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数学系的访客
推荐阅读:
恩爱夫妻宠娃日常唐夜溪顾时暮
雷霆武神
叶辰夏倾月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枭宠,总裁夫人超甜的苏小鱼墨北枭
医武神龙
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海贼之建立海贼家族
诸天从心录
陈浩苏雪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第二百八十五章沈哲的到来与离去,像一阵清风吹过实验室,带来了外部世界的气息,也短暂地打破了徐卓远周身那层无形的壁垒。当他重新将注意力放回舞台剧项目时,封瑶敏锐地察觉到,他眼神中那份纯粹的、属于技术探索的光芒,似乎比之前更亮了一些。沈哲真诚的赞叹,无疑是对这个项目潜力的一种隐性背书,也间接肯定了徐卓远在此中贡献的价值。这对于向来只在意“逻辑正确”与“技术最优”的他而言,是一种无需言说却切实存在的正向反馈。
“我们继续。”徐卓远的声音将封瑶的思绪拉回。他直接调出了刚才构建的数学模型雏形,开始更细致地阐述参数设定的逻辑。“‘世界观碎裂’的视觉表现,核心在于混沌与秩序的转换速率。我们可以引入一个‘认知稳定性系数’K,它由情绪识别模块输出的‘困惑度’、‘震惊度’以及基于皮电、心率变异性等计算的‘情感熵值’实时计算得出。当K值低于某个动态阈值,粒子系统将从有序状态(代表固有的认知框架)向混沌状态(代表碎裂与重组)跃迁,其相变过程的数学描述,可以类比某些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岔行为……”
他的讲解清晰、冷静,不带任何冗余的修辞,却精准地描绘出一幅由数据和算法驱动的、动态的情绪景观。封瑶认真听着,心中既有对技术实现的思考,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前世,她几乎从未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心平气和地聆听他阐述他构建的“世界”。那时的她,总是被他过于直接和严谨的语言刺伤,下意识地退缩,将他所有的分享都误解为一种居高临下的指导。如今,褪去了自卑与敏感的外壳,她才能真正欣赏这份理性之美,如同欣赏一首由逻辑和公式写就的、结构精妙的交响诗。
林骁也听得连连点头,虽然部分数学细节让他有点头晕,但核心思想他抓住了:“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预先设计好每一种‘碎裂’的动画,而是设定好规则,让程序根据演员当时的真实情绪反应,‘生长’出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这太酷了!这才是真正的‘交互艺术’!”
“理论上是这样。”徐卓远确认道,指尖在键盘上敲击,调出一组模拟数据流,“但规则集的完备性和鲁棒性需要大量测试数据来验证和调优。目前模型的敏感度可能过高,容易因生理信号的微小波动产生误触发。”
“数据采集和测试交给我来协调。”封瑶适时接过话头,她拿出刚刚起草的技术可行性计划书初稿,“我已经初步列出了需要文学院配合的节点,包括演员的情绪基线采集、特定台词语境下的情绪诱发实验等。林骁学长,这部分可能需要你和苏学姐深入沟通,取得演员们的理解和配合,尤其要解释清楚数据用途和隐私保护措施。”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林骁拍着胸脯保证,干劲十足,“苏学姐通情达理,为了最终效果,她肯定会全力支持。我等会儿就去找她敲定初步的时间表。”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再次被敲响,声音轻微而带着一丝犹豫。
这一次,门外站着的是一个穿着浅蓝色毛衣、扎着利落马尾辫的女生,她手里抱着几本厚厚的数学参考书,书脊上《非线性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现代理论》等标题隐约可见。她脸上带着些许紧张和期待,目光在实验室内快速扫过,最终精准地落在徐卓远身上,眼神一亮,像是不自觉地松了口气,又立刻因为成为视线焦点而更加拘谨。
“徐卓远同学?”女生的声音清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怯。
徐卓远抬起头,表情依旧是惯常的平淡无波,甚至因为思路被打断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是我。有事?”
封瑶和林骁也停下了讨论,看向门口。封瑶心中微动,这个女生她有些眼熟,似乎是数学系大二的学妹,名叫……好像是叫沈思雨?前世似乎也曾在徐卓远身边出现过几次,但当时的封瑶自顾不暇,并未过多关注。只隐约记得她数学天赋不错,是少数几个能跟上徐卓远思路的低年级学生之一。
沈思雨走进来,将怀中的书稍稍抱紧了些,像是寻求一丝安全感:“徐卓远同学,我是大二数学系的沈思雨。关于你上次在陈教授讨论班上提到的那个关于‘非线性波动方程渐进解稳定性’的证明思路,我回去仔细研究了一下,有几个地方不太明白,想向你请教一下……”她说着,目光快速扫过徐卓远面前屏幕上那些复杂的公式和代码流,眼中流露出纯粹的崇拜与求知欲,“不知道你现在是否方便?”
又是一个被徐卓远学术光芒吸引而来的请教者。封瑶心想。徐卓远在数学系是出了名的难接近,但总有不畏“冰山”、执着于解惑的学生尝试靠近,沈思雨显然是其中之一。
徐卓远闻言,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显然认为这打断了他当前更重要的项目工作。他看了一眼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语气公式化,没有半分暖意:“现在不是常规答疑时间。相关问题可以发邮件,或者下周讨论班后预留十分钟。”
他的拒绝干脆利落,不带任何转圜余地。沈思雨脸上期待的光芒瞬间黯淡下去,脸颊泛起一丝被直白拒绝的窘迫红晕,她低下头,小声道:“……好的,对不起,打扰了。”抱着书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有些发白,转身就欲离开这个让她感到尴尬的地方。
封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理解徐卓远的处事方式,效率至上,不喜计划外的社交干扰。但看着沈思雨那明显受挫、几乎要落荒而逃的样子,她心中轻轻叹了口气。重活一世,她更能体会这种鼓起勇气却被冰冷回绝的感受。这无关风月,只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共情。而且,她隐约记得,前世沈思雨后来在应用数学领域似乎也小有成就,或许……
就在沈思雨转身欲走的瞬间,封瑶开口了,声音温和如常,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沈学妹,请稍等一下。”
沈思雨停下脚步,有些意外和茫然地看向封瑶,对这个在徐卓远身边气质温婉从容的学姐,她有些印象,但并不熟悉。
封瑶对她微微一笑,然后转向徐卓远,语气自然商量道:“卓远,你刚才构建的那个‘认知稳定性系数’K,其数学基础涉及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这是否与沈学妹请教的那个非线性波动方程的稳定性问题,在底层逻辑上有某种相通之处?比如,都涉及到李雅普诺夫函数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或许,你可以用一个简化版的模型,给她一点方向性的提示?既能解答她的疑惑,也可能对我们当前模型优化,比如阈值设定的理论依据,带来新的视角?毕竟,不同领域的稳定性问题,有时会存在意想不到的映射关系。”
她的话语不急不缓,既点出了潜在的技术关联性(这最能打动徐卓远),又给了沈思雨一个台阶下,避免了直接要求徐卓远改变主意的生硬,同时将这次“干扰”转化为可能对项目有益的“灵感契机”。
徐卓远的目光在封瑶脸上停留了一瞬,镜片后的眼神似乎有细微的波动。他似乎在快速评估封瑶提议的“逻辑合理性”。非线性系统稳定性……情感认知稳定性……映射关系?他的思维高速运转,封瑶的话像一把钥匙,似乎开启了一个他之前未曾深入思考的类比方向。随即,他看向沈思雨,语气依旧平淡,但内容已有所不同:“你具体卡在哪个引理的推导上?”
沈思雨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眼中重新燃起希望,连忙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翻开手中的书,指着一处用铅笔仔细标注的地方:“就是这里,关于这个能量估计式的迭代,在应用到您提到的那个变分结构时,我总是无法收敛到您提到的那个先验估计界……”
徐卓远接过书,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拿起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流畅地写下几行简洁却至关重要的公式和关键的变换思路。“你的方法陷入了局部极小,忽略了边界项在弱意义下的衰减性质。尝试用这个改进的泛函重构问题,注意边界条件的弱形式处理,这里,”他用笔尖点了点纸上的一个关键点,“引入索伯列夫嵌入定理的非紧性估计。”
虽然他的讲解依旧精炼,几乎没有一句废话,但对于真正钻研其中的沈思雨来说,这几句点拨直指要害,瞬间打通了阻塞的思路。她眼睛越来越亮,紧紧盯着草稿纸,喃喃道:“原来是这样……我忽略了衰减性!谢谢徐学长!太感谢了!”她抱着书和那张珍贵的草稿纸,如获至宝,又感激地看了封瑶一眼,真诚地道谢:“也谢谢封瑶学姐!”这才心满意足、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实验室。
实验室再次恢复安静。
林骁凑到封瑶身边,压低声音,带着点调侃和佩服:“可以啊瑶瑶,现在都能当徐大佬的‘外交发言人’兼‘灵感催化剂’了?刚才那波操作,润物细无声啊!既帮了学妹,又可能给项目带来了新思路,一举两得。”
封瑶轻轻摇头,笑了笑,低声道:“只是觉得,学术交流有时也需要一点契机和桥梁。卓远的心思都在项目上,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些‘意外’不至于变成纯粹的干扰,甚至能转化为助力。”她并未居功,只是陈述事实。
她不经意间看向徐卓远,却发现他正看着自己,目光中那审度的意味比刚才更加浓郁,仿佛在进行一次复杂的数据重校准,试图解析她行为背后的所有变量和参数。
【内部逻辑系统更新:封瑶介入处理外部干扰(沈思雨)。行为模式:提供替代解决方案,建立技术关联性,优化社交摩擦损耗。结果:有效维持了当前工作进程,未产生额外时间成本,同时获得了外部个体的正向反馈(沈思雨的感谢)。潜在收益:可能为当前项目(情感可视化)稳定性分析提供跨领域借鉴。此行为显示出对核心节点(自身)工作模式的深度理解与主动辅助优化倾向。动机分析复杂度提升。需进一步观察数据点。】
他沉默地转回屏幕,但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当封瑶提出关于“如何将文学描述中的‘豁然开朗的狂喜’这种复合情绪,更精准地分解为可量化的生理信号特征,并映射到粒子系统的‘重组’阶段”时,他罕见地没有立刻给出技术答案,而是停顿了片刻,像是在检索更优的解决方案,才开口道:“这需要建立更精细的情感颗粒度词典和多模态信号融合算法。或许……可以参考一些认知心理学的情感维度理论,比如结合效价-唤醒度模型,再引入‘顿悟’相关的脑电特征指标作为辅助判断。”
这是他第一次,在纯粹技术讨论中,用了“或许”这样带有不确定性和探讨意味的词语,而不是直接下达指令或给出唯一解。
封瑶的心,像是被羽毛轻轻拂过,泛起一丝微澜。她知道,改变正在发生,细微却真实。他开始考虑她的问题背景(文学描述),尝试从更广阔的学科(认知心理学)寻找工具,甚至使用了带有协商意味的词汇。她微笑着点头,眼神明亮:“好,这个思路很有启发性。我回头就去详细查阅这方面的文献,特别是关于‘顿悟’的神经机制研究。”
窗外的星光愈发璀璨,与实验室冰冷的LEd灯光交融,仿佛也在注视着这片小小天地里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技术的探索在深入,情感的涟漪在扩散,一些坚冰似乎在无声中悄然融化。封瑶握了握掌心,感受着重生带来的力量与清晰的方向感。前路漫长,但她已不再畏惧,无论是技术的巅峰,还是……通往他内心的,那条布满代码与逻辑,却也正因为她的存在,而开始悄然生长出柔软藤蔓的、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小径。
http://www.abcsee.cc/36968/4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