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马县长视察齿轮厂
推荐阅读:
女神的上门贵婿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从继承家族开始变强
叶凡神医小说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不败战神
贾二虎温茹玉
超能黄金瞳
陈轩邪医传承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5.25 马县长视察齿轮厂秋雾还没散尽,齿轮厂办公室已亮起灯。会议桌擦得锃亮,倒映着墙上“实干兴厂”的红色标语,长条椅上渐渐坐满了开会的人,车间主任和班组长们揣着记录本,连分管土建的永明都赶来了。
“人都到齐了,咱们开始。”
仲明放下手中的杯。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目光扫过全场时,原本轻声交谈的屋子瞬间静了下来。
“今天是齿轮厂值得纪念的日子,”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难掩的振奋,“经过近三个月的连轴转,咱们15台机床正式开启三班生产了。每年生产20万个齿轮的目标,今天,实现了!”
话音刚落,前排的小白“腾”地挺直腰板,抢着接话:“仲明,蜡型车间这边请大家放心!”小伙子脸上带着熬夜后的倦意,眼神却亮得很,“砂模生产线早就调试到位,工人分成三组轮班,保证每天稳稳完成800个,要是设备顺溜,争取冲到1000个!关键是质量——咱们盯紧了每道工序,合格率稳稳保持99%,绝不给下道工序添乱!”
“蜡型车间劲头足,我们中频炉也不落下!”角落里的老李师傅清了清嗓子,布满老茧的手在桌上轻轻一拍。他鬓角沾着些许黑色炉灰,一看就是刚从车间赶过来,“上周六我和钱师傅熬了个通宵,把旧炉的炉膛和进料口都改造完了。现在每台炉三班倒,产量直接超了400个,每月2万件料坯的任务,攥得死死的,绝不给全厂拖后腿!”
仲明笑着点头,朝加工车间方向抬了抬下巴:“仲伟,你也说说加工车间的情况。”
仲伟翻了翻手中的统计表,声音透着底气:“咱们加工车间能提前5天达到日产800个齿轮,多亏了之前那套激励学员提前上岗的措施。” “为了让新学员早5天上机操作,咱们总共发了不到3万元奖金,但这5天里,咱们多产了5000个齿轮。按每个齿轮30元利润算,这就是15万元的增收!”他加重语气,“大伙儿常说‘时间就是金钱’,这事儿,就是最实在的例子!”
会场里泛起细碎的赞叹声,永明趁机站起身,脸上带着笑意补充:“说实话,看着大伙儿这热火朝天的干劲,土建队都被感染了!”他往窗外指了指,远处的工地隐约传来搅拌机的声响,“原计划是入冬前完成一层加工车间的土建,现在进度超了不少——照这势头,11月底就能把全部土建工程拿下!春节前,全厂职工都能搬进带暖气的新房,再也不用在漏风的老车间里挨冻了!”这话一出,屋里顿时响起一阵轻快的笑声。
待笑声平息,仲明站起身,双手轻轻按在桌上。“建厂不到两年,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他的声音沉了些,却更显恳切,“首先要谢谢全厂职工,是你们白天黑夜地拼,才有了今天的产量;其次要感谢管理层的弟兄们,车间主任、班组长们盯在一线,决策不跑偏,方向才对路;最后,我得提提我父亲——廷和厂长。”他顿了顿,目光柔和了几分,“没有他当初顶着压力筹资建厂,没有他手把手带着我们摸技术、跑市场,就没有齿轮厂的今天。”
最后一个字落下时,调度室里的掌声像潮水般涌起来,拍得窗户玻璃微微发颤。有人悄悄抹了抹眼角,有人互相击掌示意,晨光透过窗帘缝隙斜射进来,照在每个人带着笑意的脸上。
这是齿轮厂成立以来的第二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第一个是生产出齿轮那天,而今天,他们用满负荷的生产线、沉甸甸的产量目标,为这座年轻的工厂,刻下了更坚实的印记。
调度会的余温还飘在办公室里,廷和便慢悠悠往厂里处走。齿轮厂的机器轰鸣声传来,规律又沉稳。自打仲明接手日常运转,生产线、班组调度、原料进出都捋得顺顺当当,他是真不用多费心思。可脚步一进工厂大门,望向西边一片忙碌的土建工地时,他还是下意识地放慢了速度。
永明和建筑队长刚从他们的办公室里出来,手里还拿着图纸,正低头核对什么。远远看见廷和的身影,立刻迈开步子跑过来,声音带着几分高兴:
“厂长,您来啦!”
廷和闻声转头,赶紧迎上前。队长手指向不远处一栋初具雏形的房子:“厂长,您看那锅炉房——昨天墙体全砌完了,今天瓦工师傅正上顶,今天把屋面封好,这房子就算能用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西墙的门已经开出来了,昨天永明特意找杨村长打了招呼,西边那片闲地咱先用着,搭临时棚子盛煤,今天一早已经安排人在搭了。”
廷和点点头,没说话,径直走到锅炉房前。青砖垒起的墙身还带着潮湿的水汽,墙角的水泥缝抹得匀匀实实。他伸手摸了摸墙面,转头问:“锅炉什么时候能生火供暖?车间里工人早晚干活,寒气已经上来了。”
“您放心!”队长胸有成竹地答,“一层的暖气管道和暖气片全安装完了,打压也试过,没问题。后天一早就能点火试暖,保证一层车间先热起来。二层瓦工正在砌内隔墙,等墙面抹灰干了,安装队就过来配装暖气片,全部弄完,最晚到这个月底。”
廷和“嗯”了一声,神色舒展了些。跟着两人转身往新大楼走。
“一层今天家具厂的师傅来装门窗。”队长指着大楼一层的窗口,继续汇报,“我跟他们交代过,必须在供暖前把所有门窗安完、封严实,不能让暖气跑了。”
他又抬手指向屋顶,语气里带着点自豪:“您再看那屋面——这坡椽子已经钉得差不多了,瓦板和瓦条也铺了快一半,明天一早瓦工就进场,上瓦泥、铺瓦片,顶多五天,屋顶就能全部盖好,下雨天也不怕漏了。”
话音还没落,就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着仲明略显焦急的呼喊:“爸爸!爸爸!”
众人回头,只见仲明一路小跑过来,额头上还带着薄汗。他一把拉住廷和的手,不由分说地往办公室方向拽,嘴里快速说道:“刚接到杨村长的电话,他说马上就过来,还特意传了话——郝乡长要陪县里的领导来咱们齿轮厂视察,已经在路上了!”
廷和脚步一顿,原本落在工地上的心思立刻转了过来,反手拍了拍仲明的胳膊:“走,去办公室等。让永明在这儿盯着工地,别耽误进度。”
廷和刚在办公室的木椅上坐下,门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杨村长标志性的大嗓门——“廷和!廷和在不?”
话音未落,杨村长已推门而入,沾着些许泥土的胶鞋在水泥地上踩出几声轻响。他额角挂着细汗,敞开的中山装领口透着热气,一开口就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昨天晚上玉良回村说,咱新盖的厂房一层,明天就能投产了!实行三班倒,月产量能冲到2万个齿轮哩!”
他顿了顿,喝了口廷和递来的热水,语气更急了些:“今天早上郝乡长特意给我挂电话,问楼房进度。我把一层要投产的消息一说,正巧他今儿要向县里管生产的马副县长汇报工作,就顺嘴提了这事儿。你猜咋着?马副县长早听说咱杨家庄新建齿轮厂搞得红火,当即就说要借这机会过来看看!你们赶紧准备准备,待会儿县长来了得好好汇报!”
廷和心里一振,当即起身:“马县长要来?那得抓紧收拾。”他转头朝隔壁喊道:“马媛,你把办公室再仔细扫一遍,窗玻璃擦亮点,茶壶茶杯全拿出去重洗,别留一点茶渍。”又想了想,补充道:“上次仲昆拉来的苹果和莱阳梨,财务室还各剩半筐,你挑些个头大、没磕碰的,洗干净装盘子端过来。”
马媛应了声“好”,转身就忙活起来。廷和又对着镜子理了理衣襟,心里默默过了遍工地和车间的进度,确保待会儿汇报时不卡壳。
不到十点,院外传来汽车引擎声。廷和与杨村长快步迎出去,就见一辆苏制“伏尔加”轿车在前,一辆北京吉普紧随其后,稳稳停在齿轮厂大院的空地上。
郝乡长先从吉普车上跳下来,快步走到轿车旁,一手搭着车门框,一手拉开了车门。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走下车,身着藏青色中山装,面容沉稳,目光扫过厂区,带着几分审视。
“这是马县长,今天专程来咱们厂视察指导。”郝乡长笑着引荐,侧身让过一步。杨村长连忙上前,伸手要引马县长去办公室:“县长,一路辛苦,先到屋里歇会儿,喝杯茶?”
马县长摆了摆手,声音洪亮:“不必了,咱们先到工地看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一行人便跟着马县长往工地走。脚下的黄土路刚被踩实,旁边堆着几摞红砖和水泥袋,远处的塔吊矗立在晴空下,主体完工的大楼已初具规模。廷和跟在一旁,语速平稳地介绍:“县长,这大楼主体已经全部完工。一层的门窗今明两天就能安完,只剩外墙粉刷,计划等明年开春天气暖和了再弄——冬天粉刷怕冻裂。二层月底之前能把屋面瓦全上完,到时候塔吊就能拆了,土建这边就只剩收尾和装饰工程了。”
马县长点点头,目光在大楼的梁柱上扫过,偶尔伸手摸一摸墙面的水泥质感,没多言语。
视察完土建工程,众人又转到一层的加工车间。刚走到门口,震耳的机器轰鸣声就涌了过来,透过敞开的窗户,能看到里面机床飞速运转,工人们穿着蓝色工装,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机加工车间主任仲伟早已在门口等候,见马县长进来,连忙上前汇报,语气透着干练:“县长,没建这栋大楼前,咱厂里就5台机床在老车间干活,月产齿轮才6千只。新大楼10月6号完成地面工程,7号从沈阳机床厂订的10台新机床就运到了,安装调试完,10月17号就具备使用功能。18号那天,经培训的30名学员进厂做二次实操培训,今天全上岗了——现在每天能生产齿轮1000个,月产正好2万5千个。”
马县长听完,走到一台机床旁停下,看着飞速旋转的刀具切削出精准的齿纹,伸手从旁边的料筐里拿起一个刚加工好的齿轮。那齿轮泛着金属的冷光,齿廓规整,表面光滑无毛刺。他用拇指轻轻摩挲着齿面,转头对郝乡长说:“这可是高精度产品,质量要求高,附加值自然也高。办工厂就得往这个方向走——专搞这种难度大、附加值高的企业,才有长远发展前途啊。”
郝乡长连忙点头附和,廷和与杨村长相视一笑,心里都松了口气——看来,马县长对这齿轮厂的进展,是满意的。
太阳刚漫过旧厂房的屋脊,马县长一行人视察完工地和车间,来到办公室。
“永明,把杨家庄的建筑队长也叫过来。”郝乡长刚坐下,便转头对门口的永明叮嘱道。话音未落,仲明已手脚麻利地端来暖壶,玻璃杯在桌上摆得齐整,茶水注进去时腾起轻雾,他又从竹篮里拣出擦得锃亮的苹果和莱阳梨,挨个递到众人手里。
马县长用手叩了叩桌面,目光落在杨村长身上:“你们盖楼,给县规划局打报告了吗?”
杨村长手里拿着苹果,闻言连忙放下:“马县长,我们前后递过两次报告,可一直没批下来。您不知道,这块地原来是咱村的饲料厂,早年就是片盐碱滩,连草都长不好,后来建起饲料厂时,规划局是有备案的。”
“手续必须办齐。”马县长眉头微皱,语气斩钉截铁,“没合规手续,现在看着没事,将来迟早出麻烦。这事我回去就过问,规划局那边我来协调。”说罢,他转头看向郝乡长,“这事你多盯紧点,过几天记得提醒我。”
稍一思忖,马县长朝仲明抬了抬下巴:“小仲,给我拿张纸。”接过纸和笔,他低头快速写了几行字,对折后递给郝乡长:“这样,我给规划局长写个条子,你明天带着去办,要是还卡壳,直接来找我。”
郝乡长接过条子收好,随即侧身指了指刚进门的年轻人:“马县长,我给您介绍下,这是杨家庄建筑队的小杨,咱们村这楼,就是他带着周围四个乡亲搭的班子干的。前阵子县设计院来检查,直夸质量过硬,比那些大建筑公司干得都不孬,所以镇上打算以他们为底子,组建个镇建筑公司。”
小杨站在一旁,手里还拿着安全帽,闻言有些拘谨地笑了笑。马县长却眼睛一亮,当即拍了下手:“好啊!实践出真知,能把活儿干得这么地道,就是实打实的人才。发现人才就得大胆用,你们这个思路找对了,我全力支持!”
http://www.abcsee.cc/38867/1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