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借钱
推荐阅读:
叶凡神医小说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女神的上门贵婿
从继承家族开始变强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娱乐帝国系统
陈轩邪医传承
贾二虎温茹玉
暴君哭着撩我却天天沉迷基建扶贫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在雇请来的果木老把式精心指导下,杜若的山林间,原本杂草灌木丛生的坡地,被一垄垄、一畦畦地开垦出来,变得整齐有序。
一根根采用“压条法”培育出的葡萄幼苗,被小心翼翼地栽种下去,汲取着山地的养分和阳光雨露,顽强地抽枝展叶。
当阿依别克在次年端午节后,如约再次来到黄山头村时,放眼望去,目光所及的山坡上,已然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葱茏绿色。
虽然藤蔓尚显稚嫩,距离硕果累累还需时日,但那“漫山遍野”的架势,确实已经初具雏形,兑现了杜若当初的承诺。
阿依别克站在坡上,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心中亦是感慨,这位杜娘子,确有几分狠劲与执行力。
他没有食言,仔细勘察了地形后,便依据西域酒坊的样式,结合本地的材料和气候,认真指点杜若该如何建造合用的酒坊。
从选址的朝向需通风避潮、地基的深浅、墙壁的厚度以保持内部温度稳定,到发酵用的陶缸应如何摆放、存储酒液的酒窖该如何挖掘和防潮,都一一详细说明。
同时,他也将一些基础的酿酒技巧倾囊相授,比如如何判断葡萄的成熟度、压榨时应注意避免苦涩、发酵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和观察,以及如何初步进行澄清等。
这些知识,对于杜若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让她避免了无数可能走错的弯路。
最终,酒坊的地址选定在了山脚下,紧邻着杜若家后院的菜地。
这里取水相对方便,距离葡萄园也近,运输采摘下来的葡萄省时省力。
然而,建造酒坊,购买大量的陶缸、木桶、以及其他酿酒器具,无一不需要真金白银。
野塘卖鱼卖蟹的进项,原本就还没有完全填平当初购买这座山的巨大成本,此刻更是如同流水般,悉数投入到了酒坊的建设中,甚至很快就见了底。
杜若看着即将因资金短缺而停滞的工程,咬了咬牙,找到了柯明华开口借钱。
县城里的铺面,原本的雄心是直接买下,如今也因财力不济,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暂时租了下来。
柯明华依旧是那副精明商人的模样,他摇着折扇,听着杜若的请求,眼中精光闪动。
他看好葡萄酒的市场潜力,更欣赏杜若这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
他愿意出手相助,但提出的条件是要入股分红,试图将杜若的葡萄酒生意也纳入他的商业版图,与鱼塘一样,形成深度绑定。
然而,杜若在这件事上却有不同的想法。
她清晰地认识到,鱼塘已经与柯明华的利益紧密相连,这固然带来了稳定的销路和初期的支持,但也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
她绝不愿意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未来的核心产业也完全系于柯明华这一条船上。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她懂。
过度依赖一个合作伙伴,对于追求自主和发展的她而言,长远来看是潜在的风险。
因此,面对柯明华充满诱惑力的入股提议,杜若再次坚定地摇了摇头。
她甚至明确表示,如果柯老板不愿借贷,她宁愿去寻城里的钱庄,去借那利息高昂的“印子钱”,也绝不会出让酒坊的份额。
柯明华看着杜若眼中不容置疑的决绝,再一次在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近乎顽固的强硬。
他心下虽有不快,但也明白,杜若并非池中之物,强逼只会适得其反,况且双方在渔业上还有着稳固且利润可观合作。
权衡利弊,他最终选择了退让,不再坚持入股,而是以正常利率将钱借给了杜若。
不过,柯明华也并非全无收获。
他顺势提出了一个新的条件:“杜娘子坚持独立,柯某佩服。这酒坊之事,我便不再插手。”
“不过,冯田兄弟日后若是真能折腾出那‘新鱼’,无论成色如何,是何品种,其售卖之权,需得依旧独家予我醉仙楼,如何?”
他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杜若身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冯田。
杜若与冯田对视一眼,这个条件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毕竟,柯明华的销售能力和渠道是现成的,新鱼若真能成功,与他合作是最便捷的选择。
冯田点了点头,杜若便应承了下来:“可。若真有新鱼问世,必只供给柯掌柜。”
资金问题暂时解决,酒坊得以继续建造。
而另一边,冯田心心念念的“新鱼”却进展缓慢。
他尝试着引入了几种本地较为少见的鱼种,但要么不适应野塘的环境,要么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距离他心目中那种足以匹配“灵池”名头、足够“特别”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他倒也不气馁,依旧每日在塘边徘徊观察,与余师傅探讨,默默地进行着他的试验。
张里正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当初同意将山卖给这两人,真是眼光独到。
杜若和冯田不仅自己折腾得风生水起,也带动了村里的活气。
野塘那边有柯明华派来的人打理,村民们插不上手,但杜若这规模越来越大的葡萄园和酒庄,却成了村里人赚钱的好去处。
待到七八月间,第一批栽下的葡萄藤终于挂果,意味着真正的酿酒季节即将来临。
采摘、筛选、搬运、压榨、入缸发酵……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大量人手。
在江大娘和李大娘的奔走和挑选下,杜若雇佣了许多村里老实本分的人家前来帮工,其中不乏许多手脚麻利的妇人。
这些活计虽然辛苦,比如长时间弯腰采摘、反复清洗器具、照看发酵缸等,但并不需要极强的体力,女人同样可以胜任,而且杜若给出的工钱公道,甚至比许多男人外出做短工挣得还要多。
好些人家晚上盘算一天的进项,发现自家娘子在杜若那赚的工钱,竟然超过了当家的,这腰杆子不知不觉就挺直了几分。
能在家里挣到实实在在的银钱,说话自然更有底气,家庭地位也随之提升,日子过得比以前顺心了不少。
因此,尽管杜若因和钱家以及王小柱家交锋,在村中落了个“不好惹”、“有主意”的名声。
但在许多切实得到实惠的村民心中,尤其是那些靠着她家活计改善了家境的妇人心里,对杜若是心怀感激的。
那点点畏惧,早已被实实在在的铜钱和改善的生活中转换成了崇拜。
http://www.abcsee.cc/41317/1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