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婉拒进京。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回到省城后,傅水恒老营长的身影和他那句“为人民服务,不分岗位”的叮嘱,如同洪钟大吕,时时在我耳边回响。我将池溪村之行的感悟,融入了日常工作,更加注重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将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我时常提醒自己和身边的干部,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只能用来为人民谋福祉,任何脱离群众、追求享乐、钻营权力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对初心的背叛。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我虽极力避免打扰老营长的清静,但他那片“种子田”里孕育出的,不仅仅是高产的稻谷,更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这股力量,如同深山里涌出的清泉,看似微弱,却终将汇入大江大河,激起波澜。

  事情的起因,是中央某重要部门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经验交流会上,看到了连城县提交的关于“热诚地综合改造技术及高产稳产实践”的报告。报告中对傅水恒这个技术核心人物的描述,虽然语焉不详,只称之为“一位退伍军人、基层农技实践者”,但其展现出的技术思路和实践成效,引起了这位负责同志的浓厚兴趣。他私下向我了解情况,我本着对老营长的敬重和对事实的负责,在征得老营长默许后(我通过县委书记委婉地询问过他的态度,他表示“只要对推广技术有利,不涉及个人宣传,可以实事求是”),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傅水恒的情况,当然,我刻意隐去了他辉煌的战功和目前极其清贫的生活细节,只强调了他扎根基层、潜心研究、无私奉献的精神。

  没想到,这份介绍,加上连城县持续报上来的、因推广傅水恒技术而带来的粮食连年增产的扎实数据,引起了更高层面的关注。经过一番更为深入的、不惊动本人的侧面了解,傅水恒的完整形象——从战斗英雄到“泥腿子”农技专家,其事迹和其中蕴含的巨大精神价值,终于被摆上了更高决策层的案头。

  “国涛同志,你们省连城县那位傅水恒同志的情况,中央有关方面已经详细了解过了。了不起啊!真正的英雄,淡泊名利,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是新时期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杰出典范!他的事迹,他的精神,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弘扬!”

  我的心跳不由得加速,既为老营长得到如此高的认可而感到欣慰,又隐隐有一丝担忧。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绝不会愿意站在聚光灯下。

  傅水恒同志的能力、贡献和其代表的巨大精神价值,中央有关方面有一个初步意向,想征求他本人和你们地方的意见。考虑到他的经历和威望,以及当前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

  农业部副部长!农业科技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这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职位,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政治高度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以老营长的能力和贡献,担任这样的职务,谁敢说不是实至名归?如果他能赴京任职,不仅他个人的才华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他对农业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必将惠及全国,同时,他这面旗帜树立起来,对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无私奉献,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于公于私,这似乎都是一件大好事。一瞬间,我内心甚至涌起一股激动,为老营长感到高兴,觉得他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最高层面的认可和回报。

  组织的高度信任和肯定!我代表省委,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我们一定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傅水恒同志顺利赴任!”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表态。

  “好!国涛同志,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们先派一位得力同志,郑重地去征求傅水恒同志本人的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充分尊重他

  挂断电话,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立刻召集了省长、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以及组织部长,召开了紧急会议,通报了中央的意向。与会同志无不感到振奋,认为这是我省的荣耀,也坚信傅水恒同志在新的岗位上一定能大展宏图。

  会议决定,由我亲自带队,与组织部长、农业厅长一起,立刻动身前往池溪村,当面向傅水恒同志传达中央的厚爱和重要决定。我们怀着一种近乎“报喜”的心情,再次踏上了前往连城县的山路。

  这一次,我们没有丝毫耽搁,车队直接开到了池溪村村口。得到消息的县、镇领导早已在此等候,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傅水恒正在他的“种子田”里忙碌,听说我们来了,才放下手中的活计,拍拍身上的泥土,走了回来。

  他还是那身打扮,旧军装,草帽,赤脚穿着一双磨得发白的解放鞋。看到我们这一大群人,他微微皱了下眉,但很快又恢复了平和。

  “国涛,你们这是……”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身后神情肃穆又带着几分激动的组织部长和农业厅长,有些疑惑。

  “老营长,有重要事情,我们进屋谈。”我上前一步,握住他那双沾满泥土的手,语气郑重。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神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但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引着我们走进他那间熟悉的、简陋至极的黄泥小屋。

  屋里依旧,唯一的变化,可能是墙角多了几袋分门别类装好的种子,墙上挂着一幅他自己手绘的池溪村土壤改良规划图。我们几个人进去,立刻显得空间有些拥挤。县、镇的领导自觉地留在了门外。

  我请老营长在那张旧木桌旁坐下,组织部长和农业厅长分坐两边,我坐在他对面。气氛一时间有些凝滞,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鸡鸣犬吠。

  “老营长,”我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充满喜悦和崇敬,“我们今天来,是受中央委托,向您传达一个重要的决定,也是中央对您的无限信任和崇高敬意!”

  他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在听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我继续说道:“中央高度肯定了您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您在农业技术革新和推广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提名您担任国家农业部副部长,或者国家农业科技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请您到北京工作,在更重要的岗位上,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扶贫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说完,我紧紧盯着他的眼睛,期待看到他哪怕一丝一毫的激动、欣慰或者感慨。

  然而,没有。

  他的眼神平静得像一泓深潭,连一丝涟漪都没有泛起。他沉默着,目光缓缓扫过我们三人,又仿佛透过我们,看向了更遥远的地方。屋里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过了足足有一分钟,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国涛,还有两位领导,请你们代我,衷心感谢中央的信任和厚爱。”

  我的心微微一沉,预感到了什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是,这个任命,我不能接受。”

  尽管有所预感,但亲耳听到他如此干脆、如此平静地拒绝,我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冲击和不解。组织部长和农业厅长也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老营长!您……”我急切地想要劝说,“这可是中央的任命!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以您的能力和经验,在这个位置上,一定能造福更多的百姓!您难道不希望您摸索出的这些好技术、好方法,能在全国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吗?”

  他看着我,目光深邃,缓缓说道:“国涛,你说得对,我希望技术能推广,希望更多的农民过上好日子。但是,这未必需要我去当那个副部长。”

  “为什么?”农业厅长忍不住问道,“傅老,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多少人……”

  傅水恒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近乎自嘲的笑容:“我知道,这个位置很高,权力很大。但是,我傅水恒有几斤几两,我自己最清楚。我这点本事,是在池溪村这块土地上,跟乡亲们一起,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它可能适合连城县,适合闽西,但放到全国那么大的范围,那么复杂的情况下去管,我怕我力不从心,耽误了国家的大事,辜负了中央的信任。”

  他指了指墙上那张手绘的地图,又指了指窗外的田野:“我的根在这里,我的战场在这里。离开了这片土地,离开了这些朝夕相处的乡亲,我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恐怕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文件,能比得上我天天泡在田里,亲手摸摸秧苗,看看土色更踏实吗?”

  “可是,老营长,您可以带团队,可以做决策……”组织部长试图解释。

  “决策?”傅水恒轻轻摇头,“决策需要基于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我习惯了在基层跑,习惯了跟农民面对面交流。到了那个位置,难免会被各种事务、各种应酬缠身,下基层恐怕就成了‘视察’,还能像现在这样,卷起裤腿就下田,蹲在田埂就跟老表聊天吗?我怕久而久之,就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那不是我傅水恒想做的事情,也不是我能做好的事情。”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无比诚恳,甚至带着一丝恳切:“国涛,你们的心意,中央的厚爱,我懂。但是,我真的不适合。我这个人,没什么大志向,就想着守好脚下这块地,带好身边这群人,让大家都能吃饱饭,日子有点盼头。这就够了。”

  屋里再次陷入沉默。他的话,像一记记重锤,敲打在我们的心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虚伪矫饰,只有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对脚下土地的深沉眷恋,和对“为人民服务”方式的独特理解。

  我想起了他常挂在嘴边,也是他一生践行的座右铭:“当官不为民造福,不如回家种红薯。”在他心中,“官”的大小从来不是衡量价值的标准,“为民造福”才是。他认为,在池溪村当一名普通的农民也挺好的。

  这与那些削尖脑袋、苦心钻营,甚至不惜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只为满足一己私欲、追求权力带来的虚荣和利益的人,形成了何等鲜明、何等刺目的对比!

  我想起了他的家庭。他是烈属,他的爷爷早年也牺牲在战场上。按照国家政策,他完全可以享受相应的抚恤和补助,改善自己的生活。可是,据我所知,他从未向组织开过口,从未领取过一分钱的特殊补助。尽管生活清贫至此,他依然无怨无悔,靠着自己的双手和乡亲们的信任,默默地耕耘、奉献。

  这种克己奉公、甘守清贫的境界,又令多少享受着国家俸禄、却还在抱怨待遇不高、甚至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人汗颜!

  我看着他那张被风霜雕刻得沟壑纵横的脸,看着他那双因长期劳作而粗糙变形的手,看着他身上那件打着补丁的旧军装,再环顾这间家徒四壁的小屋……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崇高的敬意交织在一起,涌上我的心头。

  我所有准备劝说的话,都哽在了喉咙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在他纯粹的精神世界和坚定的价值选择面前,任何基于世俗逻辑的劝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甚至是一种亵渎。

  组织部长和农业厅长也沉默了,他们显然也被傅水恒这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深深震撼。

  良久,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站起身,走到他面前,郑重地说道:“老营长,您的决定,我明白了。您的想法,我会如实、完整地向中央汇报。请您放心,无论您在哪里,在什么岗位,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摸索出的技术,我们一定会继续全力支持,让它在全国范围内开花结果,造福更多的农民!”

  他笑了,那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而真诚的笑容。他也站起身,用力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好!国涛,这样就很好!我还是那句话,在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我就在这里,等着听你们的好消息,等着看全国的农民兄弟,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们离开池溪村的时候,心情与来时截然不同。没有了兴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感动和深刻的反思。

  傅水恒,用他婉拒赴京的惊人决定,再次给我们上了一课。这一课,关于自知之明,关于初心坚守,关于“官”的本义,关于共产党人应有的名利观。

  他是一座无法逾越的精神高山,永远矗立在那里,让每一个经过他身边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并反躬自省。

  “当官不为民造福,不如回家种红薯。”这朴素至极的话语,从他口中说出,并由他用一生去践行,其力量,足以撼山岳,贯古今。他的婉拒,不是退缩,不是清高,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更为决绝的担当和奉献!这,就是我的老营长,傅水恒!
  http://www.abcsee.cc/40375/2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