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华侨的根,永远的华夏
推荐阅读:
女神的上门贵婿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从继承家族开始变强
叶凡神医小说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贾二虎温茹玉
不败战神
陈轩邪医传承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超能黄金瞳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和平号沿着马来半岛东海岸北上,风浪比西海岸更为汹涌。龙渊站在船头,咸涩的海风拂面,心中却想着临行前陈平转交的那封密信。槟城华侨商会辗转送来的,陈平当时神色异常凝重,来自暹罗(泰国)南部的一个华人村落,他们说...祖灵在哭泣。
苏雨晴轻抚重焕光彩的玉佩,芷兰器灵坐在她肩头,小脸严肃:我感受到了,前方有很强烈的文化能量在波动,但其中混杂着被亵渎的痛苦。
林义雄展开南洋华侨地图,手指落在暹罗南部与马来亚接壤的区域:这里有很多世代居住的华人村落,保存着最传统的华夏文化。日军占领后,强迫他们放弃华文教育,禁止庆祝传统节日。
不仅是文化压迫,周文彬补充收集到的情报,烛龙组织在那里进行某种‘文化基因’实验,试图切断华侨与华夏文明的精神联系。
赵峰不解:文化也能做实验?
比物理上的毁灭更可怕,龙渊沉声道,他们要抹去一个民族的灵魂。
经过两天的航行,和平号在一个月明之夜悄然驶入暹罗湾的一条隐秘河口。按照密信指示,他们将在黎明时分与当地华侨接应人汇合。
河岸两侧是茂密的红树林,船行其间,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绿色迷宫。苍狼虚影在船头引路,它的银白色毛发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突然,芷兰器灵飞了起来,指向左岸:那里有华夏的气息!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红树林深处,隐约可见一座中式庙宇的飞檐翘角。更令人惊讶的是,庙宇周围散发着淡淡的金色光芒,在夜色中格外显眼。
那是本头公庙,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岸边传来,我们已经等候多时了。
小船从红树林中划出,船上是三位穿着传统唐装的老者。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们的眼神清澈坚定,举止间透着儒雅气度。
登上和平号后,为首的老者向龙渊行礼:老朽陈文远,乃此地华夏书院最后一任院长。这两位是村里的族老。
龙渊连忙还礼:晚辈龙渊,得知贵地有难,特来相助。
陈院长长叹一声:非但是难,更是灭顶之灾啊。
在老人们的叙述中,龙渊小队了解到这个名为华夏村的华人聚居地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村民们世代保持华文教育、传统习俗,成为暹罗湾沿岸华人文化的重要堡垒。
然而三个月前,日军与烛龙组织进驻该地区,开始实施文化清除计划。他们先是关闭华文学校,烧毁典籍,禁止使用华语;接着开始破坏庙宇宗祠,抹去一切华夏文化的痕迹。
最可怕的是,一位族老声音颤抖,他们建起了一座‘忘祖塔’,发出怪异的声音。听过那声音的人,会逐渐忘记母语,忘记传统,甚至忘记自己的祖先!
苏雨晴震惊:他们在进行文化洗脑!
不仅如此,陈院长痛心地说,许多年轻人已经受到影响,他们开始拒绝说华语,嘲笑传统习俗,甚至帮助日军迫害自己的长辈。
龙渊通过和谐之力,确实感受到村庄方向传来的异常波动。那是一种扭曲的能量,正在侵蚀着文化的根基,割裂着民族的记忆。
我们必须摧毁那座塔,龙渊坚定地说,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村民们找回自己的根。
在三位老人的带领下,小队趁着夜色潜入华夏村。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碎:街道上张贴着禁止说华语的告示,祠堂被改建成日军仓库,曾经的书院成了烛龙组织的实验室。
然而,在表面的屈服之下,龙渊感受到了更深层的抵抗。通过和谐之力,他听到了地底深处的声音——那是先民们留下的文化印记,在黑暗中默默坚守。
华夏村的先祖们在此埋下了‘文化种子’,芷兰器灵感应着地下的能量,只要种子还在,文化就不会真正消亡。
陈院长惊讶地看着器灵:您怎么知道?祖辈确实传说,建村先贤在地下埋藏了传承之宝,但数百年来无人知晓具体位置。
芷兰闭目感应,然后指向村庄中央的古井:在那里。文化种子就在井底。
然而,古井正好位于忘祖塔的阴影下,有重兵把守。更糟糕的是,塔身发出的诡异声波让任何人都难以靠近。
直接强攻不可行,周文彬分析着声波数据,那种频率专门干扰记忆和文化认同,我们靠近后可能会忘记此行的目的。
龙渊沉思片刻,忽然有了主意:既然他们用声音来抹杀文化,我们就用声音来唤醒文化!
在龙渊的提议下,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实施。陈院长秘密召集了村中仍心怀华夏的老人,他们带来了珍藏的古老乐器:古琴、箫、笛、二胡...还有几乎被遗忘的工尺谱。
这些都是先祖从唐山带来的,一位老人轻抚古琴,眼中含泪,日军搜刮时,我们冒死藏了起来。
与此同时,苏雨晴在芷兰的帮助下,开始解析忘祖塔的声波频率。她发现塔楼发出的是一种文化白噪音,专门覆盖和干扰大脑中与文化记忆相关的区域。
要对抗它,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文化共鸣,苏雨晴说,一种能直击灵魂深处的华夏之音。
月圆之夜,行动开始。
首先,赵峰和周文彬带领136部队的游击队员在村庄四周制造骚动,引开了大部分守卫。与此同时,龙渊和苏雨晴在陈院长的带领下,来到古井边。
忘祖塔的声波如同无形的墙壁,越是靠近,脑海中的记忆就越是模糊。龙渊感到母语的词汇在消散,华夏的山河影像在淡去...
坚持住!苏雨晴将玉佩贴在龙渊额头,芷兰器灵开始吟唱古老的歌谣。
在器灵的帮助下,龙渊稳住了心神。他将手按在古井边,通过和谐之力与井下的文化种子建立连接。
刹那间,他看到了华夏村二百年的历史画卷:先民乘红头船南下,在异乡的土地上重建华夏家园;他们开办书院,传播儒学;他们建立祠堂,祭祀祖先;他们在异域的星空下,依然吟诵着唐诗宋词...
醒来吧,龙渊在心中呼唤,华夏的儿女需要你们!
井水开始发出金色的光芒,水面上浮现出无数汉字的光影,那是文化的基因,民族的记忆。
与此同时,村外的老乐师们开始演奏。古琴悠扬,箫声清越,二胡凄婉,笛音穿透夜空...这些几乎被遗忘的华夏雅音,与忘祖塔的诡异声波形成了鲜明对比。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在乐声的感召下,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迷茫的眼神逐渐恢复清明。一个孩子突然用稚嫩的嗓音背诵起《三字经》,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人之初,性本善...朗朗书声在夜空中回荡。
忘祖塔的声波开始紊乱,塔身出现裂痕。烛龙组织的科学家惊慌地试图调整频率,但为时已晚。
龙渊将井中的文化种子能量引导出来,与老乐师的演奏共鸣。金色的文化能量如同涟漪般扩散,所到之处,被尘封的记忆重新苏醒,被割裂的根脉重新连接。
我是华夏儿女!一个青年突然用流利的华语大喊,撕掉了身上的日军协从臂章。
我是华夏儿女!更多的人加入呐喊。
忘祖塔在文化共鸣中剧烈摇晃,最终轰然倒塌。塔中的烛龙科学家想要逃跑,却被愤怒的村民围住。
你们可以摧毁我们的建筑,禁止我们的语言,陈院长挺直了佝偻的脊梁,但你们永远无法摧毁华夏儿女心中的根!
在倒塌的忘祖塔废墟中,龙渊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烛龙组织收集了华侨的族谱、家书、文化典籍,试图分析出华夏文化基因,然后制造出专门针对性的文化武器。
他们不只是想征服土地,苏雨晴翻阅着缴获的资料,他们想征服灵魂。
更令人担忧的是,资料显示华夏村只是实验点之一。烛龙组织在整个东南亚都有类似的计划,试图系统性地抹去华侨的华夏认同。
我们必须阻止他们,龙渊坚定地说,文化的根脉比生命更重要。
在村民的帮助下,龙渊找回了全部的文化种子——那是七块刻有华夏文明核心价值的玉牌:仁、义、礼、智、信、忠、孝。
当七块玉牌重见天日时,整个华夏村被金色的光芒笼罩。被遗忘的华文自动在村民脑海中复苏,废弃的祠堂在心中重建,中断的文化传承重新连接。
这才是真正的‘和谐之力’,芷兰器灵在光芒中翩翩起舞,文化的和谐,文明的传承。
黎明时分,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华夏村时,村民们自发聚集在古井边。在陈院长的带领下,他们向着北方的方向——祖国的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礼。
吾等身在南洋,心向华夏,陈院长声音哽咽但坚定,此心此志,永世不改!
龙渊看着这一幕,眼中湿润。他明白了,有些根脉,即使远隔重洋,即使历经磨难,也永远不会断绝。
在离开华夏村前,龙渊将七块文化玉牌交给陈院长:文化的火种需要代代相传。请保护好它们,也请保护好心中的华夏。
陈院长郑重接过:只要还有一个华侨记得自己的根,华夏就永远不会在这片土地上消失。
和平号再次启航时,船尾多了一面村民们赠送的锦旗,上书四个大字:华夏根脉。
龙渊知道,前方的战斗将更加艰巨。烛龙组织的文化灭绝计划才刚刚开始,而暹罗湾深处的古老威胁也在逼近。
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那是文化的力量,是根脉的力量,是千万华侨即使漂泊万里也不改的赤子之心。
无论走到哪里,龙渊望向北方,轻声自语,华夏永远是我们的根。
苏雨晴站在他身边,玉佩在晨光中温润生辉。芷兰器灵静静地坐在她肩头,哼唱着古老的华夏歌谣。
在那歌声中,仿佛有长江黄河的奔流,有长城故宫的巍峨,有五千年的文明在星光下永恒闪烁。
http://www.abcsee.cc/40687/1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