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精研秘术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修炼静室内,一如既往的静谧。灵玉铺就的地面光洁如镜,清晰地倒映着虞璎盘膝坐于中央蒲团上的身影。

  虞璎每日花费大量时间,心无旁骛地运转《造化木皇功》。

  凝煞后期的灵力如同青色潮汐,在她体内经脉中奔流不息,一遍又一遍地洗刷、凝练着乙木长生煞气。

  这个过程看似枯燥重复,却是夯实道基、为将来冲击炼罡、凝结金丹打下坚实根基不可或缺的一环。

  每一次周天运转,都能让她感受到灵力变得更加精纯凝练一分,对自身力量的掌控也更进一步。

  同时,她也开始投入更多心神,参悟天帝亲赐的《太微两仪合和篇》的更深层奥义。得益于之前天帝亲自引导的那次修行,她对此法的理解已然远超自行摸索。

  如今独自修炼,虽无法再现阴阳交泰、龙虎相济的速效,但凭借此法门中正平和的调性,她也能有效地纯化自身灵力,调和体内阴阳二气,使得灵力运转愈发圆融自如,如臂指使。

  神识在这个不断纯化与调和的过程中,亦如同被反复淬炼的精铁,变得更加凝练、敏锐,感知范围与精细度都有所提升。

  然而,她投入最多精力与心血的,还是那门得自《造化玉书》、关乎她未来能否在孕育子嗣这一“劫数”中争得一线生机的逆天秘法——《青帝长生源液法》。

  她深知此术玄奥,且所需材料无一不是天地奇珍,故而不敢有丝毫冒进。她选择了一条最为稳妥,却也最为考验耐心与悟性的道路——利用从司药局以“研究新丹方”、“练习控火技巧”、“培育灵植需观察药性”等合情合理、不会引人怀疑的名义,合规调拨来的那些“降等处理”的灵材边角料。

  这些材料,诸如灵气流失大半、色泽暗淡的“地脉紫芝”;年份不足百年、药力温和的“凝露草”;甚至是从一些高品质炼丹失败后的废丹,小心翼翼提取出的、尚未完全散逸的、极其微薄的草木精华。

  这些东西,在一些丹师眼中或许与垃圾无异,但于虞璎而言,却是练习《青帝长生源液法》基础手法、感悟草木生机交融规律的绝佳耗材。

  这个过程,远比想象中更加繁琐、枯燥且耗费心力。

  每一次尝试,她都需要先在静室中布置下小型的聚灵阵,以确保练习时有足够的灵气支撑,同时还要叠加数层防止气息、灵光外泄的隐匿阵法,以免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准备妥当后,她才会神情肃穆地取出那尊与她性命交修、作为本命法器雏形的—— “青帝长生鼎”器胚。

  此鼎约莫尺许高,通体呈现一种深邃而古朴的暗青色,非金非玉,材质不明,乃是伴随青帝传承一同出现在她识海深处的神物。

  鼎身之上,铭刻着无数细密如蚁、复杂异常、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的古老草木图腾与先天道纹。

  平日里,它光华内敛,质朴无华,如同凡间古物,唯有在虞璎以精纯的《造化木皇功》灵力全力催动时,鼎身才会散发出朦胧而充满无限生机的青色光晕,那些图腾与道纹也仿佛活了过来,缓缓流转,玄妙非凡。

  此刻,青帝长生鼎静静悬浮于虞璎身前寸许之处,滴溜溜地缓缓旋转着,散发出一股温和而持续的吸力。

  虞璎屏息凝神,双手如同穿花蝴蝶,在空中结出一个个玄奥难言、充满道韵的法印。随着法印的变换,那些品质低下、灵力斑驳的练习材料,按照《青帝长生源液法》基础篇中记载的某种玄妙比例和特定顺序,被一丝不苟、小心翼翼投入鼎中。

  鼎内,并无寻常炼丹时的烈焰升腾。取而代之的,是依靠虞璎精纯的灵力作为源泉,以及长生鼎自身所蕴含的那一丝造化生机之气,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温养与萃取力场。

  这力场温和而持久,旨在激发材料深处残存的草木本源生机,并将其引导、融合。

  这对施术者的要求极高,需要对每一种投入材料的药性、灵力波动频率、乃至其内部蕴含的微弱生机,都有细致入微的掌控。

  同时,自身的灵力输出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如同春雨润物般,充满生机却又温和持久的稳定状态。

  起初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也是令人沮丧的。

  有时是因对某种材料特性把握不准,灵力输出稍有不稳,瞬间的波动便导致萃取失败,鼎内材料化为一小撮毫无灵气的焦黑灰烬;了。

  有时是不同材料间残存药性冲突未能及时调和,引发小范围的灵力紊乱,“噗”的一声轻响,炸得鼎内一片狼藉,药液四溅。

  更多的时候,是历经数个时辰的辛苦,最终勉强凝练出的所谓“源液”,却浑浊不堪,色泽黯淡,其中蕴含的生机之力微乎其微,与玉简中描述的“清澈如玉露、生机盎然如初春朝阳”的景象相去甚远,根本达不到秘术要求的最低标准。

  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大量心力的白白消耗,自身灵力的不菲损耗,以及那些她费尽心思才合理弄到手的练习材料的彻底浪费。

  看着鼎中失败的产物,即便是以虞璎的心性,偶尔也会生出几分无力感。但她深知,这等涉及生命本源、近乎逆天改命的无上秘法,绝非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凭运气成功。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阶梯。

  她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仔细复盘每一次失败的全过程。

  是哪个法印衔接不够流畅?是哪种材料的投入时机早了或晚了半分?是灵力输出的强度在哪个瞬间出现了细微的波动?还是对不同材料间那微妙生克关系的理解仍有偏差?

  她如同最严苛的先生,审视着自己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不断调整着灵力的输出节奏与频率,用心去感悟不同草木材料在长生鼎那独特力场下,其内部生机被激发、引导、交融时所产生的种种细微变化与法则轨迹。

  在这种近乎痴迷、不计成本的反复尝试、失败、总结、再尝试的循环中,她对于自身木系灵力的操控,被磨砺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妙程度。

  她仿佛逐渐脱离了单纯依靠神识感知的层面,开始能够用“心”去“聆听”草木呼吸时那独特的韵律,能用“神”去“窥见”不同药性交融碰撞时,所产生的那一丝丝微不可察的法则轨迹。

  这种对木系法则更深层次的感悟与掌控力的提升,是任何丹药或闭关苦修都难以带来的,它不仅体现在对《青帝长生源液法》的领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深,更悄然反哺到了她最为熟悉、也立身已久的领域——丹道。
  http://www.abcsee.cc/39630/3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