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后宫规劝
推荐阅读:
雷霆武神
恩爱夫妻宠娃日常唐夜溪顾时暮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重生都市仙帝
叶辰夏倾月
做局
高手下山:我的绝色总裁未婚妻秦阳林霜舞
被全家合谋杀害后,我重生了
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海贼之建立海贼家族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景琰独自在乾清宫西暖阁内坐了许久,地上的碎瓷片和泼洒的茶渍早已被手脚麻利的内侍悄无声息地收拾干净,仿佛方才那瞬间的失态从未发生。然而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窒闷,以及林夙离去时那过于恭顺、也过于疏离的背影所带来的余韵。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不仅仅是连日来应对朝堂风波的精神耗损,更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无力。他保住了林夙,震慑了朝臣,推进了新政,看似大获全胜。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场“胜利”代价几何。他与林夙之间那本就脆弱的信任,经此一役,已是裂痕遍布。
就在这时,德顺小心翼翼地进来禀报:“陛下,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来了,说是有事想与陛下说说。”
景琰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太后并非他的生母,乃先帝继后,平日深居简出,鲜少过问前朝之事。皇后苏静瑶更是性情温婉,向来以他为天,从不多言朝政。此刻联袂而来,所谓何事,他心下已然明了。
“请。”他敛去面上多余的情绪,恢复了帝王应有的威仪与平静。
太后在皇后的搀扶下缓步而入。太后年近五旬,保养得宜,眉目间依稀可见年轻时的风华,但常年礼佛让她周身笼罩着一股沉静,甚至可说是淡漠的气息。皇后苏静瑶则是一贯的端庄秀丽,低眉顺眼,只是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行礼赐座后,宫人奉上香茗,便悄然退下,暖阁内只剩下他们三人。
太后并未急着开口,而是慢条斯理地拨动着手中的佛珠,目光平静地落在景琰身上,带着一种长辈审视,却又保持着恰到好处距离的意味。
最终还是景琰先打破了沉默:“母后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可是宫中有什么事?”
太后轻轻摇头,声音温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宫中无事。哀家是听说,前朝近日颇不宁静,心中挂念皇帝。”
来了。景琰心中暗道,面上却不露分毫:“劳母后挂心,不过是一些臣子不懂事,借着新政由头生事,朕已处置了。”
“哀家听闻,是为了东厂林夙的事?”太后直接点明,目光依旧平和,“安远伯被革爵圈禁,震动朝野。皇帝手段雷霆,哀家知道你是为了推行新政,富国强兵,这是好事。”
景琰微微颔首,等待着她接下来的“但是”。
果然,太后话锋一转:“只是,皇帝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朝堂之上,并非只有新政这一件事。平衡各方,安抚人心,同样是帝王之道。”
她顿了顿,见景琰没有反驳,便继续道:“林夙此人,能力是有的,对皇帝也忠心。这一点,哀家不否认。但他终究是内宦,身份特殊。如今他执掌东厂,权柄日重,行事又……颇为激进。朝野上下,对此非议已久。此次虽事出有因,但他动辄以‘谋逆’之名拿人,终究是授人以柄。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
皇后的声音适时地响起,轻柔却带着恳切:“陛下,母后所言极是。臣妾在宫中,亦听闻不少风言风语。都说……都说陛下对林厂公过于宠信,以致其权势熏天,连勋贵重臣都说拿下便拿下。这……这于陛下的圣名有损啊。”
她抬起眼,担忧地望着景琰:“陛下励精图治,臣妾都看在眼里。可正因为陛下是一代明君,更需爱惜羽毛。那些清流御史,最重名声风骨,若因一个宦官而与陛下离心,岂非因小失大?”
景琰沉默地听着,手中摩挲着温热的茶杯。太后和皇后的话,句句在理,字字恳切,都是站在他的立场,为他的江山、他的名声考虑。她们代表的是宫廷内苑最“正统”的声音,强调着秩序、平衡与“体统”。
他理解她们的担忧。林夙的存在,就像是一把过于锋利的双刃剑,在斩断荆棘的同时,也难免会划伤持剑人自己。宦官干政,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为士大夫阶层所不容的。他重用林夙,本身就是在挑战传统的权力结构和伦理观念。
“母后和皇后的意思,朕明白了。”景琰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林夙行事,确有不当之处。朕已多次申饬。”
太后看着他,目光深邃:“申饬固然必要,但皇帝,更重要的是要让朝臣看到你的态度。你不能总是……在需要他时用他,在引起众怒时又仅仅止于申饬。这会让忠臣寒心,也会让小人觉得有机可乘。”
她的话说得委婉,但意思却很明确:皇帝对林夙的维护,不能毫无底线。必要时,需要做出更明确的姿态,甚至是……牺牲。
景琰的心猛地一沉。
牺牲?牺牲林夙?
这个念头光是闪过,就让他感到一阵尖锐的刺痛。
皇后似乎察觉到他情绪的细微变化,柔声补充道:“陛下,臣妾知道林厂公于陛下有辅佐之功,情分非比寻常。但君臣之间,终究有别。陛下是天下之主,万民表率,有些时候,不得不……有所取舍。”
“取舍……”景琰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字,只觉得无比沉重。
他取什么?舍什么?
取江山稳固,新政畅行?舍掉那个陪他从泥泞中一步步挣扎出来,为他背负所有骂名,如今却可能因“权势过盛”而成为众矢之的的人?
他做不到。
至少现在,他做不到。
林夙不仅仅是一把刀,更是他在这孤寂皇位上,唯一能感到一丝放松和慰藉的存在。是唯一一个见过他所有狼狈、脆弱,却依然选择站在他身边的人。
可他无法将这些话宣之于口。在太后和皇后面前,在“规矩”和“体统”面前,他只能将这些不合时宜的情感深深埋藏。
“朕自有分寸。”景琰最终只能给出这样一个模糊的答案,“新政关乎国本,不容有失。林夙……朕会敲打他,令他收敛。至于朝臣物议,朕也会设法安抚。”
太后看着他坚定的神色,知道再多说也无益,轻轻叹了口气:“皇帝心中有数便好。哀家老了,只盼着江山稳固,皇帝你能做个流芳百世的明君,莫要因一时……意气,坏了根本。”
她站起身,皇后连忙上前搀扶。
“皇帝政务繁忙,哀家就不多打扰了。”太后最后看了景琰一眼,那眼神复杂,有关切,有担忧,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
送走太后和皇后,暖阁内再次只剩下景琰一人。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只觉得太阳穴突突地跳着疼。
太后和皇后的规劝,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他此刻处境的尴尬和危险。他站在权力的顶峰,却发现自己被无数双眼睛盯着,被无数条规矩束缚着。他想要改革,想要破除积弊,却不得不顾忌着旧有势力的反弹和“体统”的制约。
而林夙,就是他打破困局最有力的武器,却也成了他最容易遭受攻击的软肋。
就在景琰心烦意乱之际,德顺又进来禀报,这次带来的消息更是让他眉头紧锁。
“陛下,方才京兆尹府递来消息,说……说京城里近日流传起一些不好的话本和小调……”
“什么话本小调?”景琰不耐地问。
德顺跪在地上,头埋得更低,声音也带着颤抖:“是……是一些编排林厂公和……和陛下的污秽之词……说……说林厂公以宦官之身,魅惑君上,把持朝政,乃是……乃是妲己、褒姒之流……还说陛下……陛下……”
后面的话德顺不敢再说,但景琰已经猜到了七八分。无外乎是说他昏聩好色,被一个太监迷了心窍,是非不分。
“混账!”景琰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乱响,“查!给朕彻查!是何人如此大胆,敢散布此等谣言!”
“京兆尹已经在查了,只是……只是流传甚广,源头一时难以追溯……”德顺战战兢兢地回答。
景琰胸口剧烈起伏,一股邪火无处发泄。他当然知道这背后是谁在搞鬼。无非是那些被新政触动了利益的勋贵残余,或者是那些自诩清高、看不得宦官得势的文官集团。他们不敢在朝堂上正面抗衡,便用这种下作的手段,企图用舆论来抹黑他,逼迫他就范。
而林夙,再次成为了攻击的焦点。这一次,不仅仅是“权宦干政”,更是加上了“魅惑君上”这种极其恶毒的人身攻击和污蔑。
这不仅仅是在打击林夙,更是在挑战他作为皇帝的尊严和权威!
景琰感到一种深深的愤怒,还有一种被冒犯的恶心。他和林夙之间,是超越世俗理解的羁绊,是生死与共的信任,岂容这些宵小之辈用如此龌龊的心思来揣度、污蔑!
然而,愤怒之余,一丝寒意也悄然爬上心头。
太后和皇后的规劝言犹在耳,这边污蔑他“宠信宦官”、“被魅惑”的流言就甚嚣尘上。这绝非巧合。
这是一种舆论的铺垫,是一种更猛烈攻击的前奏。
如果他继续毫无保留地维护林夙,那么“昏君”的帽子,恐怕就要被牢牢扣在他头上了。届时,失去的将不仅仅是部分朝臣的支持,更是天下士林的人心。
他想起林夙昨日在暖阁里那恭顺而疏离的样子,那句“奴才甘愿领罚”。林夙是不是早已预料到了这种局面?他是不是已经做好了被“舍弃”的准备?
这个认知让景琰感到一阵恐慌。
他从未想过要舍弃林夙。
可是,现实却一步步将他逼到墙角。
夜色渐深,乾清宫内的烛火却依然亮着。
景琰没有传膳,只是一个人对着满桌的奏章发呆。那些奏章里,有汇报新政进展的,有弹劾林夙的,也有地方官员呈报民情的。每一本都代表着这个庞大帝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代表着他身为皇帝无法推卸的责任。
他的目光落在窗外漆黑的夜空上,那里没有星辰,只有浓得化不开的墨色。
太后和皇后的规劝,朝臣的攻讦,市井的流言……所有的一切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他紧紧缠绕。他感到窒息。
他知道,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对林夙,对新政,对朝局,他都需要一个明确的态度。
是继续强硬到底,力排众议,哪怕背负“昏君”的骂名也要保住林夙,推行新政?
还是……暂时妥协,适当收敛,甚至……牺牲掉林夙的部分权力乃至个人,以换取朝局的暂时平稳,为新政赢得更宽松的环境?
第一个选择,快意恩仇,却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甚至动摇国本。
第二个选择,理智冷静,却意味着他要亲手斩断自己与过去最深的联系,意味着他要辜负那个为他付出一切的人。
无论哪个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代价。
“德顺。”他忽然开口,声音沙哑。
“奴才在。”
“去……把林夙昨日送来的,关于漕运改革的条陈找出来。”景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疲惫的平静。
德顺愣了一下,连忙应声去翻找。他原以为陛下会下令继续严查流言,或是召见林夙,却没想到是要看新政条陈。
景琰接过那份笔墨未干、显然是林夙抱病整理的条陈,上面的字迹依旧清隽有力,思路清晰,切中时弊。为了这份条陈,林夙想必又熬了不知几个夜晚。
他摩挲着纸张的边缘,仿佛能感受到那人执笔时的专注与殚精竭虑。
这个人,把他的一切,他的智慧,他的健康,他的名声,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的江山。
而他,这个承受了这一切的皇帝,此刻却在考虑着是否要“取舍”他。
巨大的愧疚和无力感如同潮水般将景琰淹没。
他该怎么办?
他能怎么办?
暖阁内烛火摇曳,将皇帝孤独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拉得很长,很扭曲。窗外的夜色愈发浓重,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无疑就是那个远在东厂衙门,同样彻夜难眠的人。
http://www.abcsee.cc/39211/4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