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刑侦天梯 >第1024章 断箭真相与迟来的忏悔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24章 断箭真相与迟来的忏悔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在冯劲松破碎、充满痛苦的叙述中,结合赵志军的供词以及多方查证,“1970年断箭行动”的真相,终于如同沉船般,缓缓浮出了漆黑的水面。

  那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战备物资运输。当时,直属队接到了一项高度机密的任务,护送一批特殊的“物资”前往边境交接点。

  这批“物资”,是上级某位实权人物(已故)私下授意,从一处刚被发现、尚未上报的古墓中盗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那些带有神秘龙纹的青铜器箱。任务代号“断箭”,寓意风险极高,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带队的是冯劲松和另一位上级指派的负责人。运输途中,在穿越一条边境冰河时,车队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和冰面开裂的险情。领头车辆(司机正是马秋收)不慎坠入冰窟,马秋收当场牺牲。而更悲剧的是,一个在附近放牧的蒙古族孩子格日勒图,因为好奇靠近,也不慎滑落冰河。

  “当时……当时如果我们立刻全力救援,那孩子也许还有一线生机……”冯劲松老泪纵横,声音颤抖,“但是……但是那个负责人,他怕事情暴露!他怕盗掘文物的事情败露!他命令我们……命令我们优先打捞那些沉重的文物箱……他说……一个牧民的孩子,死了就死了,不能影响任务……”

  这个冷酷的命令,让当时包括冯劲松、张爱国、李卫东、王丽华、孙福贵、胡建军在内的所有队员都惊呆了。

  但在那个强调绝对服从的年代,在负责人以“政治任务”、“严重后果”相威胁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和执行。他们眼睁睁看着孩子在冰冷的河水中挣扎,最终消失,却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打捞那些冰冷的箱子。

  “我……我反对过……但没用……”冯劲松痛苦地抱住头,“我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永远忘不了那孩子最后看向我们的眼神……后来,任务‘完成’了,文物被送走了。上面下了封口令,将所有事情定性为意外事故,马秋收是因公殉职,那个孩子是意外走失。我们每个人都被警告,如果把真相说出去,不仅自己完蛋,还会连累家人……”

  巨大的负罪感和恐惧感从此吞噬了冯劲松。他无法面对自己,更无法面对即将临盆的赵文芸。他害怕自己的“污点”会牵连她们母子,也害怕自己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住压力而说出真相,给家人带来灭顶之灾。

  于是,他选择了最残酷的方式,用冷漠和绝情,逼走了深爱的恋人和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将自己放逐到了偏远的翠峦林场,企图用肉体的劳苦和环境的孤寂来麻痹灵魂的煎熬。

  而张爱国、李卫东等人,则在短暂的内心挣扎后,逐渐接受了既成事实,并将那段记忆深深埋藏,各自开始了新的生活,有的甚至借此机会得到了某些好处。胡建军和孙福贵则选择了不同的逃避方式,一个躲进山林,一个用酒精麻痹自己。

  这个被刻意掩埋的真相,包含了贪婪、懦弱、对生命的漠视以及权力的滥用,像一颗毒瘤,在知情者心中腐烂、发酵,最终在五十年后,由那个被“遗弃”的孩子,用最极端、最惨烈的方式,将其彻底捅破,曝晒在阳光之下。

  赵志军,在母亲日复一日的怨恨灌输中,在零星搜集到的线索拼凑下,逐渐“还原”了他所认为的真相。他将母亲和自己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当年那些参与者的“沉默”和“共谋”。在他偏执的认知里,所有人都是害死他家庭幸福的帮凶,都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的复仇,固然有其扭曲和罪恶的一面,但其背后,是那个特殊年代留下的、至今仍在隐隐作痛的社会伤疤,是权力滥用和人性懦弱共同酿成的苦果。

  冯劲松的忏悔来得太迟,已经无法挽回任何逝去的生命,也无法抚平赵志军扭曲的心灵。但他提供的真相,终于让这起跨越半个世纪的连环血案,画上了一个沉重而完整的句号。
  http://www.abcsee.cc/40401/12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