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如曹操故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王世充:“……贼子用长槊刺我,我有金刚护体,毫发无伤,这是天命啊!”

  王怀文:“……6。”

  这都不死,他真没招了。

  看来,这王世充只能是让我王来一战擒双王。

  郭威:“……赵匡胤是表演,我才是意外。”

  当年,后汉隐帝刘承佑为了打消郭威谋反的念头,竟在郭威出征之际,将他的家人全部屠杀,只剩养子郭荣。

  他是被逼反的,而赵匡胤纯粹是野心驱使。

  赵匡胤:“……那又如何,历史由我书写。”

  他大宋文人编纂大唐史书,有谁说不对了吗?

  郭荣:“……朕姓郭,不姓柴!”

  什么天命不天命的,要不是朕,这天命也到不了你头上。

  李世民:“……是谁造我家黄谣?”

  全都给朕砍了,以为我李世民三个字是好惹的是吧?

  大宋文人:“……武才人更不好惹?”

  李世民:“我踏马……”

  ……

  【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别人不同,那时大汉其实已经亡了。

  曹操是真的很厉害,他把一条充满荆棘之路,给走出了一套能够模仿的流水线加工厂一样。

  在曹操之后,只要模仿曹操走这条路,中途没有意外,基本上都成功了。

  翻开南北朝的书,里面很多人的评价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如曹操故。

  成功可以被模仿,可以被复制,你说这个牛不牛批。

  赵匡胤最后也只是螳螂,他弟才是黄雀。

  这可真是害苦了朕啊。】

  曹操:“……他们成功了,我却没成功,合理吗?”

  司马懿、桓玄、刘裕,已知的三个人与他走的一条路,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控制军权,最后逼宫禅让。

  他曹操,走了一辈子,都没能走到最后一步。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一生身为汉臣的他,内心深处对汉朝有着怀念与敬畏,即使它已经衰败不堪。

  他年轻时的梦想是当大汉的征西将军,中年时期也未改,最后只想当个周文王。

  那些背后戳脊梁骨的骂名,别人不在乎,他曹操难道会在乎吗?

  自公元189年起兵讨伐董卓,到如今,他曹操用三十余载,打下了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之地。

  他曹操打天下,可全凭自己的能力打下来的,与汉朝无关。

  设想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是他,给大汉王朝续命,保住了大汉最后的尊严。

  后世依旧在骂他是汉贼,无非就是因为他没称帝呗。

  他没听杨坚、王莽、赵匡胤被骂贼,因为他们是开国皇帝,标准自然不同。

  桓玄、刘裕:“……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东晋实际权力被琅琊王氏、太原王氏等士族掌控,11位皇帝,就有10位是傀儡,勉强算手握实权的晋明帝司马绍,上岗2年就驾崩。

  可以说,东晋王朝是真正的“王与马,共天下”。

  而桓玄以反对司马道子专权为由起兵,他篡位时,泰山羊氏、琅琊王氏等门阀士族公开支持,甚至伪造符瑞助其称帝。

  所以,桓玄篡位,说到底就是门阀士族对司马氏专权的反制。

  而刘裕出身寒门,其政治崛起直接冲击了门阀士族的特权,所以只能依靠寒门将领和底层士族上位。

  也因此,原本的士族被打压,寒门也以成为新的士族为目标……

  赵匡胤冷冷的看了赵光义一眼,眼神闪过一丝寒意。

  赵光义敏锐的感觉到小命不保,赶紧再次保证,“哥,我发誓,我绝不会对你下手的,那些都是猜测。”

  他若要上位,没道理不改史,怎么可能记载自己弑兄,他又不是李世民。

  赵匡胤无力的拍了一下桌子,此时说什么都晚了。

  {在逼宫完成后,就来到了第七步,篡位阶段。

  第一,法理不够,迷信来凑。

  要放出谶语,苍天早有征兆,我要当皇帝。

  是的,中华大地不养闲神,神就是要这个时候派上用场。

  第二,温水煮青蛙。

  要逐步逐步的昭示自己的大权,昭示自己即将取代皇帝。

  王莽在篡位时,设计了一大堆类似宰衡,这种假皇帝称呼的画蛇添足,这等于直接要篡位。

  不行。

  所以,你要从前人的制度上吸取经验。

  曹操在权衡之后,设计了一种相对容易接受的方式,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咋了,我曹操打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啦?

  第三,封国公,加九锡。

  行政、司法、包括军事,完全由自己做主。

  因为功劳大,那只能仿照西周分封。

  同时,曹操非常机智的称自己为魏公,而不是魏王。

  因为,非刘姓不得称王。

  第四,既然只能为公,那就宣布魏公在诸侯王上,允许天子旌旗、出警入跸。

  第五,人事安排。

  既然已经有了封地,就等于让朝中大臣站队做选择,是去魏国,还是去东汉当官。

  这就让犹豫不决的中间派跟了你。

  第六,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以古代圣贤禅让的方式,让国君将皇帝大位给予自己。

  这时,必须是群臣进谏,然后你还要三推三让,甚至是五推五让的极限拉扯。

  你能说什么?

  这都是古人干过的事,我自创了吗?

  我没有啊!}

  各朝代皇帝:“……篡位算是被你们玩明白了。”

  篡位三件套,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假节钺,而加九锡是篡位前的最后一步。

  正如司马昭受九锡后称帝,桓玄通过假节钺、开府仪同三司等权位,篡位建立桓楚。

  别说后世皇帝防着司马懿,他们一样防王莽和曹操……

  王莽:“……他毁谤我,他毁谤我啊。”

  在加九锡、宰衡、摄皇帝、假皇帝时,他还是自比周公的,后来,就是被众人推着代汉。

  若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禅代仪式不该那么仓促。

  刘邦摸了摸胡须,笑道:“萧何肯定想不到,几百年后,乃公给他的特殊礼遇,变成了别人篡汉的试探。”

  当年他特许萧何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一是因为萧何年事已高,二是因为萧何是大汉开国第一功臣。

  韩信已死,张良归隐,曾经的共富贵已经成了笑话,所以萧何的地位越高,越能压制其他功臣,也能挽救他的声誉。

  当然了,他对这些礼仪的事,没有那么在意,萧何威胁也不大……
  http://www.abcsee.cc/41031/1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