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旁听议政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乾清宫的鎏金铜炉里,檀香燃得正旺,烟气袅袅上升,却驱不散殿内凝重的议事氛围。御前会议已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大臣们围绕李朝内乱的应对之策争论不休,声音此起彼伏,震得殿内的盘龙柱都似在嗡嗡作响。

  弘历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他身着明黄色龙袍,十二章纹在烛火下熠熠生辉,却掩不住眉宇间的疲惫与烦躁。左侧,兵部尚书正慷慨陈词,声如洪钟:“皇上!李朝内乱,正是天赐良机!其边境数座城池本就与我大清接壤,地势险要,如今他们自相残杀,兵力空虚,我朝若趁机出兵,定能一举拿下,拓展疆土,扬大清国威!”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便立刻反驳,语气急切:“不可不可!皇上,连年征战,国库虽尚有余存,却也经不起再兴兵戈。李朝内乱未平,民心涣散,即便拿下城池,治理也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啊!”

  “此言差矣!”又一位武将出列,拱手道,“我大清铁骑所向披靡,拿下李朝边境易如反掌,何谈劳民伤财?若错失此机,待李朝新王上位,整顿兵力,恐对我大清不利!”

  “静观其变方为上策!待他们分出胜负,新王根基未稳,自然会主动向我大清示好,届时再谈合作,岂不更稳妥?”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唾沫星子飞溅。弘历听得头昏脑胀,只觉得满殿的声音都像苍蝇般嗡嗡作响,搅得他心烦意乱。他心中其实已有初步考量,却被这无休止的争论扰得没了头绪,只盼着会议能早些结束。

  金玉妍坐在殿侧的偏席上,身着一身石青色宫装,绣着暗纹缠枝莲,低调却不失华贵。按例,后宫嫔妃本不得旁听御前议政,但弘历念及她出身李朝,或许对当地情况略知一二,便特许她在旁静听,不得插话。

  她垂着眼帘,看似在专注地品茶,实则将大臣们的争论一字不落地听在耳中,心中暗自盘算。出兵?她几乎要冷笑出声。这些武将只知一味征战,却不知其中的利害。李朝虽内乱,却也并非不堪一击,真要打起来,大清未必能占到多大便宜,反而可能深陷战争泥潭,届时皇上定会迁怒于她这个“李朝出身”的嫔妃。

  而完全不管?也不妥。李朝新王若真能平定内乱,执掌大权,难保不会记恨大清袖手旁观之仇,日后若与其他部落勾结,对大清边境也是个隐患。更重要的是,若大清完全置身事外,她这个与李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在皇上心中的价值怕是会大打折扣。

  她指尖轻轻摩挲着茶杯的杯沿,冰凉的触感让她愈发冷静。皇上此刻心烦,正是需要有人点醒他的时候。她不能说得太多,也不能说得太直白,既要切中要害,又要显得谦逊,不能让皇上觉得她干涉朝政,更不能让大臣们诟病她后宫干政。

  终于,弘历忍无可忍,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沉声道:“够了!此事容朕再斟酌,散会!”

  大臣们见状,纷纷噤声,躬身行礼后便躬身退出了大殿,殿内终于恢复了宁静。弘历站起身,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脸上满是倦色。

  “皇上辛苦了。”金玉妍连忙起身,走上前,声音温柔得像春风拂过湖面。她早已让人备好了解暑的清茶,此刻亲手端到弘历面前,“喝杯茶润润喉,消消气。”

  弘历接过茶杯,仰头饮了大半,清凉的茶水滑过喉咙,稍稍缓解了他的烦躁。他叹了口气,将茶杯递给一旁的李玉,语气带着几分无奈:“李朝之事,众说纷纭,朕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你方才在旁旁听了许久,可有什么想法?”

  金玉妍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等待的机会来了。但她并未立刻开口,而是故作沉吟,眉头微蹙,似在认真思索。她清楚,皇上最忌后宫干政,她若是不假思索便侃侃而谈,反倒会引起皇上的警惕。

  片刻后,她才缓缓开口,语气谦逊,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皇上,臣妾一介妇人,不懂朝政,本不敢妄议国家大事。只是方才听大臣们争论,心中倒是有几分粗浅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便是,朕听着。”弘历在一旁的软榻上坐下,示意她也落座。

  金玉妍谢过后坐下,斟酌着词句道:“臣妾觉得,兵部尚书大人所言出兵之事,虽看似能拓展疆土,却未免太过冒险。李朝内乱未平,各方势力盘踞,我朝贸然出兵,怕是会陷入纷争之中,难以脱身。而且,打仗需耗费大量粮草军饷,百姓也会因此流离失所,正如户部尚书大人所言,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她顿了顿,观察着弘历的神色,见他微微点头,似是认同,便继续说道:“可若是像有些大臣说的那样完全不管,也并非上策。李朝与我大清接壤,唇亡齿寒。新王上位后,若心存怨恨,或是被其他势力蛊惑,对我大清边境发难,届时再应对,怕是会更加被动。”

  弘历的目光渐渐变得专注,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金玉妍心中愈发笃定,语气也愈发从容:“臣妾以为,不如静观其变。先派细作打探李朝各方势力的虚实,了解他们的战况与民心所向。待他们分出胜负,新王根基未稳,急需外部支持之时,我朝再派使者前往交涉,要求新王对大清称臣纳贡,遵守以往的盟约。这样一来,既无需耗费一兵一卒,便能彰显大清的威严,又能确保边境安稳,实在是稳妥之策。”

  这番话,既不偏向任何一方大臣,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既考虑到了大清的利益,又显得顾全大局,完全符合一个“不懂朝政却有粗浅见识”的嫔妃形象。

  弘历闻言,眼前一亮,心中的烦躁豁然开朗。他猛地一拍大腿,笑道:“你说得有道理!朕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被大臣们吵得没了头绪,反倒忘了这最稳妥的办法!你虽身在后宫,却有这般见识,真是难得!”

  他看着金玉妍的眼神中满是赞赏,心中对她又多了几分认可。以往只觉得她貌美聪慧,善于讨自己欢心,今日才发现,她竟还有这般政治眼光,实在是意外之喜。

  金玉妍心中暗喜,脸上却依旧保持着谦逊的笑容,连忙起身躬身道:“皇上过奖了,臣妾只是随口说说,能得到皇上的认可,实在是臣妾的荣幸。这都是皇上英明,平日里耳濡目染,臣妾才敢有此浅见,真正运筹帷幄的,还是皇上您。”

  她深知,无论皇上如何赞赏,她都不能居功自傲。将功劳归于皇上,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弘历见状,更是满意,笑着扶起她:“你不必过谦。朕知道你是个有心之人。往后朝中若再有此类涉及李朝的事务,朕还会让你旁听,多听听你的想法。”

  “臣妾遵旨,定不负皇上所托。”金玉妍恭声道,心中却早已乐开了花。她要的,就是皇上的这份认可与信任。今日这番话,不仅让皇上采纳了她的建议,更让皇上觉得她识大体、顾大局,对她愈发放心。

  待弘历心情愉悦地离开启祥宫后,澜翠连忙上前,脸上满是欣喜与敬佩:“娘娘,您真是太厉害了!几句话就点醒了皇上,还得到了皇上的夸赞,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金玉妍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眼中闪过一丝算计:“这算什么。皇上心中本就有了主意,只是需要有人点破而已。我不过是顺水推舟,说了他想说的话。”

  她走到窗边,看着弘历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盘算。今日之事,不仅让她在皇上心中的分量更重了几分,更让她向权力中心又靠近了一步。她知道,皇上越是认可她,她就越有机会为永珹铺路。

  “娘娘,您就不怕皇上觉得您干涉朝政吗?”澜翠还是有些担忧。

  “怕?”金玉妍冷笑一声,“只要分寸拿捏得当,‘建议’与‘干涉’,不过是皇上一念之间的事。我今日说得这般谦逊,句句都以大清利益为重,皇上只会觉得我是为他着想,怎会觉得我干涉朝政?”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自信:“更何况,我出身李朝,对李朝的情况‘略知一二’,这是我独有的优势。皇上需要有人从这个角度为他提供参考,而我,恰好能满足他的需求。往后,涉及李朝的事务,皇上只会越来越愿意听我的意见。”

  澜翠心中了然,由衷地赞叹道:“娘娘英明,思虑得真是周全。”

  金玉妍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她要的,从来都不只是皇上的恩宠,更是能影响决策的权力。今日的旁听议政,只是一个开始。她要让皇上越来越依赖她的“见识”,让永珹的路,走得更加顺畅。

  而乾清宫内,弘历正对着地图,按照金玉妍提出的思路,与几位心腹大臣商议后续的具体安排。他想起金玉妍今日的表现,心中愈发满意。有这样一位聪慧识大体的嫔妃在身边,不仅能解他的心烦,还能为他出谋划策,实在是一大幸事。

  他并不知道,金玉妍的每一步,都暗藏着深沉的算计。她的“见识”,她的“谦逊”,不过是她争夺权力、为儿子铺路的手段。而李朝的内乱,于她而言,不过是一个提升自己地位、获取皇上信任的绝佳契机。

  深宫之中,权力的游戏从来都没有停歇。金玉妍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算计,在这场游戏中步步为营,逐渐占据上风。而她的野心,也随着皇上的认可与信任,愈发膨胀。

  夜色渐浓,启祥宫的灯火依旧明亮。金玉妍坐在灯下,看着手中的“金氏”玉佩,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知道,前路依旧充满荆棘,但她早已做好了准备。无论是李朝的内乱,还是后宫的争斗,她都要牢牢掌控主动权,为自己,为永珹,杀出一条通往巅峰的道路。

  而这旁听议政的经历,不过是她漫长征途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她相信,只要她继续保持这份“聪慧”与“谦逊”,总能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建议,一步步赢得皇上的信任,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后宫的风,依旧在吹。而金玉妍的心思,早已如同这夜色一般,深沉而难测。她的每一次开口,每一个举动,都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算计,在这波谲云诡的深宫之中,悄然改变着局势的走向。
  http://www.abcsee.cc/40831/1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