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26

  两人阅毕相视一笑,贾诩轻抚胡须感叹:主公与吕将军竟有如此深厚交情,实在出人意料。虽知二人早年交好,但多年未见联系,还以为情谊早淡了。

  看来是我思虑浅薄了。贾诩忽而皱眉,只是主公向来重义气、讲品性,为何能与吕布相处甚欢?说着将疑惑的目光投向甲一。

  甲一朗声笑道:早料到先生有此一问!此事我也曾问过主公,可知他如何作答?

  贾诩当即挺直腰背:请赐教。

  主公有言,吕布此人其实重情重义、心思单纯。甲一娓娓道来,待他三分好,他还七分情;你若讲义气,他必十倍相报。其行事作风受边塞经历影响,更似北地胡人——直来直往,毫无城府,反倒容易相处。

  相比之下,主公宁可与吕布称兄道弟,也不愿与袁绍之流周旋。

  贾诩闻言双眼微亮:原来如此!这层我倒未曾细想。细细品来,吕布确实心性单纯,行事作风与中原汉人大相径庭,更近胡人习性。这般说来,他的所作所为反倒合乎本性了!

  作为凉州武威人士,贾诩深谙胡羌脾性。若非知晓吕布乃汉家血脉,真要疑心他是胡人了。

  甲一颔首称是。

  甲一点头笑道:“正因如此,主公待他推心置腹,多方相助,从未有过异心。两人情谊深厚,胜过亲生手足。”

  贾诩会意道:“既如此,便不宜对他使用计谋。好在他已卷入局势,我们只需顺其自然便可。”

  “统领!”一名暗卫匆匆呈上密报:“吕布方面最新动向,请您过目。”

  甲一快速浏览后神色微动,将密报转递给贾诩:“须立即派人联络吕布,务必护送吕玲绮与其母严氏安全抵达襄阳。”

  贾诩接过密报,略显诧异:“主公平素与严氏交情颇深?”

  见贾诩神色暧昧,甲一正色道:“休要妄加揣测。主公与严氏相识,全因其与吕布交好。关键在于吕玲绮——这孩子对主公极为仰慕。”

  贾诩目光变得意味深长,甲一急忙解释:“莫要多想!此事非我等该过问。当务之急是派遣暗卫假借商队之名护送她们,同时请主公派人接应。特别是武关一带,需早作打点。”

  [

  一五一二

  谨守本分,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正理。

  也罢!

  贾诩眼中掠过一丝笑意,识趣地不再多言,免得引火烧身:此策甚善,就依你所言。

  由此可见,温侯已然采纳主公之谋,甚至开始调开近侍以避风险。

  如此,我等后续谋划倒可放手施为了。

  以吕布天人境的修为,纵使万军围困,他若想走,谁也拦不住。

  这便是超越常理的天人神将之威。

  当个人武力登峰造极,寻常士卒的数量便失了意义。

  除非组建由武道高手组成的大军,方能与之抗衡。

  转眼月余,

  袁术果然在汝南僭越称帝,自号仲氏皇帝。

  大肆分封麾下将领,竟连各路诸侯也妄加敕封。

  当真是痴心妄想。

  各方诸侯无一应诏。

  反倒纷纷发布讨逆檄文,誓与这汉室逆贼势不两立。

  曹操更是厉兵秣马,扬言要亲征逆贼。

  刘备亦率部脱离公孙瓒,转战豫州讨伐袁术。

  他视此为机遇。

  或许能借此赢得天子青睐,博得声望,真正跻身诸侯之列。

  当然,他对袁术 ** 之举确实深恶痛绝。

  此举不仅要毁汉室根基,更将累及宗室声名。

  若人人效仿,这大汉江山岂不真要倾覆?

  到那时,他这汉室宗亲的虚名,怕是更难换得立足之地。

  这绝非他所愿。

  眼下除了关张二将,他唯一的倚仗便是这层宗亲身份。

  故而无论为公为私,他都必全力讨逆。

  放眼天下,如今真正关注刘备的人寥寥无几。

  一个仅有三千兵卒的小角色,如何能入诸侯们的眼?

  九江郡内,

  “少主公!袁术称帝了,还赐下丰厚封赏,我们是接受还是拒绝?”

  韩当等人收到诏令后,纷纷前来请示孙策。

  孙策并未立即回应,而是看向身旁的俊美少年:“公瑾,你认为该如何?”

  这少年正是周瑜。

  当年苏烨曾有意招揽周瑜,

  可惜彼时自身职位尚低,而周瑜年纪又太小,未能如愿。

  待他地位足够时,周瑜已与孙策成为同窗挚友,再难撼动。

  最终只能暂且作罢,另寻时机。

  周瑜闻言淡然一笑:“伯符心中早有决断,何必犹豫?直接拒绝袁术,宣布 ** 才是上策。”

  “袁术已是冢中枯骨,败亡近在眼前。”

  “若此时仍依附于他,终将随他一同覆灭。”

  “称帝之举本就是愚不可及,我至今想不通他为何会如此鲁莽。”

  (dbfj)难道真是因为得到了传国玉玺?”

  孙策先是一怔,随即朗声大笑:“哈哈!以袁术的性子,这倒未必不可能!”

  “不过公瑾所言正合我意。”

  “没错,袁术既已称帝,我们也是时候与他划清界限了。”

  “可惜他称帝太急,未给我足够时间发展。”

  “否则,我本可借他之力壮大自身。”

  “眼下只能先吞并他这两万兵马,控制九江全境,再攻取庐江。”

  公元1154年,

  扬州城内,

  这般谋划,我们便可初步在江东立足;

  待时机成熟,便是我们横扫扬州、诛灭刘表、一统江东之时。

  孙策说到此处,眸中寒芒乍现。

  对刘表的杀意毫不掩饰,

  而对袁术,

  他心中同样埋着深深的恨意。

  总怀疑父亲之死与袁术脱不了干系,

  至少也是同谋。

  此仇不共戴天。

  末将等誓死追随少主!

  韩当诸将相视片刻,齐声拜倒。

  他们心中何尝不是这般盘算?

  对袁术的敌意早已深藏,

  如今袁术自寻死路,

  岂能与之陪葬?

  甚好!

  孙策开怀大笑,连忙扶起众将:

  诸位皆是吾叔伯辈,

  得蒙垂青,孙策铭感五内;

  且随我共创不世功业!

  长安城内,

  王允与朝臣及天子达成共识,

  设下连环计谋诛杀董卓。

  天子故作姿态,

  佯装欲禅位于董卓。

  董卓利令智昏,

  又受气运反噬影响,

  竟深信不疑。

  李儒虽觉蹊跷,

  却劝阻不得。

  恰逢袁术僭号称帝,

  望着仅剩一丈的汉室龙气,

  李儒暗忖:

  或许此刻受禅称帝,正是天意?

  末了,他径直向董卓进言:泰山大人!现今袁术已然僭号称帝,您欲承继刘协禅让之事,小婿并无异议;

  然则依小婿之见,若欲令九州彻底倾覆;

  若欲使群雄无从借此再度结盟讨伐泰山大人;

  兼之可进一步消弭大汉气运反噬,不若即刻令刘协颁诏,为天下诸侯裂土封王;

  如此,四海必生离乱,诸侯自顾不暇,焉有余力干预我辈?泰山大人以为如何?

  此事,终归需稳妥为上。

  嗯...

  董卓听罢,略作沉吟,颔首道:善!虽说这般倒是便宜了那些鼠辈,但为周全计,便依你所言!

  尔随我速往面见天子,令其拟诏!

  李儒欣然应命。

  不多时,二人已至宫阙深处。

  向刘协道明来意。

  荒唐!

  刘协闻之面色陡变。

  他万没料到今日董卓所求竟是此事。

  岂能应允?

  昔年高祖曾立白马之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若真依董卓之意行事,汉室江山岂非真要土崩瓦解?

  纵使他日能除董贼,又岂能挽狂澜于既倒?

  刘协几欲严词拒绝,奈何此事根本容不得他置喙。

  董卓岂会听从他的谏言?

  若当真触怒董卓,恐怕来年今日便是自己的周年祭了。

  故而在万般无奈之下,刘协终究屈从董卓之意。

  向各路诸侯颁布了封王诏书。

  寡人必须隐忍!再忍一时!王司徒他们的谋划即将功成!

  此刻绝不能与董卓反目或显露端倪;

  且再候些时日!董卓老贼,你且看着,你的死期近在眼前!

  “届时,我只需向天下颁布诏令,声明之前的封王圣旨实为董卓 ** 所拟,与我无关,直接否认即可!”

  “那些诸侯若不甘沦为叛逆,遭世人唾弃,想必会接受的吧?”

  怀着如此天真的念头,刘协最终提笔写下一道道封王诏书,盖上了玉玺印章。

  董卓攥着这些圣旨,当即派出大批人马,快马加鞭送往各地诸侯手中。

  至于那方玉玺的来历?

  不过是近几个月新刻的仿品罢了。

  真正的传国玉玺,早已在苏烨手中。

  当然,此刻董卓与刘协仍误以为真玺藏于袁术处。

  就在刘协落笔的瞬间——

  “嗷......”

  大汉气运金龙再度发出凄厉哀鸣,猩红的龙目死死锁定董卓与李儒。

  汹涌的气运反噬裹挟着诅咒,如黑潮般灌入二人躯体。

  本就濒临崩溃的神智,此刻彻底湮灭,唯余癫狂与愚昧在眼中肆虐。

  天际的气运金龙急剧萎缩,须臾间仅剩七尺残躯。

  而这远非终结——待各地诸侯接诏称王,这条垂死的金龙还将遭受更残酷的削斩。

  到那时,怕是连这缕残魂都要烟消云散了。

  长安城暗卫地堡中,甲一与贾诩相视击掌,眼底迸出灼热光芒。

  这致命的一步棋,终于尘埃落定。

  哪怕圣旨出于胁迫,但它盖着天子印玺,便是无可争议的合法性凭证。

  从此,苏烨称王之路再无阻碍,更不必承受气运反噬之苦。

  毕竟——这可是大汉天子亲笔御诏啊!

  (

  **1157**

  即便被迫妥协,终究无济于事。

  接下来,我们只需静待董卓退场,然后......

  贾诩适时收声,唯恐惊动那濒临绝境的大汉气运金龙。

  甲一会意,眼中闪过兴奋之色:确实!届时我们在长安的使命便告一段落!

  余下之事,全凭主公差遣。

  不过属下恐怕仍需留守长安,或许将来还需协助主公夺取长安。

  倒是先生,届时应当会奉召回返襄阳?

  未必。

  贾诩轻抚长须:按主公布局,攻取长安时机未至。但最终仍取决于主公决策。

  西凉数十万兵马与百万百姓必须为主公掌控。无论迁徙或留驻,都至关紧要。

  或许苏烨会顺势收取关中司隶,继而剑指益州?行政人才短缺无妨,可先占据疆土,待培养足够能吏再行新政。

  当然,这只是贾诩的揣测。最终定夺仍在苏烨。
  http://www.abcsee.cc/38493/1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