬火的战士们,都会带着那份刻在骨子里的精准与坚守,在保家卫国的征程上,一次次续写属于中国军人的荣光与传奇。

  就在边防任务即将收尾时,一场突发险情悄然降临。

  一处海拔四千八百米的边境哨所因持续暴雪引发小规模雪崩,道路被堵,哨所内三名官兵断粮断水已超过二十小时,情况危急。

  接到救援命令时,海涛正在组织最后的工事验收。

  他当即抽调精干力量,带着李刚、王小虎、赵磊组成救援小队,携带破障工具、防寒物资和应急食品火速出发。

  “雪崩区域地形复杂,能见度极低,大家必须做到,“一人在前探路,两人两侧警戒,一人垫后保障,动作精准,绝不慌乱!”

  海涛的命令简洁有力,就像当年合练时的指令一样,让每个人都迅速进入状态。

  救援队伍在积雪中艰难跋涉,深一脚浅一脚,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雪缝。

  李刚凭借阅兵训练中锤炼的超强耐力,扛着最重的破障锤走在最前面,每一次挥锤都精准落在积雪最厚的点位,效率远超预期。

  赵磊则发挥“毫米不差”的精准意识,用便携导航仪反复校准路线,确保队伍始终沿着安全轨迹前进,避开了多处潜在的雪崩点。

  王小虎则把方阵训练中“不掉队、不缺位”的坚守刻在心里,紧紧跟在队伍中间,及时为体力不支的战友递水、补充能量,始终保持队伍完整。

  行至中途,雪势突然加大,一块篮球大小的冰块从上方山坡滚落,直扑队伍中间的新兵小张。

  千钧一发之际,杨海涛猛地侧身推开小张,自己却被冰块擦中胳膊,剧痛瞬间传来。

  他咬着牙摇摇头,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就继续带队前进:“阅兵场上我们能扛住烈日暴雨,今天这点伤算什么!哨所的战友还在等我们,不能停!”

  凭借着精准的战术配合、顽强的意志坚守,救援小队在出发后的第八小时,成功抵达受困哨所。

  当他们用破障工具打通道路,将热食和物资递到受困官兵手中时,哨所班长红着眼眶敬礼:“谢谢你们!再晚来一步,我们真顶不住了!”

  海涛回礼时,才发现自己受伤的胳膊已经肿得老高,却依旧挺直着腰背,如同当年在阅兵场上接受检阅时那般挺拔。

  任务圆满完成,海涛带着全营官兵凯旋。

  当车队驶入营区时,他想起了给母亲的承诺。
  http://www.abcsee.cc/35179/5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