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四府分治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往生潭畔,关于建立天下武学院那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宏大构想,尚在三位主宰者密室内如春蚕吐丝般悄然酝酿,如同深潭之底的暗流,涌动着变革的潜能。然而,另一场更为紧迫、更为现实、关乎眼前权力版图与疆土划分的冷酷博弈,已然如同北地早春的冻土开裂,在三方高层之间无可避免地展开。雪国大军北撤后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以及雄踞东方百年、如今骤然崩塌的青龙府所遗留下的广袤疆域、数以百万计的人口、难以估量的矿藏与战略要地,如同一块散发着致命诱惑、却布满无形尖刺的巨大蛋糕,悬置于望北城临时委员会总部的巨幅沙盘之上,等待着执刀者的分割。四府分治的现实格局,在这表面和平、实则暗潮汹涌的背景下,被赤裸裸地推上了谈判桌。

  谈判地点依旧设在望北城原青龙府衙改造的议事大堂。此地虽经修缮,梁柱上仍可见刀劈斧凿的痕迹,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与颓败气息,无声地提醒着众人权力的更迭与残酷。与之前商讨武学院时那份着眼于未来的“理想”氛围截然不同,此刻堂内气氛凝重、务实,甚至弥漫着一种尖锐的、近乎实质的利益碰撞的火药味。雪国全权代表、灵儿公主倚为臂膀的枢密院重臣文若海,神色沉稳,目光如炬;朱雀府主周小娟一身烈焰劲装,赤眸含煞,气势逼人;玄武府主张毅玄袍缓带,面容古拙,眼神深邃如古井寒潭。三人围沙盘而坐,身后各立着数名心腹谋士与悍将,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较量。

  沙盘之上,山川河流、城池关隘、矿脉商路,纤毫毕现。谈判围绕着一卷卷标注详尽的疆域图、户籍黄册、资源清单展开,每一寸土地的归属,每一处矿坑的份额,都意味着未来的国力消长与战略优势,寸土必争,言语交锋如同刀剑相击。

  雪国代表文若海率先定调,他轻抚长须,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吾国秉承和约,率先撤军,以示诚意。北境之地,接壤我疆,流民百万亟待安置,防线千里需固守。故,原青龙府北部三郡——北荒郡、雪狼郡、铁壁关外三百里缓冲地带,当由雪国托管。此地贫瘠,然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可为三方共御北疆蛮族之屏障。” 他指尖划过沙盘北部大片山区荒漠,语气坦然,强调雪国在战争中的牺牲与后续的防御责任,姿态看似保守,实则将战略要冲握于手中。

  “笑话!” 周小娟冷哼一声,赤眸如电,毫不客气地打断,“北地贫瘠?那不过是表象!雪狼郡地下蕴藏的寒铁矿、铁壁关掌控的通往北冥海的秘径,价值几何?贵国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她纤指如刀,重点敲击着沙盘南部区域,“我朱雀府在此战中损失最为惨重,儿郎血染沙场!南部赤焰郡、金砂郡、流火原,本就与我接壤,其中玄铁矿、精金砂脉乃恢复军工之本,通往南疆的黄金商路更关乎数百万人生计!此地,必须由朱雀府托管!否则,南部边境若生乱,恐非和约所能约束!” 她语气斩钉截铁,强势无比,凭借地理接壤与军事存在,寸步不让,甚至隐含威胁。

  张毅始终沉默倾听,此刻方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千钧之力:“北地要冲,南境资源,皆有其理。然,分治之道,贵在均衡,方能持久。若依二位所划,我玄武府岂非只能得些残羹冷炙?” 他目光扫过沙盘东部广袤的平原与海岸线,“东部临海郡、望潮城,乃至中部沟通南北的枢纽三江口,土地肥沃,水路通达,乃鱼米之乡、商贸重镇。此地之民,渴望安定,非穷兵黩武所能治。当由我玄武府托管,以怀柔政策,恢复民生,畅通商贸,亦可为三方提供粮秣物资之保障。至于那盘龙城旧都……” 他顿了顿,指向沙盘核心,“地位特殊,象征意义重大,易起争端,不如暂由三方共管,以示公允,避免再生事端。”

  谈判桌上,顿时风起云涌。文若海引经据典,强调历史渊源与防御必要性;周小娟据理力争,以战功损失和现实威胁相胁;张毅则纵横捭阖,着眼于地缘平衡与长远发展。每一座城池的归属,每一条矿脉的开采权份额,甚至一个战略渡口的驻军数量,都可能引发长达数日的激烈争吵、拍案而起、乃至不欢而散。谋士们则在幕后绞尽脑汁,计算着人口、赋税、兵力投射范围,进行着无声的算计。那些被迫列席、代表原青龙府投降势力的官员与地方豪强代表,则面色苍白,如坐针毡,他们的命运如同风中残烛,随着沙盘上旗帜的移动而摇曳不定。这场没有硝烟的利益交割,其激烈与残酷,丝毫不亚于战场上的生死搏杀。

  经过长达半月有余、反复拉锯、数次濒临破裂边缘的艰苦博弈,一份名为《四境分治暨临时托管章程》的初步方案,终于在无数次的修改、妥协、权衡后,艰难出炉。这份以特殊药水书写、盖有三方府主印玺的绢帛章程,与其说是一份胜利宣言,不如说是各方势力在现实压力下相互妥协、暂时平衡的产物。其核心精髓,并非赤裸裸的吞并瓜分,而是巧妙地确立了“分区托管,暂缓归属”的原则,为未来的最终解决方案留下了至关重要的回旋余地和操作空间。

  章程细则繁杂,核心内容包括:

  北境托管区:原青龙府北部约三成疆域,包括北荒郡、雪狼郡大部及铁壁关外缓冲地带,划为由雪国负主要托管责任的区域。雪国享有该区域的军政主导权,重点职责在于安置战争流民、恢复边境生产、修缮防御工事、巩固北方防线。但章程明确规定,雪国在此区域的驻军数量、赋税征收额度需受三方组成的“联合稽查使”监督,重大人事任免需通报委员会备案。

  南境托管区:原青龙府南部约四成最富庶的区域,包括赤焰郡、金砂郡、流火原及南部主要商路干线,划为由朱雀府负主要托管责任的区域。朱雀府拥有对该区域内已知玄铁矿、精金砂脉等战略资源的优先勘探与开采权,以及对主要商路的管辖权,所获利润需按事先商定的比例(朱雀府占大头,但需抽出部分)上缴联合委员会金库,专项用于整个中域的战后重建与民生安抚。

  东境及中央托管区:原青龙府东部沿海的临海郡、望潮城,以及中部沟通南北的枢纽三江口等肥沃平原与商贸中心,划为由玄武府负主要托管责任的区域。玄武府的托管重点在于恢复农业生产、疏通水路商贸、稳定物价、修缮水利与道路基础设施,以其擅长的怀柔与治理手段安抚民心,并为三方提供稳定的粮食与物资补给。

  核心争议区与共管机制:原青龙府旧都盘龙城及其周边百里核心区域,因其政治象征意义重大、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被明确划为“特别共管区”,由三方共同派出高级官员组成“特别共管委员会”直接管理,任何涉及该区域的军事调动、赋税政策、重要官员任免等决策,必须经委员会三方代表一致同意方可实施,实质上处于一种微妙的“冻结”状态。同时,章程规定成立一支由三府按比例派员组成的“四方(含象征性的青龙府归顺代表)联合巡查使团”,该使团有权凭特殊令牌进入任何托管区巡视,监督章程条款执行情况,受理百姓申诉,调解地方纠纷,并拥有紧急情况下要求当地托管方暂停某些行动并上报委员会裁决的权力,旨在确保不出现大规模人道危机或军事冲突,维护表面上的整体平衡。

  这套复杂精巧、相互制衡的托管体系,看似公平地照顾了各方核心利益,暂时搁置了最敏感的归属问题,实则暗藏玄机,处处机锋。它将可能引发 iediate 冲突的直接领土兼并,转化为具有期限(章程约定初步托管期为十年,十年后视情况再议)的“临时管理权”,巧妙地缓和了眼前的矛盾。各方都获得了眼下急需的战略空间、资源或人口,但却都被套上了“联合监督”的紧箍咒,任何一方若想擅自扩大地盘、过度榨取资源或打破现有平衡,都将面临来自另外两方乃至联合巡查机制的强大压力与道义风险。这为天下武学院的筹建、中域地区的休养生息,以及最重要的——等待那位闭关至尊潘二郎的出关及其最终表态,赢得了极其宝贵的缓冲时间与战略空间。

  《四境分治章程》的最终签署与公告天下,标志着持续百年、雄踞东方的青龙府正式成为历史尘埃,一个崭新的、以雪国、朱雀府、玄武府三强并立、共同“托管”原青龙府故地的三足鼎立政治格局,初步形成。消息传出,天下瞩目,各界反应复杂,暗流依旧汹涌。

  公告发布之日,望北城中心广场上,三方代表在各方势力见证下,于绢帛上正式用印。仪式庄重,却并无多少喜庆气氛。原青龙府境内的百姓,心情最为复杂。一方面,持续数年的战乱终于结束,提心吊胆的日子似乎看到了尽头,可以开始重建家园;另一方面,故国沦亡,山河易主,从此沦为“被托管”之民,前途迷茫,心中不免充满凄惶、无奈与对未来的担忧。他们只能默默接受现实,在新统治者的律法下,开始艰难的重建工作,祈祷这“托管”下的和平能够长久。

  章程签署后,雪国、朱雀府、玄武府立刻展现出高效的执行力。早已准备就绪的官吏团队、精锐卫队(以维持秩序、协助重建为名)迅速开赴各自托管区,接管城防、府库、户籍档案,安抚地方豪强,清点资产,发布安民告示。表面上,三方信守承诺,在联合委员会框架内保持着必要的沟通与合作,联合巡查使团也开始首次巡弋,彰显存在。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愈发湍急。各方巩固地盘、拉拢人心、发展势力、防备他方的行动从未停止,甚至更加隐秘和激烈。托管区边界地带,小规模的摩擦、对资源点的暗中争夺、情报人员的渗透与反渗透,时有发生,只是被严格控制在不至于引发大规模冲突的范围内。朱雀府的“商队”更加频繁地出入南部矿区,玄武府的“水利工程”悄然改变着东部河流的灌溉格局,雪国的“边防哨所”则在北境要隘不断加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分治”格局远非稳固,托管的“临时”二字,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三府之间的实力消长、潘二郎出关后那足以颠覆乾坤的态度、天外天残部如毒蛇般的潜在威胁、乃至天下武学院这一变数未来的走向,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打破这脆弱平衡的导火索。当前的平静,只是暴风骤雨过后短暂的间歇,是下一轮更大风暴来临前的准备期。
  http://www.abcsee.cc/37643/2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