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龙出榆关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船队在海上航行了十日。

  这一日,天高云淡,海波不兴。

  前方,一片蜿蜒的海岸线,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崇祯站在“靖海号”的船头,看到海岸线上,一处天然的良港,如同一弯新月,拥抱着蔚蓝的大海。

  港口内外,早已是万帆云集,无数的工兵和民夫,正在热火朝天地,修缮着码头,建造着营寨。

  一面巨大的“宋”字龙旗,在港口的最高处,迎风招展。

  那里,便是海河的入海口,一个在此时,还被称为“直沽寨”的普通渔村。

  崇祯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回头对身边的兵部尚书刘韐说道:“刘卿,你看此地,乃九河下梢,东临渤海,北拱京师,实乃‘天子津渡’之要冲也。”

  刘韐躬身道:“陛下圣明。”

  崇祯哈哈一笑,豪气干云地一挥手:

  “传朕旨意!自今日起,此地,便赐名天津!”

  “朕,便要从这里,踏上北伐的征途!”

  天津!

  这个在另一个时空,由明成祖朱棣,因“靖难之役”而命名的港口。

  在这一刻,被崇祯皇帝,以一种更为强势、更为宏大的“天子亲征”的名义,提前数百年,赋予了它全新的名字与使命。

  它将成为大宋帝国,插在北方咽喉处的一颗钉子,也将成为崇-祯皇帝,彻底改变这片大陆格局的,一个全新的起点。

  船队缓缓地驶入了这座被命名为“天津”的港口。

  五万御营军将士,在无数民夫百姓的欢呼声中,依次登陆。

  崇祯皇帝的御驾,在天津并未做过多停留。

  五万御营精锐,在短暂的补给与休整之后,便如同一道黑色的铁流,再次拔营启程。

  然而,这支大军前进的方向,却让所有随行的文武百官,再次大跌眼镜。

  他们没有像所有人预想的那样,向西前往燕京,那座理论上最安全、最繁华的北方核心,去与留守的官员会合,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

  恰恰相反,崇祯皇帝的龙旗,在离开天津后,便毫不犹豫地,转向了东北。

  他要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直扑辽东!

  “陛下!万万不可啊!”

  得到消息的兵部尚书刘韐,以及几位随行的老臣,第一时间便赶到了御帐,苦苦劝谏。

  “陛下,辽东之地,战事未歇,敌情不明,您乃万金之躯,岂可轻身赴险?我等应先至燕京,坐镇中枢,遥控全局,方为万全之策啊!”

  崇祯看着眼前这些忧心忡忡的“忠臣”,只是淡淡一笑。

  “万全之策?”他指了指地图上,那远在辽河西岸的岳飞主力,又指了指西路的韩世忠所部,最后,指向了自己即将前往的辽东。

  “岳帅、韩帅,已为朕布下了天罗地网,金国主力,如今已是网中之鱼,朕此去,非为犯险,而是要去亲手……收网。”

  平静的语气下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与霸气。

  崇祯知道,这些以传统思维思考的臣子,永远也无法理解自己的战略。

  他要去的地方,不是最安全的后方,而是离敌人最近、能最快掌控战局、也最能彰显天子神威的第一线!

  燕京?

  那不过是岳飞为自己准备好的安乐窝。

  自己若去了,便真的成了一个只能在后方“遥控全局”的象征。

  上辈子,崇祯自登基大明便年年作战,自己怕打仗?

  他要的,是亲手执剑,是君临战场!

  上辈子没机会,这辈子说什么也要过足瘾。

  大军一路向东,畅通无阻,沿途的州县,早已被东路军扫清,望风而降。

  十日后,一支巍峨雄伟的关隘,如同一条巨龙,横亘在燕山与渤海之间,出现在了崇祯的视野之中。

  榆关!

  后世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山海关!

  当崇祯骑在神骏的战马上,缓缓行至关前,抬头仰望那饱经风霜、刻满了刀痕箭孔的城楼时,一种前所未有的、跨越了时空的复杂情感,涌上了他的心头。

  山海关……

  在那早已尘封的前世记忆里,这个名字,几乎贯穿了大明王朝最后的岁月。

  崇祯仿佛能看到,无数的奏报,雪片般地飞入紫禁城,上面写满了“建奴叩关”、“辽事糜烂”、“袁崇焕”、“吴三桂”……这些让他头痛欲裂、却又无能为力的名字。

  他仿佛能听到,这雄关内外,数十年来,无数汉家儿郎的呐喊与悲歌,以及那最终,引领着一个王朝走向覆灭的、绝望的马蹄声。

  前世,崇祯贵为大明天子,却一生都未能踏足这片决定了他和整个帝国命运的土地。

  自己只能在冰冷的奏报和地图上,想象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而今生,他终于来了。

  不是以一个被动挨打、焦头烂额的末代君主的身份。

  而是以一个手握雄兵、气吞万里的征服者的姿态,君临于此!

  “前世之耻,今生来雪!”

  崇祯在心中,一字一句地默念着,眼中闪烁着冰冷的火焰。

  当他跨过这座关隘的那一刻,便不仅是在征服一个国家,更是在亲手,改写自己那早已注定的、悲剧的命运!

  “恭迎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叩拜声,将崇祯从复杂的心绪中,拉回了现实。

  只见榆关城门大开,以辽东节度使赵余睹为首的数百名将领,早已出关数里,跪伏于道旁,恭迎圣驾。

  为首的赵余睹,这位曾经的辽国宗室、金国降将,如今的大宋藩臣,此刻,正以最谦卑、最恭敬的姿态,五体投地,不敢抬头。

  他本已率领麾下的数万契丹与汉儿兵马,一路北上,攻城略地,打下了金国在辽西的大片土地。

  但一听到官家御驾亲征,并且直奔辽东而来的消息,赵余睹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将前线指挥权交予副将,自己则带着最精锐的亲兵,星夜兼程,赶回榆关,亲自迎驾。

  这位在乱世中几经沉浮的枭雄,比任何人都清楚,该如何在一个强势的君主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

  “赵卿,平身吧。”崇祯的声音,从马上传来,温和而又威严。

  “谢陛下!”

  赵余睹战战兢兢地站起身,这才敢抬头,看向马背上的大宋皇帝。

  只见皇帝一身玄色龙纹常服,并未披甲,神情平静,目光深邃,仿佛这即将到来的灭国之战,在他眼中,不过是一场寻常的巡猎。

  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视天下为棋盘的从容与自信,让赵余睹的心中,再次生出无限的敬畏。

  他知道,自己当初选择归附这位年轻的君主,是自己这一生中,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http://www.abcsee.cc/36626/5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