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合道之体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孙可望与孙有期离去后,李逋着手准备前往孙家陵园。约定的时间是冬至,之所以选定这天,是因为冬至乃阴阳流转,阴极而阳生之时。

  道门常言‘冬至一阳生’,此时阳气虽微,却象征着天地正道的回归与不可阻挡的勃发之势,大部分蛊虫在这个节点,凶性往往会收敛许多。

  此行,李逋决意带上林疾、杜长缨和山君。

  眼下距冬至约有一月之期,林疾有灵玉髓傍身,安危有保障。但杜长缨却让他有些不放心。

  李逋特意唤来杜长缨,问:“你如今修为到了那个境界?”

  杜长缨道:“主公,自弃蛊道转修灵武以来,我已凝结金丹,步入第五境。”

  李逋有些诧异:“才第五境,未筑灵台?”想当初他驾驭逆炁蛊,一路势如破竹,直接跃入第六境,筑就灵台,没想到杜长缨这么慢。

  杜长缨尴尬的点点头。

  紫府内,问蛊道:“你借蛊虫之力修行,一日千里,自然非灵武正道可比。”

  李逋问杜长缨:“我手中尚有灵玉若干,不知能否助你快速破境?”

  杜长缨苦笑道:“不敢隐瞒主公,属下乃是‘水火恶灵根’。”

  李逋皱眉,他尚未听过“恶灵根”之说。

  正疑惑间,问蛊的声音再次响起:“所谓恶灵根,实为相克之双灵根,诸如水火、金木、土水相悖之属。身负此类灵根者,修行极为缓慢,盖因灵力属性内在相冲,难以调和。然福祸相倚,一旦驱动,两股相克之力结合,却常能爆发出远超同阶的威能。

  譬如其水火灵根,若运用得法,或可将水系神通与火系神通结合,衍化出‘蒸煞’之类的独特法门,藉高温气浪焚敌,杀伤力极强。”

  李逋想起陈屠,当初那家伙好像也是水火双灵根。

  正自苦恼间,他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了什么。迅速从储物袋中取出两件物品——一是从齐王司马博那坑来的若木剑,另一件则是断成半截的扶桑木枪杆。

  杜长缨看着暗红色的枪杆,只觉得一股莫名的熟悉涌上心头。

  李逋道:“这是你兄长的旧物,忘了么?我之前用战刀与你交换。原来这枪杆是扶桑木所制,属性为阳。而此剑为若木所制,属性为阴。正好对应水火灵根,这二者皆是灵武士制作‘灵伐’的极品宝材。”

  (注:灵伐是灵武士以心神淬炼、收于灵台之中日夜滋养的本命法宝,伴随主人成长,威力非寻常武器可比。)

  杜长缨晓其珍贵,脸上涌现惊喜,但随即又黯淡下来。

  从第五境金丹期突破至第六境灵台期,谈何容易?

  莫说他身负相克的水火恶灵根,修行本就较常人艰难数倍;即便是身怀木土、金水这等相辅相成的灵根,想要构筑灵台、迈入此境也绝非易事。

  灵武之道,历来有两条路径。

  第一条路,需一步一个脚印,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夯实根基,不麻木,不懈怠、不悲观、不耍滑、不放弃,不断前进、前进、前进!

  所谓天道酬勤,亦是如此,此路重在水磨工夫,贵在坚持。

  借佛门一首诗偈阐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第二条路,则在于顿悟,讲究机缘一闪,豁然开朗。

  同样以诗偈阐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然而,这条路仅适用于那些拥有大智慧、大天赋的绝世之才。

  杜长缨有自知之明,他走的从来都是勤能补拙的路子。若短时间内强行提升实力,即便能够办到,恐怕也是根基不稳,对未来有害无益。

  杜长缨将自己的顾虑和情况向李逋和盘托出。

  李逋闻言,一时也没了主意。

  就在这时,问蛊却嗤笑一声,道:“哼,这小子,倒是过于看低自己。他的资质绝非自以为的那般不堪。转修灵武之后,身怀恶灵根,却能在短短几年间便达到第五境,此等速度,已然超越世间九成的修士。”

  李逋心中一动,忙问道:“那你可有既能快速提升,又不损根基的法子?别卖关子,快说!”

  问蛊老神在在地回答:“简单。你去找陈三,让他来指点杜长缨。”

  “陈大哥?”李逋惊愕:“他…他如今那般状态,如何能指点长缨?”

  李逋心中满是不解与酸楚。当初陈三就是为了救他,被白羊蛊元所害,心智便退化如七八岁的孩童,整日痴痴傻傻。

  “笨蛋!世间万事万物,从来都是福祸相依。白羊蛊元的力量的确抹除陈三后天形成的‘智慧’,但那些所谓的智慧,不过是经验、算计和杂念的堆积罢了。”问蛊道:“世间至宝,莫过赤子之心。

  据本座所知,白羊蛊元有极小的几率,能洗练修行者,消除后天所沾染的偏执妄念,净化元神。你别看陈三的言语行动看似幼稚可笑,但暗合天道,一举一动皆蕴含自然天真之理。

  这种人,或许无法用语言系统地传授什么,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指引。古修士将这种状态尊称为——合道之体。相传武王曾立下誓言,凡合道者,执武王令,即可请神降身,代天行罚!”

  听到武王令,李逋想起赵臣大哥,当初在对抗女尸谢久时,他所持的那块令牌,正是武王令!

  问蛊道:“不错!据本座分析,赵臣之所以能破格位列第八位驿差,正是因为他就是合道之体!只是他表现的形式与陈三不同,并非痴傻,而是另一种层面的纯粹。”

  经过问蛊开导,李逋这才恍然大悟。

  让陈三来指点杜长缨,并非传授具体的功法技巧,而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杜长缨去贴近那种合道的状态,从而激发内在潜力,实现一种自然而然的、毫无副作用的突破。

  这确实是一条安全的捷径!

  想到这,李逋他对杜长缨道:“你的担忧很有道理,但我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快随我来,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陈三、团团和鲁老,都住在隔壁院子。

  自从到丰都后,李逋就没再让陈三参与任务。一是陈三的心智在退化。二是李逋希望他能多陪陪女儿团团,缓解心病。

  李逋带着杜长缨穿过小门,来到隔壁院落。

  一进院,就见鲁良正坐在院中石桌旁,就着午后的阳光,处理印刷工坊的用工和钱粮册子。

  《丰都邮抄》自开办来,其发行量远超朝廷官办的《大景邸报》,最高峰时一日便可刊印十万份。奉天司每年光赞助费就高达几十万两白银。

  这巨大的成功,主要源于《丰都邮抄》敢说真话,关注民生疾苦,且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时事评论,更刊载大量通俗小说、趣闻轶事,深得市井百姓喜爱。反观《大景邸报》,内容多是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且禁止刊载小说,上面不是晦涩的诗词就是清谈文章,渐渐只在士大夫阶层中流传,普通百姓不再购买。

  “快入冬了,鲁老要当心风寒。”李逋笑道

  “公子,您怎么来了?”鲁良起身行礼。

  李逋扶住他:“鲁老,您还跟我客气什么。”他随手拿起桌上一本账册:“最近工坊生意如何?”

  鲁良道:“托公子的福,生意是越来越好,规模不断扩大,用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只是…”

  “只是什么?”李逋放下账册。

  鲁良指着账册上一项道:“只是青槐村的纸价又涨了。如今一刀纸(100张)要八十文钱。咱们的《丰都邮抄》一份才卖一文钱,刨去印刷、人工、运送的成本,几乎赚不到什么。”

  李逋闻言,并未在意。

  自孔潜改过自新,修佛以来,常混迹于士林和商贾之间,借助士林间的骂战炒作,以及给商家刊登广告,赚取的赞助费颇为可观。扣除所有成本,工坊一个月净利润能达到四万贯钱。

  鲁良见他走神,提醒道:“公子,斗米恩升米仇,不可对他们太好。”

  李逋笑道:“世道不太平,粮食都在涨价,青槐村的乡亲们造纸也不容易,涨点就涨点吧,咱们还能支撑。”

  见此,鲁良不再谈这事。

  他从桌上拿起一本装订好的书稿,递给李逋:“公子请看,这是刚编校好的全本《水浒传》,校对完毕,预计这两日就能在秦家书铺上架发售。”

  “改日我再细看。鲁老,我今天来是找陈大哥的,他在哪?”

  “在后院东厢房呢,陪团团读书认字。”
  http://www.abcsee.cc/40953/2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