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视察民间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第一百一十九章:视察民间

  金銮殿内,顾晏舟的狂笑戛然而止。他死死盯着沈清璃,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你...你说什么?

  沈清璃从容不迫地走上前,从萧景珩手中接过那卷明黄绢帛。她仔细端详着上面的玉玺印文,唇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

  顾大人,您这遗诏伪造得确实精巧,几乎可以假乱真。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可惜,您忽略了一个细节。

  她转向殿内众臣,朗声道:诸位大人可还记得,第四卷《金石录》中记载,太祖皇帝在位时,传国玉玺曾不慎跌落,在受命于天天字右上角磕出一道细微的裂痕?

  几位老臣纷纷点头:确有此事!

  正是。沈清璃将绢帛举起,让众人看清上面的印文,大家请看,这遗诏上的玉玺印文完整无缺,根本没有那道裂痕。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这是伪造的!

  顾晏舟面色惨白,踉跄后退:不...不可能!这遗诏是我祖父...

  您祖父或许确实留下了一封遗诏,沈清璃打断他,但绝不是这一封。真正的遗诏,恐怕早就被调包了。

  她目光如炬,直视顾晏舟:顾大人,您被欺骗了。欺骗您的,或许是您的祖父,又或许是其他别有用心之人。但这些年来,您却因为这个谎言,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顾晏舟如遭雷击,整个人瘫软在地。他多年的坚持,多年的谋划,竟然都是建立在一个谎言之上!

  我...我...他语无伦次,神智似乎已经崩溃。

  萧景珩见状,立即下令:拿下!

  侍卫一拥而上,将失魂落魄的顾晏舟制住。这一次,他没有再做任何反抗。

  宫变,终于平息了。

  皇上看着被押下去的顾晏舟,长叹一声:将他押入天牢,好生看管。待朕查明真相,再行发落。

  待叛军全部被押走,金銮殿内重归平静。皇上看着满殿狼藉,又看看浑身浴血却依然挺立的萧景珩和沈清璃,眼中满是欣慰。

  景珩,清璃,这次多亏了你们。皇上的声音有些哽咽,若不是你们及时赶到,朕恐怕...

  父皇言重了。萧景珩跪地行礼,护卫父皇,护卫大周,是儿臣分内之事。

  沈清璃也盈盈下拜:臣妾只是尽了本分。

  皇上亲自扶起二人,目光在他们身上流转,满是赞赏:你们不必谦虚。这次你们不仅救驾有功,更平息了一场可能动摇国本的大乱。朕要重赏你们!

  他沉吟片刻,道:景珩,朕加封你为摄政王,总领朝政。清璃,朕封你为超品诰命,享双倍俸禄。此外,朕还要赏你们黄金万两,锦缎千匹...

  父皇,萧景珩突然打断皇上的话,儿臣不要这些赏赐。

  皇上一愣:那你想要什么?

  萧景珩从怀中取出兵符,双手奉上:儿臣愿交还兵符,只求父皇一事。

  殿内众臣都惊呆了。兵符可是萧景珩最大的倚仗,他竟然要交还?而且还是在刚刚立下大功的时候?

  皇上也大感意外:你...你这是何意?

  萧景珩抬头,目光坚定:经过这次宫变,儿臣深深体会到,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儿臣不愿做一个权倾朝野的王爷,只愿做一个能为国分忧、为民请命的臣子。

  他看向沈清璃,眼中满是柔情:儿臣唯一的请求是,请父皇准许儿臣与清璃远离朝堂,游历天下,体察民情,为大周寻一条富民强国之路。

  这番话一出,满殿哗然。

  王爷三思啊!一位老臣急道,如今朝局初定,正需要王爷这样的栋梁之才!

  是啊王爷,另一位大臣附和,您若离去,朝中...

  萧景珩摆手制止众人:诸位大人的心意,景珩心领了。但经过这次变故,景珩深知,大周需要的不是某个人的权威,而是一套完善的制度,一个清明的朝堂。

  他转向皇上:父皇,儿臣愿交还兵权,只保留王爷虚衔。此后愿以布衣之身,游历四方,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如实禀报朝廷。如此,既可不负平生所学,又可避免权倾朝野之嫌。

  皇上凝视着儿子,眼中神色变幻不定。良久,他长叹一声:景珩,你真的想好了吗?

  儿臣想好了。萧景珩坚定道。

  清璃呢?皇上看向沈清璃,你也愿意随景珩漂泊四方吗?

  沈清璃微笑行礼:臣妾愿随王爷天涯海角。况且,游历天下,体察民情,本就是臣妾的心愿。

  皇上看着眼前这对璧人,终于点头:好!朕准了!

  他接过兵符,郑重道:不过,你们要答应朕,每年至少要回京一次,将游历所见禀报朝廷。若有要事,朕也会召你们回来。

  儿臣遵旨!

  退朝后,萧景珩和沈清璃回到珩王府。府中下人早已得知消息,个个喜极而泣。

  王爷!王妃!福伯老泪纵横,你们可算平安回来了!

  沈清璃扶起老人:福伯,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不辛苦,不辛苦!福伯抹着泪,只要王爷王妃平安,老奴做什么都值得!

  当晚,珩王府设宴庆祝。虽然萧景珩和沈清璃都伤痕累累,但精神却很好。

  宴席散去后,两人在院中漫步。月光如水,洒在相携的身影上。

  真的不后悔吗?沈清璃轻声问,放弃摄政王的尊位,放弃兵权...

  萧景珩握紧她的手:有什么好后悔的?与其在朝堂上勾心斗角,不如与你携手游历天下,看尽人间美景,体味百姓疾苦。

  他抬头望月,目光深远:这次宫变让我明白,权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能用这权力做什么,能为什么人做事。

  沈清璃靠在他肩上,心中满是幸福:那我们先去哪里?

  江南如何?萧景珩微笑,听说那里的春天很美,你一定会喜欢。

  好,就去江南。

  三日后,萧景珩和沈清璃轻装简从,悄然离开京城。他们没有惊动太多人,只带着几个贴身侍卫和侍女。

  城门外,皇上亲自来送行。

  景珩,清璃,一路保重。皇上眼中满是不舍,记得常回来看朕。

  儿臣遵旨。

  皇上又对沈清璃说:清璃,景珩就交给你了。他性子急,你要多提点他。

  沈清璃微笑:父皇放心,臣妾会照顾好王爷的。

  告别皇上,马车缓缓启程。萧景珩和沈清璃相视一笑,携手踏上新的旅程。

  他们先到江南,在那里的水乡小镇住了一段时间。沈清璃重拾商业,帮助当地百姓发展丝绸和茶叶贸易。萧景珩则走访乡里,了解民情,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半年后,他们继续南下,到达岭南。在那里,他们见识了与中原迥异的风土人情,也看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萧景珩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写成奏折送往京城。皇上看到奏折后,大为震动,立即下令整改。

  一年后,他们如约回京。皇上看到他们风尘仆仆却精神焕发的样子,十分欣慰。

  景珩,清璃,你们这一年的游历,可是让朕大开眼界啊!皇上看着他们呈上的游记和奏折,连连赞叹,这些建议,朕都会认真考虑。

  谢父皇。

  在京城停留一个月后,他们再次出发,这次是往西而行。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萧景珩和沈清璃走遍了大周的山山水水,他们的游记和奏折堆满了皇上的书案。

  在这些记录中,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有百姓的疾苦心声,有对朝政的建议,也有对未来的展望。皇上根据他们的建议,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周国力日渐强盛。

  这日,他们来到西北边陲的一个小镇。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沙暴,百姓们正在重建家园。

  萧景珩和沈清璃立即投入救灾工作。萧景珩组织青壮年清理沙土,修复房屋;沈清璃则负责分发粮食和药品,安抚老人和孩童。

  忙碌了一整天后,两人坐在小镇的土墙上,看着渐渐落下的夕阳。

  清璃,萧景珩忽然道,这一路走来,你有什么感触?

  沈清璃靠在他肩上,轻声道:我看到了百姓的苦难,也看到了他们的坚韧。我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最重要的是...

  她抬头看着他: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你。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爷,而是一个真正心系百姓的萧景珩。

  萧景珩微笑:我也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你。不再是那个需要我保护的弱女子,而是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沈清璃。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幸福和满足。

  接下来想去哪里?萧景珩问。

  沈清璃望向远方:听说塞外的星空很美,我想去看看。

  好,我们就去塞外。

  三年游历,让他们看到了真实的大周,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权力和地位都是过眼云烟,唯有心中的理想和身边的爱人,才是永恒。

  而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大周朝的一段传奇。每当有人提起珩王和王妃,都会感叹他们的明智选择,羡慕他们的神仙眷侣。

  夕阳西下,两人的身影在余晖中渐行渐远,走向新的旅程,走向属于他们的幸福未来。
  http://www.abcsee.cc/40228/2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