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炖梨水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秋意渐浓,仿佛一位丹青妙手,悄然将漫山遍野的绿意层层渲染,点上了深深浅浅的金黄与赭红。天气也变得格外干燥,旷野的风吹过,卷起几片早衰的落叶,带着一种爽利却略显萧瑟的凉意。月亮河的水位似乎也低落了些,露出更多光滑的鹅卵石滩。

  在“周小庄”的屋檐下,一串串早已腌制入味、呈现出诱人酱红色的风干肉,正沐浴在午后的秋阳中,在微凉的秋风里轻轻摇曳,相互间偶尔碰撞,发出细微而沉实的声响。它们散发出阵阵浓郁而霸道的咸香,混合着花椒、八角等香料的复合气息,这是时间与空气共同作用下的醇厚味道,宣告着冬日脂肪与蛋白质的储备已然就绪。

  高红梅刚收拾完午饭的碗筷,将厨房归置得井井有条。她撩起围裙擦了擦手,走到门口,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院子里那个沉默的身影上。

  周振华正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微微佝偻着背,对着地上的一件木工活计专注地打磨着。那似乎是一个新的砧板,或是小几的面板,木料厚实,纹理粗糙。他手里拿着一片磨得发亮的砂纸,反复地、极有耐心地在木料表面来回推磨,动作沉稳而富有韵律。沙沙的摩擦声,在寂静的秋日午后,显得格外清晰。

  阳光从西侧斜照下来,勾勒出他侧脸硬朗的线条,额头、鼻梁、下颌仿佛斧劈刀削般分明。他的神情一如既往的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手中的木料和砂纸。但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细水长流,高红梅早已练就了一双能读懂他无声语言的“火眼金睛”。她能从他比平日更微抿几分的嘴角,从那打磨动作间不易察觉的、比平时慢了半拍的节奏里,敏锐地捕捉到那一丝深藏起来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疲惫。

  这疲惫或许来自于清晨那场惊心动魄的意外——徒手制服一头疯狂冲撞的巨猪,看似举重若轻,但那电光火石间的爆发、对力道精准至极的控制,必然耗费了巨大的心神与气力,远非表面看上去那般轻松。又或许是连日来“周小庄”迎来送往的忙碌,加上秋收冬藏的种种活计,让他这根总是紧绷的弦,终究是需要些许松缓的时刻。他只是从不言说,总是将所有的消耗与压力默默沉淀在那副沉默如山的身躯里。

  她想起周振华虽然平日里沉默寡言,像月亮河底的石头,喜怒不形于色。在饮食口味上,他似乎也从未表现出任何特别的偏好,她做什么,他便吃什么,吃得安静而认真,仿佛味觉的享受并非生活的必要部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经营这个家、应对那些她或许并不完全知晓的“更重要的事情”上。

  但高红梅知道,她知道他其实是喜欢甜味的。偶尔她做了甜口的菜,或是蒸了甜糯的糕点,他虽不会夸赞,但下筷的次数总会不经意地多上一些,那碗也会吃得格外干净。只是他从不主动要求,像是觉得这点口腹之欲的偏好,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这天干物燥的,秋风刮得人喉咙都发紧,得润一润才好。”高红梅心里默默地想着,眼神不由自主地从丈夫身上,飘向了院子角落里那棵历经风霜的老梨树。

  老梨树枝桠虬结,此刻却像是挂满了金灿灿的小灯笼,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那是本地常见的秋梨,黄澄澄的,表皮不算光滑,甚至带着些风吹日晒的斑点,但个头饱满丰硕,沉甸甸地垂着,仿佛蕴藏着一整个夏天的阳光和清甜汁水,看着就让人口舌生津。

  一个念头立刻如同被秋风吹亮的火星,在她心里清晰而明亮地冒了出来——就给振华炖点冰糖梨水喝!这东西最是平凡,却正对时令。清甜润燥,生津止渴,又温和不伤身,他肯定会喜欢。

  说做就做,高红梅从来是个利索人。她转身从杂物间搬来那架用了多年、榫卯依旧牢固的木梯子,稳稳地架在梨树主干上。她小心翼翼地攀上去,避开细枝,伸着手,专挑那些向阳枝头、被秋阳晒得最透、颜色最金黄、捏上去微软已然熟透了的梨子摘了下来。很快,怀里的竹篮就装了好几个,沉甸甸的,散发着清新而甜蜜的果香,沁人心脾。

  她提着篮子回到厨房,将梨子一个个倒入清冽的井水中,仔仔细细地清洗。手指拂过梨子略显粗糙的表皮,将上面的灰尘、小斑点都耐心地揉搓干净。她没有削皮,乡里人都知道,梨皮润肺降火的功效更好,带着皮炖,那滋润的效果才足。

  洗净的梨子放在砧板上,她手起刀落,利落地将每个梨子一切四瓣,精准地剔去中间的核仁,然后将每一瓣再改刀切成大小均匀的滚刀块。白生生、水嫩嫩的梨肉顿时显露出来,晶莹剔透,仿佛掐一下就能滴出甘甜的汁水。

  她找出家里那个有些年头的陶土炖盅,肚大口小,保温性极好。将切好的梨块悉数放入盅内,白瓷似的梨肉堆叠在一起。接着,她从糖罐里舀出几颗晶莹剔透的黄冰糖——这种冰糖比白冰糖更多一份甘蔗的原香。她特意比平时给自己炖时多放了一小颗,记得他喜欢甜些的滋味。黄色的冰糖块落在白梨肉上,像是撒下了一把碎水晶。

  然后,注入清冽的、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水量不多不少,刚好没过梨块一指节高。清澈的水慢慢浸润着梨块和冰糖,一切准备就绪。

  灶膛里的火生了起来,用的是干燥的松木柴,火势不急不躁。她将炖盅坐在加了水的铁锅里,盖上陶盖,用的是隔水慢炖的法子,这样炖出来的梨水才更清亮,梨肉也不会过于软烂失去形貌。

  文火慢慢地煨着,时间仿佛也放缓了脚步。高红梅没有离开,就搬了个小凳子坐在灶边,时不时透过气孔看看里面的情形。起初,炖盅里寂静无声,渐渐地,开始冒出极其细小的气泡,贴在陶盅壁上,发出细微的“咕嘟”声。冰糖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融化,先是边缘变得圆润,继而一点点消融在逐渐升温的梨汁和清水中。清澈的水逐渐变得有些微稠,折射出温润的光泽。梨块的边缘也开始变得透明柔软,像是上好的玉石。

  那清甜温润的香气,开始一丝丝、一缕缕地弥漫出来。它不像炒菜时的油烟气那般霸道浓烈,也不像炖肉时那般厚重丰腴,它是一种独特的、温和的、带着水果清芬和冰糖甜香的气息,一点点地渗透到厨房的每个角落,然后钻出厨房的门窗,飘散进秋意渐浓的小院里,竟然巧妙地与屋檐下风干肉那强势的咸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而和谐的对位。

  这香气,自带一种温和而熨帖的力量,不张扬,却执着。让人闻着,就觉得干燥的喉咙似乎得到了抚慰,浮躁的心绪也慢慢沉淀下来,变得安宁。

  炖了约莫小半个时辰,看那梨肉已然变得软而不烂,用筷子轻轻一碰就能陷下去,汤汁变得澄澈而微黄,泛着蜜色的光泽。高红梅这才熄了灶膛里的余火,用一块厚实的干布垫着,小心翼翼地将那滚烫的炖盅从锅里端了出来,放在灶台上。

  她拿起一个白瓷碗,用木勺轻轻舀出几块已然炖得近乎透明的梨肉,再浇上温润微烫的梨水,汤汁清澈,几乎不见浑浊。她细心地将其晾到刚好入口的温度,不至于烫嘴,又保留着令人舒适的热度,这才双手端着碗,脚步轻稳地走到院子里。

  “振华,歇会儿吧,喝点梨水润润嗓子,这秋天燥得很。”高红梅将碗递到周振华面前,声音不高,却带着春风化雨般的温柔。

  周振华打磨木料的动作顿住了。他抬起头,目光从手中的木料移到眼前那碗清澈微黄、冒着丝丝缕缕热气的梨水上,似乎是微微一怔,像是从某个极其专注的世界里被轻柔地唤回。他放下砂纸和木料,伸手接过了碗。那清甜温润的气息立刻袅袅地钻入他的鼻腔,是他熟悉且内心深处确实偏好的一种味道。

  他抬眼看了看高红梅,她正含笑看着他,眼神里带着温柔的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深藏的关切。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低下头,用勺子舀起一小口,吹了吹,送入口中。

  温热的梨水,温度恰到好处。甜味是那种清透的、丝毫不腻人的甘甜,源于冰糖和梨子本身的双重馈赠。梨子的清香已经完全融入了水中,经过文火慢炖,生出一种独特的、熨帖的温润感,划过舌尖,滑过喉咙,一路舒服地暖到胃里,仿佛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抚平了秋日带来的所有燥气与疲惫。他喝得很慢,一口,接着一口,动作沉稳依旧,但眉宇间那丝难以捕捉的紧绷和疲惫,似乎真的在这碗不起眼的、清甜温润的梨水中,被慢慢地、一点点地化开了,消融了。

  一碗喝完,周振华放下手中的空碗,碗底只剩下一点点残留的澄澈汁液。他轻轻吁了一口气,那气息似乎都比之前更舒缓绵长了些。他看向高红梅,眼神比刚才更加温和平静,像月光下平静的河面,只简单说了两个字:“好喝。”

  高红梅看着他空了的碗底,再看到他脸上那几乎难以察觉、但她却能明确读懂的舒缓神色,心里就像那碗刚刚炖好的冰糖梨水一样,甜丝丝,暖融融,熨帖无比。她接过空碗,笑容从嘴角漾开,染亮了整个脸庞:“好喝就行。这秋天就得常喝点,润肺止咳,对身体好。明天我再给你炖。”

  周振华看着她明亮的笑容,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言,重新拿起工具和木料,继续他之前的打磨。只是那推磨砂纸的动作,似乎比之前更流畅了些,那细微的沙沙声,也仿佛轻快了许多。

  院子里,冰糖炖梨的清甜香气尚未完全散去,它与屋檐下风干肉那沉稳的咸香交织缠绕,一清一厚,一甜一咸,竟奇妙地构成了一种独特而温馨的、只属于这个家的安稳味道。高红梅心满意足地拿着空碗转身回厨房,对于她而言,能看到丈夫喝下她精心准备的甜汤后,眉间舒展、气息平和,便是这平凡秋日里,最简单、也最实实在在的幸福回报。
  http://www.abcsee.cc/38570/3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