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繁花传 >第150章 精益求精降本忙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50章 精益求精降本忙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范新华带着源自德国制造业的“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理念学成归国,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贸易通联盟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宝总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精益生产推进办公室”并由范新华全权牵头,选取了海宁皮革厂、湖西针织厂等几家基础较好、且有强烈变革意愿的企业作为首批试点。一场看似枯燥琐碎,却直指制造业核心痛点的深度变革,在这几家试点工厂的车间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范新华脱下西装,换上与工人一样的工作服,带着他那个半旧的帆布背包和一堆看似普通的工具——秒表、卷尺、笔记本、照相机,一头扎进了试点车间。他没有召开任何动员大会,也没有发布任何强制性指令,而是采用了一种“浸润式”的工作方法。他就像一位严谨而耐心的医生,首先要做的,是“望闻问切”,彻底诊断。

  他在海宁厂皮衣生产车间的裁剪工段,一站就是三天。什么都不做,就是看。他用秒表计算每卷皮料上机、对线、裁剪、下料的时间;他用卷尺测量工人取料、转身、移动、堆放成品的每一步距离;他用笔记本记录工人每一次弯腰、伸手、寻找工具的动作;他甚至用相机拍下物料堆放区、工具存放点、半成品流转区的现状。

  几天下来,范新华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据和草图。他召集车间主任和班组长,没有批评,只是客观地展示他的发现:

  “李主任,你看,张师傅裁剪一卷皮料,实际机器作业时间只有8分钟,但前后准备、对线、调整、等待的时间加起来有22分钟。真正创造价值的作业时间占比不到30%。”

  “王班长,你看这个工具架,常用的划粉、剪刀、尺子放在最下面一层,工人每次取用都要弯腰蹲下,平均一次弯腰需要3秒,张师傅这个班次弯腰取工具300多次,累计浪费15分钟以上。”

  “还有这里,裁好的皮片堆放在过道另一边,搬运工要绕过两台设备才能送到下一工序,一趟多走15米,一天下来,多走的距离够从车间到厂门口几个来回。”

  这些平日里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场景,经过范新华用数据和图像的量化呈现,变得格外触目惊心。车间主任和老师傅们面面相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原来效率就是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中,一点点流失的。

  然而,理解和认同是两回事。当范新华开始推行具体的改善措施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他要求推行“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让每个工人清理掉工作台上所有不必要的物品,工具、物料定点定位摆放,标识清晰。立刻有老师傅抱怨:“范总,我们干了几十年活,一直都是这样干的!搞这么干净有什么用?擦机器能擦出效益来?这是形式主义!”

  他建议重新规划生产线布局,使物料流动距离最短,减少搬运和等待。有班组长抵触:“设备挪来挪去多麻烦!耽误生产谁负责?”

  他设计制作了简便的“工具车”,将常用工具送到工人手边。有工人觉得不习惯:“我自己拿挺好的,用不着这个。”

  甚至连魏宏庆,在最初看到范新华提交的、需要投入一些资金进行工位改造和购置辅助工具的初步方案时,也私下里对宝总嘟囔:“阿宝,范总这搞的是不是太细了?擦机器、摆工具,这点小钱省下来,能有多大用?咱们现在资金多紧张啊!”

  面对质疑和阻力,范新华既不气恼,也不争辩。他只是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试点工位的改善中。他选择了一个问题最典型、工人抱怨最多的裁剪工位,作为第一个“改善样板区”。他亲自动手,和工人一起,按照“精益”的原则,重新规划了工作台布局,制作了专用工具架,将常用工具放在最顺手的位置;设置了物料滑道,减少弯腰和转身;明确了作业区域和物品存放区,画上清晰的定位线。

  改造完成那天,他请原来的操作工张师傅在新工位上试操作。张师傅将信将疑地站上去,开始工作。起初还有些别扭,但很快,他就发现,取工具不用再弯腰了,皮料伸手就能拿到,裁好的皮片直接滑入料框,不用来回搬运了……一个小时后,张师傅停了下来,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咦?好像……是轻松了不少,顺手多了!”

  范新华拿出秒表,微微一笑:“张师傅,我们再测一下工时。”

  重新测定的结果让所有围观的人都吃了一惊:同样完成一卷皮料的裁剪作业,总耗时从原来的30分钟,降低到了22分钟!效率提升了26%!而且,张师傅明显感到劳动强度下降了。

  “这……这……”车间李主任看着数据,说不出话来。

  范新华这才开口,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李主任,这节省的8分钟,不是靠工人加快动作拼出来的,而是通过消除不必要的浪费‘省’出来的。这还只是一个工位,一天节省64分钟,一个月就是32个小时,相当于多出了4个工作日。这难道不是效益吗?”

  样板区的成功,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之前抱怨的老师傅和班组长们,开始默默地观察,然后主动找到范新华,询问自己的工位能不能也这样改。

  范新华趁热打铁,在海宁厂全面推行“精益改善”。他组织成立“精益改善小组”,吸纳一线骨干参加,鼓励他们自己发现身边的浪费,提出改进建议。对于好的建议,哪怕只是节省几秒钟,他也予以公开表扬和奖励。渐渐地,工人们从最初的抵触、怀疑,转变为好奇、接受,最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一个月后,范新华拿出了海宁厂试点车间的首份“精益生产”成绩单:

  人均生产效率提升15.3%,物料综合损耗率降低19.8%,在制品库存周转天数减少5天,车间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为零,员工提出有效改善建议47条。

  当魏宏庆看到这份沉甸甸的数据报告时,彻底服气了。他用力拍着范新华的肩膀,激动地说:“范总!我服了!真是服了!这擦机器、摆工具,真能擦出效益,摆出利润来!这精益生产,太厉害了!接下来怎么干,你说了算!我们海宁厂全力配合!”

  类似的场景,也在湖西厂等其他试点企业上演。范新华带来的这股“精益新风”,如同细雨润物,悄无声息却又深刻地改变着车间里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精益思想,开始超越具体的技术和方法,逐渐内化为一种追求极致、持续改善的文化基因,在贸易通联盟内部悄然传播开来。

  一个周末的傍晚,宝总难得清闲,约了汪明珠到黄河路附近的“鲜得来”吃排骨年糕。这家小店门面不大,却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味道正宗,是很多老上海人的心头好。宝总
  http://www.abcsee.cc/41138/2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